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星期二,晴。離霜降的日子只有三天。可天氣仍然很好。夜晚最低攝氏零度,晝日午時達十五六度。上午十時許, 在火車站廣場作簡單熱身活動後, 回到小區門前。東側的面商二幾,敞開的商店門內,櫈子已經放好。我們習慣地坐好,天南海北地侃了起來。
從一中方向走來三個人。微胖的女子,手指著我和身旁俊俏的女人,似乎在說什麼和我有關的事情。感覺和記憶,像兩條閃著綠光的掃描線,在我的腦屏中反覆搜索。我從坐櫈上下意識站起。邊想邊跨下臺階向馬路邊走去。漂亮的女子穿著綻蘭長款羊絨大衣。戴著防護口罩。墨黑的頭髮挽起,在頭後扎了個髻。看著我走到近前,輕輕地摘下口罩。一張白皙中泛出姣姞紅暈的臉展現無餘。
記憶的閘門豁然打開。我張口急切地喊徐………中旗醫藥……她禮貌地提示玉蘭。徐玉蘭。醫藥門市的售貨員。察右中旗科布爾鎮的醫藥西施。五十年的時光,千百裡的空間,並沒有隔斷信息波,青春的回憶閃爍在她的眼中。我的腦屏中,閃出旗委院牆下,流覽大字報的身影;禮堂臺上振臂高呼的畫面。面紅耳赤和 東方紅派學生辯論的聲音,一幕一幕在眼前映過。我們急切慌亂地相問分別後的景況。她告訴我:她和王承亮婚後,生育一兒一女。上世紀八十年代,調動工作。全家遷往準格爾市。兒女大學畢業後,在呼和浩特上班成家。如今倆人退休後,居住呼市為下一代人服務。並告訴我,那年我調回豐鎮的事,過了一段時間,她才知道。她熱情地詢問我關於桂珍和嚴老師的情況。並深情地 說:「我們是初中的同學。」 我說:這是我們的小區……旁邊的女子是王承亮的妹妹。那時我從中旗回豐,總捎著王給她母親的微薄錢物,親送到南大場面通行大院的阿姨家。她介紹另一瘦俏的 男人,是承亮妹妹的老公,在菸草小區居住。
五十年,在人的有限生命中,佔著多麼主要的地位。告別的時刻到了。揮手致意時我們異口同聲保重。我相信緣份,相信在不可知的時間和環境中,尤其在微信中,我們可盡情相聊,回憶激 越,單純,奮進,的青春。
作者:楊連,豐鎮市作家協會成員,豐川詩社會員,豐鎮書協會員。散文,詩歌,詩詞散見紙刊,網絡平臺。
我們都是豐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