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的菜籃子裡,裝著什麼陰謀?

2020-12-23 烏鴉校尉

一周前,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題為《「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讓本就是網際網路新風口的社區團購火出了圈。

文章指出,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這篇文章一出,謠言四起,造謠者信誓旦旦地表示: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

合著人家布局了那麼久,燒錢燒了幾十億,說不做就集體不做了?真當人家巨頭們都來搞慈善的?

但是謠言猛於虎,對市場還是形成了不小的衝擊,本周一參與社區團購大戰的網際網路巨頭盤中普遍走低。港股美團半日跌3%,盤中一度跌逾7%,市值一度蒸發127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072億元)

股市之外,社區團購平臺的供應鏈也遭遇了大麻煩。

人民日報發文當天,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就立刻跟進,發布了「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

通知聲明,其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利益。

除了華海順達之外,也有其他供貨商相繼發布類似停止供貨的通知,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

衛龍在《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中稱,近期公司收到眾多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品項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

烏魯木齊的一些便利店和超市店主,已經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起因是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進入當地市場後,打起了價格戰。

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也迅速跟進,給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兜頭澆了一盆涼水。

比如,北京市商務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社區商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鼓勵連鎖超市在社區新建直營門店,擴大連鎖規模;鼓勵連鎖超市開展農超對接,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鼓勵電商、快遞企業與超市、便利店等合作開展末端共同配送服務;支持共同配送網點信息化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末端配送集約化水平。

大概意思就是:別慫,跟他們幹!政府部門站在你們一邊!

南京市市場監管局也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其中包括「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擾亂市場秩序」,阿里、滴滴、美團等均已籤字。

到處攻城略地的網際網路社區團購遭遇了急剎車,大家心裡都有一個疑問:社區團購要涼涼嗎?曾經便民又省錢的社區團購是怎麼走到今天天怒人怨的地步的?

因為今天的社區團購跟它創始之初,已經完全是兩樣東西了。

效率革命

社區團購是當下最火爆的網際網路生意之一,一個建立在最傳統的賣菜生意上的新風口。

今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20億元,同比增幅112%,按估算,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會成為一個市場規模超千億元的大生意。

而這門大生意,從零到一,從幾塊錢的一斤菜到一千億的新風口,僅僅用了八年時間

早期的社區團購,是正正經經做團購的。

和拼多多的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相似,社區團購也是從下沉市場起步,一步步走到今天,並大有攻陷北上廣深之勢。

社區團購起步的生意也很接地氣:賣菜。這門生意別說網際網路巨頭了,就連普通的個人創業者都不放在眼裡,辛辛苦苦還賺不了大錢。

擺個菜攤不賺錢,開家菜店還是不賺錢,但是,如果一座城、一個省甚至全國人民都找你買菜呢?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事兒如果真做成了,不亞於再造一個阿里巴巴。

從表面上看,社區團購的優勢是量大從優,實則不然,社區團購的殺手鐧是效率革命,效率革命是因,量大從優是果。

即使在現代化的蔬菜生鮮生意裡,從生產端到菜販,一線城市也要經手4個左右的中間商,低線城市甚至更多。多次的轉手既抬高了蔬菜價格,又提高了損耗。

因此,有商業頭腦的人們盯上了這門生意,他們砍掉低效的中間環節,試圖重建一門新的、網際網路化的賣菜生意。

2016年,在社區團購的大本營湖南長沙,社區團購的第一槍打響了。

長沙本地企業芙蓉興盛等生鮮B2B平臺,利用自己的供應鏈優勢,開始向社區提供在線拼團、送貨到社區自提點的探索。

社區拼團的實際場景就是:

基於線下真實的小區,通過微信群進行開團預售,把同一個小區人群需求統一湊團集齊,通過微信支付後,再統一發貨然後到社區門口統一自提的一種購物方式。

這種新興賣菜模式並不需要特別高深的技術,幾個微信群,一個小程序,再加上微信支付,就這麼簡單。

但是小動作有大效用,新的模式獲客成本低、減低了損耗、幾乎沒有庫存、配送成本低;此外,運營成本低,售價有優勢。社區拼團省去了房租和人力成本,運營成本低,批量採購又可以在上遊拿到更低的採購價格。

社區拼團平臺再將節省的成本反映到商品的銷售價格上,一般其最終的銷售價格可以比傳統的水果店低30%左右

(社區團購供應鏈)

正如興盛優選聯合創始人劉輝宇所說,社區電商本質上是供應鏈效率革命。

另一家社區團購頭部企業十薈團的CEO王鵬(下圖)也認為,社區團購最終拼的是效率,是你在商業模型的整個鏈條中,各個節點的運營效率和流暢程度。

「供應鏈的效率,BD的效率,營銷的效率,團隊的效率。。。說白了你賣一份水果,別人成本是2.5塊,你怎麼讓成本變成2塊錢,品質還比他好。」

王鵬介紹說,「這看似簡單的邏輯的背後,其實是考驗你整個業務鏈條的效率,當你的體量足夠大之後,優勢就會放大,最終會成為影響戰局的勝負手。」

作為社區團購的主戰場,興盛優選、十薈團這些初創的社區團購早已在湖南無人不知。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以更低的價格以及更高效的供應鏈,社區團購攻陷了一大波下沉市場的消費者。

2018年,社區團購走出湖南,火遍全國,當時數十家社區團購創業公司在兩個月內密集融資,全國一度出現數百家社區團購平臺。

通過效率革命,符合市場邏輯地有效降低成本和售價,這其實沒什麼可反對的,相反是一種「鯰魚效應」,促進行業競爭改進,也實惠了消費者。

但這條路,並不好走。

跟千團大戰、共享單車大戰、網約車大戰等「大戰」的結局不同,「百社團 」大戰曇花一現,多家創業公司走向倒閉,曾經下場一試的巨頭紛紛撤退。

社區團購模式,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商業模式跑不通的偽風口。

內卷

令人沒想到的是,2020年,社區團購又火起來了,偽風口貌似要變成真風口,而且是一個超級大風口。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社區團購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本來只有一小部分受眾的社區團購,讓全體國民都被動式地體驗了一把,各種社區團購平臺成為全民應用,生鮮電商出現井噴式增長

然而,人們逐漸發現,重新火爆的社區團購,在網際網路巨頭們加入戰局後,忽然就變了味兒,本來相安無事的各個平臺忽然就喊打喊殺起來。

一方面,巨頭們帶領一大批投資機構瘋狂給社區團購平臺送錢,社區團購成為資本瘋狂追逐的新寵兒。

另一方面,巨頭們爭先恐後地親自下場,頗有當年千團大戰、千播大戰的架勢。

沉寂已久的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隨後,在人民日報發文的同一天,京東以7億美元的大手筆投資社區團購頭部玩家興盛優選。

滴滴的橙心優選來勢洶洶,試圖打造中國版的「Uber eats」,CEO程維在內部會議上表示「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

截至12月1日,橙心優選已在四川、陝西、山東、廣西、貴州、雲南、河南、江西、福建、浙江、河北、廣東、湖南、湖北、安徽、山西、海南等20個省份上線。

王興也不止一次在美團高層會議中傳遞「這場仗一定要打贏」的決心,新成立的美團優選迅速取代「美團買菜」,由核心創始團隊成員之一陳亮親自帶隊,力圖打造美團第二增長曲線。

阿里巴巴怎能袖手旁觀,先是在2019年1月投資了十薈團A輪融資,今年9月又組建盒馬優選事業部,資本投入高達40億美元,旗下大潤發、零售通也一起上陣。

靠「農村包圍城市」城市路線起家的團購行家拼多多自然也不甘落後,創始人黃崢在內部信裡,一半篇幅在描述拼多多買菜,黃崢還親自飛往南昌等多地一線調查。

拼多多把「多多買菜」定義為農產品業務,乾脆把團購「團長」這一環也跳過去了,直接自提,把社區團購做成了拼團的線下版,還在短短兩周內把興盛優選武漢一個中心倉的員工以兩倍薪酬全部挖走

網際網路老炮們以新玩家姿態帶資進場,以 「不講武德」的低價競爭,燒錢擴張的方式快速獲取用戶流量

一般而言,網際網路企業切入的行業,必然掀起燒錢大戰,重新構建「遊戲規則」,團購、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新行業如此,賣菜這個傳統行業也不例外。

這2.0模式的社區團購,量大從優還是量大從優,可是低價的基礎已經不再是效率革命,而是能不計賠本的「鈔能力」。

在網際網路巨頭的屠刀之下,不僅業內中小企業遭殃,傳統模式下的菜農菜販們的生計問題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社區團購打著方便老百姓的旗號,卻砸了無數人的飯碗。

在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平臺,一元買橙子,一元買雞蛋的價目表漫天飛,巨頭們似乎以一種 「隨便買,不要錢」的姿態在做生意。

儘管有業內人士直言大廠入局必須做好3年投入100億,且無法收回本金的準備,但巨頭們還是爭先恐後,玩兒命砸錢。

花這麼大本錢,跟菜販們搶這賣菜的毛八七?怕不是傻了?

這是明擺著的事,真要賠錢他們會做?要理解巨頭賣菜這事兒,必須放到整個網際網路生態的大環境中來看。

打開各大社區團購APP,你會發現蔬菜水果品類其實並不多,各大社區團購平臺的成交量最靠前的商品是雞蛋、醬油、老乾媽甚至是衛生紙,而並不是土豆和大白菜。

賣菜是假,引流是真。

巨頭們看重的是社區團購所帶來的巨大線下流量池,也就是人,擁有了這些巨大的流量,社區團購平臺後期可以增加廣告收入,可以引流到酒店、旅遊、金融等其他業務。

馬雲靠著淘寶引流,造出個螞蟻金服,這就是流量的力量,有了流量,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買菜只是一個引子,巨頭們醉翁之意不在菜,在乎買菜之人也!在一二線城市流量見頂的情況下,這是對下沉市場流量的最後一波收割,是對消費網際網路行業最後一座「金礦」、最後一片藍海的爭奪。

社區團購可以接觸到全國691510個鄉鎮市場,這麼巨大的市場與人口,每天產生的流量是千萬級的,隨便搞個活動可以過億

這麼大一個蛋糕,巨頭們能不爭得頭破血流嗎?在再造一個阿里的誘惑下,誰不想成為下一個馬爸爸呢?

前途

人民日報的文章讓網際網路巨頭們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要著眼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這是一種方向性的勸導,不是真要讓他們去造火箭。

如果巨頭們心明眼亮,應該能夠從最近的一系列新聞中讀懂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

上個月有這樣一條新聞:

正當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蘇寧四大電商平臺緊鑼密鼓準備著各自「雙十一」晚會之際,11月10日上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了一份《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

《指南》不僅對平臺企業進行了定位,更對壟斷協議及涉及壟斷的相關行為進行了明晰定義,並細化了相應違規行為的處罰機制。

徵求意見稿已經給巨頭們留了足夠的調整時間,就好比詠春高手們切磋前的「問手」,意在提醒對方:小心,我要出手了。

然並卵,習慣拿錢開路的網際網路巨頭們依然我行我素,近一個月來,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爭奪戰愈演愈烈,儼然要把菜籃子生意玩成下一個團購外賣、共享單車。

不得已,官方在「問手」之後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人民日報的文章發表當天,中央政治局開會分析研究明年的經濟工作,會上有兩點重磅表述:

第一,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要增強政治意識,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第二,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這是最高層經濟會議上首提強化反壟斷,意義可謂重大。

再然後就是北京、南京等各地方政府紛紛表態支持傳統商超,意在打造一個國有版的超級供應鏈,對抗巨頭們的私有供應鏈。

14日,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投資、閱文以及豐巢網絡三大網際網路企業違規股權交易處以罰款150萬元,每家50萬元,錢不多,但事兒不小。

有記者問:50萬對三家公司來說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是不是太小?

總局直接把話挑明了:儘管罰款額度較低,但是上述三個案件的處罰可以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倖和觀望心理,產生相應的威懾效果。

你們不講武德,不體面,會有人幫你們體面。

這樣一套組合拳下來,網際網路巨頭們燒錢打價格戰的時候就得掂量一下了:是不是披上網際網路的外衣,《反不正當競爭法》就管不著咱們了?

況且,退一萬步講,即使網際網路巨頭們真的廝殺到只剩下一兩家了,面對政府、商超、供應鏈企業組成的反壟斷聯盟,恐怕也有心無力了。

當然,這不是說不讓巨頭們做生意,但眼看方向要跑偏,必須想辦法糾偏才行。

我們不反對社區團購,我們反對的是無序擴張。

不同於共享單車、網約車等從無到有的新興市場,巨頭們在社區團購中所爭奪的,是原屬於商販、批發商的傳統市場份額,不是開疆拓土,而是降維打擊。

這種競爭更像是零和博弈,不僅沒有把蛋糕做大,還從現有的蛋糕中切走一塊。

網際網路平臺經濟掌握著海量的資源和數據,更應該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靠更優化的資源配置來實現社會、企業和消費者的共贏,而不是一味地跑馬圈地,靠壟斷攫取巨額利潤。

以工業黨思維看,社區團購百團大戰最後的贏家一定不是燒錢最多的那個,而是把供應鏈、物聯網做到極致,成本壓到最低的那個。

表面上看社區團購是高頻、剛需、高毛利,但從長期來看,卻對供應鏈、管理、資本以及品牌優勢提出了巨大挑戰。

社區團購的價值內核在於用數位化、信息化來武裝農業,服務民生,這才是社區團購的意義所在。

現在的社區團購百團大戰已經接近上半場的尾聲,大家還是開開心心地薅羊毛就好,薅到就是賺到。

等到了下半場,潮水退去,你進你的菜市場,我進我的微信群,除了選擇更加多樣化,一切都沒有改變。

參考資料:

格隆匯《網際網路反壟斷:屠龍少年,你休想變成惡龍》深燃:他們為什麼要抵制社區團購?36氪:反壟斷處罰和敲打社區團購,兩隻靴子同時落地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巨頭們,你們應盯著高科技的星辰大海,不應盯著白菜
    近幾日全網鋪天蓋地地聲討幾家網際網路巨頭,這些巨頭有大數據,有先進算法,有海量的資本,不把目光投向高科技,卻緊盯著百姓的菜籃子。百姓菜籃子,菜市場、路邊小攤販、生鮮超市就能搞定,網際網路巨頭利用平臺、大數據、雄厚資本賣菜,不僅大材小用,而且會讓菜市場、路邊小攤販、生鮮超市大量從業人員失業。看看國外網際網路巨頭在做什麼,就知道人們為什麼對我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失望和憤怒。
  • 社區團購斬盡殺絕,壟斷菜籃子工程,小商販何去何從
    今年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爭先入場,這些所謂的網際網路巨頭好事不幹,專幹於民爭利的缺德事,盯上了老百姓的菜籃子,菜籃子工程關係到千家萬戶,有多少弱勢群體?和五六十歲的大爺大媽一輩子就靠這個生活,從這個社區團購搞起來以後我附近的菜市場我看了一下,以前賣菜的有30多個,現在只有兩三個人賣菜,這網際網路巨頭可以說是財大氣粗,他們以超低的價格戰,把這些賣菜的小商販來斬盡殺絕,這些小商販哪裡是?這些財大氣出網際網路巨頭的對手,簡直是苦不堪言,不知道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是怎麼想的?
  • 菜籃子的「中場戰事」:巨頭三倍砸錢挖人,十年菜販成團長
    圖源:東方IC30秒快讀1、在團購平臺上1.58元能買到4枚雞蛋和1斤土豆;超市裡賣19.8元的五花肉,這裡賣9.9元……網際網路巨頭在菜籃子裡打補貼大戰。「戰場」裡複製。直到今年初的疫情,讓「倖存者」和網際網路巨頭看到了新希望。
  • 美團與拼多多瘋狂燒錢 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進入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之火未止。  但是,社區團團購的火併未被抑制,尤其是以美團、拼多多、京東等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早在5個月前,就利用巨額補貼發動了一場「閃電戰」,大勢已成,這也讓調控的結果變得不太明朗。  一、美團與拼多多瘋狂燒錢,網際網路巨頭無奈應戰  民以食為天,在外賣和零售市場被開發到了一定程度後,社區團購成了網際網路公司眼裡的香餑餑。
  • 從人民群眾中來,到巨頭錢包裡去
    撰文\ 風千語編輯\ 吳不知圖片來源於網絡【這是銀杏財經第345篇原創文章】所有巨頭在找不到地盤擴張的時候,就會去關心老百姓生活裡還缺點啥,即便不缺點啥,它們也有本事讓他們覺得真的缺了點啥。社區團購不只關心老百姓買菜的事,還關心他們刷牙、洗臉、洗碗等等的事。
  • 網際網路巨頭利用農業漏洞「攻佔」菜市場?真相究竟是什麼?
    網際網路巨頭涉足和我們大眾息息相關的生鮮行業,企圖利用下沉市場來爭取流量,這看似只是簡單的商業發展規律,但是卻有人提出網際網路巨頭其實是在利用農業「漏洞」來攻佔菜市場。這是競爭者的污衊還是事實的真相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分拆網際網路巨頭的可能性與路線圖
    資本市場對「限制乃至分拆網際網路巨頭」的可能性頗為不安,網際網路從業人員也比較緊張。大家都想搞清楚主管部門的想法。有人天真地認為,這次網際網路反壟斷,是因為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投入社區團購,搶了基層菜販的生意,由此才引發了主管部門的注意——這是一個錯誤的空想。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用奪走無數賣菜商販的生計
    其實前段時間我去小區裡的一個大超市拿京東快遞,超市老闆接手了京東業務,賣貨之餘可以有點兒派發快遞的收入。但那天的那個點我看到超市門口擺著上百個小塑膠袋,每個袋子上都繫著紙條,袋子裡裝著各類蔬菜等。老闆娘在擺弄著那些袋子。我已經拿了我的快遞走出了很遠,但還是禁不住好奇,就又走回來問老闆娘這麼多袋子是怎麼回事兒,老闆娘說是興盛優選的團購貨物到了,等著客戶來自提。
  • 你10億,我20億,為何春節裡,網際網路巨頭都要給大家發紅包?
    隨著春節的臨近,搶紅包似乎又成為了大家的日常了,而網際網路巨頭們、各大APP們都是帶著大量的紅包而來,比如快手、抖音、百度、支付寶等等,你發10億,我就發20億,好不熱鬧。那麼為何每到春節,總是這麼多的網際網路巨頭們要給大家發錢?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想肯定不是單純想送錢給你這麼簡單,背後是有其目的和原因的。一、搶用戶第一個目的就是搶用戶,前幾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市場可以說還是野蠻生長時代,大家都在享受著人口紅利,只要是好的產品,發展用戶都很快。
  • 「網際網路+菜籃子」新模式,24小時無人售賣生鮮超市來了
    居住在雅居樂小區的市民發現,近日,小區新添置了24小時智能無人生鮮櫃,小編在現場粗粗估量了一下,冷櫃中約有40餘種時令蔬果,有新鮮的西紅柿、貝貝南瓜,以及香蕉山竹等等……這個冰櫃的設立,是在我市"菜籃子工程"引導下,由
  • 讀懂公眾對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期待
    崔文佳/文近段時間,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賣菜儼然成了大熱風口。然而,面對又一個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創新,面對諸如1分錢4個的「新人專享價雞蛋」,輿論場上卻有許多不同聲音。面對深度捆綁或將引發的壟斷等失序問題,社會對巨頭企業的最新運作,特別是在「菜籃子」等基本民生領域的拼搶擴張自然高度敏感。回望近十年來,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一個又一個風口,催生了巨大流量和財富,不斷豐富著大家的生活選項。但資本的強勢主導,也讓一些領域出現了「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現象。幾輪融資颶風過後,亦有許多責任隨之「爛尾」,需要全社會為之埋單。
  • 菜籃子塑膠袋
    有項民生工程,叫菜籃子工程,大家一聽就知道是什麼意思。可是菜籃子呢,今天有幾個人手上還拎著菜籃子?我不知道是否要改成塑膠袋工程。 不過,在我小時候,菜籃子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存在。 上海是醒得很早的城市,菜場是最早熱鬧起來的角落。
  • 菜籃子簡史 | Chatting
    在往後的很多年裡,這隻菜籃子被很多品牌復刻,被很多博主收入。類似的有Little Doe和Bonjourcoco。Jane Birkin的菜籃子可以裝下好多東西,不用怕髒,雜七雜八往裡一擱,卷著白上衣的袖口,拎起來頭也不掉地就走。
  • 幾捆白菜外,網際網路巨頭的星辰大海在哪兒?
    我們在《百度再起舞》一文中,從技術投入維度剖析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之一百度(NASDAQ:BIDU)的預期差與深層邏輯。除了要拿真金白銀投研發之外,更進一層的問題是,應該投什麼方向?或者說,網際網路巨頭的星辰大海在哪兒?錦緞研究員認為伺服器是「幾捆白菜"外,網際網路巨頭值得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
  • 冷鏈生鮮直達+24小時自助售賣 「網際網路+菜籃子」開啟新方式
    據了解,湖南軒子揚貿易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生鮮專櫃專注於市民日常的「果蔬生鮮」菜籃子消費需求,通過「網際網路+菜籃子」的方式,不受時間限制、24小時自動售賣,為小區內居民解決買菜做飯的難題,打通群眾買菜「最後一百米」。記者在現場看到,僅半小時就有數名業主自助完成商品價格掃碼、裝袋、電子支付等環節,其中不乏老年人。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記者 葉菁)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另有媒體報導,在11月30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
  • 美國考慮拆分網際網路巨頭Facebook,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近日來,國內網際網路上正在掀起一大熱點話題,便是網際網路反壟斷。國內自2008年實施反壟斷法,為什麼直到現在才首次迎來網際網路領域的執法處罰案件?對此,東北財經大學教授於左表示,原因在於,部分網際網路反壟斷行為複雜,不易識別企業隱蔽行為,包括在雙邊市場的情況下,相關市場如何科學界定等情形有關。
  • 馬斯克PK馬雲:一個把目光看向太空,一個把目光看向菜籃子
    在和雷軍、董明珠同場的時候,當主持人問他們對未來科技看法的時候,等雷軍講完,馬雲直接來一句:我認為未來最重要是乾淨的空氣和水,試想一下,即使未來我們的科技再發達,沒有一口乾淨的空氣,沒有一杯乾淨的水,又有什麼意義呢?
  • 社區團購,再次燃起的微商事業,從化妝品轉戰到了菜籃子
    借著話題,想到了現今火爆的「社區團購」,這儼然就是微商的復燃,從化妝品轉戰到了菜籃子。而推動這個的主要群體就是「社區團長」,他們就如分享經濟時代的微商合伙人一樣,不斷的分享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進來購買,然後獲得每筆購物成交後的利潤分享和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