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是純粹理性嗎

2021-01-14 睿明說事

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是純粹理性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所謂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至少是不可能獨立於康德的純粹理性這個經驗的,所以我們的回答就已經在說明我們的理性究竟是否獨立於一切經驗,且無法獨立於哪些經驗 如果談到純粹理性又不談康德顯然會讓專業人士覺得你是意淫,可是當用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去名詞解釋純粹理性後的歷史是,但凡解釋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都回溯到康德的純粹理性。這就好像我們用一幅畫去描繪一個美女,這個美女老了,死掉了,後人要知道美女有多美都要去看畫,說美女有多美都用畫去衡量,畫本來是用來描繪美女的,可最終,美女卻成了畫的詮釋。原先是:這畫跟真的一樣美!後來是:這景色簡直和畫一樣美!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非但沒能完滿的解釋純粹理性,反而被康德的純粹理性所詮釋,這就是一個獨立於一切經驗卻無法獨立於康德思想經驗的純粹理性。

如此簡單粗暴的吐槽連自己都無法容忍,甚至比 李澤厚的《批判哲學的批判》還要煞有介事。不得不直面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本身

康德並不認為這個世界上有真正的、自己管自己在那裡的東西。所有我們可理解、可想像、可感知的東西,都浸透了我們的理性了。」

給個直觀但不準確的圖解吧。對於犀牛來說,角就是它的純粹理性。當然,人的角存在於心靈。

老夫來舉三個例子。鄙視門外漢的就請略過吧。

1 用數學來詮釋

數學上無限延伸的拓展:一般來說,我們的數學是從計數開始的。1隻羊,2隻羊,但估計除了現在電腦做出來的圖片,誰也沒同時見到過一億隻羊。

那麼既然誰都沒見過一億隻羊,那麼這種情景是獨立於理性,還是純粹的經驗,「一億隻羊」這個概念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挺好理解,實際上不論數量有多大都沒什麼好說的。這是我們能夠想像,現實中卻沒有的東西。這是歸結於純粹理性還是經驗

2. 哪會有「不確定的東西」呢?根本不能想像好吧!

哲學(科學)上否定的拓展:困擾著我們的大多是假想的東西,而不是現實中能找到例子的。比如在量子理論震驚全世界之前,我們的哲學家應該有假想過「不確定的東西」吧?量子理論之前人們都認為任何這世界上的東西都是確定的,或說決定論是沒什麼毛病的。請想像一下當時哲學家們的心情:哪會有「不確定的東西」呢?根本不能想像好吧!我就只是提出了這個概念而已,誰知道我們的語言怎麼能形成這樣的概念。或者對於這個時代的我們來說,也可以這麼想:「不存在的東西」。東西都是存在的呀,怎麼會有這樣的東西呢,話說這是語言問題吧。

(是不是很相似呢?所以說未來如果發現了不存在的東西,你就不用再顛覆世界觀了)那麼在發現量子之前,我們怎麼說出來「不確定的東西」這個詞呢?

對於我來說,說出來簡單,就是根據「東西都是確定的」這個經驗,意識到這個性質,最後在前面加個「不」字就完事了。

加個不字的實質是什麼?可以類比數學中集合的概念,全集中有一個集合,除了這個集合之外的就是它的「補集」。我們不希望在思考時落下什麼東西,而否定就等同於表示了我們所思考的某個概念集合的補集,在語言中就表現為「加個不字」。

回到所舉的例子中,「不確定的東西」是當時人們對現實所做的補集,而我們現在的量子就是那個補集的子集。

3.聯想的拓展:我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如何而來?我認為是聯想來的,或說是概念的重組。一個通俗的例子:人很久以前就在想自己會飛,是因為看見鳥在飛,「鳥」和「飛」的概念聯繫在一起,那麼為什麼不能把概念重組一下,把「人」和「飛」聯繫在一起呢?於是就有了這樣的想像。這個比較好理解,我就不多說了。

以上,我們可以借「否定」(求補集)、「無限延伸」、「概念重組」3種方法來獲得非現實的概念,或說是從知性向純理性的轉變。

這麼看下來,我們是在設計了一個概念,通過假設證明其不存在或者說不可知後,知道了沒有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這種玩意,所以我們當然沒法說明這個概念是什麼樣的。同時也就大概猜到了,純粹理性是用來批判純粹理性本身而設計出來的不存在的概念,通過這個無法落地的虛無,可以更加明確的批判認為有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的觀念。實際也就是批判了不切實際的認知,糾正理性脫離經驗的認知,避免不知不覺導向虛無的傾向。咳咳,以上言論不建立在康德研究之上

怎麼可能「脫離一切經驗」?

另外,再順帶吐槽一下不存在或者說虛無,當我們說虛無的時候是相對於存在的反義,就好像對一個集合取反得到一個反集,而存在與虛無兩個集合相加得到的是……一切存在於不存在的全集?我擦,這樣的終極全集不還是存在的統稱麼?不存在在我們說的時候就已經是存在的了,可當我們要給這個虛無概念落地的時候又無法用存在的經驗去定義。故,不存在是一種不存在的存在,虛無並非真正的虛無,當我們去追尋不存在的虛無時,就和追尋終極的存在一樣徒勞。也就是說,終極的存在是不存在的,如果要把存在當作終極,那麼存在即虛無「

「純粹理性是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我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但我確定一定是扯淡。數學糞跟宗教徒還有搞哲學的喜歡扯這樣的淡。獨立於一切經驗那又哪來的純粹理性?理性是怎麼來的?是人類通過周邊環境(包括自然的,社會的)總結出來的,怎麼可能「脫離一切經驗」?這就像數學糞認定數學不需要非數學一樣,事實上,數學的公理也好,定義也罷,都是從其他學科或人類對日常現象的感知提煉總結出來的。沒有非數學,便沒有數學。神馬理性也好,數學也罷,都是經驗的產物。

相關焦點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方法論-一、純粹理性的訓練
    如果換個角度倆看,休謨自己作這個推論的時候,也同樣運用了一些邏輯關係,這些關係同樣也是在先驗的運用,如果他自己否定了這些原則的一切先驗運用,那麼他自己也就無法得出任何結論了。回過頭來,在明確了懷疑論的問題之後,康德對純粹理性的爭論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
    節選自|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我們的一切知識都以經驗開始,這是無可置疑的;因為認識能力受到激發而行動,如果這不是由於對象激動我們的感官,一方面由自己造成表象,另一方面使我們的知性行動運作起來,對這些表象加以比較,把它們聯結起來或者分離開來
  • 康德哲學與《純粹理性批判》總結:一、背景與意義
    實際上,這都是針對著中世紀基督教的神學壓制而言的,在通常被形容為漫長而又黑暗的歐洲中世紀,基督教成為一切社會生活和思維世界的核心,在宗教的權威之下,只有教義而沒有人權。從這個角度來說,復興就是對人天生權力的復興,啟蒙也是對人自由思想的啟蒙。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第一版的序言中寫道:「我們的時代是真正的批判的時代,一切事物都必須接受批判。
  • 《純粹理性批判》總結:二、核心與內容
    【核心】康德式的問題分析當這個問題落到康德那裡時,早已形成了很多固有的見解,有人(唯理論)認為人類可以通過理性來把握一切,有人(懷疑論)認為除卻現實的經驗之外,一切不過是人類習慣性的幻覺。先從認知的角度來看,依然有一對非常重要的概念——內容和形式,或叫經驗與先驗。康德認為,一切我們能認識到的,能產生確定知識的東西,都是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內容、經驗,也就是現實中我們遇到的、感受到的東西,還有一部分是這些內容、經驗的組織結構,也就是形式,康德把這些稱作先驗的,也就是「先於經驗」的東西,它們並不在被認識的對象之中,而是在我們人的先天思維裡。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辯證論-導言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第一句就寫到,「我們的一切知識都從經驗開始」,這給了整本書一個明確的開始,以及追尋的目標。《純粹理性批判》是一本關於知識的書,是探討人的知識是如何成為可能的以及如何獲取知識,前者被康德稱為先驗要素論,後者被稱為先驗方法論。整本書也是分作這兩大部分來展開的。
  • 康德哲學與《純粹理性批判》總結:三、批判的批判
    這些「批判的批判」將會涉及七個方面,從《純粹理性批判》的大前提開始,深入到康德的時空觀、經驗與先驗的區別、認知過程的劃分(從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極其重要的知性生成概念的原理、實踐的特性以及對理性作用的追問。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分析論·原理分析論 第一章
    《純粹理性批判》核心講的是認識論的問題,如果從廣義的角度開劃分的話,認識分為感性和知性。感性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能力,是人在經驗中獲取知識的第一步。在先驗感性論中,康德闡述了他對於感性的全新觀點,即存在著先天純粹的感性的形式——空間和時間,一切的感性內容都是在形式的基礎上形成的。那麼在感性獲得了內容之後,接下來知性要開始工作了。
  • 感性的人最理性,理性的人很感性
    推而廣之,理智解決不了的問題,情感可以解決。邏輯解決不了的問題,直覺可以解決。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宗教可以解決。孔子解決不了的問題,莊子可以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說,感性的人其實最理性,理性的人反而很感性。假如一個人妄圖用理性來解決一切問題的話,他往往會得敗很慘,死得頭破血流都不清楚是為什麼。——因為理性思維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
  • 氣質美女韓雪,遺世而獨立,她的理性與獨立是怎麼培養的?
    韓雪,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位眾所周知的氣質美女,她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就好似一朵美麗的花朵,遺世而獨立,這種感覺的背後,其實藏著她的理性與獨立,那麼她的理性與獨立到底是怎麼培養的呢?於是,在爺爺的影響下,也培養了韓雪這種很正的價值觀,還有極其理性的思維,當然在爺爺的各種引導下,她也變得在生活上特別的獨立,在習慣上面也特別的自律。可以說,現在的氣質美女韓雪遺世而獨領,她的理性與獨立真的是與自己的爺爺有關,爺爺的培養可以說至關重要,而現在她依然記著爺爺的教誨,可以說爺爺對於她來說是一生中影響很重大的人。第二個,就是她上學的經歷了。
  • 兩種理性: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
    兩種理性: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之前說到,在現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標準,社會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價值取向。但你有沒有注意到,其實我們也有高度一致的地方——談到錢這個話題,我們的取向好像就很一致。我們都承認,不論追求什麼,金錢都是有所幫助的。難道我們都是拜金主義者嗎?我覺得未必。
  • 理性睿智,性格獨立的水瓶座,強勢霸道,但為人真誠
    這樣的人,往往性格都比較獨立,不管遇到什麼問題,他們都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不喜歡麻煩別人。他們習慣了一個人生活,獨自面對一切困難,從不求人,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強勢霸道。那麼在十二星座中的水瓶座,他們理性睿智,性格獨立,強勢霸道,但為人真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仔細了解吧!
  • 感性的人最理性,理性的人很感性(作者:王路)
    推而廣之,理智解決不了的問題,情感可以解決。邏輯解決不了的問題,直覺可以解決。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宗教可以解決。孔子解決不了的問題,莊子可以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說,感性的人其實最理性,理性的人反而很感性。假如一個人妄圖用理性來解決一切問題的話,他往往會得敗很慘,死得頭破血流都不清楚是為什麼。——因為理性思維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
  • 感性的人最理性,理性的人很感性-情感美文-小美主播
    從這個意義上說,感性的人其實最理性,理性的人反而很感性。假如一個人妄圖用理性來解決一切問題的話,他往往會得敗很慘,頭破血流都不清楚是為什麼。因為理性思維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人類社會永遠都具有一種女性化的氣質——與其被說服,更願被感化;與其相信理智,寧願依賴感覺。
  • 施米特|四種反對現代理性主義的類型
    它們十分不同,把凡是缺少現代理性主義性質的東西一概稱為浪漫主義是淺薄的。在謝林的自然哲學中,對被浪漫主義理解為「沒有愛的智慧」做了哲學的反駁。感性主義的和哲學的反對派雖然都反對抽象理性主義,但它們還是有區別的。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純粹感性地看待哲學問題是不可能的,一切系統的努力都還是理智的作為。這是由於建立哲學體系的一切努力,都威脅著無規定性的感情的直觀性。
  • 情緒化與理性:無論決策多麼理性,也無法擺脫情緒化的一面
    你常聽到別人說你情緒化嗎?你可能會覺得受到了冒犯。著名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這樣寫道:「在強烈情緒的作用下,我們很容易把自己變成傻瓜。」這表明,理性和情感是互斥的,如果你展現出感性的一面,行動上就可能缺乏理性。
  • 金觀濤 | ​人的哲學:論「客觀性」(1-2):科學理性的金字塔
    科學不正是建立在一切理論和觀念都要用事實來證明這一基礎之上的嗎?而什麼是實驗事實呢?它難道不正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不依賴於人意識的客觀存在嗎?如果把世界的客觀性否定了,還有什麼科學和理性可言呢?四百年前,當科學還處於童年時代,一些偉大的思想家——比如培根——發現,在人類認識世界過程中,心智是經常發生偏差的。人很難保證自己提出的理論、所做的抽象和概括不陷入虛假的陷阱之中。
  • 東方「理性」之內涵
    東方人講的理性,則是指生命內在的神性,或佛家說的「佛性」,哲學上稱之為「存在」「本體」「真理」等。簡言之,理性是與生俱來的、心性內涵的本有之理,此理又名存在之理,即生命或曰主體內在的法則與屬性。理性適用對象是生命世界,理性所呈現之理為內在的存在之理,其所成就之科學為生命科學。
  • 水瓶座獨立有主見的女性,對愛情過於理性
    文/沐時光之書現如今女性有個性獨立的真的非常多,水瓶座就是星座中的代表了,水瓶座是一個做什麼事都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的人。不管在哪個方面都是一個過於理性的人設。面對愛情水瓶依然會保持著比較獨立的姿態,不會為了戀愛而丟失自我,真實的現代化女性代表了。水瓶座在戀愛期間也能用自己那一套理智概念來分析,儘管雙方感情出現問題,都能及時指出問題,然後是選擇繼續還是分開進行一番討論。是不是都覺得水瓶座這樣的戀愛根本不是戀愛了,像是把戀愛當成工作了,這就是他們啊。
  • 「理性」的女生,在戀愛中,會讓男人有這些「壓力」
    事實上,他對你無可奈何,才會說你很強勢,真正能HOLD住你的男人,絕對不會說你強勢,而是覺得你一切都很好,無需改變絲毫,他也會痴迷上癮,難以戒掉。如何形容理性的女生呢?理性的女生多半屬於不止能看透男人的各種小心思和小浪漫,就連他們經常撩女生的套路和模式,都了如指掌,不僅如此,她們還會覺得男生的道行不夠深,忍不住想教他幾招,遇到這樣的女生,換做任何一個男生都會覺得很有壓力啊。那麼,理性的女生戀愛後,依然那麼理智和淡定嗎?
  • 淨本與髒本—閱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前言手記
    黃永生《惆悵》  水彩 54x52cm  2013淨本與髒本——閱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前言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