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達興業集團10億債務違約,百億潮汕富豪爆發債務危機

2020-12-23 小債看市

近年來,由於化工行業不景氣,鴻達興業集團盈利能力下滑、償債壓力大,資產流動性弱,今年在疊加疫情影響,債務危機一觸即發。

01

債務違約

12月14日,上清所公告稱,截至日終仍未收到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集團」)旗下「20鴻達興業SCP001」的付息兌付資金,暫無法代理發行人進行本期債券的付息兌付工作。

上清所公告

據公開資料,超短融「20鴻達興業SCP001」發行於今年3月,發行規模9.5億元,票息7%,應於12月14日到期兌付本息。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鴻達興業集團首次發生債券違約,不久前其有一筆3億元中票發行取消。

12月10日,鴻達興業集團公告稱,由於近期市場波動較大,本公司決定取消「20鴻達興業MTN001」的發行,調整後的發行安排將另行公告。

據悉,「20鴻達興業MTN001」原定發行基礎規模為3億元,發行規模上限為5億元,鴻達興業集團調整為基礎規模後仍取消發行。

可見,鴻達興業集團債市再融資遇阻,並且今年其已多次被評級機構列入觀察名單,償債壓力受到廣泛關注。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鴻達興業集團存續債券8隻,存續規模43.46億元,其中將有26億債券於一年內到期,短期面臨較大集中兌付壓力。

存續債券到期分布

除此之外,鴻達興業集團上市子公司鴻達興業(002002.SZ)還存續一隻「鴻達轉債」,發行於2019年12月,當前餘額24.26億元,募集資金用於中谷二期項目投資建設。

在評級方面,鴻達興業集團主體和相關債項評級均為AA+,同時評級機構將其主體和相關債項列入評級觀察名單。

02

債務危機一觸即發

據官網介紹,鴻達興業集團創立於1991年,總部設在廣州,擁有「資源能源、鹽湖開發、化工、環保、新材料、交易所和股權投資」七大產業體系,是中國大型資源能源綜合產業集團。

2004年,鴻達興業集團控股的鴻達興業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國「氫能源、新材料、大環保和交易所」產業的領航者。

鴻達興業集團官網

從股權結構上看,鴻達興業集團的控股股東為自然人周奕豐,持股比例為72%,二股東鄭楚英持股28%,兩人為夫妻關係。

股權結構圖

近年來,由於氯鹼行業景氣度下滑,鴻達興業集團的盈利能力也隨之下降。

2019年,鴻達興業集團實現營收101.15億元,同比下滑7.56%;實現歸母淨利潤3.04億元,同比下滑14.13%;淨資產收益率由4.58%下降至3.75%。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在營收大幅下滑近20%情況下,鴻達興業集團經營獲現能力惡化,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首次淨流出3.83億元。

盈利能力

截至最新報告期,鴻達興業集團總資產為385.93億元,總負債245.05億元,淨資產140.88億元,資產負債率63.5%。

從母公司層面看,截至今年6月末,鴻達興業集團資產負債率已高達95.59%,處於極高水平,償債壓力巨大。

2016年以來,鴻達興業集團的財務槓桿水平一直在60%以上高位徘徊,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存在較大槓桿風險。

財務槓桿水平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鴻達興業集團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流動負債佔總負債比為52%。

截至今年三季末,鴻達興業集團流動負債有128.06億元,主要為短期借款,其一年內需償還的短期負債有79.52億元。

然而,相較於短期負債,鴻達興業集團的流動性逐漸枯竭,其帳上貨幣資金只有17.12億元,較2019年年末大幅下降57%,現金短債比為0.21,存在巨大短期償債風險。

在銀行授信方面,截至今年三季末鴻達興業集團銀行授信總額為123.41億元,未使用授信額度為27.47億元,可以看出其財務彈性欠佳,備用資金較少。

銀行授信情況

在負債方面,鴻達興業集團還有非流動負債116.99億元,主要為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其長期有息負債合計114.67億元。

整體來看,鴻達興業集團剛性負債已超200億元,主要以長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負債比為83%,可以看出有息負債過高。

有息債務高企,加重鴻達興業集團財務費用負擔,2019年其利息支出為7.93億元,近兩年計提較多資產減值損失,對利潤造成較大侵蝕;另外其銷售和管理費用也不低,控費能力待提升。

《小債看市》注意到,歷年來鴻達興業集團手中現金都不算充裕,2018年後隨著短期借款規模迅速增長,其自有資金與短債間的資金缺口進一步擴大。

在業績下滑、獲現能力惡化壓力下,鴻達興業集團償債來源主要依賴於外部融資。

在融資渠道方面,鴻達興業集團渠道較為多元,其對短期借款依賴度較大,除了借款和發債,還通過租賃融資、股權融資、股權質押和信託等方式來融資。

不妙的是,今年以來鴻達興業集團外部融資環境惡化,其籌資性現金流淨額已由淨流入轉為淨流出狀態,籌資流入資金已不能覆蓋到期債務,償債風險激增。

籌資性現金流情況

在股權質押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鴻達興業集團與一致行動人合計質押鴻達興業8.5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87.66%,可以看出其股權質押率較高。

2018年下半年,由於股價跌破平倉線時未及時補倉,鴻達興業集團多次被迫減持鴻達興業股份。

今年7月,出於回收資金需要,在履約保障比例充足的情況下鴻達興業集團仍對部分質押股份進行平倉,被動減持鴻達興業股份1723.68萬股,其未來面臨較大平倉風險和被動減持壓力。

上半年,鴻達興業集團通過可交換公司債券換股、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累計減持鴻達興業股份1.29億股,目前其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9.04億股,佔股34.93%。

值得一提的是,鴻達興業集團還持有中泰化學(002092.SZ)10.44%的股份,為後者第二大股東,這是其在2016年公開市場收購而來,但目前不僅該筆投資已形成大額浮虧,其還把所持中泰化學股權幾乎全部質押。

除了股權質押比例過高,鴻達興業集團的受限資產規模也較為龐大,因此其資產流動性弱,資金騰挪空間已十分有限。

截至今年6月末,鴻達興業集團受限資產有83.9億元,佔淨資產超50%,主要為受限固定資產60.68億元。

另外,鴻達興業集團應收帳款和存貨規模較大,周轉效率持續下滑,不僅對資金形成較大佔用,存在一定跌價和回收風險。

截至今年三季末,鴻達興業集團應收帳款有49.15億元,存貨40.39億元,且應收下屬子公司款項短期內回籠難度大。

2017-2019年,由於應收帳款壞帳損失,鴻達興業集團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合計近4億元。

應收帳款和存貨情況

今年3月,鴻達興業集團上市子公司鴻達興業拋出定增計劃,其擬募資不超過49.85億元,投建年產五萬噸氫能項目,其中5億用於補充流動性,5億用於償還銀行借款。

總得來看,鴻達興業集團業績持續下滑、經營獲現能力弱;剛性債務擴大償債壓力大,但其資金鍊緊張、股權質押率高,資產受限規模大。

03

潮汕富豪白手起家

1991年,從小受家庭耳燻目染的周奕豐,創立了鴻達興業集團的前身廣州成禧,生產塑料原料等化工用品。

經過十年精耕細作,加上不凡的商業洞察力,廣州成禧也算發展得風生水起。

然而,這一行業受經濟影響嚴重,2001年經濟危機,國內大多數同行都選擇壓縮產能甚至停產,而成禧卻仍舊頂著壓力和風險照常生產。

幸運的是,經濟危機並沒有太久,2002年市場就有了回暖趨勢,隨著國內外對於塑料原料需求增大,塑料原料的價格恢復。

受經濟危機影響,國內塑料原料企業儲備、產能都很低,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而挺過來的周奕豐緊緊抓住這次機會,開始迅速發展,歷經行業洗牌、轉型升級後,他將成禧更名為鴻達興業集團。

鴻達興業集團董事長周奕豐

2004年,周奕豐再次遇到了人生中裡程碑式的大事件--收購內蒙古烏海市化工廠。

2003年7月,創辦於1952年的老國企烏海市化工廠由於經營不善破產,周奕豐出手收購了該企業,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升級改革,如今的烏海化工已經成為了年生產能力200多萬噸的大型塑料化工原料製造企業。

2005年,周奕豐又創立全國第一家塑料交易所——廣東塑料交易所,國內塑料交易進入電子化時代,目前其年交易量超1000萬噸,國內外客戶更是有著30萬家。

鴻達興業集團成長曆程

之後,周奕豐便開始了頗有野心的收購擴張之路。

2011年末,鴻達興業集團以司法劃轉、代為償債的方式收購江蘇瓊花(002002.SZ)成為大股東,2013年6月瓊花股份更名為鴻達興業,並在旗下成立全資子公司江蘇金材科技,開始向PVC製品進軍。

商業版圖不斷擴大的同時,周奕豐的個人財富也在水漲船高。

在2014年胡潤中國排行榜,周奕豐排在第547名,身家也只有41億元,而三年後其個人財富已經飆升到105億元。

如今,在鴻達興業集團成立30年後,周奕豐又遇到經濟下行和化工行業不景氣周期,再加上其近年來激進擴張的後遺症凸顯,債務危機一觸即發,這次周奕豐可能沒那麼幸運穿越行業周期了。

相關焦點

  • 評級被下調 旗下上市公司股債受創 鴻達興業集團9.5億債券違約旋渦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評級被下調、旗下上市公司股價受創、質押融資比例高、債券違約、尚存超43億債券存續,總部設在廣州的大型資源能源綜合產業集團——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集團」)近日風波受到市場關注。
  • 山東西王集團百億債務危機化解內幕
    2019年10月24日,山東大型民企西王集團發生債券違約,引發百億債務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當地經濟和金融環境、社會穩定帶來重大影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省委、省政府堅決果斷決策,科學高效處置,濱州、鄒平兩級市委市政府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至今年3月成功化解西王集團債務風險,開啟了企業「浴火重生」新徵程,在全國蹚出一條處置大型民營企業債券違約的成功之路。
  • 集團債券違約風波拖累 鴻達轉債大跌20%
    ⊙記者 孫忠 ○編輯 黃蕾   受集團債券違約風波影響,鴻達興業正股與轉債昨日雙雙大跌。其中,鴻達轉債昨日跌幅觸及20%的熔斷「紅線」。  12月14日晚間,上海清算所發布公告稱,截至當日日終,並未收到鴻達興業集團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代碼:012000912,簡稱:20鴻達興業SCP001)的付息兌付資金。  儘管是大股東發行的債券觸發違約,但在市場情緒影響下,鴻達興業正股與轉債昨日開盤即低開。其中,鴻達轉債低開4%,不久跌幅便擴大至20%,觸發跌停熔斷。
  • 連續爆出債務違約,精工集團評級1天內被下調兩次,成為垃圾債!
    原來該公告的內容是公布了精工集團未償債務,其債務金額高達了21.1億元。可能有些人已經不意外了,因為在早前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關於精工集團10億債務違約的消息傳出,此次也不過是金額更大了一些而已。對於上海清算所發布的公告,精工集團也隨即公告稱:公司因為受到了各個方麵條件的影響,現金流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了2018年度所發行的債務無法按時兌付,這才造成了巨額的債務違約。
  • 三鼎百億債務危機:步新光後塵,紓困資金「腰斬」
    截至今年11月中旬,江蘇、浙江等均居於違約債券只數的前五席。對於債券市場頻發的違約事件,《紅周刊》此前曾刊發過《新光債務危局》、《銀億債務危局》等多篇文章進行過報導。現如今,最新的浙江省民企信用風險事件是三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三鼎控股」),其發行的17三鼎01債券於今年9月份出現了違約。
  • 即將爆發的主權債務危機將催生更多的投資移民項目
    在後疫情世界中,各國政府遭遇史無前例,極其巨大的主權債務和財政赤字。全球各國政府總債務(佔GDP的比例,2018年)截止2019年12月,大概20多個政府的債務率超過了90%(日本幾乎是270%)。這些國家已經深陷危機了。今年還有很多國家會加入它們的隊伍。
  • 鴻達興業集團9.5億超短融違約 旗下股債暴跌 尚存超43億債券未兌付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開盤不到一小時,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集團」)控股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002002.ZH)股價觸及跌停板,報價3.42元/股。與此同時,今日上市公司鴻達興業旗下「鴻達轉債」跌20%,盤中臨時停牌。復牌後繼續下跌。Wind數據顯示,截至10:30,鴻達轉債跌逾25%。股債大跌之前,12月14日,上清所公告:「今日是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簡稱:20鴻達興業SCP001)的付息兌付日。
  • 交銀國際信託申請1.5億訴前保全 多家信託租賃公司深陷永煤債務危機
    此前,交銀國際信託與豫能化頻繁合作,然而在11月10日「20永煤SCP003」違約後,持有永煤集團96%股權的豫能化也隨即陷入債務危機。對於交銀國際信託下一步是否要正式起訴豫能化,記者致電相關部門,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 疫情催生借債潮 全球政府債務飆升加劇主權債務違約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截至7月,發達經濟體債務已升至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8%,是二戰以來最高水平。  疫情發生前,世界經濟就已長期處於債務驅動型增長軌道。當前疫情仍在持續,隨著各國財政收入減少、開支持續增加,全球債務水平可能在今後一段時期持續上升,這加劇了部分國家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可以預見,疫情過後,全球去槓桿過程將困難而漫長。
  • 東旭光電債務違約「二進宮」
    二度違約11月17日晚間,東旭光電公告,由於公司流動性緊張等原因,致使應於11月17日兌付利息款項的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品種一)「16東旭光電 MTN001A」和 2016 年度第 一期中期票據(品種二)「16 東旭光電 MTN001B」未能如期兌付,造成違約。
  • 雞毛換糖成為浙江女首富,半年就爆出債務危機
    次年又被評為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第26位,成為浙江女首富。榮登浙江女首富半年後,周曉光的新光集團就接連爆出債務危機。2019年4月3日,新光集團更是向地方法院申請破產重組。周曉光自身也欠下數百億巨債,被法院判定為被執行人,也就是常說的「老賴」。
  • 三大風險點引爆新光債務危機
    來源:紅刊財經作者:惠凱·編者按·新光控股債務危機爆發接近一年,債權人申報債權總金額超過數百億元。在新光控股債務危機中,大量金融機構以貸款、擔保、股權質押、債券等方式涉身其中。新光控股債務危機只是浙江地區諸多債務危機中的一家,銀億等債務危機也令人觸目驚心。目前,新光控股的債務重組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金華市中院受理了新光控股破產重整一案。
  • 又多了一筆債務違約,永泰能源能否「涅槃重生」?|債務違約|永泰...
    永泰能源再一次債務違約了。自2018年永泰能源出現流動性困難,陷入債務危機以來,已出現多筆債券違約,並觸發公司在銀行間市場存續的其他債券交叉違約。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永泰能源負債總額782億元,負債率達73.02%。不過,近期,永泰能源重整有了新消息。
  • 盛運環保大瘦身退出五公司 百億債務危機中寄望重整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盛運環保大「瘦身」退出5公司 百億債務危機中寄望重整 債務危機之下,環保巨頭盛運仍在尋求出路。新京報記者獨家獲悉,盛運環保旗下寶潤新能源近期持續瘦身,其退出了5家子公司的股東行列。目前,盛運環保尚未就此發布公告。
  • 新加坡油王陷38億美元債務危機,滙豐、中行牽涉其中
    記者 | 彭強1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下,國際油價持續低迷,新加坡本土石油巨頭興隆集團遭遇債務危機。據路透社援引行業消息人士稱,由於銀行債務達到3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2.39億元),興隆集團正與貸款機構談判,以擴大其信貸額度。路透社稱,興隆集團的債務方涉及23家銀行,包括滙豐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華僑銀行、中國銀行及法國興業銀行等。
  • 480億「浙江民營集團」陷破產風波,「永康首富」深陷債務危機
    近日,坐擁500億資產、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的鐵牛集團陷破產風波,隨後雖得到闢謠,但其欠薪、欠債風波不斷,已深陷債務危機不可自拔。澄清公告雖然,鐵牛集團破產重整消息得到澄清,但其欠薪、欠債風波不斷,已深陷債務危機不可自拔。7月8日下午,超30名眾泰汽車員工聚集在眾泰汽車門口,與鐵牛集團的相關領導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溝通,要求鐵牛集團立即償員工內部超1000萬的籌資借款。
  • 中信建投宏觀:主權債務風險 從黑天鵝到灰犀牛
    主權債務危機是指一國因承擔高額債務出現主權債務違約或者違約概率大幅上升導致國債收益率短期迅速上升的狀態。近半個世紀比較典型的主權債務危機有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國家債務危機、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2001年的阿根廷債務危機、2009年的杜拜債務危機、2009年由希臘引發的歐洲債務危機。
  • 天齊鋰業百億債務展期 面臨退市風險
    債務危機已迫在眉睫天齊鋰業目前的債務危機主要來源於2018年對SQM的23.77%A類股股權的收購。2018年5月31日,天齊鋰業發布公告,擬以65美元/股,從Nutrien 集團手中收購SQM公司23.77%的A類股股權,總交易價款為40.66億美元。
  • 義烏第二富豪被116.5萬難倒了?200億資產三鼎集團3.4億債券違約
    然而,繼浙江女首富、新光集團董事長周曉光之後,曾為義烏第二富豪的「織帶王」丁志民三兄弟也陷入了債務困局,200億資產三鼎控股3.4億元債券違約,暴雷!義烏第二富豪會被116.5萬難倒了?從貨幣資金、銀行授信、以及債務構成的角度來看,三鼎集團的資金流動性雖說不寬裕,卻也不至於如此緊繃,哪咋會導致3.4億元債券違約,還因一百多萬債務捲入訴訟官司呢?邏輯上也是說不通吧!據金融界報導,8月27日上市公司華鼎股份關於公司控股股東辦理股權質押的公告顯示:控股股東三鼎控股共持有公司股份3.14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7.53%。
  • 清流|東旭集團千億債務難解 全國訴訟歸集一地審理
    出品|網易清流工作室作者|劉培  主編|趙妍爆料郵箱:stoolpigeon@service.netease.com「如果不是去年9月,興業銀行抽貸加劇東旭光電的資金流動性,債務危機或許還不會這麼快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