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梗概】本書作者是成甲先生,他依據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實踐應用而撰寫,對於工作、學習、生活、百科、社交等領域都非常實用。讀本書我有兩點深刻體會,一是要從積累經驗的學習走向深度思考型學習,構建思維模型,搜集實用工具,快速解決問題;二是學習不同學科主要是學習學科的思維模式,豐富看待問題的視角,能夠調用大腦分析利弊,得到最優解。
【心得感悟】
一、突破固有思維,勇敢挑戰傳統
1、我們最熟悉的決策方式是源於個人的過往經驗,經驗包括成功的方法和失敗的教訓,最厲害的決策方式應該是用不同學科的原理做決策依據,但是這其中有個很大的誤區,就是傳統思維的固化。
2、比如我們想要找到某個領域的解決方案,最常規的思維是學習很多陌生的新知識,這無疑會浪費很多的時間精力,看起來是必要投入,其實是沒有找到最合適的方法。邏輯思維的創業者羅振宇,是一個典型的模型愛好者,他涉及的領域非常廣,難道對於每一個細分市場他都親身經歷?不見得,各行各業的崗位都嘗試過?肯定不是,因此他是尋找到具備各領域共性特徵的思維模型,用模型去串聯和思考。
3、文章中說到世界上有很多學科,但是人的精力有限,有限情況下我們只需要學習了解四類學科:第一是理解物質世界的學科,如物理,化學,數學;第二是理解群體系統規律的學科,如社會學,經濟學,生物學;第三是理解複雜系統規律的學科,如哲學,人工智慧;第四是理解精神世界的學科,如心理學,歷史學。其實高中時候及選擇大學,我們就已經理科思維和文科思維的意向培養。當然這是最基礎的,比較高級的方法是構建思維層次,用高階思維解決低階思維的問題,如人文思維-科學思維-業務思維-技術思維-商業思維等。
二、建立多元思維模型的方法
1、積累經驗型學習。其路徑是:遇到問題-嘗試試錯-積累經驗-熟能生巧-形成適應。Excel如何快速提取身份證號的日期,得到每個人的生日?這樣的數據處理第一次可能需要度娘的幫助,而且可能出錯幾次,數據處理的結果並非我們想要。但嘗試多次後,大腦會自動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最優解,下次再遇到類似問題,就可快速調用,節省時間,這便是「熟能生巧」的典型應用。
2、嘗試思考型學習。其路徑是:遇到問題-分析本質-匹配規律-跨界遷移-迭代改進。作為諮詢行業的專家,可能涉及多個領域的不同類型項目,那麼如何才能快速了解一個行業呢?需要結合自身方向,以此為中心展開,尋找共性規律,然後遷移到不同領域。比如某個諮詢師擅長人力和品牌方面的諮詢,那麼可以先按照行業大類進行劃分,比如平安銀行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應用到廣東農商,同屬銀行業HR領域;三隻松鼠的品牌建設應用到良品鋪子,同屬堅果類營養品經銷商。同行業的採購、渠道、物流等方面可找到共性規律。遷移並非漫無目的和隨心所欲,而是有章法可循。
三、實踐中引用資源,借力打力
1、「世上無功千千萬,打遍天下無敵手」其實很難,畢竟你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能夠消化吸收並對外輸出的內容很少,因此想要高效輸出,在學習和實踐的時候,就應該用最快的速度掌握他人身上的優勢。
2、2015年春晚相聲《交圈》就提到資源的重要性,子女上學找到A,醫院看病找到B,地下停車找到C,外出旅遊找到D,保險理財找到E,不用自己出面,認識的人相互幫忙就把事情都辦了。當然,現實中的情況更為複雜,不可能萬事都求人,畢竟人情債最難還。不過學會求助貴人和能人,而不是自己從頭研究和學習,可能會更加高效。當然,要想聚合資源,首先你先要提升自己,畢竟只有光源才能吸引光源。
3、找到最利於自身發展的環境。目前社會中的商學院非常多,出身於高效的清華五道口、北大光華管理、中歐國際商學院、長江商學院等,還有依託企業發展的華為大學、阿里商學院、騰訊大學等企業大學,以及眾多向外輸出的投資/財經/營銷/短視頻商學院,比如長投學堂、網易理財、錢貓學堂、和君商學、起明商學、微淼商學等,大家想進入不同的課程中學習,其實就是在尋找結合自身工作與興趣的環境,帶給自己成長。
人海茫茫,你我相見,皆是緣分。生命路上讀過的每一本書,見過的每一個人,走過的每一段路,都將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