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姜老師。
相信大家都聽過,鏡頭是會發黴的。今天我簡明扼要的給各位說說,相機、鏡頭在防發黴上的幾個小知識,並且推薦給大家一款質量與性價比雙高的防潮櫃。
![]()
只要滿足2個條件,鏡頭髮黴只是機率問題:
![]()
40%是保存攝影類器材的全世界公認的安全溼度,並不是說超過40%就一定發黴,而是「具備了黴菌產生的溼度條件」。
![]()
這條其實是廢話,家裡又不是無菌實驗室,細菌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給它生長環境,它就一定會產生黴菌。
我國除了小部分非常乾燥的地區,其它地區空氣溼度至少有幾個月是高於60%的,很大一部分南方或沿海沿江地區,一年中超過一半時間溼度高於80%。
在這種情況下,鏡頭髮黴只是時間和機率問題了。黴菌是張在鏡片內部的,處理黴菌需要拆解鏡片組,而鏡片組裝配,不是簡單機械的一個鏡片一個鏡片安裝上去就完事。
![]()
這裡最麻煩的事是儀器「校準光軸」。光軸不準,能造成各式各樣的拍攝問題:沒焦點、景深爆淺、焦點平面不平整、像場歪曲。拆卸鏡片組後重新組裝,需要非常嚴格光軸校準儀器與操作員的技術經驗,而且費用不菲。
![]()
一支3000塊錢的鏡頭髮黴了,正規的修理費幾乎快要趕上再買支新的了。一支1萬5的鏡頭髮黴了,就算你捨得花錢修理,這麼好的鏡頭拆卸處理過,就好像愛車泡水了,即便翻新維修並且沒有後遺症,畢竟心裡彆扭。
所以說發黴幾乎就等於報廢,並非言過其實。![]()
鏡頭的黴菌都是從微小的一點點開始的,可能你覺得,好像也不影響成像呀,既然維修這麼麻煩又貴,我不管它行不行?
斬釘截鐵的回答你:肯定不行,黴菌這玩意兒越長越多。![]()
鏡頭髮黴另有一個原因,就是鏡頭內部是相對封閉不通風的,更加適合黴菌的生長環境。相機相對鏡頭密封性就差很多了,就好比下雨天淋了點水,最容易進水的是相機而不是鏡頭。
![]()
相機不愛發黴,這主要是說的過去的膠片相機。現在的數位相機是有複雜的電路板的,相機機身不怕潮溼,電路板怕呀。
潮氣是空氣,是可以進入相機內部的,溼度一旦長時間過高(超過100%溼度時候非常多),潮氣就有可能凝結為水,造成電路板短路。
維修成本基本就是看人品了,傳導數據部件短路,有些幾百塊就解決了,CMOS傳感器部件短路. 給你個參考吧,索尼A7R3換一套傳感器主板,官方維修費近萬。
既然攝影器材這麼容易受潮發黴,一旦發黴後果又那麼嚴重,那麼就沒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別著急,繼續往下看……平時將器材放入電控防潮櫃,是最有效解決器材幹燥的方式,全世界人民都是這樣做的。它耗電量極低,並且可以常年穩定的保持溼度在安全範圍內。
![]()
我在咱們公眾號的佩瑞優選商城裡,推薦的是銳瑪的專業防潮櫃,是我在多個品牌中精挑細選的,我自己就用的銳瑪。有不同的尺寸和樣式可供選擇。
![]()
![]()
很多同學問我,所有品牌都說自己好,怎麼區分好壞?
一句大實話:專業對口。
![]()
退一步萬講,我推薦的銳瑪是
專做防潮設備的廠家,防潮是這個品牌的核心技術,我們
為什麼要去選擇那些「貼牌代工」的產品呢? 某些防潮櫃,可能是攝影配件類的大品牌,但是這個品牌自己又不生產防潮設備,這個產品是他找的那個小廠家代工的你都不知道。所以我不用贅述那些技術指標,這道理很簡單,不需要懂得防潮櫃的技術,這也不是什麼高科技,但是選擇上,我們儘量選擇專業對口的品牌,這牌子它就是幹這個的啊,我幹嘛去買一個三腳架或閃光燈品牌找人代工的防潮櫃呢?
銳瑪的防潮櫃我自己用了很久了,常年保持穩定的35-45%溼度沒有任何問題,耗電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常年接通電源就OK了。
控制溼度標準,並沒有一個太嚴格的標準,過於乾燥有些相機或鏡頭可能會造成膠圈脫落,所以一般控制在35% - 45%之間比較合適。
開關門取器材時溼度會臨時上升,這也很常,關上門後,大約十分鐘以內就可以除溼到安全溼度範圍。總的說就是質量和性價比雙佳的產品,不然我也不會推薦給各位同學。
說了這麼多,還是希望同學們能夠把攝影器材的防潮防黴重視起來,防患於未然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方法。
與其像我朋友一樣平時不在意,總覺得器材發黴不會輪到自己,等到真出了問題再問東問西的想要彌補,不如提前做好準備,一勞永逸的讓發黴遠離我們的相機!
都是微距鏡頭,為啥還要有50mm、100mm、180mm?
教你一招:快門速度也可以 「合成」
30 用案例給你看我的後期PS思路 - 建築風景案例(下)
29 用真實的案例給你看我的構圖思路 - 建築風景案例(上)
我是姜老師,
歡迎大家 「寫留言」告訴我你在攝影上的疑問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