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邏輯思維?明白模式就能快速得出正確的結論

2021-01-20 水中茶葉

思考的五種「模式」在第一章中,我對於「何為邏輯思維」做了解說,並闡述了邏輯思維的基本動作。在第二章,我會就加速邏輯思考速度的「模式」進行解說。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思考時必須把握整體結構」。哪怕是像商業活動這樣摻雜了繁多要素的案例,只要把握好整體結構並進行整理,就能比從零開始逐一思考更快地得到正確結論。

把握結構指的是理解每一個要素之間的關聯以及順序等整體印象,而非將每個要素孤立出來觀察。你可以這樣考慮,不要把每個要素一條條分別羅列,而是要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個圖。 為此你必須先了解把握事物結構時需要用到的「模式」。雖說是「模式」,但它們並不像第三章將要解說的框架(framework)那樣,有著個別具體的條條框框。框架的具體目的和用途都是清晰明確的,但這裡的「模式」更加無色透明,更具彈性,可以把它視為框架的前一階段。

「模式」本身並不是邏輯的,但了解它以後就能大幅增加邏輯思考速度和精確度,可以把它想像成邏輯思維的渦輪增壓式發動機。這裡要介紹的「模式」包括以下五種。其中第⑤條假設檢驗和其他四種稍有不同,更強調過程的意義,但它對於快速處理複雜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也在這裡做介紹。

①MECE/邏輯樹

②矩陣圖

③流程圖

④關係圖

⑤假說檢驗

只要記住這五個模式,就能在相當程度上提升邏輯思維的效率。尤其①至④,更是第三章將要介紹的框架及經營學教科書中常見框架的基礎。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讀者學會自己製作並使用框架(思考的架構)。為達到這個目的,還請務必掌握框架的根本,也就是「模式」。通過無遺漏無重複地分類來把握整體。

作 為 邏 輯 思 維 不 可 或 缺 的 「 模 式 」 , 最 先 需 要 講 解 的是「MECE」。MECE 是 英 語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Exhaustive」的首字母縮寫,直譯為「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指將某個集合(整體)無重複、無遺漏地分解和分類。舉個簡單的例子,將「人」分成數個不同的類型。

如果分成「男性」和「女性」這兩類,那麼每個人都能進入其中一個分類中(無遺漏),並且沒有人會同時屬於兩個分類(無重複),這就是MECE的。同樣的,按年齡標準劃分「十歲以下」、「十至二十」、「二十至三十」……「六十歲以上」等也是MECE的。把這二者組合在一起,進一步劃分成「十歲以下男性」、「十歲以下女性」等同樣也是MECE的(圖表1)。

那麼,把「成年女性」按「學生」、「公司職員」、「自由職業者」、「主婦」、「保姆」分類的話,是否MECE呢?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個體戶的女性無法被劃分,就會出現遺漏;同時,一位工作的母親可以被重複劃分到「公司職員」和「主婦」這兩個類別中。也就是說這樣的分類不是MECE的。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把「顧客」按剛才那樣分為「男性」和「女性」,又是否MECE呢?乍看之下是MECE無誤,但這裡還遺漏了「法人」這一重要的顧客,所以不能算作MECE。諸如此類,要MECE地思考其實也很有難度,特別是如果你平時不習慣把事物清晰劃分的話,就很容易出現意想不到的疏漏和誤會。

MECE的分解在商業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開發面向成年女性的商品時,如果按先前非MECE的例子那樣以「主婦」「公司職員」等分類來思考,就會眼睜睜地失去「個體戶」女性的客戶群。再加上還存在「參與工作的母親」這種有著雙重身份的客戶,會給市場分析帶來浪費和混亂。

另外我在第一章寫道「邏輯思考中必須注重事實根基的平衡」,可如果現在有五個事實可以作為根據,卻遺漏了兩個的話,由此推導出的結論可信度就會變得非常脆弱。想要按邏輯思維得出高精度的結論,就必須著重檢查是否有重要因素被遺漏,以及是否存在相同要素的重複。尤其「遺 漏」的存在會大幅削弱說服力和解決問題的效果,這一點需要特別留意。

用MECE思考的關鍵——不過度拘泥於MECE我說過MECE非常重要,可如果過度拘泥於MECE就會本末倒置,反而會對邏輯思維產生阻礙。就拿先前提到的例子,要是將「成年女性」按照「公司職員」、「全職主婦」、「其他」來劃分的話,就MECE了(加入「其他」這項,就能從理論上排除遺漏的可能)。但如果目的是開發商品,分成這三類並不能帶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此案例中,作MECE分類不過是為了幫助分析市場,MECE地分類本身並不是最終目的。必須時刻明確將整體分類的目的究竟為何,才能做出有意義的MECE分類。

另外,真正百分之百無遺漏無重複地分類,以現實來說其實難度是很高的。譬如一開始的將「人」分為「男性」和「女性」的例子,如果考慮到有部分人存在性別認同障礙,那嚴格來分為 男女也並非百分百符合MECE。然而,一旦過度追求細節的部分,就容易浪費時間導致進度中斷。我之前提到過無數次,商業活動中速度是必須的。第一章中我也寫過,存在一些不夠精緻的部分也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在保證一定的速度高效的推進進度。

以粗糙的MECE推動業務發展的關鍵,在於你必須清醒地認知到存在重複是難以避免的,但是相對的,必須盡一切可能確保沒有重大的遺漏。假設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就某個主題做調查,需要將世間各種組織按「大企業」、「中小企業」、「政府機構」來分類並分派給不同負責人。如此一來,第三塊就會同時符合好幾個類別。這一塊由兩個類別的負責人重複調查也不會產生大問題;反而是為了排除第三塊的例外情況而特意調整任務分配,會更浪費時間。

但是一旦出現不屬於任一分類的要素,問題就比較嚴重了。以這個例子來說,如果遺漏了諸如「NPO」等組織,就某些目的來說,做調查時就可能遺漏相應重要信息。另外,商業的世界是瞬息萬變的。就在不久前,電腦還被分為「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電腦」這兩大類,可現在卻出現了類似「IPad」這樣無法被歸入任何已有分類的新事物。智慧型手機和遊戲機的實質,其實也與電腦非常相近了。

商業的世界就是這樣,無論邏輯組織得多麼精緻,三天後情況就變了。要重新確認原本的目的,不要過度拘泥於MECE也是重點之一。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的邏輯樹「邏輯樹」是一個幫助我們基於MECE,將一個事物逐步分解的方便工具。它的方法是將作為整體的事物或主題放在最左邊(或是最上方),然後從左往右(或自上往下)展開分枝、寫出要素,逐層分解。因它的分解圖形酷似樹木,才由此得名。

例如將「生物」用邏輯樹進行分類,首先可分為「動物」、「植物」、「菌類」、「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繼續分類,「動物」可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而「脊椎動物」則可分為「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每個類別還能進一步細分。

從圖表3可以看出,從每一個要素伸出的分支其要素都各自符合MECE。

邏輯樹的優勢在於利用圖解,將複雜的構造簡明地呈現出來,使人更容易把握整體印象。並且,如果存在某些要素遺漏或 內容缺失,看起來也是一目了然。和MECE一樣,製作邏輯樹時的一個要點在於,必須明確分類的目的究竟為何。 比如之前為「生物」做分類,如果作者是料理研究人,或許首先會分成「能吃」和「不能吃」這兩大類。因為料理研究人來說,這種分類才是最重要的。像這樣,哪怕是分解同一個事物,也會因目的的不同致使邏輯樹大相逕庭,也可以說邏輯樹是其作者的實力展現。

活躍於解決問題進程中的邏輯樹在商務活動的現場,邏輯樹最強勢的作用就是「解決問題」。例如在「削減成本」方面,關於削減哪部分成本最有效的討論,可以使用邏輯樹按圖表4的方法來進行。

關於問題解決的具體內容我會在第五章做講解。利用邏輯樹來解決問題的時候,首先必須正確理解問題是什麼,在此基礎上按照「問題在哪,即哪裡對於改善的敏感度最高(Where)」、「為什麼出現這個問題」 (Why)、「有怎麼樣的解決方案(How)」的順序來展開邏輯樹。只要有效地使用邏輯樹,就算遇到再複雜的問題也能找出其真正原因,依照步驟得出解決方案。

利用二維從視覺上來分析「矩陣圖」是整理信息時常用的模式,可以說是幫助人掌握事物整體構造的代表性工具。將信息按兩條軸(切入點)做成圖表,使複雜的內容能以視覺形式被人直觀地認知到。「矩陣圖」分為兩大類,一是表格型,二是坐標型。

表格型常被用於整理定性的信息,例如「優勢/劣勢」、「重要度高/重要度低」。第一章中提及的SWOT分析法就是典型的表格型矩陣圖。製作表格型矩陣圖時,重點是需明確信息應當被填入哪個空格。 例如當把自己的工作按圖表5上圖那樣填入重要度和緊急度的矩陣表時,不能出現諸如「這份工作的重要度大概是中等」這樣模稜兩可的分類,這樣會導致矩陣圖無法完成。這種時候必須果斷地判定重要度的高低程度,填入相應的位置。

而只要清晰地完成了分類,之後的行動也就變得明確了。比如可以規定自己「完成重要度和緊急度都高的工作後,優先做緊急度低但重要度高的工作」,這樣一來就不會再猶豫該從哪項工作入手,工作效率也能隨之提升。相對的,坐標型則更重視程度和同一象限中的相對位置,例如「有多重要」或「有多緊急」。 當要素能按數值作精確定位的時候,就能夠在坐標中標識出來。

雖然它不像表格型那樣能明確劃分出每一格,但相對的,能在視覺上給人帶來更直觀的感受。例如現在要對連鎖餐飲行業做分析。如果只用文字來表述;

A品牌的特徵是……

B品牌的特徵是……

C品牌的特徵是……

哪怕這些信息再正確,也很難讓人一眼就明白這些品牌的相對地位。可如果把相同信息按圖表5下圖的「價格高/低」、「平常/獨特」來呈現在坐標圖中的話,就能直觀地導出結論,例如「A品牌最貴,也最獨特」或者「價格便宜又有獨特感的餐飲連鎖空白,這部分存在商機」。而當你把這些信息傳達給其他人的時候,對方也能很快理解你的主張。

諸如此類的矩陣圖都能在視覺上給人帶來強力的直觀感受,有助於分析和提出假說,在向他人做解說時也更易懂,更具有說服力。矩陣圖的好處在於僅僅將兩條軸組合起來,就可以把複雜混亂的信息整理得簡單明了,同時,從一維(僅用單個切入點分析)到二維,能讓我們發現很多原本無法看到的情報。

兩軸的選擇決定了矩陣圖的好壞矩陣圖的另一個優點是,軸有無限多的組合方法,連初學者也能輕鬆使用。之前提到的例子中,用來分析連鎖餐廳的兩條軸分別是「價格」和「平常還是獨特」。如果改為「服務殷勤/服務簡單」、「店面大/小」這兩條軸的話,得出的分析結果就不同了。改成「適合多人/適合少人」、「關注健康/不關注健康」的話,結果同樣有趣。

只要改變兩條軸的組合方法,分析結果也會隨之改變。如果採用從未有人用過的兩條軸作分析,很可能發現誰都不曾發現的新情況,進而帶來新的商機。反過來說,自由度高也意味著兩條軸的選擇方法非常重要。選對了軸能得到好的分析結果,但如果選軸不恰當,得到的結果就會毫無亮點。矩陣圖的選軸並沒有唯一固定的所謂「正確方法」。雖說一定程度的經營知識是一個前提,但約有五成取決於個人感覺。

想要磨礪這種「感覺」,首先可以從嘗試實際使用一些經典矩陣,比如「SWOT分析」 (P92)及「安索夫矩陣(Ansoff Matrix)」(P97)等開始。經典矩陣本身具有很高完成度,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下一步,嘗試對著名矩陣做改良後使用也是個有效的方法。屆時不要只坐在桌前一味地思考,而應當前往實地觀察,或是發揮想像力具地去想像商務活動的畫面,設想什麼樣的軸才能幫助自己作分析,這都是有效的方法。

三軸矩陣過於複雜——如果二軸的組合就能做到如此簡潔明了而有意義的分析,那如果加一條軸組成三軸矩陣的話,是不是對分析更有幫助呢?嶋田  只要使用電腦,編寫三軸矩陣的確也不是難事。並且,通過改變定位坐標的顏色和大小,也能模擬製作三軸矩陣。例 如知名的BCG矩陣,就是用這方法實際地體現三個要素的。 但關於三軸矩陣,雖說我並不會阻止大家使用,但它實在相當難懂。非常遺憾的是人腦的處理能力很有限,一旦信息量增加過多,矩陣圖的優勢(即直觀感)就會下降,變得難以理解。

即便利用三條軸發明出一個優秀而獨特的矩陣,但它很可能推導不出分析結果,或是給別人看了對方卻無法理解,可謂本末倒置。如此一來,就失去了製作矩陣圖的意義。信息並非越多越好。或者說,從過度泛濫的信息中尋找並提煉出有意義的要素,才是邏輯思維的重心。

獨特的軸未必就是好的既然都是二軸組合的話,還是獨創的更好吧? 嶋田  未必如此,關鍵在於能否做出足以推動業務發展的分析和假說、是否有加以商討的價值。最常見的反面例子是為了作矩陣圖而作。哪怕矩陣圖做得再 好看,只要不符合目的就都是徒然。

用過程(流程)來把握整體,幫助你掌握構造和解決問題「流程圖」是指用簡明易懂的可視化方式,來展現作業過程、因果關係等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的關係。流程圖最普遍的畫法如圖表6 (P60)上方所示,以箭頭連接各方塊中的項目。除此以外,圖表6下方的也可以算是流程圖的一種(圖表6下方流程圖展現的是目前(2011年)LOBIS商學院學生的學習流程)。

商業活動中存在大量多變且複雜交錯的要素。在思考這些多 變的動向時,只要沿時間序列或因果關係等流程來思考整理,就會變得更容易理解。 假設在某項企劃中,上司需要對部下做出指示,有時上司一忙起來就會犯迷糊,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才好。這種時候只要將作業過程以流程圖的形式呈現,理清工作的前後順序,這樣無論是下指令的人還是接受指令的人就都清楚了。

而當發生問題或需要做工程改善的時候也是同樣,只要按流程圖來掌握情況,就很容易明確「一系列的流程中究竟哪裡有問題」、「應該改善什麼地方」、「瓶頸在哪裡」等等。對於運營和指南,流程圖都非常適用。例如去快餐店就餐,從點餐到獲得餐食需要經過「通知廚房」、「烹飪」、「包裝」、「結帳」等諸多過程。如果想要提升效率減少哪怕一秒時間,將作業過程可視化就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對哪裡、進行怎樣的改善,就能幫我們節省時間。」我說過運營和指南都是邏輯思維的應用,只要隨時留意這些,日常工作的效率就能得到顯著提升。

最能結合現場實際來應用的關係圖在本章開頭我就說過,把握事物的整體結構在邏輯思維中非常重要,而「關係圖」就是能將事物所包含的要素、人物關係和關聯,或是事件的因果關係以視覺方式體現出來的整理圖。比如,有一家名叫「泉農莊」的有機蔬菜直銷企業,負責人在宣傳自家商務模式時,如果只是口述「我們以本公司獨有的種植技術指導籤約農戶,確保高品質有機蔬菜的供給;同時還與家庭餐館籤訂了長期合同以保證需求,並且在物流系統也做了投資……」,相信很難讓人有直觀感受。

如果把它以圖表7的關係圖來呈現並加以解說,就能讓人一眼看清存在哪些利益相關人、他們構築了什麼樣的關係,以及哪些地方是獨特而有優勢的。關係圖能將看不見摸不著的「關係」以可見的形式加以展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人理解、整理和分析。

以圖表形式體現人際關係和影響力的「社會關係圖」也是關係圖的一種(下頁圖表8)。例如整理完客戶企業內部職員的社會關係圖後,作為業務員就很容易聯想到諸如「拉攏對負責人有 影響力的上司及其他部門的前輩,應該有效」的策略。圖表8關係圖實例社會關係圖

「五力模型」是商業計劃中常用的關係圖之一。通過對「競爭對手」、「賣方」、「買方」、「潛在競爭參與者」、「替代品」這五種力量的分析,就很容易掌握行業的競爭因素和收益結構(圖表9)。

就關係圖的基本構成而言,首先需要有數個要素,然後把它們用箭頭和線連接起來。之前解說的流程圖從廣義來說其實也可 算作關係圖的一種。但「關係圖」這個模式,與先前出現的「模式」相比自由度卻高得多,非常貼合商務活動的現場。相對來說「邏輯樹」、「矩陣圖」、「流程圖」這幾種模式更加透明而純粹,「關係圖」包含的則是更貼合現狀的意義和目的。

從這層意義來說,與先前的三種模式相比它帶著一些建議的味道,可以說如果沒有一定的商務現場經驗和經營常識,是很難駕馭它的。在思考「關係圖」時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必須確保各個要素都是MECE的。當然MECE不用多麼完美,允許一定程度上有重複,但對於重要要素和有關人員,必須儘可能做到無遺漏。但在另一方面,想把要素和有關人員全部列舉出來又是不現實的。

假設現在要製作一份客戶公司的社會關係圖。如果把並不太重要的其他部門員工也放進來,製作全公司員工的關係圖,那會 花費過多時間並且毫無意義,這時就有必要挑選只與自己推銷商品有關的人。正因為關係圖自由度高,所以想做出的圖簡單又有意義就需要有一定的直覺和經驗。只要能徹底掌握使用技巧,相信它就能成為無比強力的武器。

搜集信息必須有著眼點邏輯思維的最後一個「模式」,就是「假說檢驗」。先前介紹的那些「模式」都屬於框架,是通過圖解來表現的。在你提出某個主張時,它們既可以成為支撐這一主張的基石(支柱),又能作為基本的分析工具,還可以用作把握事物整體構造的武器。而相對的,假說檢驗並不具有可見的框架。假說檢驗是用來提升邏輯思維效率的「思考工序」。在這方面,它與其他模式有著本質的不同。對於理解和實踐邏輯思維,它的重要性相比其他 模式也更高。

在第一章中,我們學到到了邏輯思維的基礎原則之一:「結合事實」,那就是「與事實連接」。一般情況下,在得到一個論點或課題的時候,首先需要從構築邏輯基礎的事實入手,也就是所謂的搜集信息。然而,如果只是漫無目的地搜索,就只是浪費時間無法推進工作。例如要製作一份新餐廳的企劃書,如果為選址而搜索全日本的繁華商圈、為確定菜單而查遍世間各種菜餚、為給餐廳定位而翻閱大量美食雜誌……只怕得花上許多年,才能完成這份企劃書書了。這種時候能派上用場的,除了先前介紹的四種模式,還有接下來我將介紹的工序,即「假說檢驗」(圖表10)。

首先從手頭有限的信息中,提出可能達成目標解決問題的假定結論(假說)。在此階段,並不需要一個絕對正確的結論作為假說。可能的話,最好能再加上些他人想不到的創意。下一步就是檢驗假說。從提出的假說出發,思考「該搜集些什麼信息才能檢驗這個假說」,先做一個大致框架然後開始搜集信息,檢驗並修正假說。而有效的框架,就是之前介紹的幾種模式。檢驗完後,要是發現假說有誤就修正,然後再次檢驗。重複這樣的過程,就能得出更精確的最終結論。

以餐廳企劃為例,首先應該按個人積累的經驗和方法論,並綜合手頭的信息來提出假說,比如「開一間這樣類型的餐廳會受 歡迎」。接下來,再以確認「這樣的餐廳是否真的會有人氣」為目的展開調查。與漫無目的的信息搜集相比,用這種做法推動工作進程的效率要高得多。比如,我們現在使用市場定位和4P等框架來做分析。如果得出「餐廳的人均消費更低些比較好」這一分析結果,那就應該修正假說,再次進行檢驗。通過這一系列動作來靠近結論。

假說檢驗的一個關鍵,就是開始階段設立的假說精確度能有多高。 如果從平時就能廣泛而均衡地接收各種信息,你就更有可能站在它們的基礎上「有話可說」,建立精確度更高的假說。精確度高了,儘早獲得正確結論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反過來說,如果一開始就錯誤預估了假說的方向,那就不得不進行多次的檢驗修正,損失更多的時間。

想讓假說立得住腳,就得從平時開始養成習慣,帶著好奇心和問題意識去搜集信息,並且自問「從中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舉個例子,現在有兩個消息,分別是「出版社裡退書的庫存增加了」和「團購業務最近很流行」。這時完全可以提出這樣的假說:「與其扔掉,不如開設一個團購書籍的業務」。甚至還可以進一步思考:「像這樣給書籍設定恰當的價格這件事本身能不能成為一樁生意呢?」當然了,實際上是不是真的能成還得經過實際調查,但首先必須得養成「得出結論」和建立假說(假定的結論)的習慣。

經過這樣的訓練,在建立好的假說方面就能到達一定的水準了。不過萬事皆是如此,在到達一定程度後,優劣就取決於經驗和直覺了。這方面只能靠平時多做假說檢驗的練習,來積累經驗,磨礪直覺了。醫生的診斷和警方的搜查,也是在假說驗證的基礎上進行的。醫生通過最初的診斷推測大致病因,再圍繞病因進行詳細檢查;警察也是同樣,先製作出嫌疑人的犯罪側寫,再尋找符合描述的人物。

好的醫生和刑警似乎憑直覺就能正確地診斷病情和製作出犯罪側寫,那都不是瞎矇出來的,在成功的背後都是長年累月的經驗。剛才介紹完了建立假說的方法。不過在現實中,一般來說創意越有新意,假說的精確度就越低。譬如現在要開發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產品,商品設計應該怎麼做、價格應該如何設定,這些都很難從一開始就設立一個接近答案的假說。

因此,如果能夠證明最初的假說本身就是正確的,那自然再好不過,可即使錯了,也不用過度害怕。即便假說是錯的,也同樣能在分析過程中獲得信息和分析的結果,付出的心血不會白費。只要在這個基礎上提出新的假說並繼續檢驗,就結果而言,總能比漫無目的地尋找信息,更快帶來正確的結論。

正確的檢驗方法同樣重要。在這時候,第一章中的「因為」「所以」就能發揮出強大的作用了。用「因為」「所以」將搜集到的事實和假說連接起來,如果邏輯不通,那麼就說明假說存在問題。對其進行修正後,再基於新假說去搜集新事實,並加以檢驗。「檢驗」這一步驟,可以說是假說和事實之間的往返作業。這部分也需要重視速度。假說檢驗重複次數越多結論的精確度就越高,但既然是商業活動,就不能無止境地把時間耗在這上面。假說檢驗原本就是為了提高思考效率節省時間而出現的,如 果花費過多時間,就成了本末倒置。

我先前已經重複過多次,在商業活動中邏輯思維不需要百分百的精緻,有些粗糙也沒關係。還請切記,有力地推動業務進度才是重中之重。

相關焦點

  • 高效的溝通,從提升邏輯思維開始
    所謂邏輯思維是指建立在因果關係上的一個反映客觀現實的思維方式,表現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就是要條理清晰,有理有據。理與據缺一不可,理是主觀的觀點,而據則是客觀的事實。缺乏邏輯思維的人在與人溝通時儘管口若懸河但聆聽者卻很難明白其表達的意思,另一方面作為敘述者或許有著很好的見解與想法卻因為缺少邏輯條理而讓表述的過程也極其痛苦。因此想要提升溝通能力,先要提升邏輯思維!
  • 邏輯思維強的人適合做什麼工作?
    邏輯思維能力,是人的一項基本能力,它是一種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和推理的能力,並且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的能力。可以說,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人能力的全面的展示,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的各項事務,比如溝通,關係,學習,思考等等。一、邏輯思維強的人的突出特點?
  • 商務人士不可缺少邏輯思維
    將英語定為公司內部通用語言的日本企業在 逐漸增加,更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新時幾乎全部聘用外籍員工。即便沒有這麼極端,今後與外國人討論、交涉的機會將與日俱增也是個大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語言(尤其是英語)自然非常重要,但相比語言更加重要的,則是邏輯思維。
  •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讀了三遍,懂了一句話,得出一個結論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我讀了三遍,並推薦給了大家,下單最多的城市是上海,從這我也得出了一個結論,對應了蘇世民的一句話!最近我也讀了一本書,而且一讀就是三遍,這本書就是《我的經驗與教訓》,這本書有何不同?它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有一個不同的作者,它的作者名叫蘇世民,蘇世民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全球私募巨頭黑石集團的聯合創始人,被譽為:「華爾街的新國王、美國房東」,其管理的資產達到了5500億美元!
  • 邏輯思維混亂怎麼辦?你不妨這樣做
    如何提高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表達的邏輯 結論先行:當你想要表達什麼的時候,先把結論說在前面。 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玩一些拼插的積木模型,鍛鍊他的大腦思維邏輯, 因為拼插的積木模型,每一塊都是固定的,在拼插的時候,孩子需要通過大腦進行構思,才能知道如何正確的拼上正確的積木。
  • 4本書提升產品經理新人的邏輯思維能力~(附PDF資源)
    遇到問題,產品經理需要思考答案的來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產品經理在工作中需要敏銳的認識問題、迅速的把握問題的實質、簡明扼要的回答問題,所以提升自己邏輯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小A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四本提升邏輯思維的書:1.
  • 90%的小學都必考,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你真的知道嗎?
    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關鍵在2歲至12歲的黃金髮展期,孩子的思維由直接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發展,而正確的培養及訓練方式將讓孩子的思維在黃金髮展期得到系統地提升。不僅如此,近年來全國幼升小面談測試中,對於孩子能力的考察越來越重視,而超九成的小學在測試時都會包含邏輯思維題型。
  • 如何提升邏輯思維能力,讓你說話條理清晰?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看似簡單的語言經過思維的包裝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表現為有清晰邏輯思維能力的人可以讓看似毫無意義的語言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或者是殺傷力的武器。想要說話條理清晰,就得提升邏輯思維能力。點到為止式發聲:讓語言經過大腦我們經常會發現有的人說話就像不使用大腦一樣,總是說出讓人尷尬的一些話,我們暫且可以稱其為直性子。
  • 中考數學二次函數結論選擇題不可怕,掌握技巧後,就能快速搞定!
    結論①:3a+2b+c=2a+b+(a+b+c),因為2a<0,b<0,a+b+c<0,所以3a+2b+c<0,結論①正確。可將方程2ax+2bx+2c-5=0轉化為方程ax+bx+c=2.5。因此,方程2ax+2bx+2c-5=0沒有實數根相當於函數y=ax+bx+c與函數y=2.5的圖象沒有交點。觀察二次函數圖象可知,其最高點對應的函數值大於2,但不確定是否大於2.5,結論③錯誤。
  • 玩遊戲就能讓孩子學會收納,還能促進多種邏輯思維的發展?!
    >玩遊戲就能讓孩子學會收納,還能促進多種邏輯思維的發展?!但我要為孩子說句公道話,其實吧,有時候娃並不是不想收拾,而是不知道要怎麼收拾,也沒能從收拾中獲得樂趣。  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基本具備了形象思維,且正在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邁進。舉個例子,娃認得很多東西,這是牙刷,這是漱口杯,那是牙膏,但娃不明白這幾個東西之間是有聯繫的,只是憑家長告訴他們的「刷好牙要把牙刷放進杯子裡」來行動。
  • 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有多重要?看梅婷、曹穎、黃聖依的孩子就明白了
    看過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的爸爸媽媽,可能還記得這個場景:明星梅婷的女兒快快正坐在地上,興致勃勃地玩耍著一套模樣奇特的「玩具」,只見孩子臉上帶著好奇的表情,玩得格外認真、投入……無獨有偶,在另一檔綜藝節目中,我們又會發現曹穎的兩個孩子也在高高興興地玩著同樣的「玩具」,孩子還在為選什麼顏色討論了起來
  • 可能是缺乏邏輯思維,巧用小遊戲幫助娃理清思路
    隨後孩子聽得時間久了,慢慢地能從書裡的插畫裡獲得故事的信息,自己就能講出故事的經過,而短髮媽媽也就在一旁提醒,或為孩子解惑,講故事的任務就變成了孩子自己進行。聽到這我才知道原來孩子的口條那麼好,是因為平常從故事裡獲取了邏輯性,一本好書總是能把事情的經過娓娓道來,也就是充滿了事情邏輯性。而孩子耳濡目染,心裡對故事的結構,講訴的技巧有了初步的影響。
  • 邏輯思維&分析方法
    邏輯歸納,需要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並結合領域知識形成該領域的分析方法。而領域方法,進一步歸納則能夠成為通用了方法論。 關於數據分析,本文將從邏輯思維和分析方法2個角度進行解讀,其中分析方法會介紹數據分析前的準備以及數據如何為我們創造長期價值。
  • 桌遊家長|怎麼用桌遊來提升邏輯思維?
    假設過後,就可以進行實踐了,如果假設正確,那松鼠們就可以把松果送回家,如果假設錯了,那也沒關係,我們把前兩個步驟,重新實施一遍,這也就是為啥一開始要觀察,松鼠們各自需要運回松果的地方在哪裡,如果觀察就得出了結論,那假設會簡單不少。這是最簡單的關卡,那我們來看看難的。
  • 這些星座因為邏輯思維好很適合當律師和科學家!
    眾所周知,邏輯思維是非常重要的,而有些人生來就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非常低調,一般都不會表現出來,那麼十二星座中,哪一個是邏輯思維能力非常強,但又非常低調的呢?獅子座:獅子座的人具有很強的領導能力和超凡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善於抓住問題的要點,然後進行嚴密的分析,最後得出一個既正確又合理的結論,即使他們覺察到事情的嚴重性,也不會宣之於口,而是選擇隱藏在心裡,並根據往後的細節繼續推敲,所以無論誰任何事,在他面前都幾乎是無動於衷。
  • 心理學:你是聰明女生還是愚蠢女生,在吃飯的時候便得出結論
    導語:如今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你會發現一些女生會越來越聰明,有的女生會越來越愚蠢,如何判別一個女生是聰明還是愚蠢,往往能夠從吃飯的時候就能分辨,並且得出結論。一些愚蠢的女生,在吃飯的時候做了這些低級的事情,竟然還渾然不知,這也就是一些男生為什麼在吃飯的時候,就能夠辨別你是不是一個聰明的女生。
  • 教你如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並加強論文邏輯性
    常見的論文邏輯問題與邏輯謬論 邏輯謬論,英文譯為Logical Fallacies,是指一種推理性的錯誤,常見於各種英文論文的寫作之中。
  • 訓練邏輯思維,解決情緒化問題,助力生活和事業
    在我們合作過程中我發現,她的工作能力很強,學習能力很強,同樣一起學習的課程她就能用上,實踐。我觀察到她做事情很有思路,條理清晰,邏輯思維特別強。正因如此,她做事效率特別高。往往能夠事半功倍,這恰恰是我欠缺的。我們之間的差距就是一個邏輯思維能力強,一個邏輯思維混亂。也因此造成我們之間收入的差距,社會對我們認同的差距。
  • 【兒童桌遊33款】3-6歲美國Foximind《Smart Cookies曲奇餅乾》邏輯思維能力桌遊
    通過簡單的規則設定,讓孩子運用因果推導、邏輯與或、假設排除等邏輯推理的方法,分析線索,得出結論或舉出反例,幫助他們打造邏輯思維的基本功!遊戲規則:在這個3*3九宮格內,根據題冊的標註和提示,分別把9個不同形狀顏色的曲奇餅放置到正確的格子,就算是完成了。第一關就是這麼擺放,是不是很簡單呢,考驗的是孩子的形狀顏色匹配和位置對應,這個對於2-4歲的寶寶前面幾關都可以輕鬆拿下。對孩子來說,遊戲簡單容易上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