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數據思考,避免情緒化決策,遠離10種錯誤思維方式㈠

2020-12-16 魯知書

今天我們要解讀到的這本書可以有效地教你用數據思考,避免情緒化決策!看見現實世界中的真相。

這本書是瑞典的國際健康學教授漢斯·羅斯林和兒子歐拉·羅斯林以及兒媳婦安娜·羅斯林·羅朗德三個人一起參與研究編寫的。

漢斯是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醫療顧問,2012年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歐拉是漢斯的兒子,他發明並開發了「開啟民智」基金會的無知測試、結構化的無知測量項目及其認證過程。他為漢斯的大多數TED演講和講座提供了數據和材料。安娜是漢斯的兒媳婦,是「開啟民智」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和副總裁。

這本書暢銷近20個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瑞典、西班牙、義大利、荷蘭……TED等演講視頻點擊量突破2000萬次!教會你避免情緒化決策!認識情緒化本能,作出相應改變,擺脫非理性的困擾,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設性的行為中!通過這本書的學習可以讓你遠離焦慮、變得樂觀、充滿希望、變得理性、發現潛在的商機、作出有效決策。

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們先進行一個小測試:

請觀察下面兩條水平線,並且回答哪一條水平線更長。

也許你曾經看到過這個題目。下邊的水平線看起來比上邊的那條線要長一些。你也許已經知道了答案。但是,儘管你可以親自測量這兩條線的長度,並且確認它們是一樣長的,但你仍然會感覺它們長度不同。這是因為我們出現了錯覺,但這個錯覺並不是出現在我們的眼睛裡,而是出現在大腦中,是大腦系統出現了誤判,我們情緒化的本能和過分情緒化的世界觀引發的。

人類的大腦是幾千年進化的結果,在幾千年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產生了多種本能,這種本能會讓我們的大腦經常會不經過系統的深思熟慮而直接跳到簡單的結論。

為了證明這件事兒,他出了13道題,在全世界各地演講之前都會問一遍現場的人,他一共問了14個國家,12000人。問完之後他總結髮現這13道題,這一萬兩千人平均能夠答對的僅僅只有2道。但是黑猩猩經過測試卻能夠答對30%的題。

這12000個人,只有一個人答對了11道,15%的人13道題全錯,沒有全部答對的人,包括比爾蓋茨、世界銀行等一些世界著名的企業家或國家的高官,答對的比例也不如黑猩猩。這十三道題如下圖所示:

(此13道題答案也會在第二篇文章中公布

試想一下,拿著杭州的地圖,在濟南找大明湖,那結果肯定是找不到的。我們所用到的對比標準都不一樣,又怎麼可能做出正確的事情呢!

我們為什麼會出現偏差,漢斯說答案根本不在於知識,尤其是他在跟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的學者交流之後,他發現懂得知識越多的人出錯的比例越大,原因不在於知識,是因為我們情緒化的本能,和我們情緒化的世界觀。

大家都知道,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勢必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人和人之間的交流也容易因為情緒產生衝突。

這本書把人類情緒化本能分為了十大本能。在後續的文章中我會把十大本能分開來講。

欲知後事如何,請待下篇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經常情緒化決策?學會讓數據「唱歌」,做理性思考的明白人
    於是,他開始嘗試用數據來展示世界的真實變化與圖景,他的TED演講視頻廣受讚譽。但是,人們接受了他的數據,卻並未真正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看完演講視頻後,人們依然回到過去的模式中去。於是,漢斯寫下了《事實》這本書。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他對全世界的無知宣戰後的最後一場戰役。
  • 相比油膩,情緒化決策才是問題關鍵!
    但導致他情緒化決策的原因又究竟是什麼呢?前兩天我剛讀完的《事實》裡,就有這樣一個觀點:情緒化決策其實是人類的一種原始的本能驅動。如果我們都用「明學」的方式思考,一切問題用「你們聽我的」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表面上我們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像霸道總裁一樣快速做出決定。但如果你真的想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的話,想知道怎麼樣才是最佳方案的話,這麼做是沒用的。
  • 如何避免情緒化決策,用數據思考來避免
    以數據作為根治無知的良方,以理性作為心靈平靜的源泉。因為這個世界並沒有你感覺到的那麼糟糕。《事實》這本書讓人知道怎麼更客觀地去看待和理解這個世界,以數據作為分析事實的依據,避免常識性的無知認識,作者指出了10個會阻礙我們對於世界作出客觀準確判斷的直覺;01、一分為二:避免一分為二的錯誤本能,尋找大多數。我們需要注意只比較平均數的做法,和數據的實際分布,注意只比較極端情況的做法,只俯視不仰視。
  • 避免情緒化決策,「急中生智」不是一個好方法,而是這件事
    你可以點擊右上方「關注」小播讀書,閱讀超過300篇精品文章。今天我們繼續分享這本書:《事實》,作者在這本書中,講了人類十種情緒化思維本能,一分為二、負面思維、直線思維、恐懼本能、規模錯覺、以偏概全、命中注定、單一視角、歸咎他人、情急生亂。
  • 智力的淺薄,是因為逃避真正的思考!四種思維方式教你如何不蠻幹
    A的主要困惑是:謀劃明年工作如何進行思考;C的主要困惑是:不知道怎麼把故事寫好。很顯然,A比C的思維更清晰,指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思考,但他們都犯了同一個致命性的錯誤:「結果思維」的求成心太重。什麼意思?
  • 《事實》:情緒化決策的三個方面,解決問題的3個技巧
    他的 TED 演講以可視化的統計數據為最大特點,自2006年來累計超過10場,累計點擊量上千萬,涉及世界經濟、人口、環境等多個主題。這本書不僅用數據證明世界正在變好,還總結出誤導認知的10種思維本能。這10種本能有的影響了我們的認知框架,有的讓感性衝動綁架了理性思考。
  • 灰度決策:3個方法克服人性的弱點,讓你有效決策,避免損失
    生活和工作中背負的責任越大,你遇到的灰度問題可能就越多,灰度問題通常複雜、棘手、風險高,用常規方法往往不能起到效果。這就要求我們要具有灰度決策的能力,本書教你如何做出灰度決策,以及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避免陷入常見的思維誤區。
  • 狹隘框架:是什麼困住了我們的思考方式?
    我帶你來思考下橫切面上的理性決策應該是什麼樣的,你在體會下狹隘框架對於決策的差異。有句話叫做「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說法,在股票投資中,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錢都投到一個對象」上,應該分散投資,這是減少風險的有效方式,這種決策也叫做「投資組合理論」。那麼會達到什麼效果呢?
  • 判斷與決策~如何避免偏差
    面臨一個複雜的決策問題時,我們往往根據直覺或常識來決策,但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這種決策方式會產生極大的偏差,因為決策都是基於周圍的環境,基於我們以前的生活工作經驗,基於我們的記憶,基於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由此產生了我們感知事物的預期,我們往往會選擇性的去感知我們期望和願意看到的事物。
  • 用第二層思維來思考您的競爭
    有什麼讓你興奮的嗎?考慮到通過列出眾多好處,我們正在經歷我們自己的確認偏差。我們愛上了我們的想法,這是人類的普遍現象。您是否曾經做出過情緒化的決定(或購買),然後用邏輯論證呢?當知識工作中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發現自己跳入解決方案為時過早,而不是探究用戶的問題。這正是設計思維的前提-學習像用戶一樣思考並創建他們喜歡的產品或功能。
  • 清單式思維,讓大腦「斷舍離」,做出周密思考,避免無效努力!
    實際上並不是因為信息太少,沒有足夠的信息支撐我們做出決策,反而是因為信息太多,而我們卻難以周密地思考分析。為什麼在信息量足夠的情況下,也難以周密思考和分析呢?其中,主要原因有3個:第一,由於周圍環境以及當下所掌握的知識或經驗的局限性,導致必定存在一定的思維「盲區」。
  • 《好好思考》,你有幾種思維模型,成甲告訴你他的思考
    【心得感悟】一、突破固有思維,勇敢挑戰傳統1、我們最熟悉的決策方式是源於個人的過往經驗,經驗包括成功的方法和失敗的教訓,最厲害的決策方式應該是用不同學科的原理做決策依據,但是這其中有個很大的誤區,就是傳統思維的固化。
  • 如何快速而有效地做決策?提升你的決策能力,怎樣不後悔不糾結?
    3 幾種不同類型的決策對於決策,我們一般可以分為下面的三種類型:①根據心理,情感決策②根據經驗,閱歷決策③理性分析做決策依靠經驗做決策,分析的時候,不要帶有情緒,首先要明確你的問題,分清主次。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發現真實的問題。4 確定關鍵要素,核心變量分解關鍵核心,篩選,去除一些不重要的細節,簡化思考模型。
  • 《好好思考》|如何高效利用「五星筆記法」找到思維模型
    」隨著思考,我發現思維模型可以是針對某類事情的流程,或者對某個問題的思考過程,也可以是習慣性的一種套路。總之,就是深刻思考之後得到的一種方式放法。二、如何開始尋找思維模型查理.芒格說:「想要變聰明,你要不斷地問:為什麼?
  • 情緒化與理性:無論決策多麼理性,也無法擺脫情緒化的一面
    你常聽到別人說你情緒化嗎?你可能會覺得受到了冒犯。著名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這樣寫道:「在強烈情緒的作用下,我們很容易把自己變成傻瓜。」這表明,理性和情感是互斥的,如果你展現出感性的一面,行動上就可能缺乏理性。
  • 六頂思考帽:藉助六頂思考帽,教你學會全面思考受益終生
    六頂思考帽是用來幫助我們一次只做一件事的思維方法。我們不再同時想太多,而只是同時「戴」一頂帽子。帽子有六種顏色,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思維方式。今天,第一管理學派就給大家分享一本書——《六頂思考帽》。作者愛德華·德·波諾博士被譽為20世紀改變人類思維方式的締造者,是創造性思維領域舉世公認的權威,被尊為「創新思維之父」,歐洲創新協會將他列為歷史上對人類貢獻最大的250人之一,現任劍橋大學思維基金會主席。這本書強調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它只能讓思想家一次做一件事。思想家應該學會區分邏輯和情感,創造和信息,等等。這個概念是六個思維帽的方法。
  • 用直覺思考問題得出錯誤答案,這是連聰明人也無法擺脫的錯誤
    發現了嗎,你在回答時依據的是主觀直覺而不是客觀觀點,所以做出錯誤的回答。想要正確地回答問題就要拋去主觀感覺,用數據案例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接下來我會從主觀直覺如何影響我們解決問題和客觀回答問題的4步驟兩部分論述。
  • 大腦有兩套決策機制,了解了之後,你就會發現之前太笨了
    人的大腦有上千億個神經元,而每個神經元細胞還有上千個觸角彼此相連,大腦是宇宙內已知的幾乎是最複雜的結構,但簡單來看,我們大腦的兩種思維方式,作者把它們稱之為:系統1和系統2,它們是如何運作的,是如何影響我們每一個思維和決策的?這就是這本書要帶給大家的內容。本書的作者,丹尼爾·卡尼曼告訴我們,其實我們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理性,我們大部分的選擇其實都是不理智甚至是錯誤的。
  • 用數據講故事:5個方法提升數據思維,掌握用故事說服他人的能力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用數據講故事》。作者山姆·諾爾斯,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人的動機,以及數據驅動的敘事。但問題是,一方面,很多人沒有數據思維,感覺自己對數字不敏感,不擅長觀察數據並提煉見解,缺乏數字感,導致言行沒有說服力和可信度。另一方面,很多人擅用數據,但沒有故事思維,誤認為通過展示計算過程就能證明自己的觀點,缺乏故事力,導致枯燥乏味。那麼,如何才能利用數據講好故事?
  • 化腐朽為神奇,厲害的人都會用的思維方式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學到的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另一種視角:概率思維。看到這裡,有的人心裡可能已經涼了半截,正打算關閉窗口呢!且慢,你無需調取高等數學裡面的技巧或者概率論的方差、標準差之類的知識。小學生的數學儲備完全足以,所以不用擔心看不懂,最主要的是考慮問題的視角。什麼是概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