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聽到別人說你情緒化嗎?你可能會覺得受到了冒犯。著名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這樣寫道:「在強烈情緒的作用下,我們很容易把自己變成傻瓜。」這表明,理性和情感是互斥的,如果你展現出感性的一面,行動上就可能缺乏理性。有些人認為,過分展示自己的情緒,比如悲傷到流淚的程度,將不利於事業的發展。我們應該離開所在的房間,不讓別人看到我們情緒的流露。這些觀點表明,情緒的表達甚至是體驗,會讓我們看上去軟弱、不堪一擊或者不理性。
但是,根據更多的心理學研究結果並不認同這些看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緒其實對理性思考很重要。
蓋奇是美國佛蒙特州的一名鐵路工人。1848年9月的一天,一根1米長的鐵條突然穿入他的左下顎,並從頭頂穿出。蓋奇幸運地在這次事故中活了下來。他能讀能寫,在認知能力測試中,他的表現也在平均水平以上。但是,蓋奇明顯失去了體驗情緒的能力。情感表達上的無能最終剝奪了他的理性能力。結果,他表現得反覆無常並日總是做些對自己不利的事。蓋奇只好不停地更換工作,最終到了馬戲團。在評論蓋奇的情況時,一名專家指出:「理性並不像我們大多數人所想的或所希望的那樣純粹……情緒與情感或許原本就不是理性堡壘的入侵者: 它們糾纏在理性的網絡中,可能更糟,也可能更好。」
蓋奇的例子以及其他許多對大腦受損的研究表明,我們要有在理性中體驗情緒的能力。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情緒可以反映出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通常情況下,個體處於消極心境時比快樂時更善於從具體信息中分辨出真實內容。你真的希望一名管理人員在不考慮他自己或員工情緒的情況下就做出決策嗎?
優秀決策的關鍵是在決策過程中,既要運知思考的力量,又要運用情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