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直覺思考問題得出錯誤答案,這是連聰明人也無法擺脫的錯誤

2020-12-23 雲章成長

請看下面三個問題,你的回答決定你是否要看這篇文章。

和他人相比,我的開車技術比別人好報了一個有很多學員成功賺到錢的寫作課,我能上完課也能賺到錢在做好時間規劃後,我能夠按照預計時間完成撰寫論文的任務如果你的回答都為是,那麼恭喜你,你有必要看完本篇文章。你不用為此感到焦慮,因為很多聰明人會犯同樣的錯誤。

以第一個問題為例,心理學家做過類似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約90%的司機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超過平均水平,而事實上應該有50%的人位於平均線以下。說明大部分人對自己的能力自視甚高,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

發現了嗎,你在回答時依據的是主觀直覺而不是客觀觀點,所以做出錯誤的回答。

想要正確地回答問題就要拋去主觀感覺,用數據案例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接下來我會從主觀直覺如何影響我們解決問題和客觀回答問題的4步驟兩部分論述。

主觀直覺如何影響我們解決問題

用主觀直覺思考問題的人,將問題看成獨立的個體並且用手頭有限的信息來解決問題。他們不借用類似問題的經驗就沒有科學的模型修正,有限的信息不能保證其準確性會對思考產生影響。

大多數人更傾向於用主觀直覺解決問題。

比起包裝簡陋的護膚品你更喜歡買包裝漂亮高級的護膚品,比起沒有經驗的菜鳥老師你會選擇簡歷牛逼的老師,比起三無保健品你會買有品牌保證的保健品。

為什麼我們會用主觀觀點解決問題。心理學家總結了三種導致人們使用內部直覺的錯覺。

優勢錯覺——人們對自己有一種不切實際的積極看法

就像小時候我們經常思考將來是上北大還是上清華,這就是不切實際的積極看法,因為大多數人都考不上。

在一個經典調查中,大學委員會要求高中生根據多項指標做自我評估。8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高於一般水平,70%認為自己領導別人的能力比其他人強,60%則認為自己在體育方面比其他人有優勢。

樂觀錯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幸運

例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總有人認為自己出去逛街、打麻將不會被感染。他們認為城市那麼大,不會那麼倒黴的就被感染上,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人命關天不要靠僥倖避免感染。

控制錯覺——人們表現得好像機會事件受他們控制一樣

在一次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兩組辦公人員參加抽獎,在這次活動中,1美元的彩券有機會得到50美元的獎品。其中一組可以自行選擇彩券,而另一組則沒有這樣的權利。

抽獎之前,研究人員問參與者願意以怎樣的價格出售彩券。可自行選擇彩券的一組平均報價接近9美元,而沒有選擇權的那一組平均報價不到2美元。

結論就是相信自己有控制權的人認為自己的成功率會變大。

正是這些錯覺讓我們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從而導致失敗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客觀的看待問題呢

客觀回答問題的4步驟

1、選擇一個參考類

找到一個參考類,它要足夠大具備統計學意義。並且它也要有一定的限制,要與你要解決的問題有關聯。

比如我們想報名一個寫作的培訓班來提高寫作水平,現在面臨一個問題,這麼多的寫作培訓班我們選擇哪一個。我們不能被好評迷住乖乖掏出錢包報名,如果這個班只是徒有其表,我們就損失了金錢和時間。

所以第一步選擇的參考系是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寫作班。

這還沒完,你還要選擇一個參考系用來評估自己的能否堅持學完,能不能學以致用。因為老師教得再好,想要提高也要靠自己。

所以第二步選擇的參考系是堅持程度和看書的吸收效果。

2.評估結果的分布

有了一個參考類,就要仔細分析一下成功和失敗的概率。最好做成圖表,但是在腦子裡過一遍得到大概的數據也可以。

找到這些課程的報名人數、好評率、差評率、活躍數等等比較重要的指標。如果找不到可以找那些在簡書、豆瓣發過相關文章的人問一問。最後把這些數據做成圖表。

回想自己過去,記日記、鍛鍊身體、早起等等堅持了多長時間,高中聽課後的小測情況。

3.做一個預測

有了從參考類中得出的數據和對結果的認知,你就能夠做一個預測了。這是為了估計你成功和失敗的概率。我們之前討論過,你的預測很可能會過於樂觀。

課程已經選擇出來了,就不需要預測了。

根據上一步驟,可以預測出能堅持學習,學習效果中上。

4.對你的預測的可靠性進行評估並作出調整

我們是否善於決策,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試圖預測的事情。如果是預測的事情隨機性很大,那麼就要讓它趨向平均值。如果因果明確,你就可以對預測更有信心。

最後,運用客觀觀點對我們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擺脫憑感覺看待事情的習慣,以及避免被一些表面的現象所誤導,讓我們能夠通過客觀地做出決定。

相關焦點

  • 聰明人也會犯的 7 個情緒錯誤
    這是一個悲哀但可以理解的事實。結果就是,人們一遍又一遍地犯同樣的錯誤,導致情緒低落、焦慮和拖延的惡性循環。人們犯的幾乎每一個情緒錯誤都來自於這個陷阱:現在感覺良好的事情往往會導致一個人以後感覺更糟糕。情緒上的錯誤是對痛苦感覺的直覺反應,這種痛苦的感覺通常會在短期內得到緩解,但只會讓問題在未來變得更糟。
  • 《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學會思考,做出決策,告別失敗和平庸
    創造力,讓大腦不走尋常路一 內容簡介:這是一本教人思考的書。一無所知的麻煩不大,錯誤認知的麻煩才大。研究顯示,錯誤認知並非因為愚蠢或無知,而是被腦補和不完整的信息束縛住了思維。本書介紹了一種超越批判性思維的進化思維學———敏捷思考。它包括概念思維、創新思考和最優化決策三個層級,並在每個層級中探索我們陷入思維誤區的原因,提供了實踐可行的解決路徑,幫助我們擺脫權威的觀點,獨立思考,擺脫不可靠直覺的影響,大膽地思考,掌控現狀和期望,看穿表象,找到本質的知識生產術。
  • 《思考,快與慢》:破除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用這三招就好
    1856系統2、慢思考,遇到乘法計算題,我們從記憶中提取乘法相關知識,進行按部就班的運算,最終得出正確答案。運算過程是有意識且慢速,需要調動注意力進行大腦活動。人生來就能感知周圍的事物,懂得危險與安全,這是一種動物本能,系統1是印象和直覺,系統1收集信息提供給系統2,經過調整或接受,系統2將信息轉變為信念和自主行為。通常情況下,系統1自主運行,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系統2才開始發揮作用,進行自我控制。
  • 複雜問題束手無策?分析性思考,讓你對忙亂說再見
    因此,在實際掌握和應用分析性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避免以下誤區:過早做出判斷,犯了方向性錯誤;被表象迷惑,片面得出問題成因;因循守舊或者第一個吃螃蟹,無法找到最優解。這些職場高手一旦發言,必然有根有據,每個結論都有據可查,可以形成完整的邏輯鏈條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往往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其實,這就是分析性思考的典型應用,當你面對一個新問題時,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將這個問題拆分細化,不停地追問為什麼,然後逐一擊破,最後再得出自己的結論。
  • 關於直覺的8個真相
    還有,我們在考試的時候也很難擺脫「第一感覺總是更準」的謬誤。每四個大學生裡就有三個反映說自己第一次選擇的答案比深思熟慮後的更可能正確,然而當研究者們去分析試卷上的橡皮印時,他們發現真相恰恰相反:把錯的改成對的的可能性是對改錯的兩倍。
  • 看完這2個故事,我才明白:聰明人,永遠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看完這2個故事,我才明白:聰明人,永遠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先來看第一個故事:說是兩個和尚一起外出化緣,在路上被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所幸河水不深,他們決定涉水而過。就在這時,一位美貌婦人也有急事要過河,可是她身子瘦弱,一個人明顯又過不了。第一個和尚看到這種情形,不假思索背起婦人過了河。
  • 聰明人的10個特徵
    去到一個沒有電、沒有牛奶甚至無法測量海有多深的地方,那或許就是我們的去處。如果你也擁有那可敬的好奇心,毫無疑問,你是聰明的。2、總有十萬個為什麼「聰明人總是有答案」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事實是聰明人總是向周遭的世界發問,去尋求一個答案。
  • 為什麼真正厲害的人都是"直覺"高手?
    卡內曼主要是研究醫生的診斷、選擇股票的證券從業者等從事複雜工作的人,他發現直覺很少能用在這些人的身上。通過他的研究發現,通過直覺直接揭示答案適用於這樣兩種情形:環境的規律性足夠強,使其能夠進行自動化的預測;在這些環境工作的人通過大量實踐掌握了這些規律。
  • 獨立思考能讓人變得聰明起來
    首先我從生理學上來說,人在獨立思考的時候他就能專注於這一件事,而人一旦專注就能調動自己的儲備來解決問題;但一個人若要仰人鼻息,他就只能顧忌到那個人的意見,即使得到了問題的答案也不敢公之於眾,而很多時候,一個奴才是連這個問題都不敢去想的,他做夢都不敢往那方面去思考,更別提解決問題得到答案了;因此他只能三心二意、賊眉鼠眼,失去思考的能力。
  • 打破成為「聰明人」的圍牆:提問讓你的思考能力不斷提升
    他總是喜歡一個人呆著,不斷的提出問題,並且企圖找到那些一直困擾他的問題的答案。他把學校比作「軍營」,因為學校老師總是指揮著學生幹這個幹那個,而他非常不喜歡這種教學方式,那段時間他總是把課堂上的時間用來思考一些令他感到困惑的問題。
  • 如何像聰明人一樣思考?
    作者:Lache來源: L先生說(ID:lxianshengmiao),後E視野(ID:houemba)獲轉載授權聰明人,他們通常對事物抱有極強的好奇心,心態總是更開放;他們能夠專注做好一件事,抓重點的能力也很強;他們善於概括和拓展,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他們習慣於「換位思考」,會不斷更新對事物的判斷;他們骨子裡爭強好勝,內心也無比堅定;他們能夠包容多樣性
  • 你其實並不懂思考,愛因斯坦:這才是正確的思考方法
    隨著打卡反思項目的深入,我突然間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人,實際上並不懂如何正確的思考!這說來真可笑,難道思考還會錯誤?是的,而且大部分人都在用著一個錯誤的思考方法,這裡的核心就在於,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是有2個系統的,但是很多人都無法區分這兩個系統。
  • 如何識別身邊的聰明人?看這5個標準就夠了
    比如一個建築工程師,和一個醫生,兩個人都能靠信息不對稱賺到錢,但是這不能評價誰聰明還是不聰明,尤其是現代專業無限細分的背景下,專業知識往往越來越狹窄,越冷門,這容易給人高深莫測的感覺。但是這並不是廣義上的聰明,最多說明這個人在某一方面浸淫很深,至於連專業都算不上的冷知識,就更談不上聰明了。
  • 很多人有時會犯過這4種錯誤!注意避免!
    如何保持人際關係是一個問題。許多人認為彼此誠實並吃更多的晚餐就足夠了。只是您執行的次數越多,效果就越差。實際上,為了維持人際關係,許多人理解這是錯誤的。即使不知道它是錯誤的,它也越來越深。這樣,您將無法獲得突破您的認知範圍的東西。也許它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為您提供實質性幫助,但是您很難在精神上成長。物理學中有常數和變量。人際關係中也有常數和變量。那些對您太熟悉並且關係太好的人是常數。而且,如果您想改變現狀,常量是不夠的,那麼您還需要變量。變量是不熟悉您的人。
  • 什麼時候可以相信專家的直覺?
    那麼究竟是什麼環節出現問題了呢?有別於專家觀點,在金融學的問題如果從內部找不到答案,我們就從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來尋求答案。相信國運,更廣泛的概念是愛國主義,這一描述久已有之,愛國主義也的確能夠激發人們的共情。比如巴菲特的投資生涯就貫穿著這一理念,但歷史上美國的崛起並沒有必然性,如果相信未然歷史的概念,那結論就是:人類社會的演進都是博弈的結果。
  • 《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創新你的思考
    這款飲品入口苦澀,再品微酸,回味甘甜,像極了人生。如今連擺地攤都需要創意,才能脫穎而出、一枝獨秀。失敗和平庸有同一個原因,不會思考,沒有獨立的思維。這就像經常有人說的一句玩笑話:腦子很好,可是你沒有。我們終身都需要深化思考,因為思維的深度,決定未來的高度。
  • VSON錯誤的問題印表機如何?使用評估
    列印錯誤問題提高學習效率整理和總結錯誤問題一直是學習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每天「刷題」意味著每天總結錯誤的問題,而複製錯誤的問題需要時間,這會佔用學習時間不足,該印表機可以節省大量的複印時間,並分配更多的時間進行分析、複習和預覽,從而提高學生對人工製品的學習效率。
  • 原因是這3點,聰明人都知道
    原因是這3點,聰明人都知道求職者如果經歷了幾次面試的話,就會知道在求職面試中,有幾個問題是面試官們都喜歡問的,職業規劃就是其中之一,幾乎每個面試官都會問一遍。有的同學並沒有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深入思考為什麼面試官們要這麼問,回答自然不夠出彩,也很難令面試官們滿意。
  • 怎樣擺脫戀愛腦?
    先說結論,戀愛腦可以擺脫,但並不容易。這需要學會運用邏輯思維去理性思考與伴侶之間的關係,學會去權衡,平等的解決問題。也許有人要說,如果感情都能理性思考,那一定是不愛。這句話其實就體現了高手水平和幼兒園水平的區別,要我說,這句話只是對自己無能的藉口。畢竟,找自己問題是困難的,把原因歸結於他人則比較簡單。
  • 從錯誤中學習,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
    通常是在他遇到麻煩、遇到障礙的時候,因為他會反思問題在哪裡,從各個角度去克服困難,想方設法跨越障礙。約翰·鄧普頓說:「聰明人從自己的錯誤和失敗中獲得經驗,而更聰明的人則從他人的錯誤和失敗中獲得經驗。」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困在其中、原地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