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有序層級多孔非碳電極用於高效電容脫鹽海水淡化

2021-02-15 能源學人

【背景介紹】

當下,全球面臨日益嚴峻的水汙染危機以及淡水資源匱乏的問題。超過40%的人口缺乏清潔的飲用水而全球超過97%的水體為不可直接利用的海水和苦鹹水。這使得能脫去海水、苦鹹水中鹽分而得到清潔淡水的海水淡化技術發展成為關乎人類未來的關鍵技術。然而現有的海水淡化技術,例如反滲透、閃蒸、電滲析等,其發展卻嚴重受限於高成本、高能耗以及二次汙染等問題。近年來,一種新興的高效、低成本、規模可調節的脫鹽技術,電容去離子技術(Capacitive Deionization,以下簡稱CDI)逐漸發展起來。它運用電容器原理將海水中的離子在外加電場下吸附到電極材料表面,從而實現了海水淡化。因此,電極材料作為核心部件,對CDI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近來,大多數報導的CDI電極材料都是碳納米材料。然而,與商業的活性炭類似,這些碳納米材料也大多單一地以雙電層電容(Electrical Double Layer Capacity, 以下簡稱EDLC)的原理來吸附海水中的離子,因而限制了電極材料鹽吸附容量(Salt Adsorption Capacity,以下簡稱SAC)進一步提高。同時,由於對這些疏水碳材料的孔結構缺乏有針對性的調控,使得電極中形成了不利於離子擴散的曲折的微孔道以及不可觸及的電極表面,從而降低了SAC以及鹽吸附速率(Salt Adsorption Rate,以下簡稱SAR)。因此,開發基於新型離子吸附原理和孔結構調控的CDI 電極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成果簡介】

近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陳忠偉院士、餘愛萍教授,聯合渥太華大學張子勝教授報導了一種新穎的使用納米工程技術,首次設計併合成了一種高效的CDI非碳電極材料——三維有序層級多孔的氮化鈦(以下簡稱3DOM-TiN)(如圖1所示)。這種新型高效的CDI電極材料具有以下的優勢:

雙重離子吸附機理:研究證實了3DOM-TiN電極在CDI過程中同時包含了EDLC以及贗電容(Pseudocapacitance,以下簡稱PC)兩種離子吸附機理;

有序層級孔結構以及伴隨的高比表面、高孔容有效地促進了離子的吸附並降低了離子擴散阻力;

相互連通的納米骨架結構以及殘留的氮摻雜碳塗層保障了高導電性和高效的電荷轉移。

以上的優勢顯著地協同地促進了電極材料的SAC和SAR性能,使得3DOM-TiN電極在500mg/L的鹽水脫鹽的CDI實驗中達到了23.6mg g-1的SAC以及破記錄的最大SAR(3.2 mg g-1 min-1)。與此同時,3DOM-TiN電極材料展現出了良好的再生性能以及循環穩定性。這項研究成果最近以通訊形式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該文的第一作者為渥太華大學博士生吳雨辰和滑鐵盧大學博士後蔣高鵬。       

圖 1三維有序層級孔氮化鈦電極(3DOM-TiN)的電容脫鹽過程示意圖

 

【圖文導讀】

1、材料表徵

圖2  3DOM-TiN的(a)SEM照片,(b)TEM 圖片, (c) 氮氣吸附等溫線以及孔徑分布圖,(d) 與bulk-TiN的XRD譜圖對比, (e) Ti 2p XPS 譜圖和(f) N1s XPS譜圖。

如圖2(a-c)所示,3DOM-TiN具有相互連通的三維有序層級孔結構,包括聚合物模板留下的100 nm左右的大孔和堆疊形成的10-15 nm的介孔。這種結構賦予了3DOM-TiN高比表面積(141.6m2g-1)和高孔容(0.291 cm3 g-1)。XRD譜圖揭示了3DOM-TiN較bulk-TiN具有更高的純度。XPS譜圖揭示其表面具有二氧化鈦/氮氧化鈦以及殘留的氮參雜碳(NCR)塗層。

2、電化學性能測試

圖3 (a) 不同電極材料的循環伏安曲線 (CV); (b) 3DOM-TiN在不同在不同掃速下的CV曲線;(c)不同電極材料比容量比較;(d) 3DOM-TiN電極的循環穩定性測試

圖 4 (a) 3DOM-TiN和bulk-TiN電極的阻抗譜圖及(b) 粉體電導率測試; (c-d) 3DOM-TiN作陽極和陰極的電容貢獻Dunn方法分析以及相應的雙電層電容(EDLC)和贗電容(PC)容量貢獻比例比較。

電化學測試表明3DOM-TiN電極材料具有三倍於Bulk-TiN電極,顯著高於商業活性炭(AC)電極的比容量171.1F/g以及高循環穩定性。電化學阻抗譜和粉體電導率測試進一步揭示出,相比於Bulk-TiN電極,上述特殊相互連通的的三維有序層級孔結構和NCR塗層使得3DOM-TiN電極具有更高的電子電導率,更低的離子擴散阻力和更迅速的電荷轉移過程。Dunn容量分析則更明確揭示了3DOM-TiN電極對NaCl的雙重離子電吸附的機理,即陰極部分贗電容(PC)貢獻了超過50%的電容量,而陽極部分雙電層電容 (EDLC)佔據了80%以上的容量。也就是說, 鹽溶液中的Na+既可以通過3DOM-TiN電極表面氧化層TiOxNy的快速化學吸附或嵌入反應進入電極,也可以通過形成雙電層來儲存在電極中。而Cl-則主要是以雙電層形式儲存在電極中。因而,由3DOM-TiN電極組裝的CDI元件在NaCl溶液中是以一種類似鋰離子/鈉離子電容器的工作原理進行脫鹽處理的。

3、電容脫鹽性能

圖 5 (a) SAC與時間的關係圖;(b-d) 不同電極材料的SAR對SAC的Ragone圖;不同工作電壓和處理鹽濃度下SAR對SAC的Ragone圖;(e)3DOM-TiN與文獻中CDI電極材料的比較;(f) CDI循環測試。

如圖5所示,在平板式對稱CDI脫鹽測試中,3DOM-TiN電極展現出遠高於商業AC電極和bulk-TiN電極的SAC和SAR,分別達到了23.6mg g-1和和破紀錄的3.2mg g-1 min-1。在不同電壓和鹽度的工況下,3DOM-TiN電極均展現出了優異的SAC和SAR性能。與目前報導的諸多碳基以及金屬摻雜的CDI電極材料相比,3DOM-TiN電極表現出了極為優異的性能。而在循環穩定性測試中,3DOM-TiN電極也表現出了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在600min循環測試後仍保持了超過90%的脫鹽能力

 

【總結】

此項研究不僅揭示了3DOM-TiN作為電容去離子的電極材料的巨大潛力,更進一步揭示了一種有別於傳統基於雙電層電吸附的碳基CDI電極材料的新穎的多孔非碳CDI電極材料的設計思路:選擇具有雙電層吸附和贗電容吸附的雙重吸附原理的非碳材料,佐以納米工程設計的利於離子擴散和電子導通的三維有序層級多孔結構,從而最大化CDI電極的電容脫鹽性能。

Yuchen Wu, Gaopeng Jiang, Guihua Liu, Gregory Lui, Zachary Cano, Qian Li, Zhen Zhang, Aiping Yu, Zisheng Zhang, Zhongwei Chen, 3D Ordered Hierarchical Porous Non-Carbon Electrode for Highly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9, DOI:10.1039/C9TA04025K

 

【通訊作者簡介】

陳忠偉教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化學工程系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滑鐵盧大學電化學中心主任,加拿大國家首席科學家(CRC-Tier 1), 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副主席, 2018高被引科學家。陳忠偉院士帶領一支約70人的研究團隊常年致力於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矽電池,液流電池等儲能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近年來在Nature Energy,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Materia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Chem, ACS Nano 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250餘篇。目前為止,文章已引用次數20000餘次, H-index 指數為73,並擔任ACS Applied  Material & Interfaces副主編。

課題組主頁:http://chemeng.uwaterloo.ca/zchen/

餘愛萍教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化學工程系教授。近年來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碳納米材料,超級電容器,多功能納米複合物,光催化納米材料及新型水處理技術等研究領域。近年來,在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CS nano, Nano Energ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140餘篇。目前為止,文章已引用次數12000餘次, H-index 指數為48,並擔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Carbon Energy的副主編。

課題組主頁:http://chemeng.uwaterloo.ca/ayu/home.html

張子勝教授:加拿大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化工學院副院長。曾在BC ResearchInc,University of Alberta 等多家機構和大學主導石油處理等研究項目,近年來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水處理材料,光催化材料,綠色新能源納米材料,生物化學工程,汙染控制,生物質能源,石油處理等研究領域。相關研究成果在Applied catalyst B: environment,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Catalyst Today,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Journal of Colloid Interface Science,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t: A-chemical等國際知名SCI雜誌已發布論文160餘篇。


將『能源學人』添加星標

就能第一時間接收到當天的最新消息

(瘋狂暗示)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馬傑教授團隊電容去離子除氯脫鹽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馬傑教授團隊在電容去離子除氯脫鹽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近年來,CDI電極材料實現從以雙電層機理為代表的碳材料到法拉第電極材料的跨越,使得脫鹽性能有了大幅提升。高性能氯離子去除電極能夠顯著提升CDI的脫鹽容量,然而存在容量低、去除速率慢、易發生副反應和循環性能差等問題。因此,開發兼顧高容量和快速率的新型除氯電極有利於促進CD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也成為當務之急。
  • 碳纖維助力海水淡化
    它們也可以為海水淡化做出重要貢獻,從而消除即將來臨的飲用水短缺的問題。碳纖維在新項目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西班牙科斯塔布蘭卡的港口城市丹尼亞不遠處,工程師們目前正在建設第一家基於微生物輔助淡化技術的飲用水處理廠,這是「低能耗飲用水微生物淡化」項目(MIDES)的一部分。作為Horizon 2020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得到了歐盟的支持。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其應用
    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發展很快,工程造價和運行成本持續降低,主要發展趨勢為降低反滲透膜的操作壓力,提高反滲透系統回收率,廉價高效預處理技術,增強系統抗汙染能力等。圖1 反滲透脫鹽過程水電聯產水電聯產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電力聯產聯供。由於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消耗電力和蒸汽的成本,水電聯產可以利用電廠的蒸汽和電力為海水淡化裝置提供動力,從而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國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廠都是和發電廠建在一起的,這是當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設模式。
  • 全分解尿素和化妝棉的有趣碰撞—實現高效的三維石墨烯自支撐電極
    近日,蘇州大學能源學院、能源與材料創新研究院楊瑞枝教授課題組以尿素作為石墨烯碳的來源,化妝棉為基底,合成了柔性三維N摻雜、富O官能團的石墨烯全碳空氣電極(NO-G@CP)。
  • 海水淡化與濃鹽水綜合利用論壇【2020青島國際水大會-分會場專欄】
    海水淡化與濃鹽水綜合利用論壇【2020青島國際水大會-分會場專欄】國際脫鹽大會海水淡化與濃鹽水綜合利用論壇海水淡化技術創新與發展研討會濃鹽水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研討會會議背景青島國際水大會是高端國際學術和技術會議,在業內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 一張「紙」帶來海水淡化行業提升!中國海洋大學80後副教授獲青島市...
    作為一位80後女教授,她已經在實驗室裡工作了12年,經過十餘年的科研,她在海水淡化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此次獲獎項目是「海水淡化高效膜材料製備及膜集成關鍵技術研究」,該項目屬於海水淡化及膜分離科學領域的前沿,一定程度解決海水淡化產業世界難題,通過一張「紙」帶來海水淡化行業提升。半島都市報邀請到了徐佳做客「半島科創訪談」,暢談科研中的經歷與成果。
  • 「厚密」矽-碳電極新策略
    5 mg cm–3,基礎研究)、低電極負載量(<1 mg cm–2,基礎研究)、低矽含量(<15 wt%,實際應用)的條件下取得,導致電池器件的體積能量密度從基礎研究到產業發展兩方面均無顯著提高。碳材料被廣泛用於緩衝矽負極的體積膨脹並提高其電子導電率[3]。但是,針對高體積比容量、高膨脹矽負極材料的碳結構設計面臨兩個主要的挑戰。
  • ...獲得2019年度青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穿過一張「紙」海水變淡水
    作為一位80後女教授,她埋首實驗室工作十多年,在海水淡化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此次獲獎的「海水淡化高效膜材料製備及膜集成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一定程度解決了海水淡化產業世界難題。一張「紙」的魔力徐佳的科研成果——海水淡化高性能膜,肉眼看去與普通列印紙並沒太大不同,只是有一面多了些光澤。
  • 有序多孔碳表面耦合共存Fe和Ni單原子高效促進氧還原反應
    其中氮配位的Fe單原子和Ni單原子共存耦合在有序多孔碳載體上,該載體由微/介孔相互連接的高度有序大孔構成。實驗和理論計算表明h‐SAs在ORR過程中通過碳載體電荷轉移實現間接協同作用,優化了ORR反應動力學。同時,有序多孔碳載體可以促進材料的傳質能力。基於此,該電催化劑具有顯著增強的ORR性能,並可作為陰極材料增強鋅-空氣電池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器件性能。
  • 麻省理工研究團隊製備出均勻微孔石墨烯膜可淡化海水
    為了更快、更持久的淨水,科學家們將石墨烯這種超薄超強碳片作成超薄膜來濾除汙染物,快速淨化大量水體。  石墨烯的特殊性能使它成為理想的過濾膜或海水淡化膜。但是該應用中存在一大缺陷:由於將石墨烯製成單層原子超薄膜的過程極為細緻,在製備過程中極有可能會造成材料的破損,從而導致汙染物洩露。
  • 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具有互連的周期性多孔微/宏結構的電極的構造可使超級電容器保有高重量電容和緊密的電子、離子傳輸,同時不會犧牲面積和體積。電極的結構不僅需為裝置提供了改善的電化學性能,還得滿足對個性化的追求。3D列印技術為設計電極的可控宏觀結構帶來新的可能性。氧化石墨烯(GO)是3D列印氣凝膠在電化學應用中最常用的墨水材料,這歸因於GO墨水的剪切稀化流變行為和可調節的彈性模量。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碳正電極吸附/解吸涉及的離子是(A)電解質中的陰離子或(B)Zn 2+圖2、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與其他儲能設備的Ragone圖主要關注近年來ZHSC中碳陽性電極的進展。ZHSC中使用的各種碳材料主要分為四類,包括商用AC,CNT,石墨烯和多孔碳(PC)。系統地研究了它們的合成,形態和電化學性能。
  • 【有問必答】幾種海水淡化的方法都是怎麼回事
    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能打開很快,工程造價和作業本錢繼續下降,首要打開趨勢為下降反滲透膜的操作壓力,行進反滲透體系收回率,便宜高效預處理技能,增強體系抗汙染才華等..與傳統動力源和熱源對比,太陽能具有安全、環保等利益,將太陽能收集與脫鹽技能兩個體系聯繫是一種可繼續打開的海水淡化技能.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能因為不耗費慣例動力、無汙染、所得淡水純度高級利益而逐步遭到咱們注重.
  • 幾種海水淡化的方法都是怎麼回事
    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能打開很快,工程造價和作業本錢繼續下降,首要打開趨勢為下降反滲透膜的操作壓力,行進反滲透體系收回率,便宜高效預處理技能,增強體系抗汙染才華等.,太陽能具有安全、環保等利益,將太陽能收集與脫鹽技能兩個體系聯繫是一種可繼續打開的海水淡化技能.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能因為不耗費慣例動力、無汙染、所得淡水純度高級利益而逐步遭到咱們注重.
  • 簡單易操作的方法製備木基光熱材料用於高效海水淡化
    近年來,基於光熱材料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受到了廣泛關注。不同於傳統的太陽能蒸發水技術,基於光熱材料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可通過光熱材料高效地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並將產生的熱量鎖定在水的表面,使表面水快速加熱生成水蒸氣(無需對整體水進行加熱),因此其效率更高。對於這一新技術,光熱材料及其結構設計是關鍵。
  • 沒想到還能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賽諾與首鋼創新國內首個大型熱膜耦合海水淡化項目正式供水
    據《2019-2024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表示,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開源增量的重要方式
  • 反滲透技術助力海水淡化發展黃金期
    而我國的海水資源十分豐富,如何利用和開發好海水資源將其轉化為可供人類使用的水資源,對當前的我們來說是一個偉大而又艱巨的任務。海水淡化之所以被賦予國家淡水資源匱乏破局的歷史使命,不僅是因為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對緩解沿海缺水地區和海島水資源短缺狀況,促進中西部地區苦鹹水、微鹹水淡化利用,優化用水結構,保障水資源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利於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化學A》3D多孔碳質材料構造高容量電池負極
    近期,武漢理工大學成功地合成了石墨化度高、比表面積大以及N,P共摻雜的SiO2基3D多孔網絡結構碳質材料(NPC)。首先將SiO2納米粒子分別作為非金屬催化劑和用於增加石墨化程度和孔數的模板均勻地分散在植酸中,然後在植酸表面上生長聚苯胺(PANi)。SiO2提高了石墨化程度和含碳材料的比表面積。另外,苯胺和植酸實現了N和P的雙重摻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