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EAP學院第二期心理諮詢師」雙成季」
•李不言EAP嫡傳師資班擴展閱讀
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納的鼠
在巴甫洛夫長期用狗做實驗對動物消化系統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他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狗在實際吃到食物以前,只要一看見食物,就已經分泌唾液了,他把這種現象叫做「心因性分泌」。一開始同事們提出用在當時心理學界比較通行的、由科學心理學創始人馮特[1]提出的所謂「內省法」—— 站在狗的立場進行自我觀察——來研究狗的唾液分泌現象,但這並沒有真正解決疑問。這種現象引起了巴甫洛夫的興趣,開始了他對條件作用的研究。巴甫洛夫通過實驗發現,只要食物落到狗的口中,它就會泌出唾液,這種反射活動是狗和其它一切動物生來就有的,巴甫洛夫稱之為非條件反射;但實驗中他又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除了食物刺激口腔會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以外,其他的刺激,比如光、聲音等的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1903年,巴甫洛夫在馬德裡的國際醫學年會上宣讀了他的實驗和研究報告,認為條件反射是高等動物和人類對環境作出反應的生理機制。
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實驗
巴甫洛夫創立的動物和人類高級神經活動的學說,給唯心主義心理學以致命的打擊,為創立科學的唯物主義心理學奠定了基礎。1904年,諾貝爾獎基金會把該年度的生理學和醫學獎金,授予了巴甫洛夫。
斯金納關於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的實驗,是在他設計的一種動物實驗儀器即著名的斯金納箱中進行的。箱內放進一隻白鼠,並設一槓桿或鍵,箱子的構造儘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白鼠在箱內可自由活動,當它壓槓桿或啄鍵時,就會有一團食物掉進箱子下方的盤中,白鼠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裝置記錄動物的動作。
金納操作條件反射實驗
斯金納的實驗與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的不同在於:(1)在斯金納箱中的被試動物可自由活動,而不是被綁在架子上;(2)被試動物的反應不是由已知的某種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為(壓槓桿或啄鍵)是獲得強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應不是唾液腺活動,而是骨骼肌活動;(4)實驗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腦皮層活動的規律,而是為了表明刺激與反應的關係,從而有效地控制有機體的行為。
操作性條件反射這一概念,是斯金納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斯金納把行為分成兩類:一類是應答性行為,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應;另一類是操作性行為,是有機體自身發出的反應,與任何已知刺激物無關。與這兩類行為相應,斯金納把條件反射也分為兩類。與應答性行為相應的是應答性反射,稱為S(Stimulation,刺激)型;與操作性行為相應的是操作性反射,稱為R(Reaction,反應)型。S型條件反射是強化與刺激直接關聯,R型條件反射是強化與反應直接關聯。斯金納認為,人類行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構成的操作性行為,操作性行為是作用於環境而產生結果的行為。在學習情境中,操作性行為更有代表性。斯金納很重視R型條件反射,因為這種反射可以塑造新行為,在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
斯金納通過實驗發現,動物的學習行為是隨著一個起強化作用的刺激而發生的。斯金納把動物的學習行為推而廣之到人類的學習行為上,他認為雖然人類學習行為的性質比動物複雜得多,但也要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特點是:強化刺激既不與反應同時發生,也不先於反應,而是隨著反應發生。有機體必須先做出所希望的反應,然後得到「報酬」,即強化刺激,使這種反應得到強化。學習的本質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應的改變。斯金納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幾乎都是操作性強化的結果,人們有可能通過強化作用的影響去改變別人的反應。
為了區別起見,人們把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條件反射稱為經典條件反射,把斯金納所研究的條件反射稱為操作條件反射。甚至有人還根據這兩個著名實驗研究者的不同國籍,形象地把前者稱作「俄國式條件反射」,後者稱作「美國式條件反射」。
[1]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被公認為是實驗心理學之父。他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被認為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
中國EAP學院2020--2021年度
心理諮詢師「雙成季」個人成長+技能成才
合作機構熱招中
2019年中國EAP學院--更多精彩課程
推薦連結:
「EAP+」百家百城公益巡講城市招募函
熱招中 | 雙成季,好課程,自帶光芒!
成為心理諮詢師 | 心理諮詢培訓隨報隨學,免費復訓!
【重磅經典】李不言第三期EAP嫡傳師資班招生簡章
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社工師)認證培訓報名中!隨報隨學,免費復訓!
認證培訓 | 焦點解決短期諮詢專業能力認證培訓
認證培訓 | 青少年成長指導師專業能力(初級)認證培訓
學歷教育 |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教育
做中國EAP事業的播火者,
讓心理學關愛每一個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