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經濟導報記者從16日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山東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的步伐越走越實,貨物進出口突破2萬億大關,實際使用外資實現穩定增長,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規劃各項任務目標。
據了解,今年前11個月,山東外貿、外資分別增長7.3%、35.5%,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利用外資規模前六位的省市中,增幅排在首位。截至目前,已有21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山東投資興業,山東已經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
「十三五」時期,全省貨物進出口規模持續提升,2019年實現進出口2.04萬億元,2016至2019年均增長8.2%,高於全國年均增速,佔全國比重由「十二五」末的6.1%提高到今年前11個月的6.8%。實際使用外資規模連創歷史新高,2019年達到146.9億美元,2016至2019年均增長13.8%,規模躍居全國第四位。
一、二、三產業實際使用外資比重由「十二五」末的1.6:52.7:45.7調整為2019年的0.8:32.1:67.1,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佔比提高1.3個百分點。引進重大外資項目增多,對世界500強吸引力增強,「十三五」期間,5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我省新投資企業173家,其中美國思科、IBM、雅培、江森自控、谷歌、日本軟銀等16家世界500強首次落戶山東。
「十三五」期間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實際投資較「十二五」增長2.4倍,佔全國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國際物流大通道更加暢通。整合「齊魯號」歐亞班列,運營線路直達「一帶一路」沿線14個國家、42個城市。今年前10個月,全省13家境外經貿合作區完成投資26.5億元,產值155.4億元,帶動國內貨物出口64.8億元。
2019年,山東選取54家開發區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2020年全面推開。預計「十三五」期間,全省經濟開發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940.8億元,進出口48011.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54.5億美元。青島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000億元。2018、2019年,青島、煙臺經開區綜合評價排名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前10強。
全省經濟開發區擁有500強企業投資項目佔全省的76%。全省外貿百強企業中有72家位於開發區。青島、煙臺、濰坊濱海、德州、日照、榮成、博興等開發區建成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家級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等。青島中德生態園、中英創新產業園、中韓產業園等國際合作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全省經濟開發區已形成百億級以上產業集群171個,其中千億級產業集群5個,500億級產業集群30個。
「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增4家綜合保稅區,總數達到13家。今年1-10月,全省納統的10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現進出口1960.9億元,同比增長17.6%,高於全省進出口11.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