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下載APP、註冊……幾個簡單的步驟後,伴隨著「請用車」的聲音響起,一次共享單車的騎行開啟。
近日,統一款式、統一配色、停靠整齊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宜城街頭,清新的配色成為街頭一景,也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選擇。
安慶共享單車有何特色?騎行體驗如何?面對共享單車的共性難題,安慶如何作答?
截至4月9日,我市已完成共享單車停車點布點280個,投放車輛3200輛。記者 常豔 攝
共享單車亮相宜城街頭
4月10日上午10時,在安慶市體育中心前,安裝工謝金中按照手機裡的定位和現場圖片,不斷比對現場,確定了準確位置後,開始安裝共享單車車樁。
「每一個停車點安裝20個停車樁,平均一個停車點安裝需要2個小時,早上體育中心有兩個停車點的安裝工作,下午,還要去一個小區安裝。」謝金中介紹。
當天,除體育中心外,共享單車停車點的布點工作還在大觀區政府附近、迎賓西路等多條道路同時展開。
連日來,綠白相間的共享單車越來越多出現在宜城街頭,在市民們「我市何時引進共享單車」的呼聲裡,共享單車騎進安慶市民生活。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市民對於城市交通公共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為了讓市民出行的「最後一公裡」更快捷更綠色,2019年底,根據我市實際情況,並結合周邊城市發展現狀,按照既要堅守城市管理和安全底線、又要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的原則,經市政府研究同意,決定在安慶市區發展租賃助力自行車,實現有效監管,有序停放,規範運營。
2019年12月11日,我市有樁租賃助力車項目公開招標,吸引了全國4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前來,經過綜合評分,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第一中標候選人身份中標。經過前期籌備,今年1月15日,有樁租賃助力車項目在我市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安慶的共享單車為助力自行車,首批布點50個,選擇在東部新城的七街、一號公園等商業綜合體和大型小區,共1000輛。」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負責人楊超介紹,共享單車的計價方式為1元錢可租10分鐘,2元起步,每天30元封頂。計劃在安慶市城區投放10000輛助力自行車,建設停車站點600個。
據統計,截至4月9日,我市已完成共享單車停車點布點280個,投放車輛3200輛。
最後一公裡」的新體驗
「我以前都是坐公交上下班,自從家門口和單位旁邊投放了共享單車,有時上下班選擇騎行,不僅便捷還能鍛鍊身體。」家住華茂1958小區的居民朱靜說。
在朱靜的手機APP裡記者看到,自4月1日註冊之後,她騎行上下班的裡程已達23.4公裡。
共享單車進入安慶後,家住碧桂園一號公園小區的陳曉峰出行方式也有了新體驗。「路程不遠,但走路也需要十幾分鐘,打車不划算,騎單車是最方便的。自從小區門口投放了共享單車後,我就註冊了,趕上了50元免租金的活動,現在去附近的超市、公交站點等,都會選擇騎單車出行。」陳曉峰說。
方便出行,綠色環保,剛剛投放安慶街頭的共享單車吸引了不少市民親身體驗。
共享單車安裝工謝金中正在市體育中心前的祥和路進行共享單車停車點的安裝。安報全媒體記者 常豔 攝
據永安行安慶分公司統計,截至4月9日,每天共享單車的使用量在3000人次,日活量在2000輛,每天使用量已接近7成。
安慶投放的共享單車除了方便出行之外,還由於自帶電機,擁有助力功能,騎行體驗有別於普遍的共享單車。
楊超介紹,在安慶投放的共享單車裝有電機,騎上單車後,只要踩幾圈,就會帶動電機,無論是平地還是上坡,都非常省力,滿電的狀態可騎行40公裡。
由於安慶投放的共享單車為有樁式,必須在停車點才可停車,這不同於其他隨停隨走的普通型共享單車,因此有的市民感覺不太方便。
「前幾天有急事去宜園路,但這條路上沒有停車點,雖然共享單車有30分鐘臨時停車時間,但辦事時間不夠,只能交8元調度費。」市民吳浩說。
「碧桂園一號公園小區只有西門一個停車點,而我家在北門附近,停車後,還要走十分鐘,希望可以多設一些停車點。」陳曉峰建議。
共享單車為何姍姍來遲
2016年以來,共享單車在我國一二線城市興起,便捷的綠色出行,讓共享單車迅速走進大眾生活,我市也在小範圍內嘗試引入共享單車。
記者了解到,2016年,宜秀區採用PPP模式打造公共自行車服務項目,2017年1月1日建成,在宜秀區內開放使用。同年12月,安慶師範大學引入了「ofo平臺」,通過收集、改裝一批校園閒置自行車,將其變成校園公共自行車,在方便師生校內出行的同時,有效控制校內自行車的總量,減少「殭屍車」的數量。隨後,太湖、懷寧、嶽西、宿松等地也相繼引入共享單車。
但安慶城區卻遲遲沒有引進共享單車,是何原因?
2019年10月,安慶市委辦公室回復了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欄目留言,分析了兩個原因:一是市場環境不成熟,安慶市作為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城市建成區較小,主城區道路較為狹窄,市民多以電動車為出行工具,較為便捷且低碳環保,共享單車市場運營空間不大;二是負面影響較多,共享單車投放後,運營企業監管受市場運營收益影響,很難做到對單車的有效監管,隨意停放、丟棄單車給市民出行、交通安全帶來極大安全隱患,既影響市容市貌整潔,又有損文明城市形象,城市管理行政成本大大提高。同時回復也提到,隨著安慶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安慶市將在合適的時機引進共享單車,服務市民。
記者在市相關部門了解到,共享單車作為綠色低碳出行、緩解交通壓力的一種新的出行方式,在安慶一直呼聲很高,各級領導、相關部門也多次外出考察,致力於尋找到一種適合安慶本地的共享單車模式。
「共享單車肯定要引入,但不能急於一時。」有關人士表示。
「新學生」能否答好老問題
今年1月開始,共享單車陸續出現在宜城街頭,亂停亂放、丟棄、惡意破壞等曾在其他城市出現的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安慶共享單車又如何答好文明出行題,如何在便捷出行與城市管理間取得平衡?
記者在市城管執法部門了解到,我市在多方考察後,確定了引入有樁共享單車。與普通共享單車不同的是,有樁共享單車必須在停車點停放,才能完成還車,因確有急事,也可支付調度費用,從而解決了共享單車隨意亂停的問題。此外,控制了單車的總量,避免出現城區單車扎堆的現象。
在楊超看來,隨著技術的發展,普通共享單車出現的亂象已經可以從技術層面上解決。他介紹,永安行的註冊用戶必須是實名登記,可與支付寶綁定,沒有支付寶的用戶,則需上傳身份證的正反面照片。此外,在停車點上設置了電子圍欄,停車超過電子圍欄的範圍或是停車車頭方向不對,都不能完成停車。而且,安慶投放的共享單車全部為電子智能鎖,更加安全,這幾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用車人一些不文明的行為,達到文明用車的目的。
然而,有樁共享單車固定了取車和還車的地點,那麼要做到方便出行,停車點的布局就十分關鍵。
楊超介紹,根據在其他城市的經驗,停車點選擇在居民區、商業街、商業綜合體、公交接駁點、主次幹道等熱點上,原則上兩個停車站點的間距在50米。更為關鍵的是,每一個停車點在完成前期採點工作後,要將詳細的地址、站點名稱、數量以及現場圖和衛星圖進行整理,交給市、區城管部門審核,在綜合各方建議後,才能建設。
「為了讓站點更方便市民用車,站點的建設不是一成不變的,還需要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動態調整,APP中也加入了一個『申請站點』的功能,如果某一地點申請人數超過50人,我們會考慮新建。」楊超說。
對於市民關心的押金是否難退的問題,楊超表示,安慶共享單車的押金只是暫時凍結,公司並不收取押金,也不存在押金風險。
市有關部門人士表示,我市共享單車項目正在邊建設邊運營,已為市民出行提供了多樣化選擇,目前我市在共享單車的管理方面還在摸索經驗階段,一切還需時間檢驗,希望走出共享單車的安慶特色。
記者手記
共享共管方能兩全「騎」美
「這個單車怎麼收費的?」「是電動的嗎?」「我年紀大了,能不能幫我下載註冊一下。」……在記者體驗安慶共享單車的騎行路上,不少路人向記者諮詢共享單車的使用情況。
而記者通過幾天的觀察也發現,安慶不少市民都對共享單車抱有濃厚的興趣,掃描註冊的不僅有學生族、上班族,甚至還有老年人。在宜城街頭,不時看到騎著「小綠車」出行的市民。
2016年,共享單車走進人們的視野,4年時間裡,安慶市民的呼籲、市「兩會」代表的提案建議,都對共享單車引入安慶抱有很高期待。如今,共享單車終於在千呼萬喚中始出來。
共享單車終於來了,但要讓共享單車在安慶長久發展、良性生長,一時的興趣是不夠的。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儘管共享單車亮相宜城街頭不久,但一些不文明的行為還是出現了。
比如限重5公裡的車籃筐因為超重損壞、車坐凳被人為破壞、個別停車點存在停車不規範行為。
此外,還有一些市民覺得安慶共享單車定價偏高,2元錢起步,只能騎行20分鐘,加上目前停車點還在建設中,有的市民取車還車還多有不便。這些因素也阻礙著市民對共享單車的使用。
眾所周知,共享單車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卻因為人們的不文明行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資本市場影響等綜合因素,共享單車在一些城市已是曇花一現。
如何才能實現兩全「騎」美,讓共享單車既便民又有序?電子智能鎖、電子圍欄、實名認證等新技術,讓安慶共享單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往共享單車的老大難問題,但要想我市共享單車騎得遠、騎得穩,還需市民的文明用車、有關部門的後續管理、合理的價格、便捷的停車點等,多方齊心合力,缺一不可。
來源:安報全媒體、安慶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