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Bennu數據暗示 前所未有的小行星樣本

2020-12-15 中文業界資訊站

據外媒報導,儘管現在世界還在經歷著新冠大流行,但NASA正準備在本月晚些時候執行一項小行星樣本任務,如果成功的話,這項任務將會從小行星Bennu帶回一些細砂礫給地球上的研究人員。據了解,NASA已經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研究這顆小行星並收集數據,同時還花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尋找取樣的最佳地點。

在最新消息中,NASA表示,一些新發表的關於這顆小行星的研究表明,未來將會有激動人心的發現。

Bennu是一顆巨大的、多巖石的、有稜角的小行星,目前正被OSIRIS-REx環繞。NASA的太空飛行器將在未來幾天內著陸在這顆小行星上以收集物理樣本。這些樣本將被安全地包裝起來然後被送回地球進而讓研究人員有機會以一種非常實際的方式研究這些物質。

據航天局介紹稱,最近公布的六項研究詳細說明了這顆小行星的不同成分,其中一項令人興奮的發現是:Bennu小行星樣本可能不同於研究人員從地球上發現的任何其他隕石樣本。事實證明,這顆小行星的表面覆蓋著含有碳的有機物質,其中可能包括一種跟生物有關的形式。

OSIRIS-REx首席研究員Dante Lauretta解釋稱:「富含碳的材料是這次任務的重大科學勝利。我們現在樂觀地認為,我們將收集並拿回有機物質樣本,這是OSIRIS-REx任務的核心目標。」

根據該航天局的說法,這次任務的主要樣本地點Nightingale可能會有一些這種有機物質,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可能獲得前所未有的機會來研究一個富含碳的小行星樣本,並利用它來解開關於Bennu失蹤已久的小行星母體起源的秘密。

相關焦點

  • NASA探測器成功收集小行星「本努」樣本 遠超60克計劃
    當地時間上周五晚些時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員表示,當周早些時候,該機構旗下的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從「本努」表面成功抓取到樣本。但可能是收集的物質太多,以至於樣本盒蓋子無法正常閉合,導致一些珍貴的小行星塵埃和巖石拋灑了出來。
  • Osiris-Rex探測器將更接近小行星Bennu表面 僅相距250米
    據外媒CNET報導,隨著Osiris-Rex探測器即將從小行星Bennu的Nightingale地區收集樣本,NASA距離完成其小行星採樣任務的目標越來越近。Osiris-Rex任務團隊周二發推文稱,該探測器將飛掠Bennu表面,最近時將僅相距820英尺(250米)。
  • NASA探測器成功收集小行星"本努"樣本 遠超原本計劃的60克物質
    當地時間上周五晚些時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員表示,當周早些時候,該機構旗下的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從「本努」表面成功抓取到樣本。但可能是收集的物質太多,以至於樣本盒蓋子無法正常閉合,導致一些珍貴的小行星塵埃和巖石拋灑了出來。現在NASA正面臨著一項艱巨的任務,即在不洩漏大量物質的情況下,如何將已經收集到的物質完好保存起來。由於太空飛行器遠在約2億英裡(3.2億公裡)之外的太空失重環境之中,這一微妙過程變得更加困難。
  • 日本「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返回地球,攜帶有小行星樣本
    將探測器送到軌道運行的小行星上是收集乾淨樣本的最佳方法。作為第一個訪問小行星的飛船。由於無法在大氣中生存,我們是否需要收集有機物樣本?「我們不知道,Hayabusa2和 NASA自己的小行星樣本返回到OSIRIS-REx任務的樣本分析小組,」羅文大學地質學家 HaroldConnolly說。但他希望Hayabusa2能幫助解開這個謎。
  • 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12月15日,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據悉,日本宇航局的工程師們在此次小行星探測任務的樣本容器中發現了黑色的沙子,他們認為這些沙子來自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這對2014年發射升空的「隼鳥二號」探測任務來說是個好消息。該任務向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發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然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研究。
  • 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樣本返回任務成功,這就是小行星表面上的土壤
    12月24日,這張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提供的照片為我們展示了由隼鳥2號帶回的返回艙內看到的土壤樣本,這是在C室的小行星樣本。日本宇航局科學家表示,除了上周在A室看到的的黑色土壤樣本外,他們還在C室發現了更多從隼鳥2號飛船上收集並帶回的小行星土壤樣本,這提高了他們找到太陽系起源線索的希望。 這位科學家具體解釋道:「大小差異表明小行星上基巖的硬度不同。一種可能是,第二次著陸的地方是一塊堅硬的基巖,較大的顆粒破碎而進入了C室。」
  • 有一顆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NASA決定先「下手」
    來回往返耗資8億美元的OSIRIS-REx於2016年發射,是美國航天局的首個小行星取樣任務。此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兩項任務已經從小行星表面獲得了塵埃樣本——去年取樣的一些塵埃目前正在返回地球的路上,準備等待分析。
  • 日本太空Hayabusa2任務結束,順利將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
    日本的Hayabusa2任務結束,順利將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小行星#日本航天局成功地回收了一個16千克的太空艙,該太空艙有望容納小行星的斑點在耗資2.5億澳元的Hayabusa 2任務進行了6年的任務之後,該太空艙降落在澳大利亞偏遠的內陸地區,該任務是從小行星Ryugu取回樣本的。科學家現在將研究膠囊的內容物,以了解小行星有機物和水的來源,以及它們與地球上的生命和海水之間的關係。Hayabusa 2是日本最初的craft鳥號飛船的升級版,後者於2010年返回了有史以來第一顆小行星樣品。
  • 日本「隼鳥 2 號」採集的小行星巖石樣本亮相
    IT之家12月27日消息 今年除了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表面樣本之外,另一重要成就便是日本 「隼鳥 2 號」採集樣本的成功返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 近日公布了一組照片,展現了 「隼鳥 2 號」從小行星 「龍宮」收集的兩份樣品。
  • JAXA確認其「隼鳥2號」小行星飛行任務返回了空間巖石樣本
    今天上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證實,他們將一顆小行星的樣本送回地球的任務確實帶回了一些空間巖石樣本。該機構的工程師在任務的樣本容器內發現了他們認為來自小行星的黑沙。這對2014年發射到太空的名為 "隼鳥2號 "的任務來說是個好消息。
  • NASA發射的冥王號探測器成功登陸小行星,整個過程只用了6秒鐘!
    60克的巖石樣本,便發動推進器順利離開了小行星目前處於返回的途中,大約在2023年9月24日將落在美國猶他州的沙漠中。NASA總部行星科學部主任Lori Glaze認為探測器在小行星採集樣本具有歷史意義,由於距離在三億公裡以外的地方,單程傳遞信號就需要18.5分鐘,雖然探測器只用了幾秒鐘就完成了整個過程,但每一步操作都是由預先就設定好的,而實際達到的效果還是靠探測器自己控制完成的,最終還是順利在預設的採樣區完成採集工作。
  • 日本航天局從深空探測器「隼鳥2號」中回收了小行星樣本
    日本航天局官員周日對深空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在一次史無前例的任務中收集的稀有小行星樣本抵達地球表示歡迎。在夜空中的一連串光線中,一個裝有從遙遠的小行星上採集的珍貴標本的膠囊到達了地球。科學家渴望已久的這些樣品的重量不超過0.1克,可以幫助闡明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形成。
  • 隼鳥2號小行星樣本盒被打開 首次觀察到「龍宮」的碎片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開啟了最近返回的「隼鳥2號」樣本艙,發現裡面確實有來自深空的寶藏在等待。周一,該機構披露了從近地小行星 「龍宮」上收集到的首批材料圖像。「隼鳥2號」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小行星追逐太空飛行器,它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圍繞龍宮度過了16個月。
  • 11顆對地球有潛在威脅小行星被發現,可能會造成前所未有破壞
    日前,荷蘭萊頓大學的計算機算法發現了11顆小行星,它們可能最終撞擊地球,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而由於它們混亂的軌道,NASA的軟體錯過了所有這些軌道,目前的技術很難預測和識別它們的潛在危險。英國《每日郵報》2月20日報導,每一個小行星的直徑都超過了328英尺(約100米),經過地球時的距離是地球和月球距離的10倍。不過,這些太空巖石不會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構成威脅,因為它們只會在2131年到2923年間才會靠近地球。
  • 在直徑500米的小行星上發現「三角形物體」,NASA給出解釋
    我們知道,NASA正在研究小行星本努,因為他們認為這顆直徑500米的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的碎片,以此可以研究太陽系的起源。NASA太空飛行器奧西裡斯-雷克斯正在近距離接近這顆小行星,尋求合適的地點降落並帶回樣本,就像當年阿波羅登陸月球那樣。然而,外星獵人相信他們在小行星本努上發現了不明飛行物,這是怎麼回事呢?
  • 在500米寬的小行星上發現「三角形物體」,NASA給出解釋
    我們知道,NASA正在研究小行星本努,因為他們認為這顆直徑500米的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的碎片,以此可以研究太陽系的起源。NASA太空飛行器奧西裡斯-雷克斯正在近距離接近這顆小行星,尋求合適的地點降落並帶回樣本,就像當年阿波羅登陸月球那樣。
  • 小行星撞地球:NASA稱比英國大本鐘還大的一顆小行星將會和地球擦肩...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2月13日報導,NASA稱有一顆被命名為「2020 XO」的小行星將會於美國當地時間12月13日經過地球軌道,和我們擦肩而過。
  • 快來了解一下「冥王號」登陸小行星取樣吧
    目前,冥王號實時傳回的數據表明,它的觸碰式樣品採集設備(TAGSAM)成功接觸了小行星的表面,並發射了一股氮氣,這股氮氣攪動了貝努表面的灰塵和礫石,其中有一些應該已經進入了樣品採集裝置中。冥王號的工程師還確認,太空飛行器與小行星表面接觸後不久,便啟動推進器並安全地撤離了貝努。
  • 強大的離子推進器將執行NASA的DART任務
    未來可能發生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脅目前還處於次要地位,但它仍然存在。儘管目前看來小行星撞擊似乎是短暫的,但它是一種真正的威脅,而且與冠狀病毒不同,它具有終結人類的潛力。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和歐空局(ESA)等機構仍在制定計劃,以保護我們免受這種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