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遇到這樣的困擾,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憑藉直覺採取了一些措施,原本以為措施會有效,但是結果卻往往讓你大失所望。
比如對於要怎麼樣提高團隊的認同感的這個問題,有的人認為,應該要加強引導,在各種會議中向員工強調認同感的重要性。
有的人則認為,認同感來自於員工全力以赴完成一個共同目標,因此要提高大家對共同目標的認同感。
這裡的第二個回答顯然要比第一個回答更有深度,更能解決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認知上的差別呢?
這有可能是思考的方式不同?前面的人只是從事物淺層原因出發找解決措施,並沒有從深層次的規律出發,找到系統的關鍵解,措施治本不治標,按下葫蘆起來瓢。
那什麼是系統解呢?要理解這概念,我們有必要來學習一下系統思考的知識。
01 什麼是系統思考
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一書中提出了臨界知識的概念,他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學習好臨界知識,並且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深刻理解事物運作的底層規律,就能解決許多看似複雜的問題,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應。
這裡提出的系統思考就是一種臨界知識。
那麼,我們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什麼是系統?其實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中存在無數個系統,大到宇宙星河,小到芸芸眾生,每個事物本身都是一個系統。
比如,我們生活的太陽系就是一個系統,它是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各大行星規律運行的系統。我們生活的地球,也是由各種生態系統組成的一個大系統。
系統思考就是要求我們在看問題的時候要養成一個習慣,將每一個問題看做一個系統,系統之所以能產生運行,是由系統的結構和系統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決定的。系統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關係。
比如,成甲老師在分析如何打造《成甲說書》這個欄目的時候,就運用了系統思考的方法:欄目的目標是將《成甲說書》打造成為品牌,品牌的影響力又將影響讀者的購買慾望,讀者的購買慾望又可以影響該欄目在整個平臺的曝光度,欄目在平臺的曝光度又能夠影響其品牌的影響力。
你看,在這個系統中,各個因素之間就形成了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循環系統,這個就是一個系統。
02 什麼是關鍵解
我們接著來看,要達到一個系統的目標或者解決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就是要能夠找到系統的關鍵解。
那麼,什麼是關鍵解呢?系統的關鍵解,就是對一個系統的關鍵位置或者關鍵環節,採取一定的措施和變化,就能夠導致整個系統發生顯著的變化,系統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我們再以上面的《成甲說書》欄目的打造為例來分析,什麼是系統的關鍵解。我們通過分析得到:決定欄目品牌的因素是欄目的美譽度,美譽度又和欄目內容的質量有關;同時,欄目的發布頻率決定了欄目的曝光率;最後,我們分析發現,內容生產能力能夠決定欄目的發布頻率和節目質量。
因此,我們在分析眾多因素的過程中,層層撥開迷霧,找到了整個系統的關鍵解:提升內容生產能力。因此,做好《成甲說書》這個欄目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持續穩定地生產優質的內容。
如果大家覺得這個案例過於複雜,不好理解,我們在看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關於減肥的實驗研究。
他們為了研究如何能夠更高效地幫助1600名肥胖者減肥,將這些人分成了兩組,兩組人減肥的方法一樣,但是要求第一組必須記錄自己的飲食情況,第二組不需要記錄。
從最後的減肥結果看,記錄了飲食情況的那一組肥胖者,比沒有記錄飲食情況的一組,多減掉了一倍的體重。
在這裡,記錄飲食就是減肥這個系統的關鍵解。雖然只是在這個環節的採取不同的措施,產生的效果卻發生了很大的區別,這就是關鍵解的巨大作用。
03 提升系統思考的方法
系統思考能力是構建深刻洞察力,提升對事物認知程度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種整體的、動態的、連續的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
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從事物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思考,才能形成自己對事物的深刻、獨立的見解。
但是,大多數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只能看到事件的本身,從是什麼的角度出發來分析問題,少數人能夠總結出事物發展的規律、模式,從而能夠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而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從系統為什麼運作的角度出發,探求系統運作的規律,從而能夠設計整個系統。
大多數人容易犯的錯誤有:
1、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主要表現在缺乏大局思維,想問題、做事情僅僅是從自己熟悉的領域來想方法、想對策。這就如一句諺語所說的一樣「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
2、只看現象,不看本質。思維停留在對事件淺層次思考的層面上,即僅僅思考是什麼這個角度,完全不知道分析事件背後的原因、趨勢或者規律。還有就是解決問題不考慮系統內部之間的關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事論事。
那麼,如何提高系統思考的能力呢?《好好學習》一書給我們提出了四個方法:
第一,要從整體出發思考系統內外的關係。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常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喜歡以個體的角度來思考和行動。但是,系統的背後有超越普通個體的規律,在影響系統的運作。因此,我們要有整體觀念,防止片面思考,必須從整個系統出發,去理解內外部關係,理解內部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只有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才能夠跨出系統思考的第一步。
第二,可以從歷史情況入手分析。我們除了從現狀分析問題外,還需要從歷史資料中分析問題,找到系統行為與時間之間的變化趨勢。比如,我們在研究倫敦霧霾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問題的時候,在研究現狀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查閱歷史數據,研究霧霾和時間的關係。這也可以是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和切口。
第三,獨立思考,快速試錯。當我們分析了事物間的關係,研究了歷史的演變情況,得出了一些假設的結論以後,我們就要用這些結論做些測試,觀察系統的結果如何,這樣對系統的理解才會更加深刻。
第四,要善於找到系統關鍵解。找到系統關鍵解對於提升對系統的認識,促進問題解決有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善於從紛繁複雜的原因中找出影響事物發展的關鍵因素,區分次要因素,從關鍵因素出發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