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將成癮的家庭裡長大,我選擇和麻將桌保持距離-虎嗅網

2020-12-18 虎嗅APP



如果在長大的過程中,你的父母非常愛打麻將,那麼大約只有兩種情況。要麼,耳濡目染你也成為一個麻將愛好者,沒事也愛坐上麻將桌過過癮,要麼,你會刻意的和熱鬧的麻將桌保持一段距離。


而我,從小到大都屬於後一種。


在我父母家,客廳沙發前沒有茶几,一張厚實的紅木方桌取而代之放置在客廳中央。上面擱著水果或是我爸媽降血糖血壓的藥。親戚朋友們來了,桌面一翻露出綠色絨布,電源一插,譁啦譁啦響起來,那是一張電動麻將桌。


父母和來家裡的親戚朋友們在上面打過無數盤「血流成河」。


雖然從懂事起家裡便牌局不斷,但已進入社會工作好幾年的我卻一直沒有掌握這項社交技能,也幾乎從沒上過家裡的麻將桌,從小到大我都是牌局的「局外人」。如果說長大後的我是主動選擇和麻將桌保持距離,那麼記憶之初,是麻將桌先將我排斥在外。



小時候,爸媽總是在忙忙碌碌,偶爾閒下來有空了就多半是在麻將桌上,因為家裡是做餐館生意的,來來去去的人不少,平日裡麻將局也沒斷過。逢年過節跟著父母去走親戚,大人攏堆後大多都是寒暄幾句就上陣打牌了。當麻將桌支起,大人紛紛圍攏伸手搓牌時,那張桌子就像一口黑洞,將一張張麻將不斷攪成圈,也將父母和其他大人的注意力統統吸了進去。而我作為一個孩子,就成了無所事事的局外人。如果我沒有玩伴,那將是一段漫長而無聊的時間。對兒時的我來說,出門走親戚,總是伴隨著一開始的興奮和漫漫的無聊。


現在回想起來,我也不記得那些在牌桌旁邊的時間是怎麼打發過去的了,看電視,或者去周圍自己玩兒,有時候也巴巴的湊到牌桌前企圖想看明白其中的妙趣,但是往往不解其意,不明白面前的那一排麻將子怎麼能讓大人們如此沉浸其中,一會兒高聲吆喝,一會兒蹙眉嘆氣,一會兒又眉開眼笑。一旁的我總是揣著一種等待的心情,等待牌局早點結束,早點回家。但是記憶中,牌局總是結束的很晚,尤其是在我外公外婆家。因為一家人都愛打麻將,往往打起來就沒個頭,各個低頭運籌帷幄,大有今晚要「一醉方休」的意思。


外公外婆家的客廳不大,一張小沙發,一列電視櫃,一臺單門的電冰箱,剩下的空間就被麻將桌以及在旁邊圍觀等著輪替的大人塞滿了。夜深了,門外鄉村的夜晚一片烏黑,但是門內,天花板上的白熾燈光卻依舊炯炯有神,和燈光一樣明亮的還有那一雙雙盯著麻將牌的眼睛。大家凝神計算著自己的牌,有時躊躇猶豫,有時又焦急催促著,在偶爾安靜的間隙,只有牆上時鐘指針遊走的聲音,10點35,10點45,10點55,11點05……


和哈欠連天的我們完全相反,牌桌上的人卻常常是越夜越興奮,眼看今天回不去了,我們幾個孩子就胡亂洗個澡,擠在一張床上睡了。在房間裡還能聽到外面的聲音,「二條」、 「八萬」、」碰一個」!有時候也會輪到某一方時遲遲沒有動靜,估計手握著一張麻將懸在空中,虛著眼睛看桌子上攤著的牌面,嘴裡念念有詞 「我這個牌太爛了,這怎麼打呢?」 每每這時候我就在心裡翻著白眼不解道,「既然牌這麼爛,為什麼還打得如此起勁呢?」


隔天,我就會收到父母對此的解釋,不外乎是輸了要趕本兒,或是「贏了,他們不讓走」。然後又像個明事理的大人了反省道 「下次不能打這麼晚了。」說話間張著嘴打出一個高聲調的哈欠。


但是這話,我從來也就是聽聽,因為下次他們還是一如既往。


長此以往,我便對麻將生出了一番惡感。但與其說討厭麻將,不如說是討厭打麻將的父母。討厭他們打起麻將來不知節制、討厭他們在牌桌上爭執輸贏,討厭他們花很多時間打麻將卻常常將我獨自晾在旁邊。


父母選擇放下手裡的麻將,去陪我或者姐姐去玩兒,這樣的事在我記憶裡一次也沒有過,又或者是我忘了罷。



我記得小時候有一回去了不常去的舅爺爺家走親戚,那是一個偏僻鄉村,風景很好,因為我去的少,也就覺得周圍充滿了新奇,那附近還有一個水庫。


我模糊的記得我爸當時說等會兒帶我去水庫那邊玩兒,我滿心歡喜。但很快牌桌支起,又像往常一樣,大人們圍桌而坐,碼牌開局,我爸也自然忘記了帶我去水庫這事兒。後面的時間我也忘記是如何度過的了。換到現在,一個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帶一本書慢慢看,或者上網看文章看電影,和人聊天,甚至一個人也可以去附近玩兒……可是那時候,自己的世界還很小,目光還總是放在父母身上,總是渴望由他們引導陪伴去發現一些樂趣。等到後來再長大一點,這種對父母的期盼便自然消失了。當然,父母大約渾然不覺,只是照例在聚會時開心的坐上牌桌。


另一個不喜歡牌局的原因是原本和和氣氣的親戚們一旦坐上牌桌就容易變成另一個樣,因為最後一盤不開帳或者是打牌期間的小動作等等而高聲爭執、紅臉相對,這時我也分不清這到底是一種家庭遊戲,還是一種類似於賭局的博弈。


記憶中,最溫馨的一局牌是某一年春節,在如今已經被拆遷的老房子裡的陽臺上,爺爺那天破天荒地組了麻將局,那幾乎是我第一次見爺爺打麻將,他和我們幾個孫兒一桌,他牌法不熟,出牌也慢,卻玩得不亦樂乎。如今回想起來場景中的細節已經模糊在那天下午的陽光中,只是隱約可以看到爺爺坐在我的左手邊,饒有興致的看著面前的牌,不知該打哪一張,而我呢,我什麼都不懂,唯一只記得有一種贏牌叫「七對」,就是七個對子連起一句就贏了。這個簡單,於是決定就打這個。我也不記得後來我到底有沒有連成七對,最後到底誰贏了,但我卻非常確信那場牌局是那個普通的春節儲存在我腦海中最有趣而溫暖的記憶點。


其實爺爺並不喜歡打牌,平日裡他更喜歡打理門口園子裡的菜和花,或者在自己那張厚重的書桌前,收拾那些永遠也收拾不清的雜物書紙。


我是爺爺的孫女,自然而然也受他的影響,又因為童年與麻將有宿怨,所以長大後,也總是主動與麻將桌保持距離。成年工作後回家,父母或者外公外婆也會偶爾邀請我一起打,我總是笑著擺手「倆們打,我不會」。很長時間以來,我是我們家唯一一個不會打麻將的人。


我媽是一上牌桌就不知疲倦,常為了打麻將熬夜,第二天又抱怨頭疼,我爸呢,雖然看起來牌技不如我媽,但是席位緊俏時,上桌摸牌的興頭卻一點也不輸給前者。外公外婆不肖說,他們大部分業餘時間都劃給了麻將,尤其外公,去我們家,只要不支起麻將桌,他就會坐在沙發一角一直打哈欠,直到麻將機洗牌的聲音響起,精神頭才會從他剛剛無神的眼睛裡冒出來。我姐姐對於麻將,小時候大概也與我同樣的感受,但在工作之後這些年大約因為周末親朋活動總有牌局,一來二去,牌技也早就熟練起來了。至於姐夫嘛,打起牌來,總是反應機敏,我印象裡他常常胡牌,如今他們倆,已然成了我們家牌桌上的主力。而我,永遠是在旁邊的那個,有時候陪奶奶看電視,有時候陪小侄兒玩,或者只是做自己的事……



但沒想到最後我還是學會了打麻將。就在2020年的這個春節,因為疫情,我和老公驍在他鄉下的老家呆了兩個多月,期間很多個晚上,我們吃完晚飯圍坐在火爐旁,我和驍看著手機或者電腦,么爹在看著電視機裡的新聞,么姑望著電視打哈欠,這時候驍爸站起來一聲喊道「上班了啊!」遂支起桌子,把麻將譁啦譁啦從盒子裡倒在桌面上。


家裡每天都只有6口人,除去90歲的爺爺,能坐上牌桌的就是三位長輩以及我們這對小夫妻。而我和驍都沒有牌興,總是互相「謙讓」,有時候他在開電話會或還在寫報告,牌桌上他們仨已經就位,我只好扛起家庭的期盼,補齊這三缺一的局面。


這時候我才發現其實麻將的規則也並不難。不過我果然沒有麻將頭腦,不會看排面上的字,也不會算牌,但是他們仨卻樂在其中。么姑的哈欠會在牌局開始後不自覺地消失,轉而用所有的精神頭來砸摸自己手上的字,遇上不知該怎麼打的牌,驍爸作為么姑的小哥,總是把自己的已經聽牌的麻將「啪」的一聲往面前一倒以示公允,然後歪過身將頭探到一邊幫么姑看牌。驍爸很會算字,常能算到大家都大約胡什麼牌,打什麼會放炮,也很會組牌,什麼字拿在手裡贏面更大,能多胡幾張字,於是就在么姑舉牌不定時,在一旁奉上一頓分析,可么姑的神情卻絲毫未見明了,往往是依了小哥的建議,先把牌打了出去,大部分時候都能收穫一個好的結果。但也有例外,在驍爸的指導下打錯了字,胡牌跑了。這時候做哥哥的也毫無愧疚之色,只是一邊照例擺自己的牌一邊頭也不抬的笑著對么姑說道,「那你也不能什麼都聽小哥的撒。」 吃了啞巴虧的么姑無話可說,只是抿嘴笑著看牌。


牌桌上大家打牌的風格也是各有不同。


我們慣常打的「血流成河」這種牌,一般分小胡和清一色。。但甭管小胡大胡,么姑通常只要能胡便很滿足,不會上來就舍家棄子把牌往清一色上靠,么爹呢,則比較中和,屁胡可以收,牌勢起的好,也會搏一搏整個清一色,偶爾也胡的順風順水來勢洶洶。驍爸呢,若有一線希望贏大胡,絕不會以安穩小牌苟且而過。甚至有時候聽牌了,別人放炮遞到面前他也不要,「我還是自己摸」。因為胡了別人一張字,就會少摸一輪牌,自摸的概率便會降低。有時候,他悶聲不響運籌帷幄半天,忽聽他雙手一拍,那是他的牌有了一個漂亮的贏面,可以胡上三五個字,接下來就是坐收漁利的時候了,我們仨接二連三放炮打來的牌被他像戰利品一樣一張張壘起來。這個時候贏牌的快樂已經遠超過贏錢。因為我們打得小,起價不過1塊錢,即便自摸了,一人也才給3塊,往往一晚上打完歇局,輸贏不過十幾塊錢。但是此刻,在運氣與實力參半的牌桌上,憑藉自己精密的算計取捨,成功運作了一手好牌的快樂擁有很高的飽和度,與籌碼無關。


那時候正值疫情,雖然度過了最兇險的時候,但每日打牌時開著的電視背景聲還是會時不時播放和疫情相關的新聞,常常聽著那些壞消息,心裡暗暗覺得這會兒能和家人圍在冬日的火爐邊摸牌說笑,真是一種偷來的幸福和好運。這種時候我也能體會到麻將帶來的快樂,將它視之為一種遊戲,或是一種陪伴家人的紐帶。



兩個月過去,上了五六回麻將桌的我也大致知道如何打了。沒想到我從小耳濡目染麻將局,最後卻是在原生家庭之外的地方學會了麻將,而且與它進行了某種和解。知道了麻將是怎麼一回事之後再回想起家裡人對麻將的痴與愛,既多了幾分理解又多了幾分不解。理解,是因為了解它有所趣味,是一種快樂。不解,是因為覺得這快樂不過如此,而人生有那麼多種趣味,又何必只沉溺於這一種呢?


關於麻將家庭,我在知乎上也看到有類似的問題,例如「父母經常打麻將,是什麼樣的感受?」或是「有一個愛打麻將的媽,是什麼體驗?」下面的答主有相當一部分人與我相似的成長經歷與態度,大多表示童年深受其擾,並且決定自己絕不會打麻將,或者絕不會找一個愛打麻將的伴侶……那些在麻將局旁邊長大的孩子,成年之後用他們堅決的抵制來控訴這種傷害。    


如今我的父母也已年過六十,如之前所說,我早已不再有那種盼望他們從麻將桌上早點下來陪伴我的心情。反而有時候安慰自己,父母有一個愛好總歸是好的,就像人們說的,經常打麻將還可以防老年痴呆症。現在,麻將之於他們,也更像是一種愛好,而不是一種令人沉迷的事物。這種變化背後的原因或許是,他們需要擺脫和逃避的事物,不像年輕時候那樣多了吧。更早一些時候,養育孩子,忙碌生意,為生計奔波,真的是很辛苦的事。麻將或許是生活中為數不多能夠讓他們快速卸下負擔得到紓解放鬆的一種遊戲吧。


我相信人們愛好一些事是因為熱愛,而沉迷一些事,則是因為想要逃避。因為執著於逃避,也就自然而然忘記了更重要的事情。


這些年過去了,那個曾經游離在麻將局外的小孩如今已經長大,也終於坐上了麻將桌。


有一回在牌局上,來了一張字讓我左右為難,看了好半天還是沒個主意,場上的三方都停擺了,我能感覺到大家都在等我,當下便更著急了,想隨便先甩張牌出去。這時候坐在對面的么爹淡淡的說「你不慌,慢慢看咧」么姑順著應道「是滴,我們又不著急」。恰恰是這樣的時刻,讓我對從小就厭惡已深的麻將生出些許好感 。他們讓我覺得,至少在這張牌桌上,打麻將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事。


相關焦點

  • 日本職業麻將選手參加婚禮,婚禮蛋糕直接整了個麻將桌
    身為川渝地區長大的孩子,印象中這部麻將一類的還蠻流行的,無論是血戰到底還是血流成河,成都麻將還是自貢麻將,玩的人都非常多,家裡親戚聚會,大人們休閒娛樂,麻將都是首要選擇。和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這個國家,麻將也十分流行,雖然規則略有差別,講究「斷么九」一類的,不過總體來說大同小異,會打麻將的人很容易兩邊的都上手了。在日本,各種麻將錦標賽一類的不少,所以也有一些個職業的麻將選手,被稱為「雀士」。最近,有位名為小車祥的日本職業雀士參加婚禮,然後發現婚禮蛋糕直接整了個麻將桌。
  • 平江縣梅仙鎮清查麻將館7家,集中銷毀一批涉賭麻將桌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 為進一步淨化社會風氣,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賭博違法犯罪活動和擾民現象,近期,平江縣梅仙鎮應急大隊聯合派出所開展專項清查整治行動,對臨街店鋪、集鎮沿線的麻將館進行排查,共清查麻將場所7家,當場收繳自動麻將桌17張、麻將34副、紙牌若干,並對違規經營店主和參與打牌賭博人員進行了訓誡
  • 麻將人生
    一月下來,打1角錢賭資的麻將,算算輸了75元,幾乎是我那時候兩個月的工資,因為心疼,我開始拒絕了鄰居的邀請,雖然似乎已經有點上癮。 老媽是不容許我們打麻將的,她說過,如果你們為了學習讓我幫你們做家務,那還可以考慮,如果為了玩,算是門都沒有,所以,我們兄妹三人即使今天聚會,還是聊天暢談人生比較多,偶爾會打下雙升和跑得快,說白了到今天我自己的家庭也還沒有加入麻將隊伍。
  • 南充:不聽告誡聚眾打牌 城管怒砸麻將桌 共銷毀了41張麻將桌
    順慶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和各街道、 社區工作人員加大巡邏力度, 對聚眾打麻將的行為進行了制止,銷毀了41張麻將桌。 1月30日下午,群眾舉報:順慶區舞鳳街道金鴻城小區一家庭茶館有人聚眾打麻將。順慶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 舞鳳街道、當地社區工作人員入內檢查,發現一家庭茶館的客廳擺放著3桌機麻, 桌面橫七豎八擺放著麻將,正有人聚集打牌。
  • 麻將
    麻將到底起於何時,眾說紛紜。據考證,有麻雀牌起源說、葉子格戲起源說、馬吊牌起源說、鄭和下西洋起源說等說法和推斷,個人以為,麻雀牌起源說與鄭和下西洋起源說較為可信。不管何種說法,對於玩家而言,麻將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並不重要,而在於麻將遊戲複雜多變,精彩刺激,自誕生後,便很快就成為當時最為盛行的博弈方式。
  • 桃色麻將桌(全)
    01「喂,你怎麼還不來接我的班?我再不回去做飯就來不及了…」張舒芸在自家小賣部裡,給丈夫王建宇打電話催他的時候,分針和時針已經重合到了同一個數字上。已經十二點整。張舒芸和王建宇兩口子在小區的巷道裡開了一家糧油兼雜貨鋪。來往的客人多是街坊鄰裡,店裡的價格也老實公道、童叟無欺。
  • 我曾經是「麻將留守兒童」
    名號和裝潢各異的茶館,其實就是麻將館,以提供棋牌娛樂為主業,茶水只是他們附帶的生意。位於各個居民區內的家庭麻將館,還有在親朋好友家中聚起來的牌局,更是多不勝數。老家是典型的四川盆地氣候,冬季陰冷潮溼,偶爾出現的大晴天能吸引全城居民齊齊出門——打露天麻將。冬日的豔陽天裡,臨近我家的大廣場上就會擺滿麻將桌,人們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應戰」或「觀戰」。
  • 7歲男孩成"麻將迷" 跟奶奶長大麻將撲克當玩具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7歲男孩天天(化名)三分鐘內和了一把碰碰和,很難相信這個外表羞澀的小男生,是親戚眼中公認的「麻將迷」。21日中午,記者在漢口萬松園一個小區裡,看到天天正在麻將桌上,與奶奶和爸爸酣戰三人麻將。
  • 高端無聲麻將桌免費!免費!免費用!速來圍觀!
    棋牌室煙霧繚繞……娛樂休閒吧人頭攢動……有位置嗎?這時候千萬不能說我家沒有,麻將桌和當年的電視機電冰箱一樣,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這時候怎麼能沒有?來供大伙兒細細品味高端所帶來的無盡喜悅這次不光是準備了無聲麻將桌購桌還有大禮贈送無論您進店選擇了我們的任何一款產品您都將得到價值68元的麻將機專用小太陽!
  • 嶽陽:自動麻將桌暗藏玄機 警方破獲賭博詐騙案
    如果平時喜歡打個小麻將又結交了一批新牌友但突然之間自己搓起麻將就像是「衰神附體」般每局還沒摸兩張牌,就胡了每次都能讓別人自摸胡牌自己連贏的機會都沒有這事兒,放誰身上都難以接受使用一個小型遙控器,控制特殊的麻將桌和骰子,便能想贏就贏,想輸就輸,這些往日在港臺大片中才能看到的「出老千」賭具,如今也出現在了我們身邊。
  • 中國麻將「攻佔」美國?海外網友在線求助:教我!
    但京劇、武術都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表演藝術,離市井生活還是有一定距離。因此,廣大人民最喜歡的國粹,應該就是麻將了。 泰勒一邊打麻將一邊描述,「當我外婆說『她要和朋友去打麻將』時,她的樣子好像一位女王。這種自信很重要!」
  • 美國麻將比中國麻將多8張牌,這規則誰能看懂?
    四人一桌,最傳統的手動麻將桌,而且麻將上還是中文字樣哦。麻將是中國古人發明的一種博弈遊戲,那時的麻將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的。明朝一個叫萬餅條(或「萬秉章」)的人在葉子戲的基礎上創造了麻將,並且把自己名字裡的三個字作為了三種基礎花色。
  • 那些奢侈品「麻將」套裝......
    這套麻將主要採用純銀、美洲核桃木和皮革打造而成的,整組麻將中,還附有4顆骰子、120張點棒和80個籌碼,可以說是應有盡有了。LV發布的另外一款麻將,熟悉的棋盤格硬箱裡裝著象牙白的麻將牌,光是盒子看上去都氣質十足。
  • 天門警方突襲麻將館,現場抓獲近百人!....
    還有一個孕婦,因整天沉溺於麻將桌,最後竟然流產。麻將可引起的主要疾病:一是胃病。貪玩麻將的許多人往往打亂飲食規律,久而久之便導致胃分泌功能紊亂,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及出血,造成胃炎或胃潰瘍。二是腦出血:搓麻將使人高度用腦,高度精神緊張,情緒也必然始終處於喜怒恐憂等複雜變化中,而且無論贏輸的激動均可促進血壓的突然升高。這對於原本腦動脈已十分硬化的老年人或原本的高血壓病已比較嚴重者,造成危害。
  • 學生在廢棄酒店裡上課,麻將桌旁打遊戲……
    學生在廢棄酒店裡上課,麻將桌旁打遊戲…… 「上海浦江商學院」 名字聽上去正規伐?
  • 明星麻將最新官網下載_明星麻將遊戲官網下載_18183手機遊戲下載
    啥,沒時間,不怕,明星麻將官網下載滿足你,快來下載體驗吧。明星麻將官網下載玩家評論:在你開始試玩明星麻將官網下載後,你就會被這個遊戲深深的吸引住。
  • 沉迷於麻將文化的日本人:二次元第一,麻將第二?!
    當然,它的亮點還在於一眾充滿了青春活力又「橘裡橘氣」的女高中生,總有一款能滿足你的口味。2018年6月,以日麻玩法為核心的國產手遊《雀魂》正式上線,在國內掀起了一陣日麻的熱潮。萌點各異的美少女,可愛有趣的表情包,再加上好玩的競技規則,《雀魂》各方面都迅速擊中了玩家紅心,紅遍了整個二次元圈。本文就來聊聊日本麻將所擁有的獨特魅力。
  • 天冷了,來看看淘寶上的奇葩取暖神器,電暖秋褲、電暖麻將桌成爆款
    在天貓上,秋褲、棉褲、連褲襪等服飾銷量再創新高,電暖鞋、電暖秋褲、電暖麻將桌等新品銷量增速驚人。而且今年各種取暖新品層出不窮,很是燒腦。電暖秋褲內置發熱裝置電暖鞋、電暖秋褲、電暖地毯、電暖麻將桌……冬天來臨前,各類「取暖神器」新品相繼通過天貓首發。
  • 男子潛入麻將館用新麻將換舊麻將 助人為樂?民警:缺一副眼鏡
    潛入室後,男子並沒有翻找現金物品,而是徑直走向一張麻將桌,把裡面的麻將翻了出來,再從隨身攜帶的背包中拿出一副新麻將放了進去。這就有點讓人想不通了。他到底要幹啥?以新換舊?助人為樂?老闆隨即報警,民警及時趕到將男子控制。經過翻查監控,民警發現這名男子和另一同夥在幾天前也潛入過這家麻將館,而且兩個人同樣背著兩個包,也是來換麻將的。經過審訊,真相大白。
  • 麻將文化漫談之麻將隨想錄
    更多的百姓,卻在街頭巷尾裡,茶樓牌室中,捏著紅中白板,組合人生的各種態度,或聽,或槓,或碰,或和,關鍵是,牌在誰手中!另外,資料中的一段話我也非常贊同:「麻將的魅力來自娛樂性、博弈性、機遇性、競技性。學者們遂提出麻將的觀賞性和美學意義,並且認為只有哲學才能解釋麻將中的神秘莫測和無窮無盡的變化。」這與我的麻將研究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