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在日本傳播力提升路徑探析

2020-12-26 中國社會科學網

  電影,是時代的文化鏡像,也是一種文化軟實力的表現。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如何來審度中日兩國影視業未來發展,構建一個具有內在多樣性的亞洲文化圈,成為兩國業界共同的時代課題。21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在日本市場雖歷經沉浮,中國的動作片、歷史片、文藝片仍在日本擁有更多發展空間。

  加強中日文化

  IP鍛造,產出記憶黏合效應

  近年來,一些文學IP或者熱門題材,在中日間開啟了仿擬模式,即利用中日間自然的「文化仿像」,形成並蒂蓮生,把握兩國受眾本質的影像心理訴求。例如,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東野圭吾在中國有著廣泛的文學粉絲集聚效應,當其作品改編為電影,由文至影,作品粉絲的觀看黏性不減反增。同時,近年來在中國影壇,繼日本電影「黑澤明熱」「小津安二朗熱」之後,出現了「是枝裕和熱」現象。特別是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法國獲得金棕櫚獎,為亞洲電影增添新彩,他的作品在中國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與連帶效應。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在中國也取得了成功,票房接近100億日元,導演新海誠也成為繼宮崎駿之後最有名的日本動畫導演。此片之後,新海誠就成為佳片代表,其作品在中日兩國發行放映的道路一路通暢,成為有記憶黏性的粉絲文化產品。

  作為一種文化傳播,中日兩國電影交流還需要更多明星效應式的人物出現以及共通歷史IP的培育。如中日合拍電影《徐福:尋找永生的答案》講述了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吳明在日本遇到福住翔子,遵循其死去祖父的意願,共同展開了一場「追尋徐福」蹤跡的故事。祖父曾告訴翔子:我們的祖先是距今2300年前來到日本,為日本帶來農耕和其他新文化的徐福一行。該片以將中國文化傳播到尚未開化的日本,構築了日本文化基石之一的「徐福傳說」貫穿始終,與當代中日文化傳播相互輝映。

  提升類型片「海外增益」

  與合拍片質量

  在中國電影的日本引進史上,按受眾類型及其特徵分析比較,受歡迎的題材包括動作題材、愛情題材、自然題材和動畫題材。例如由中美共同製作、李小龍主演的電影《龍爭虎鬥》,1974年於日本上映,票房收入達16.4億日元,是日本1974年票房收入第2名;由成龍擔當導演及主演的電影《A計劃》,1984年於日本上映,票房收入達16.9億日元,是日本1984年票房收入第5名;由張鑫炎導演、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1982年於日本上映,票房收入達16.5億日元,是日本1982年票房收入第6名;由張藝謀導演,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甄子丹、章子怡、陳道明等人出演,講述戰國末期秦王與六國刺客的電影《英雄》,2003年於日本上映,票房收入達40.5億日元,是日本2003年票房收入第10名。

  除了動作片在日本有著長期文化記憶原型的關注投射外,愛情類的藝術電影在日本也是廣受好評。日本電影眼娛樂株式會社先後投資了中日合拍電影,如2004年上映的《最後的愛,最初的愛》、2005年上映的《關於愛》、2007年上映的《夜·上海》。這幾部電影都遭遇了在中國國內票房與口碑敗走麥城,但卻在日本票房大熱。概括看來,這三部都市劇從不同層面指涉現代都市人的情感困惑。影片主角都啟用帶有明顯屬地標籤的青春偶像代言人,風格以肖似日式純淨的畫面感,含蓄蘊藉的簡潔對白,細膩爛漫的表現手法為主,囊括了經典愛情電影慣用的煽情元素和浪漫外殼,但這些影片在劇情邏輯、情節、人物之間的關係塑造中仍然有待提高。

  強化電影節

  聚媒效應,培植國際主流電影

  日本文化廳為了促進日本電影藝術的提高和發展,由日本「藝術文化振興會」設立專項「藝術文化振興基金」,每年都會有選擇性地資助一批電影節/展。同時設立文化廳電影獎,對優秀的文化記錄電影作品(文化記錄電影部門)以及長期支持日本電影的人(電影功勞部門)進行表彰。同時還啟用民間組織,例如受日本經濟產業省、文化廳等政府部門委託,以公益財團UNIJAPAN身份對外宣傳日本電影,促進海外交流。其運營最成功的項目就是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這是亞洲最大的電影節,也是日本國內唯一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屬於A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迄今已舉辦32屆。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當年3月,東京國際電影節、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和上海國際電影節三方合作,於東京、大阪和名古屋聯合舉辦「中國電影節」活動,放映了包括《芳華》《後會無期》《龍門飛甲》《爆裂無聲》《解憂雜貨店》《縫紉機樂隊》等10部中國電影新作,在快速通道上把最新近的中國電影帶到日本。因此藉助國際電影節的聚媒效應,多培植中國的主流電影與藝術電影「打包」進入日本市場,可以引發量級關注,產生聚合效應。

  增進網際網路聚合效應,培養維繫跨國粉絲

  當下網際網路的聚合效應,成為訴諸輿論的主要手段,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的電視紀錄片版《輝煌中國》曾在日本最大的動畫網站Niconico上播放,已有7000多萬會員收看該節目。全片場面宏大,歷史文化被融匯到傳媒的基本框架之內,成為域外主流傳播的經典案例。

  從文化本質上來說,日本人更傾向擁有纖細的性格與物哀的美的儀式,注重物的表象與自然攝入,其文化「粉絲效應」也成為吸引力黏性。曾在中國熱播的電視劇《陸貞傳奇》,在日本上映時日譯名為《後宮的淚》,女主角趙麗穎以嬌小可愛的身形、「天然呆」的神情,契合了日本「萌文化」的視覺表徵。跨國粉絲的培養維繫將中國部分「宮廷女主戲」也在傳播中演化為一種來自中國古代「可愛」可親文化的攝入,例如《還珠格格》在日譯名《還珠姬》,《步步驚心》改譯為《宮廷女官若曦》,《甄嬛傳》日譯名《宮廷爭霸女》,這些中國的影視劇傳到日本後,在翻譯與配音上也做出本土包裝,契合跨國粉絲的文化喜好。因而,通過了解日本年青一代的接受心理,以及日本語的複雜與開放,可以防止文化質感流失,通過網際網路的聚合效應和粉絲黏性培養,實現影像文化跨國轉譯的價值最大化。

  文化的同源性讓兩國關係源遠流長。中日兩國文化交流也逐漸增多,在電影合拍、文化互譯等方面都有新的發展動向。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突破藩籬、跨越邊界,以和合之美,增進「多元性的認同意識」,塑造現代中國形象的海外傳播,這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在正視歷史問題前提下,雙方努力消弭矛盾,謀求對話機遇,提供互惠互利的雙邊合作,建立起以合作共贏為基礎的亞洲影視新格局。

 

  (作者單位: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文學院、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相關焦點

  • 探析日本電影美術發展史和階段特徵
    作為呈現藝術視覺形象的「表象」,遵從電影藝術發展脈絡的電影美術往往可以展現深層次的審美特徵。本文試從歷史時間維度對日本電影美術的發展進行階段性探析。日本電影自19世紀開始,經歷了高潮與低谷。1896年11月,日本神戶地區的民眾第一次見到了由美國發明家託馬斯·愛迪生的工作團隊設計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次年日本引進了攝影機,主要拍攝歌舞伎影像。在當時的日本,受明治維新和「脫亞論」思想的影響,人們認為現代文學和電影都是西方文化的代表,是先進的。但是對電影這個「年輕的外來移民」,日本的傳統藝術界是嗤之以鼻的,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電影的發展較為緩慢,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 張梅:日本對外文化輸出戰略探析——多元實施主體與國家建構路徑
    半個多世紀以來,日本的對外文化政策促進了日本文化和價值觀念向海外傳播,對於提升國家軟實力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關於21世紀初逐步確立的「酷日本」戰略,學者從文化產業、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文化外交等角度進行研究,在分析其舉措、影響和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酷日本戰略作為一項對外國家建構的工程,從輸出方到接受方整個過程中的多元實施主體及其建構路徑值得更加深入探討。
  • 2020年8月中國長租公寓品牌傳播力榜
    榜單中段中,朗詩寓8月借力大社區優勢開展夏日活動;樂璟生活社區上月進行多次品牌活動,並且在武漢新開租賃社區,在品牌傳播、搜索關注等維度數據有所提升,保持中段競爭優勢,排名波動較小。2020年7-8月中國長租公寓品牌傳播力榜Top50象限圖數據來源:克而瑞租售事業部02.
  • 魁力香水韓漫畫
    月26日電 據《朝日��㗻》網站報導,日本25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946例。(編譯:陳建軍) 開拓中國電影國際傳播路徑|||||||原標題:開拓中國電影國際傳播路徑   過去,中國電影需要以泛西方化的形式來得到世界的認可;如今
  • 提升注塑模具壽命的路徑
    路徑一、合理設置鎖模力正確地設定注塑機的鎖模力對於提升模具的壽命非常關鍵和重要,鎖模力設定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對模具壽命造成不利的影響。如果鎖模力設定太小,注射壓力可能超過鎖模力,在注塑過程中漲開模具甚至損壞模具。
  • 「電影藍皮書」中英文版在青島電影之都聯袂首發
    電影藍皮書是由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聯合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和業界精英共同編撰的年度電影產業發展報告。《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立足全球視野,以北美、亞太、歐洲-中東-非洲(EMEA)和拉丁美洲作為四大研究視域,探析電影產業的發展規律,致力成為政府、業界、學界和公眾了解全球產業發展態勢的重要工具書。
  • 傳播20:00【中國文房四寶 5】
    中國文房四寶 第五集:傳播 從現存的實物與工藝中,追尋文房四寶在亞洲及歐洲的傳播路徑。
  • 全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承路徑探析
    【摘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優秀文化的鮮明樣態,是推動文化自信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抓手。當前,全媒體視域下紅色文化傳承存在版塊內容流於形式、應用選擇形式偏頗、呈現形式單一等問題。
  • 數字時代 中國移動客戶服務數智化轉型提升路徑
    原標題:數字時代,中國移動客戶服務數智化轉型提升路徑   隨著5G技術的廣泛應用,移動
  • 《電影藍皮書》在青首發 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立足全球視野,以北美、亞太、歐洲-中東-非洲(EMEA)和拉丁美洲作為四大研究視域,探析電影產業的發展規律,致力成為政府、業界、學界和公眾了解全球產業發展態勢的重要工具書。這是電影藍皮書首次面向全球出版發行中文版和英文版。
  • 2019-2020中國運動員傳播影響力榜,劉湘高居遊泳運動員第一!
    由中國體育報業總社發起並主辦、新體育網承辦並執行的中國體育價值榜系列榜單——「2019-2020中國運動員傳播影響力榜」前50名榜單正式發布。榜單中,50米仰泳世界紀錄、50米自由式亞洲紀錄保持者劉湘排名第17位,在遊泳項目中位居第一!
  • 專欄 不雅行為尺度與傳播的法律探析
    從網上流傳的現場圖片可看出,成力和一名女性在樓頂、室內等不同場地裸體進行性行為展示的時候,周圍有數人表情嚴肅地觀看或拍照錄像。對於這次行為藝術表演的目的,成力解釋說:「一是諷刺藝術被過度商業化包裝的現狀,藝術應該還原其本來面目,尊重原生態,而不是靠包裝;二是呼籲人們正視正常的性行為,而不是使之妖魔化、醜陋化」。並且,成力強調展覽只邀請特定範圍的藝術家觀看,不對外開放。
  • 數字時代,中國移動客戶服務數智化轉型提升路徑
    中國移動提出「基礎設施數位化、社會治理數位化、傳統產業數位化、工作方式數位化、生活消費數位化」的數字經濟新特點,催生了線上化、智能化、雲化服務需求,中國移動客戶服務需要向數智化服務轉型,從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體驗和服務價值入手,由原來單純的重視以語音流量等產品為中心,轉向為客戶提供服務價值,重構數字經濟時代服務數智化轉型新路徑。
  • 日本文旅融合發展的四條路徑探析
    文創大小事,盡在掌握中 日本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提出「文化立國」戰略,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文化產業強國。 日本目前把推行「酷日本」計劃作為基本國策,目標是吸引人們到日本觀光旅遊。
  • 傳媒內參推出第五屆「指尖榜」,重磅發布《2020年度指尖傳播影響力...
    作為一年一度的公信力榜單,「2020指尖榜」完成了綜藝、劇集、紀錄片、網絡電影、藝人經紀、融媒體、廣電MCN、地面頻道共計8個調研專項課題,挖掘了大量的基礎樣本和數據,完成相關研究報告的編制,實現了全景式、立體式的案例剖析。基於大數據研究與專家評審團體系,經過多輪評議,推出了「2020指尖榜」,還原一個真實且多元的文娛產業生態,助推「指尖」移動傳播力價值提升。
  • 模因論與美國電影中的「英雄主義」傳播
    今年年初,一部由美國著名導演梅爾吉普森執導的戰爭題材大片《血戰鋼鋸嶺》在中國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一個美軍衛生兵多斯從不帶武器上戰場變為戰鬥英雄的故事引發了中國觀眾對美國軍隊的關注。
  • 「英美模式」不再是唯一,中國道路彰顯現代化路徑多樣性
    近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信息研究所、國外社會主義研究中心、院黨委宣傳部(院科研成果傳播辦公室)召開《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鑑(2019)》(以下簡稱《年鑑》)新聞發布會
  • 民族主義的起源及其在日本與中國跨文明的傳播
    同理,這也解釋了法國的「民族前線」的出現,英國脫歐,加泰隆尼亞要求獨立,美國對全球化的模稜兩可,中國的崛起等等。民族主義的傳播從民族主義的傳播看,它涵蓋了文明內傳播和跨文明傳播。自在16世紀的英國誕生後,民族主義首先在「一神論」文明內傳播。
  • 力保健中國總經銷23年首次易主 牽手中墾上海公司-中國食品安全網...
    據悉,這是力保健立足中國市場23年後,首次把中國總經銷商權易主,交給具有央企背景的中墾上海公司作為力保健未來開拓中國市場的總經銷。中墾上海公司副總經理、孕嬰童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駱曉莉女士在講演時表示,中墾上海公司在正式成為力保健中國總經銷商以後,兩家企業首次將以千萬級市場投入,全方位提升品牌力的大手筆,通過全面覆蓋三大主流消費群體、主題活動線下聯動、扶植新渠道、拓展新人群、三四線城市廣告與銷售支持五大戰略為2021市場發展強力造勢。
  • 【強國教育叢談】數字時代大規模「因材施教」實施路徑探析
    [16]2019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從宏觀視角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念,注重「因材施教」是其重要的內容。[17]  七十年篳路藍縷,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但在我國教育實踐中仍存在制約因素和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