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文化習俗

2021-02-16 朝傳國旅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系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扣,以彩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其喝大醬湯。

辣白菜,一般製法將白菜用鹽水浸泡幾天,洗後,再抹入辣椒、蔥、蒜、姜等調料。有條件時還可加蘋果、梨片等,然後窖藏,半月後便可食用。還可用蘿蔔、芥菜、英菜等同法醃製。

冷麵,三分澱粉、七分面壓制而成。煮熟撈出冷卻,再用牛肉或雞肉熬湯,並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薑、味精、糖醋等製成冷麵湯,吃時再放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麵等適口調料。

製作好的朝鮮族打糕,將糯米或黃米用水淘洗淨,黃豆炒熟磨成細面備用。將糯米煮成飯盛於木槽內,用木榔頭蘸水搗成泥狀,倒在事先備好的石板上,再以木榔頭蘸水將其打成麵餅;兩個人打,一個人來回翻轉麵餅,使其厚薄均勻,做打糕絕對是個體力活兒,所以一般打糕都是由兩位成年男性和一位成年女性合作進行。

打糕一般打兩次,第一次打出後稱「擦臺糕」,一般是用作清理石板表面,不食用;第二次打出的打糕因石板面已乾淨,打制好後的打糕灑上豆面先供奉神靈,然後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塊便可食用。

無論什麼類型的朝鮮族傳統民居,只要走進房屋,第一個感覺就是有很大的一個炕。炕是朝鮮族人在室內的主要活動空間,你看有的炕上親友們在圍桌對飲,有的炕上婦女們在做活計,還有的炕上孩子們在玩耍。炕大,散熱面積就大,屋裡到了冬天就會顯得特別暖和。在延邊地區朝鮮族房屋內的灶坑更是別具一格,它下陷在地下,底部低於地面,上部還有蓋板,而蓋板和鍋臺、炕面形成了一個平面。據說,這種灶坑是既好燒、又衛生。

農曆正月初一年節

年節用朝鮮語稱為「舍爾」。  朝鮮族過年習俗起源於古朝鮮,歷經高句麗、高麗和朝鮮封建王朝時期,傳到現在。過年習俗大概有茶禮、歲拜、歲裝、歲饌和各種民俗遊戲等。新年凌晨首先祭拜已故的祖宗,這叫做「茶禮」。  人們然後開始互相拜年,這叫做「歲拜」。拜年以年輩為序,先家內後家外,包括老師。人們拜年時互相祝福新年健康、萬事如意等,這叫做「德談」。拜年風俗如實地反映朝鮮人民尊敬長輩、重視禮儀的美好風尚。 

    過年新裝叫做「歲裝」。過年時,人們早起換上備好的新衣裳,尤其大放異彩的是三鑲邊女襖和鑲邊女襖。  過年的節日飲食叫做「歲饌」。過年時準備糕片湯、粘糕、蒸糕、片糕、煎餅、糖果、柿餅汁、蜜糯湯、烤肉、水果、酒等各種特色飲食,尤其糕片湯是過年不可或缺的飲食。一般聚在父母所在的家吃年節早飯,並接待前來拜年的人們。

    民俗遊戲進一步活躍過年氛圍。  過年時玩尤茨、象棋、放風箏、玩冰車、打陀螺、踢毽子等各種群眾遊戲。  孩子們都喜歡的放風箏遊戲,一般從初冬開始,在年節至正月十五的時期進入高潮。  如今,城市鄉村張燈結彩,營造節日氣氛,人們玩尤茨、象棋、放風箏等豐富多彩的民俗遊戲,還進行體育比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前來朝鮮體驗朝鮮民族的過年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

 正月十五即農曆正月十五是春節後第一個民俗節日。又是自正月初一起開始的正初節日結束的日子。

     據記載,朝鮮從三國時期起歡度正月十五這一節日。 自正月十四起過節日,正月十四叫小滿月,正月十五叫大滿月。 朝鮮族自古在正月十五祈願著新年的幸運、豐收和豐漁,舉行各種民俗遊戲和儀式,歡度節日。

    在正月十五晚上期望著幸運欣賞月亮,進行拔河、放風箏、玩風車等民俗遊戲,吃五穀飯、藥飯、紫菜飯糰、九種幹野菜等民俗菜餚,尤其是吃長壽麵和耳明酒是正月十五別具一格的風俗。 愉快而有趣的節日風俗,令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朝鮮族傳統節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在端午節那天早上,婦女們要用草蒲水梳洗頭髮,並相互用菖蒲根莖做成的菖蒲簪插在頭上,認為那樣會使頭髮長得像草蒲那樣好看,並能避邪免禍。

    按照朝鮮族族的習俗,端午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些艾蒿糕作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製作艾蒿糕要選擇優質的粘大米作為主料,採摘新鮮的、質 地鮮嫩的艾蒿葉子作為輔料,並經過洗、蒸、焯、打等製作過程,最終用家傳的模具進行壓制而成。艾蒿糕因為獨特的味道和奇妙的祛病功效,受到朝鮮人民喜愛。

    除了艾蒿糕,朝鮮族還製作打糕、辣白菜、辣黃瓜等美食豐富節日的餐桌。慶祝端午節,朝鮮族還喜歡舉行蕩鞦韆、跳跳板、摔跤等體育類活動,適應不同年齡段人們的娛樂需求。

農曆八月十五—秋夕節

    陰曆八月十五是民族傳統節日——秋夕節。 據歷史記載,自三國時期起成為重要的民俗節日,勞動人民結束一年的農活兒後,為慶祝豐收而歡度秋夕節。自古講究禮儀、重情義的朝鮮民族,每逢秋夕節就用新谷做各種飲食,拜祭祖先墳墓,這是秋夕節首要的禮俗。

     秋夕節的飲食有松糕、糯米糕、甜餅、慄餡糰子、糯米清酒、大醬湯等。 其中不可或缺的飲食是松糕。 秋夕節時值空氣清新、萬物富饒的秋季,因此,舉行豐富多彩的傳統比賽和遊戲。

    其中,婦女的蕩鞦韆、男人的射箭和摔跤最有人氣。 民俗遊戲因地而異,有拔河、玩牛、玩龜、羌羌水越來、紡織等遊戲,還欣賞著秋夕明月,載歌載舞。   

依照朝鮮族古老的傳統,大部分的人一生要擺三次「大桌」,分別是周歲、結婚和花甲。換句話說,在一個人的重要人生節點上,「大桌」無處不在。桌上魚肉、水果、糕餅齊全,一般左右對稱,五顏六色。豐盛的大桌盛滿家人對「主人公」濃濃的祝福和無限的期望。

之一:周歲禮

朝鮮族家庭都非常重視和認真操辦小孩的周歲生日。當天小孩穿著漂亮的生日服裝,男孩一般上著「則羔裡」(上衣),外加小坎肩,下穿藍色褲子,頭戴幅巾。而女孩上穿彩綢「則羔裡」,下著紅綢羅裙。生日當天,最引人注目的活動是象徵預言命運的「抓周」。早晨,家人為孩子擺上生日桌席,桌上放著一些米、小豆、打糕、麵條、線、書、筆、錢幣等帶有象徵意義的東西。在父母的扶持下,讓孩子拿他喜歡的東西,如果孩子拿了筆或書,那麼將來一定學習好,成為學者。如果拿的是錢幣或大米就說將來會發財,先抓麵條或線,則說他會健康長壽,等等。

 之二:婚禮

朝鮮族婚禮上的大桌分為左右兩部分,分別是新郎新娘雙方父母為對方子女擺設的筵席。上面擺放著代表各種寓意的食品和水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桌前排一對嘴裡叼著紅辣椒的整雞了,它是大桌上的吉祥物,紅色辣椒象徵新郎。新郎會擰下雞脖子,代表兩位新人正式成婚。

 

婚禮上一項不得不提的重要環節就是「扔瓢」判斷一對新人生男生女了。夫妻二人共同握著裝有棗和五穀的水瓢往地上扔,如果水瓢口朝上就代表生女兒,水瓢翻背瓢朝下則代表會生兒子,這可是婚禮上最熱鬧的一個環節,有時司儀「使壞」,會讓新婚夫婦一直扔到水瓢翻背瓢朝下為止。還有新郎餵新娘吃雞蛋 祈求多子多福。

之三:花甲宴

花甲宴是朝鮮族為60歲老人舉行的生日宴席。按傳統天幹地支推算法,60年作為一個循環單元,稱為六十花甲子,花甲宴由此而得名。過花甲時,兒女會為父母定製一套新的朝鮮族傳統服裝,並為老人大擺壽席,廣邀親朋鄰裡歡聚一堂,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子孫向老人磕頭獻禮,祝老人健康長壽。花甲當天,花甲老人坐在壽席中央,男左女右,有時同親朋鄰裡中的同輩兄弟一起接受壽禮。「主人公」的前面擺著豐盛的「大桌」,擺滿糖果、魚肉、糕點和酒類,前排正中央擺放著一公一母兩隻叼著紅棗的整雞,雞是吉祥物,紅棗象徵紅顏永駐。

花甲禮開始,按兒女長幼之序,親朋遠近之別,依次向老人磕頭敬酒獻壽。伴隨著輕快的民族音樂,大家翩翩起舞,再次向老人送上祝福。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也日益延長,60周歲已經不足以視為長壽,也不能作為劃分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分水嶺,因此,近年來,朝鮮族的花甲宴被逐漸延遲,從開始的65周歲,到現在普遍的70周歲。如今,70周歲的花甲宴上,老人依然身體健碩,看著子孫滿堂,他們喜逐顏開。

微信|feng149752 

           JY1196466058

諮詢電話|0415-2126788

網址|www.go2nk.com

相關焦點

  • 朝鮮族人平時吃什麼?五大特色缺一不可,談談朝鮮獨特的飲食風俗
    朝鮮族日常飲食習俗有哪些?為何喜歡吃辣白菜,這種習俗源於何時?近二十年來在韓劇熱潮的影響之下,很多人開始關注我國境內的朝鮮族。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朝鮮族最具風味的食物就是辣白菜;而最吸引人的服飾就是朝鮮族女裝,上身穿一件齊胸短衣而下身則是蓬鬆寬大的長裙。
  • ...豐收節」系列活動——延邊龍井第十一屆「中國朝鮮族農夫節」開幕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龍井第十一屆「中國朝鮮族農夫節」暨第五屆「辣白菜文化旅遊節」29日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開幕,主題是「慶豐收、奔小康」。龍井第十一屆「中國朝鮮族農夫節」開幕(楊波 攝)開幕式在咚咚的朝鮮族傳統龍鼓聲中拉開大幕。
  •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東北第二高峰望天鵝、民俗風情飲食文化大醬湯
    在2497.6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長白朝鮮族自治縣轄6鎮2鄉8萬6千多人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轄6個鎮:長白鎮、八道溝鎮、十四道溝鎮、馬鹿溝鎮、寶泉山鎮、新房子鎮、2個鄉:金華鄉、十二道溝鄉。共有14個社區。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2008年6月7日,朝鮮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朝鮮族服飾歷史淵源中國的朝鮮族大部分是東北淪陷時期時期陸續被日本從朝鮮半島作為政治移民強制遷徙至東北逐漸形成的一個少數民族。服裝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
  • 【朝鮮族服飾特色介紹】朝鮮族服飾特點
    【朝鮮族服飾特色介紹】朝鮮族服飾特點 2018-05-17 09:32:26 來源:全球紡織網 【朝鮮族服飾特色介紹】朝鮮族服飾特點:(1)男女服裝迥然不同,男人為上襖下褲
  • 走進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吉林延邊
    「咱們一直相處得挺好,他也是個文化人,特別願意過來幫忙。」金萬春說,「有了親身經歷,你就會越發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  2019年,金萬春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他說,這是對自己的激勵,他將繼續發揮餘熱,整理資料,講好紅色故事,全心全意投入紅色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直到幹不動為止」。  「民族文化傳統一代代傳承下去!」
  • 吉林延吉市舉行朝鮮族餐飲企業職工技能大賽
    12月21日,吉林省第五屆冰雪美食節延邊站暨延吉市朝鮮族餐飲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在延吉乾元翔宇大酒店舉行。本次活動由吉林省商務廳、延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吉林省商貿服務業發展辦公室承辦,吉林省飯店餐飲烹飪協會、吉林省飲食文化研究會、延邊餐飲業聯合會協辦。
  • 星火大米包裝設計中的朝鮮族元素
    這裡地處完達山旁松花江畔,這裡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原始溼地,這裡有松濤碧浪鳥鳴魚翔,還有稻浪滾滾的稻田和如詩如畫的朝鮮族村寨。在樺川,處處都能看到朝鮮族獨特的食味藝術和優美的民族文化藝術,朝鮮族不僅能歌善舞,更善於耕種。在樺川還有一個人人稱讚的明星產品——「星火大米」,就來自於朝鮮族人民。
  • 關於茉莉花的故事和文化習俗
    關於茉莉花的文化習俗。中國古代女性們有戴花的文化習俗,特別是達官顯貴之家,專門有養花的庭院,愛美的大姑娘小媳婦都喜歡將漂亮的花朵插在髮髻上,在花朵的襯託下女性們更顯美麗動人。中國四大文化古都之一的金陵(現江蘇南京),人們流行戴茉莉花,這是金陵習俗文化的一大特色。
  • 中國東北地區的「小韓國」,朝鮮族風情濃厚,比韓國更像韓國
    朝鮮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在國內也生活著很多朝鮮族,大多數人居住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當地人穿中服,說中國語,有些文字還是用中文寫的,有些人,這裡大多數人都不想再去中國了,因為中國的特點,有中國的飲食,所以沒有中國明星,聽起來可能有點誇張,但事實確實如此。
  • 興安家禾給你講講朝鮮族和大米的故事
    朝鮮族和朝鮮王朝有什麼關係?朝鮮族怎麼就變成了我國的一個民族?將時間軸撥回電燈發明之前,講講朝鮮族的故事。縱觀自朝鮮族民眾因為躲避災荒、逃離日本統治與被日本強制裹挾等種種原因大量進入中國,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也正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習慣、生活方式趨同,使得在中國的朝鮮族熱愛中國的生活,因而也以中國人的身份而自豪。
  •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萬寶鎮紅旗村——民俗村長成記
    紅旗村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萬寶鎮,素有「中國朝鮮族第一村」的美譽,是朝鮮族傳統民俗、民風保留最完整的村落。這個有著近80年村史的村莊,不僅見證了新中國的成長,也成為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國朝鮮族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進步的重要窗口。坐落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萬寶鎮明長公路兩側的紅旗村,曾經是安圖至長白山景區的必經之處。
  • [分享]朝鮮族建築cad資料下載
    關鍵詞: 室內設計文章 朝鮮族的生活模式對其民居室內空間的影響 內容簡介 以建築環境心理學的觀點,通連對朝鮮族生活模式形成因素和特點的總結和分析,詳細闡述了朝鮮族獨特的生活模式與室內空間構成要素的關係,以及日常生活定位對空間組織的影響和動作模式對室內空間尺度的影響。
  • 抗疫宅家做貢獻 朝鮮族美食學起來——吉林市朝鮮族群眾藝術館開展...
    疫情期間,吉林市朝鮮族群眾藝術館為了做到閉館「文化服務不打烊」, 特為廣大市民和美食愛好者帶來線上朝鮮族美食教學視頻,今日推出朝鮮族大醬湯。金成子,吉林市朝鮮族群眾藝術館館員,生長於傳統朝鮮族家庭,精通朝鮮語,熱愛朝鮮族傳統文化,喜愛烹飪各種朝鮮族美食,擔任本期線上朝鮮族美食教學活動的主講教師。先來學一學,朝鮮族大醬湯的靈魂——朝鮮族大醬是如何製作的吧!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展播】中國朝鮮族精品歌舞展播 | 舞蹈《心靈之翼》
    【展播】中國朝鮮族精品歌舞展播 | 舞蹈《心靈之翼》 2020-07-20 10: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習俗著裝,民間婚禮服飾習俗
    本文乃作者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特殊的著裝方式民間各地有著不同的服飾習俗,尤其是在許多特殊的場合下,民間也有與之相應的特殊的服飾和著裝方式,一般都有象徵含義,並與民間巫術和祭祀活動有關
  • 從春聯習俗的發展,談春節的文化意義
    前言春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們一年中最喜慶的日子,而貼春聯的習俗,又是春節文化中重要的一環。春節的發展滋生了春聯習俗的產生,而春聯習俗的發展又進一步豐富了春節文化。如果說,一開始春聯是由朱元璋自上而下推動的風俗變革,那在此之後,民間對於這種春節習俗的喜愛,便是真真切切發自內心了。3、從春聯的演變談春節的文化意義關於文化一詞的定義,教科書上描述為: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 包裝設計公司今日分享習俗文化對於審美的意義
    那麼習俗文化到底對於包裝有哪些運用和影響呢?今天讓我們探討一下。習俗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歷史沉澱下來並流傳至今的財富。它反映了傳統社會的民俗風貌。習俗文化的審美特徵幾種在一個俗字上,通常會被理解為:風俗、民俗等等這些詞。對於習俗文化的審美特性也會受到民族文化審美特徵的制約而具有穩定性。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習俗著裝,民間育子服飾習俗
    本文乃作者寒寒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結婚時新娘、新郎的服飾各有特色,與日常的生活裝有所區別。如在漢族許多地區流行穿鳳衣、戴鳳冠的婚禮儀俗。如清末蘇州吳江地區民間沿襲著新娘結婚時穿戴鳳冠霞帔的習俗,大紅色的鳳冠霞帔上描繡著鳳凰及花鳥紋樣,有的還飾以珍珠、瑪瑙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