有了這瓶廣東神醬,不會做飯的人都能變大廚

2021-02-17 花吃姐姐

讀小學時,有次媽媽回了老家探親,不會做飯的宅男老爸靠著一瓶蠔油,變著花樣的炒菜,撈麵,吃了一個月,我居然長胖了,媽媽回家後,捏著我的小胖臉,大呼奇蹟,從那時起,我就深深體會到什麼叫「家有蠔油,如有一寶」。

買一瓶靚蠔油燉冬菇,分分鐘吃出鮑魚的感覺;用蠔油炒牛肉,燜豬手,出鍋後,肉的表面均勻裹上一層啡色芡汁,閃閃發光,未吃已經芳心暗許;加蠔油的蔬菜、豆腐又鮮又滑,自帶仙氣。

©明周文化

對於廚房小白來說,有一瓶蠔油傍身的話,生活質量絕對是直線上升,其中的奧秘歸於一個「鮮」字。

今天花吃姐姐就找了半島君一起來聊聊,這味神奇的廣東調味。

作者:半島君;來源公眾號:半島便利店( bandao711)

蠔鮮對人的吸引力是致命的,尤其是廣東人。

發完蠔豉的水渾濁帶沙,在他們看來,只要濾掉雜質,就可以當高湯一樣入饌提鮮;蜜糖豉油煮生蠔留下的底汁,粘滑鮮甜,飯桌上每個人都虎視眈眈,如能搶下一勺撈麵,比中了獎還開心!

©_foodiewithabooty

相比起這點鮮,熬煮上百斤生蠔煉製成的蠔油,則展示了什麼叫極致的蠔鮮。

生蠔花三年時間,從小小的苗長成蠔肚滾圓、膏肥多汁的成年蠔,去殼取肉,落入滾水後,釋放鮮美,熬出米白色的汁液(蠔水),初步完成鮮味提取。

©明周文化

熟蠔肉撈起,在陽光下褪去水分,濃縮鮮味,就是用來滾粥煲湯煮盆菜的蠔豉;蠔汁留在鐵鍋裡,用蝦眼小火熬煮,將三年來積攢的陽光和海水精華慢慢轉化,十個小時後,蠔水由稀變稠,成淺褐色,像融化的咖啡糖。

©明周文化

剛出鍋的蠔油,用肉眼很難分辨好壞,一定要來碗熱米飯檢驗!

蓬鬆肥胖的米粒纏繞一圈褐色腰帶,碰上熱滾的蒸汽,暗湧的蠔鮮得以釋放,在鼻尖縈繞,入口無比鮮美,濃鬱的蠔香硬生生把飯香壓了下去,而且沒有過火的燶味,aftertaste是海水的鹹鮮,回味無窮,吃著吃著,就想倒上一杯紅酒~

這種古法煉製的蠔油在舊時三十年代,可是一顆「醬料明星」,當年賣蠔油的店家叫「蠔油莊」,名頭和綢緞莊、酒莊、山莊一樣響噹噹,那時的雲吞麵還在賣一毫幾分的價錢,蠔油已經賣到5-6元,只有富貴饕客才享用得起。

©tramy_c

縱觀粵港澳,數澳門的蠔油業最興旺,當年李錦記、福泰興、榮甡號、合勝隆榮稱「蠔油四大家」,只不過隨著城市發展和填海工程的增加,海水汙染,生蠔減少,加上所有傳統手工業都存在的危機「沒人入行」,蠔油業逐漸式微。

上世紀合勝隆的蠔油廣告


這也導致了很多人以為真正的蠔油,是超市那一瓶深褐帶黑、黏稠微甜的李錦記,其實這種是往蠔汁裡加入糖和粟粉等調料的加工蠔油。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花點錢入手一瓶流浮山蠔油,你會發現真正的蠔油原色竟帶點鴨屎綠(受蠔膽的影響),質感是微粘的流體,用筷子蘸一滴入口,鮮的啊,像活蠔在舌尖跳舞。

當然,並不是說李錦記的蠔油不好,它家的「舊莊特級蠔油」長年佔據我家廚房一角,從小到大,家裡都沒換過其他牌子,它和純蠔油的區別,就像宜家和巴黎聖母院的掛畫,前者更符合大眾口味,後者有更高的賞味價值。

用蠔油令青菜變得好吃,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秘密,我上次去一位外國友人家裡玩,竟看到他叉著西蘭花、袍子甘藍蘸蠔油,吃得眉開眼笑,真想問他一句:比沙拉還好吃?

廣東人吃蠔油時蔬,既追求鮮味,也要好看,最簡單的「蠔油生菜」,將大塊翠綠剔透的生菜灼至爽脆、微甜口感,淋上蠔油增鮮即可,每次喝早茶都要叫一碟,有沒有?!

吃得講究一點,可以用瑤柱蒸汁,加蠔油、雞油,調一個玻璃芡汁,燴脆嫩的豆苗或生菜膽,這道菜絕對要做2小時,但吃完只需5分鐘。

©NWEdge.com

同樣經典的還有「蠔油牛」組合,先前翻看唯靈先生的文章,看他回憶起大排檔的蠔油炒牛肉,口水已滴到胸前:

大排檔無冷藏設備,牛肉日日新鮮醃製,加重蔥白和薑片猛火兜炒,一起鍋即上桌,鑊氣十足,牛肉瘋掃完,剩下的姜蔥蘸上蠔油汁,又是酒徒們下酒笑談的一碟小菜。

©www.taste.com.au

在粵菜文化裡,越簡單的菜式越考功夫,蠔油炒牛肉亦是。

取牛霖肉或牛頸肉,橫紋起片,醃製時加兩勺水攪拌,令牛肉吃透水分變得嫩滑;芥藍用小刀削皮,去葉,切段;紅鍋將牛肉炒至五成熟,移往鍋邊;

往鍋底倒入蠔油生抽湯調校的醬汁,猛火瞬間蒸發醬汁,產生激香猛烈的鑊氣,快速兜炒,等鑊氣醬汁完全包裹肉片、芥藍,即成。相信我,這碟蠔油牛可以令你食慾大增,狂吞兩碗白飯。

如果你的廚藝僅止步於將食物煮熟,也可以做一碗令人讚不絕口的蠔油撈麵

以前,廣府人家晚上打麻將打到一半,就入廚房煮碗蠔油撈麵待客,一人一隻蝦子面,細細碗,三兩著吃完,緊接進行的牌局上空,若隱若現地遊走著一絲絲蠔油異香…

©janetskitchenlab

做蠔油撈麵,一定要用彈牙的鹼水面,這種筋骨十足的面和蠔油拌勻不會黏黏糊糊,筷子下,每根麵條和齒間的拉扯,能讓舌尖清晰感受蠔油的滑溜和鮮味。

鹼水面也不難買,樓下超市就有「壽桃牌」,捨得花點心思,可以到香港、澳門或廣州的麵店,買他們自家做的蝦子面,存在玻璃罐裡。

©www.vjmedia.com.hk

一隻蝦子面,一碗水,待麵條在滾水裡徐徐散開,撈出,然後剜一勺雪白的豬油於面尖,溶化於無形時倒蠔油、生抽,快速拌勻,趁熱開吃!

想吃得更香,可以將姜蔥細細切絲,加熱豬油煸香,「滋,啦」迎頭澆面,濃烈的脂香和蠔鮮正衝著你的鼻尖、喉頭、大腦,熱辣辣、赤裸裸的勾引!

©karineshl

吃完,再泡一壺小青柑普洱茶,嘴邊蠔香茶香渺渺,這個夜晚不要太美~

寫著寫著,忽然屏幕模糊,我知道蠔油的鮮香已攪亂心智,不寫了,不寫了,沒有一碗蠔油撈麵的夜晚註定是個不眠夜啊(撒腿往廚房跑

不說了,口水直流,花吃姐姐準備出門買耗油去了!

你最喜歡哪道耗油做的菜?平時都怎麼用這調味呢?不如留言跟花吃姐姐說說~

另外,我們二周年活動還在繼續,大家也可以趁著優惠大放送的契機,去商城裡選些實用的靠譜好物!

5.18日下午六點限量大額神券出沒!長按掃碼關注「二家生活館」後臺回復「神券」,速搶!

相關焦點

  • 不會做飯怎麼辦?這些私廚神器讓你一秒變大廚!
    誰說不會切菜就不能當大廚?在家能餵飽自己,餵美了自己就是大廚!現在廚房各種工具越來越智能,越來越方便,掌握了智能工具就相當於有了大廚一半的功力!這幾天有個視頻火爆微博,據說看完了的人都覺得自己這麼多年西瓜白吃了!視頻裡面的配方及做法如下,知道你們一定會收藏噠!
  • 什麼都吃的廣東人,就靠這10瓶醬菜下飯了~
    阿布手記449▼最近愛上了米飯這件事,最好是熱乎乎的剛煮出來,拿著燙手的那種。手頭一定要有一瓶萬年不會出錯的好醬。冬日裡,醬菜被米飯的熱氣包裹著重新滲出油香。啊嗚一口,治癒了。關於醬菜這件事,阿布總是先想到潮汕(喝粥不配菜會死星人)。今天就分享一篇來自半島君的廣東下飯醬菜安利。🍛「 哪一瓶是你的下飯必備?
  • 大廚教你5種做飯常用調料,第3種原來是萬能醬,怎麼搭配都美味
    大廚教你5種做飯常用調料,第3種原來是萬能醬,怎麼搭配都美味!現代人的生活是越來越富足,想比幾十年的人,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溫飽根本不是問題,現代人的追求越來越高,吃喝玩樂一樣都不能馬虎,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外面飯店或小餐館吃東西,覺得自己做不出飯店的味道,但是又擔心外面賣的不乾淨,不衛生,想吃卻又不會做。
  • 找到那瓶心頭「愛醬」做個平平無奇的做飯小天才
    更奇的是,每個人對醬的心頭好卻絕不相同,這一期,我們請來5位不吝分享心頭「愛醬」的人士,從醬認識一種生活態度,不失為別致。這醬是一袋袋分裝的,一袋的量剛好能做兩大碗滷肉飯,打開能見到一粒粒的肉皮和豬肉,濃油赤醬下閃著誘人的光。開水泡熱後打開袋子,緩緩流動的醬自帶豐腴濃香,和還冒著熱氣的白米飯一拌,情不自禁咽口水。我是江浙人,對糖入菜的接受度頗高,但受不了高糖度;平時口味偏淡,不喜歡太鹹的醬。
  • 有這9種百搭神醬,我願意天天喝粥!
    不會做飯的你你你,總希望有什麼神級醬料存在,能拯救你的白饃饃、素麵條和寡淡白粥
  • 會有多少人願意把大廚請到家裡做飯?
    這種模式的亮點在於,對於那些不會做飯、不想在外面吃飯、邀請親戚朋友在家聚餐又嫌做飯太麻煩的人,可以有專業人士幫你解決這些困擾,並且一頓飯的花費要比在外面便宜很多。愛大廚CEO薛皎算是廚師上門做菜模式的開創者。在創建愛大廚之前,薛皎有過兩次不太成功的創業經歷,一個是做尋找免費停車位的APP,另一個是上門家政服務。
  • 入手秒變大廚,讓你愛上做飯…(正商嚴選)
    做出來發到朋友圈,超有成就感~還有app手把手教你做飯,廚房小白變大廚。裡面有很多低卡路裡的減脂餐,制定一周健康飲食,科學瘦身不是夢。精細化的溫度,也讓做飯變得簡單,外面吃到好吃的重慶辣子雞。tokit電磁爐火候猛、鍋底受熱又均勻,還能精準控溫,明火做飯的優點它都有,做出來的飯菜回味無窮、垂涎欲滴。
  • 讓新手秒變大廚的醬油&醬料 - 柴米油鹽醬醋茶之醬篇
    、味蕾挑剔的、純粹的吃貨,這篇文章所推薦的油鹽醬醋等調味料,都是樓主嘗試過所能買到的幾乎所有調味料之後,總結出來的品質之選,樓主現在做飯離不開它們,除非以後遇到更好更合適的。《說文》:「橘:醬也。醬:醢也。從肉從酉,酒以和醬也。」因為醬是酒,肉和鹽在一起交合而成,滋味好。《風俗通》:「醬成於鹽而鹹於鹽,夫物之變有時而重。」所以在當時曾被稱作美食。到周代人們發覺草木之屬都可以為醬,於是醬的品類日益增多,貴族們每天膳食中,醬佔了很重要的地位。
  • 拌飯醬測評 || 不會做飯也能觸手可及的神級美味
    在無數個讓人哭泣的下班回家時間,到家面對的只有空蕩蕩的廚房和冷冰冰的灶臺的,大家都回家去吃熱騰騰的飯菜,各家的菜香味飄進我的鼻腔,飄進我嫉妒的弱小的心靈。其實小粟也不是不會做飯,就是只有自己吃的話就很容易湊合,所以!!每當這種時候小粟都會掏出自己的秘密武器:拌!飯!醬!
  • 廣東大廚:很多人用錯了「水」,難怪雞肉又老又腥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蒸雞最常見的一種做法,是廣東人最喜歡的一道雞肉菜,它就是隔水蒸雞。不過隔水蒸雞做起來可不簡單,很多嘗試過的人,都表示雞肉容易一蒸就老,做出來又老又柴,口感不鮮嫩也不入味。廣東大廚:很多人用錯了「水」,難怪雞肉又老又腥很多人之所以不喜歡吃真的雞肉,就是因為自己做隔水蒸雞的時候,總是上鍋一蒸就老,蒸出來的味道很難吃,但其實如果隔水蒸雞做得好,雞肉味道會很鮮美,又香又嫩超級入味。
  • 讓廣東人愛上吃辣!這款鮑魚乾貝XO醬做到了!
    XO醬是粵菜的招牌醬料,誕生於80年代的香港高級酒家。現在香港米其林三星級餐廳龍景軒的招牌醬料還有它。嘗過XO醬的西方人,將它稱為「東方的魚子醬」。但是這傳說中的粵菜招牌,真的有這麼好吃嗎?經不住我的天天念叨,朋友給我推薦了食平方鮑魚乾貝XO醬。本來普通的XO醬已經夠豪華,但食平方的XO醬居然有鮑魚,更是醬中的奢侈品。
  • 紅撲撲的新疆番茄滋味,都濃縮在這罐醬裡
    這一份的量大概可以吃 4-5 頓,可以用保鮮袋分裝好凍起來,吃的時候加熱即可。自己家做的嘛,絕不會有店裡那種,肉醬吃光了,只剩光面的情況,想吃多少加多少,管夠。操作也很簡單,基本上只要加水煮開就完事兒了。因為漢斯是無油配方,你可以先在鍋裡倒點植物油,然後煸炒一下大蔥段。喜歡番茄鍋裡有實體番茄的,就加點番茄塊煸炒一下。然後就是,倒醬,加水,煮開,一鍋番茄湯底就完成啦。口味重的,可以自己再加點鹽或者辣椒。
  • 有了這些技能秒變大廚!
    年初因為疫情的關係,硬是讓不少人都憋出了一身精湛廚藝,「饞」到絕路了才知道,原來人人都有成為大廚的潛力!但在家做飯這種事吧,對於大廚米粒爸來說就是信手拈來。可對於米粒媽這種忙(懶)人,要想把美食做得地道又好吃,嗯……還是很有難度的
  • 對沒時間做飯的人來說,冰箱裡的醬,就是安全感
    只要有醬,煮個清湯麵條,拌拌就很好吃;只要有醬,一片吐司或是一片饅頭,抹抹就很好吃;只要有醬,單單一碗白米飯,也能吃得有滋有味。不會做飯?不喜歡做飯?沒時間做飯?都無所謂,會做醬就夠了,懶得做飯腹中空虛的夜裡,冰箱裡的手作愛醬,就是安全感。食帖君今天分享6種醬汁做法,自製是拉差辣醬、泰式綠咖喱醬、紅椒醬、蜂蜜芥末醬、日式照燒醬、香菜蒜香海鮮醬,統統好吃,統統下飯。
  • 醬油瓶身有這「幾個字」,大廚都不會選,白送給超市員工也不要!
    說起醬油,那是我們每日必備一種調味品,尤其是當我們需要做一些需要上色的菜餚的時候,醬油都是首選,不僅調色而且調味,每個家庭的廚房裡都會備有醬油,而市面上各種各樣的醬油,還分為生抽、老抽,醬油還有菌類醬油、海鮮醬油,佐餐醬油,兒童醬油等等,我們在超市購買醬油的時候,貨架上的醬油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繚亂,今天阿彥就和小吃貨們說說怎樣才能購買到既健康安全又好吃的醬油
  • 素食生活 香菇濃湯麵你也是大廚.
    個人認為,即使不太會做飯,素友們也要學會幾道能餵飽自己的美餐。會煮個麵條,炒個飯,是最基本的,自己做的菜總是乾淨健康很多。那怎麼煮麵,能煮出廚師級水準呢?其實很簡單,今天就把我的看家本領告訴大家了哈!食材:
  • 智能操控,新手也能變大廚?美的自動炒菜機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會享受生活了,能交給機器的絕不自己動手。然而這不是懶,是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追求的表現。就比如下廚這件事,如今又有幾個年輕人會主動學如何做菜呢?像上一輩們做飯那樣,搞一身油煙,不厭其煩地清洗、整理廚房,相信這絕對不是現在年輕人想要的。
  • 除了老乾媽,還有什麼醬能好吃到讓人慾罷不能?
    好在,口味清淡的廣東人發明了人間至味,清湯為底的「潮汕牛肉火鍋」,而牛肉火鍋的精髓就於那碟又香甜又滑膩的沙茶醬。在等上菜的時候,我每次都會先跑去裝一大碗羊肉醬,拿筷子一點一點摳著吃,如果不是嫌丟人,真想拿勺子挖!我從來沒有見過下料這麼足的醬,而且與其說是醬,它更像是一碗醬羊肉粒,主體都是一粒粒直徑約2mm的羊肉粒,滿滿的羊肉香,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鹹香可口的醬料,再淋上一層香油,這難道不是一道菜嗎?下飯妥妥沒問題。
  • 就著一碗飯竟吃掉了整整一瓶醬,舊時老一輩的味道都濃縮於這瓶裡了
    小時候每次和老媽看美食節目時愛做飯的媽媽都要說上這句話他們就是調料準備的多如果老媽也準備了這麼多醬料
  • 簡簡單單的五款醬,無需油鹽醬醋,廚房小白也能做出美味的東南亞菜!
    在家沒有時間做飯?廚房小白怕翻車?想吃泰國冬陰功,泰國紅咖喱,想吃日式咖喱,想吃馬來西亞娘惹菜,都可以!今天小原為大家帶來的這幾款醬滿足你作為一枚吃貨的所有需求!現在都在提倡健康吃飯,可是真正在生活裡落實健康吃飯往往困難重重:需要知識,需要廚藝,還需要懂得口味搭配。我們能做些什麼,可以在關閉一家店面的同時,把健康吃飯這件事,在千萬個家庭落地生根呢?於是我們就想到了醬料,這一個在餐廳後廚裡,最專業,也是最複雜的部分。把主要味道的組合,搭配都在醬料裡完成,在家做飯的人,只要2勺醬,就能吃到專業大廚級別的世界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