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很輕鬆,很愉快。而放在自己身上覺得特別難,這就是一種差距,這種差距對於自己來說,有時候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比如說社交功能,有些人就是能夠在不同的場合進行不同的社交,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而且能夠把歪理說得一本正經,這就是一種社交能力體現。而對於有些人來說,無論怎樣去思考,無論怎樣去結交朋友,無論怎樣去幫助一個人,最終還是交往不到一些朋友。
對於做試卷也是如此,有些人能夠將一套試卷做得很高分,而有些人只能做幾分,完全不會。自己也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也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但是一到考試的時候,就完全失靈了。生活的真相往往就是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生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但是能夠很清楚知道生活的真相就是有酸甜苦辣鹹,在知道這種味道的時候,自己還能夠勇往直前去奮鬥,去拼搏,這就是一種個人能力體現。
也有人會這麼說,反正就是生活一輩子,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狼狽?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疲憊?自己輕輕鬆鬆不好嗎?自己舒舒服服不香嗎?是這麼說,但是如果這樣的日子過上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得索然無味,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一個人的動力來源就是自己能夠不斷去迭代。當自己具備一種迭代能力,那麼就會上升一個段位了。
有些人看一件事的本質,一輩子都看不懂;但是有些人看一件事,只需要半秒鐘。當自己為了一道數學題百思不得其解時,就會覺得數學太難了,但是自己不斷去研究數學模型和數學原理,把這道題的數學原理給想明白,知道要考查的點是什麼,當靈光一現的時候,就是自己頓悟之時,就會明白,這道題也不過如此,如果一直不去想,不去思考,那麼始終還是不會。
所以就有一句名言出來了:大腦越用越靈活。我們的大腦存在的價值,就是可以不斷去思考的,不斷去想的。當思考一個所以然出來,很多事情就想通了,很多問題也都想通了,那麼一切都不是問題,只需要思考去解決問題就好。
當人一旦學會思考,上帝都會害怕。偉大的發明家為什麼能夠有所創造?因為他們的大腦一直在訓練、一直在思考,在思考過程中,遇到瓶頸是正常的。但是當大腦思考習慣後,就會形成一種記憶,後面就是無條件無意識去思考問題了。
一個人的運氣越來越好,並不是他真的運氣好,而是他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已經思考到了後面將要發生的事情是什麼?也能夠明白後面遇到的風險在哪裡?一個人的運氣越來越差,往往是自己的思考模型出現了問題,看待問題的方式有所偏差,只需要進行反向調整,那麼基本就可以歸正了。
說白了人的差別就是思考模型的差別,這種思考模型對於自己來說,至關重要,會影響自己往後餘生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的。當覺得自己能夠幹什麼,那麼就去幹什麼,如果遇到問題了,不要緊,停下來,思考思考:下一步應該要怎麼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