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愛美食的李大東,一位專注於美食分享的愛好者!
說到吃牛排,相信這對於每個朋友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一件事情了,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對於美食也是有了越來越高的需求,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對美食的逼格越來越講究了。
無論是從環境還是服務再到食物的本身,我們都是非常的講究,而在這裡面能夠把這些考慮到位的可能就是西餐廳了。
西餐廳的定位很浪漫,主要就是以情侶約會為主,一對情侶約會吃飯時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去西餐廳吃牛排。
吃牛排多浪漫啊!溫馨的燭光、浪漫的氛圍、舒緩愉悅的音樂、再配上一份美味的牛排,哇!真的是浪漫至極的享受啊。
不過話說回來,西餐廳裡的牛排大家有沒有仔細的去觀察過呢?為什麼要的是7分熟和全熟是一個味道呢?
那這裡就要說一下,市面上牛排的那些貓膩了。
我們在生活中購買牛排的時候肯定都會多少遇到這些問題,就是我買的牛排是不是真的啊?是不是以假亂真的合成牛排?又或者是不是拼接肉?
那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牛排裡面的貓膩。
有人關心合成牛排的肉是什麼肉,大概可以分為這幾種:
頭等的合成牛排是用牛肉便宜的部位製作而成的,比如牛霖、保樂肩肉、等這些部位,這些牛肉說到底也是牛肉,只不過價格上便宜一些。
第二等是牛碎肉,邊角料。這些是切碎的牛肉,但歸根到底也還是牛肉的,只不過相對頭等的牛肉在口感上會差一些。
(這種肉做出來的牛排是最西餐廳歡迎的,因為價格便宜,且是牛肉製作而成的,但是很多人去吃的時候就會發現牛排不管是要幾分熟都和全熟差不多)
第三等就是用鴨肉、雞肉、豬肉這種肉拼出來的。來源請自行想像就可以了。
下圖就是拼接合成肉,這種倒不是用膠水粘在一起的。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原料只需碎肉加粉末狀的食品添加劑,然後用保鮮膜包裹起來捲成圓形,最後把裡面的空氣全部排出去,大概存放6個小時,那些碎肉就全部結合在一起了。等賣的時候直接機器加工切片,就成立我們在網上購買的那些所謂的原切牛排了,實則是這種合成拼接肉。這個做法有點類似於火腿和臘腸的做法。
這種拼接牛肉的技術已經發展很多年了,從60年代,英美各國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重組的技術,至今已相當成熟。雖不能說是以假亂真,但是吃起來口感上還是有著巨大的差別的。
這種肉最大的一個盲點就是你不知道這些肉的來源是哪裡,部位是什麼,安全不安全,衛生不衛生,
所以這種拼接合成的牛排真的是能不吃就不要吃。
還有就是,一般我們認為原切牛肉的內部是無菌環境,所以內部不熟也是可以吃的,這裡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的人吃牛排會選擇要幾分熟的原因了。但是拼接的牛肉就不可以了(因為牛排是是散的碎肉拼起來的),這種的牛排細菌是比較多的,正在製作的時候最好做到全熟食用,這也就是很多人去西餐廳吃牛排不觀點的是幾分熟的上來的牛排基本都是全熟的了。不過這種牛排即使做到全熟也不用擔心咬不動。因為這種牛肉都會在裡面加一些食用膠的,就算是全熟吃起來也很嫩的。
那我們在平常購買牛排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首先原切牛排最大的特點就是零添加,並且牛排表面的紋路是非常自然的,尤其是裡面的雪花是非常雪白的,這種牛排不但吃著健康,而且吃下去是原汁原味的牛排的本味,也只有原切的牛排可以做成不同的熟度,原切牛排會很貴,但是中等品質的原切牛排,每片也就三十元左右。我們如果在購買原切牛排的時候一定要看上面的配料表,只有原切的牛排上面才只標註牛肉二字的,那些配料表上一大堆的食材,絕對不是原切牛排的。
整切牛排也是真正的牛排的,和原切牛排是一個道理,都是從牛排部位直接整塊切下來的,但是整切的牛排有一點不同於原切牛排,就是口味上會有差別,所以商家會對整切的牛排進行醃製處理的,所以整切的牛排也被稱作調理牛排,改善牛排的味道。一般裡面會添加醬油、蔬菜汁、黑椒汁之類的。但絕對不會有食用膠的。整切牛排雖然品質上不如原切牛排,但是勝在價格便宜,但是購買整切牛排一定要注意別買到注水牛排了,如果你買來的整切牛排久煎不老,那可就當心嘍。
合成牛排是最不能選擇的,因為合成牛排的品質最差,是由不知道什麼部位的碎肉塊拼接而成的,所以這些牛排的質量最沒有保障,而且合成牛排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形狀十分統一,都是圓形或者橢圓形的牛肉餅。
【我是愛美食的李大東,一位專注於美食分享的愛好者,喜歡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加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