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Hayabusa2任務結束,順利將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
#小行星#
日本航天局成功地回收了一個16千克的太空艙,該太空艙有望容納小行星的斑點。在耗資2.5億澳元的Hayabusa 2任務進行了6年的任務之後,該太空艙降落在澳大利亞偏遠的內陸地區,該任務是從小行星Ryugu取回樣本的。科學家現在將研究膠囊的內容物,以了解小行星有機物和水的來源,以及它們與地球上的生命和海水之間的關係。
Hayabusa 2是日本最初的craft鳥號飛船的升級版,後者於2010年返回了有史以來第一顆小行星樣品。日本的第二個小行星樣品返回任務於2014年12月3日從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它於2018年到達Ryugu,這是一種幾乎球形的富含碳的小行星,直徑920 m,據信含有有機物質和水合礦物質。
我希望這將闡明太陽系的形成方式以及如何將水帶入地球
最初的Hayabusa 2飛行任務只能刮擦小行星絲川的表面,以帶回微小的巖石顆粒。Hayabusa 2相反地放了一個2公斤的撞擊器,然後著陸到小行星,於2019年11月成功做到了。
撞擊器撞擊小行星的表面,並形成直徑幾米的小隕石坑,使新鮮的物質暴露出來。在收集了樣本之後,Hayabusa 2號於2019年11月回家,當它通過降落傘返回地球時,於2020年11月5日從大約200公裡的高度釋放了太空艙。
太空艙由工作人員找到,然後乘直升機飛到南澳大利亞的武器測試機構伍默拉試驗場進行分析。JAXA指出,樣品容器已正確密封,團隊也進行了初步的氣體採樣,但這尚無定論。然後,將膠囊從Woomera機場運至日本,然後將其運至JAXA研究機構進行進一步分析。
JAXA總裁山川博史(Hiroshi Yamakawa)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希望這能闡明太陽系的形成方式以及如何將水帶入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