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不好人都垮了!骨科專家教你護好8大關節

2021-03-04 醫學之家

關節最怕5件事:怕「老」,怕「胖」,怕「傷」,怕「勤」,怕「冷」。

與皺紋和白髮一樣,脆弱的關節是衰老的第一徵兆。關節雖小,用處極大,從身體的轉動到支撐都少不了它。

不少人正值青壯年,關節卻提前退休,咯吱作響的同時還伴有劇烈的疼痛。數據顯示,我國約有1.2億人患有骨關節炎,幾乎每10人中就有一個。

關節在23歲左右發育成熟,如果保護不當,大約30歲後就開始逐漸磨損。那麼應該如何判斷是否得了關節炎呢?可通過五項標準進行辨別,即紅、腫、熱、痛、功能障礙。

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

關節炎常見症狀,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

由於關節血運特別少,所以正常情況下摸起來就應該是涼的,比其他部位的體溫低,這是正常的。

如果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那就證明關節產生炎症,需要治療了。

 痛

這是關節炎的最主要表現,關節炎的疼痛部位應該很明確,某個關節疼,其他部位不疼。

功能障礙

關節炎發作會出現疼痛及炎症,引起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

慢性關節炎患者由於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

1、怕「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軟骨營養缺乏,骨骼中的無機物增多,骨骼彈力與韌性減低,易導致關節軟骨和骨退行性病變。

2、怕「胖」

體重增加,下肢關節承重的壓力也會增加,引起體位、步態變化,改變關節的生物力學,發生膝內翻或膝外翻,也就是常說的「O」形腿或「X」形腿。

此外,代謝異常也會對關節造成一定的損傷,比如,高脂血症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存在相關性。

3、怕「傷」

在運動、出行的過程中,如果出現急性外傷,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以免留下後遺症。

人體軟組織(包括肌肉、韌帶)傷後的修復期一般是4周,不及時治療或充分休息,容易留下病根,比如常見的「習慣性崴腳」。

此外,關節慢性勞損、不正確運動方式帶來的非急性傷,也會加大骨關節炎的風險。我們要注意關節周圍肌肉的鍛鍊,增加關節穩定性。

4、怕「勤」

關節用得太狠,容易導致機械磨損,破壞軟骨。頻繁爬山、爬樓等是非常傷害關節的。

建議大家平時通過慢跑、遊泳鍛鍊,既不損傷關節又能強身健體。

5、怕「冷」

中醫講「寒主痛,寒主凝滯」,關節受涼會引起疼痛,易導致關節僵硬。因此,大家要注意保暖。

頸關節

頸椎是脊椎最上面的3塊,很靈活,可一旦受損傷,就會變得非常僵硬。

看電腦、熨衣服都會讓身體向前彎曲,給椎間盤造成壓力,進而加重頸椎關節僵硬,所以辦公時最好不要低著頭。

保養方法:將下巴儘量下壓貼近胸部,然後抬頭看天花板。

動作緩慢,連做5次,再同樣緩慢地將頭部左右下壓10次,有利於鍛鍊頸關節。

肩關節

肩膀平時不受重量,因此肩關節磨損機率較小,最大的危險來自運動不夠。

由於軟組織沒有活動開,很多人會覺得肩膀疼痛。當肩關節出現問題時,起初的症狀為洗頭等動作困難,然後是肩膀僵硬。

保養方法:雙手舉過頭頂拉伸,可提高肩部靈活度,走路時擺臂也有很大幫助。

為防止弓腰駝背增加肩關節磨損,每天可將肩部大幅度向後轉動10次。

肘關節

舉重物會導致肘關節損傷,做伸臂和旋轉這樣的動作,也會拉傷肘關節附近的韌帶。「網球肘」或「高爾夫肘」都是反覆用力做肘部運動造成的。

保養方法:抓東西時最好將把手換成大號的,這樣就不會太費勁。使用電腦時,滑鼠最好離身體近點,以免拉伸肘關節韌帶。

每天彎曲伸直手臂10次,可以讓肌腱和韌帶保持柔軟。

腕關節和手關節

手指的關節比腕關節更容易發生磨損,尤其是那些長時間做手工活,比如織毛衣的女性,發病率非常高,常常會覺得大拇指根部疼痛。

保養方法:最好不要老讓手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經常做做抓握動作,或者一手握拳,另一手抱住拳頭,左右上下活動手腕。

活動越多樣化,對腕關節和手關節越有利。

髖關節

走路或站立時,髖關節承受整個上身的重量,它是所有承重關節中活動幅度最大、磨損最厲害的。

一般到45歲以上,男女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髖關節問題。要護好髖關節,增強它周邊的肌肉、韌帶和肌腱力量非常重要。

保養方法:多練練瑜伽、普拉提、遊泳和騎車等衝擊性小的活動。跑步前要充分熱身,讓關節變軟後,再開始鍛鍊。

運動時最好選橡膠底的鞋,它比皮底鞋減震效果更好,有利於保護髖關節。

日常生活中,每天向後甩腿10次,或者經常左右搖擺,可以鍛鍊髖關節。

膝關節

在全身關節中,膝關節是第二易磨損的。

要護好膝關節,必須讓自己的雙腿肌肉更強健,如果腿部肌肉沒力氣,跑步或走路時,膝關節就會反覆受到衝擊,導致軟骨磨損。

保養方法:運動前充分熱身,尤其是平時不愛運動的人,偶爾運動時易因動作過猛、急速扭轉損傷膝關節。

減肥也可緩解體重對膝關節的壓力。平時多做抬腿運動,撿重物時則要避免靠膝部支撐。

踝關節

走路或跑步時,踝關節最先受到衝擊。愛穿平底鞋的女性、弓形足和扁平足的人容易得踝關節炎。

保養方法:最佳鞋跟高度為1.3~3.8釐米,儘量不要穿平底鞋和人字拖。

可做踝關節操鍛鍊:早晚各一次,保持坐姿,腳尖上下運動10次,然後再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腳尖。

1、多吃穀物

豐富的膳食纖維可減輕炎症,緩解疼痛。

早餐吃全麥麵包、煮飯時加把雜糧、粗糧餅乾做零食等,輕鬆補充穀物。

2、補充海魚

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可輔助關節腔內潤滑液形成。

鮭魚、金槍魚等深海魚,以及核桃、大豆、油菜、甘藍、菠菜等富含該物質。

3、喝點酸奶

一些非甾體抗炎藥可造成腸胃傷害,香蕉、酸奶在保護胃腸黏膜同時,促進藥物吸收。

4、保證蔬果

每日食用足夠新鮮蔬果,有利於維持身體內環境的穩態,從而增強體質、強化骨骼。

5、控制糖鹽

精加工食品、糖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有引起炎症發作的可能。買食品前最好看一下標籤,少選糖、鈉、反式脂肪酸和防腐劑較多的食物。

6、遠離菸酒

菸酒影響藥物的療效,還會傷害肝臟和胃腸道,嚴重者誘發股骨頭壞死,是關節的潛在「殺手」。■

 

有統計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一半以上飽受骨關節炎的困擾,其中90%為女性。對於骨關節炎,很多人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這對於病情的預防和治療都是不利的。要正確認識骨關節炎,才能更好地保護關節。

很多中老年人膝關節痛時,就認為這代表缺鈣。膝關節痛不是缺鈣。中老年人的膝關節痛是關節軟骨老化的早期信號,剛開始上下樓時痛、平地走路不痛,發展到嚴重時是行走就痛;年輕人的關節痛,則是與運動損傷有關,是發生了膝關節結構的改變。

寒冷對膝關節健康是一種威脅。天氣冷,血管收縮,相對缺血易引起疼痛。這種刺激常發生在換季時,之後人體會慢慢適應,疼痛減輕。

另外,由於關節正常運動靠肌肉支持,很多人天冷不願運動,導致肌肉萎縮,關節摩擦大、易磨損,引起疼痛。其實無論是天冷還是平常,都要運動,但不要突然運動,要循序漸進。

為了保護膝關節或保暖,有的人愛戴護膝,這是不利於膝關節健康的。關節的活力是鍛鍊出來的,護膝會阻礙膝關節的運動和正常血液循環,尤其是過緊的護膝。關節需要有氧運動,包括按摩和無負重下屈伸。

不少老年人膝關節痛買點藥酒搓一搓,搓藥酒會發熱、活血,可以暫時減輕疼痛,但要治本很難。軟骨損害發生隱匿,若不及時治療,繼續發作下去易導致關節畸形發生、活動能力下降,搓藥酒就無濟於事了。

因此,有骨關節炎要通過醫生診斷,根據原因服用關節軟骨補充劑,並適當運動、營養飲食等,嚴重時要做手術。

1、關節的有效運動(有氧運動):平臥床上進行屈伸膝關節或不負重(坐姿)屈伸膝關節。

2、關節周圍球形按摩:雙手握膝蓋做旋轉按摩,每日三次,每次3分鐘。

3、不登山、不打太極拳、不負重上樓。

4、多吃有利於關節軟骨代謝的富含鈣質、膠原的食物,如牛奶、豆漿、貝殼類海產品、花膠、豬牛蹄筋、水魚唇邊、魚嘴邊、鳳爪、豬蹄等。

5、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每周1次,連續5次一療程(進口、國產產品均可)。

6、口服關節軟骨補充劑:硫酸軟骨素,最好還配合氨基葡萄糖一起服用,一般3個月一療程,可重複2~3療程。

膝蓋到底為什麼痛?多半是軟骨老化,雖然是退行性的,但只要我們護理好了,也可以減輕甚至消除這種疼痛,關鍵是我們要對症下藥。

相關焦點

  • 【骨科科普】聽懂關節的聲音
    01坐著工作時間長了,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轉轉脖子或者扭扭腰就會發出「咔咔」的響聲,很多人不清楚這種聲音暗示著什麼,有些人就會懷疑是不是骨折了或者關節移位了。其實,人體關節發出的這種聲音統稱為關節彈響。
  • 骨科專家:身體好不好,看鞋底可知曉!學會這一招,關節多用20年
    骨科專家:身體好不好,看鞋底可知曉!學會這一招,關節多用20年骨科專家:鞋底磨損與走路姿勢有關,也間接反映身體的一些狀況,如鞋底磨損程度出現這些情況,應該改變姿勢或留心你的健康是否有狀況了。如果是每雙鞋子都在短時間裡磨損嚴重,就應考慮是否身體關節出了問題?通常情況下,如果新買的鞋子,半年磨掉20%以內,一般視為正常的。如三個月就達到20%,說明你的身體可能已經出現某些健康問題,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測、治療。
  • 保護關節交給維骨力,美國骨科醫生首推Move Free
    年齡越來越大,腿腳越來越不利索,舉步維艱,明明上一層樓梯,如同上了好幾層,累得氣喘徐徐,下蹲更是要命的事兒.備受著各種關節問題的困擾
  • 骨科、眼科、血管外科專家教你如何健康「宅」
    原標題:骨科、眼科、血管外科專家教你如何健康「宅」 我們邀請了三位血管外科、骨科、眼科專家來教你。記者 章貝佳 通訊員 王意菁 陳曉華   女生玩體感遊戲扭到膝蓋 嚴重的話可能是半月板撕裂   宅家模式中,有躺吃一天的,也有運動過量導致關節損傷的。
  • 鎮江一人醫骨科團隊「改良版」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將推廣
    中國江蘇網12月16日鎮江訊 12月10日,徐先生在鎮江第一人民醫院關節外科病房內看護著正在下床行走的母親,對其不久前進行的全髖置換術連連稱讚。據了解,此次一人醫骨科團隊為患者進行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使用了他們在國內研發首創的CH-DSA新技術,該手術參考了國外多種微創術的優點,並根據我國國情進行了改良,從年初開展至今已成功為百名患者完成手術。這名72歲的患者有高血壓、骨質疏鬆以及中風後遺症等慢性病,幾年前還做過胃部腫瘤切除手術,身體狀況欠佳。
  • 一臺關節置換裡程碑式的手術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暖意融融,這裡正在進行一臺史無前例的關節置換手術——山東首例Mako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這也是一臺關節置換裡程碑式的手術。手術由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骨科醫院副院長,運動醫學科主任、碩士、博士、博士後導師於騰波和他的團隊完成。
  • 膝蓋有一萬種疼法,骨科專家教你鑑別損傷在哪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骨科專家,告訴你怎樣從「痛感」鑑別膝蓋受傷的部位,針對性的保護關節,延長它的使用壽命。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骨科二康復中心主任  孫鳳龍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  曾 春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王進軍膝蓋不同部位的損傷,表現出的症狀是有差異的。疼痛症狀發作時細心體會,就能幫你明確到底傷在哪裡。
  • 第一骨科 脊柱關節外科病房脊柱微創團隊順利完成斜外側腰椎椎間...
    >2020-09-24-->>--> 近日,第一骨科 脊柱關節外科病房脊柱微創團隊在主任付勤的支持下,順利完成斜外側腰椎椎間融合(OLIF)經皮螺釘內固定手術。患者術後第二天便可自主下床活動,術前症狀全部消失,術後第4天康復出院。
  • 關節壽命只有60年,一旦用盡人就垮了!養護關節,康復治療師強推這個...
    我國的關節炎患者估計有1億人以上,而且人數在不斷增加。 4.水泥地上跳舞、跳繩 我們卻經常看到老年人在水泥地上跳舞、年輕人在水泥地上跳繩、跑步,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關節軟骨大概有1到2毫米,作用就是緩衝壓力,保護骨骼不破裂。在水泥地上一蹦下來,反作用力一彈回來,對關節和骨骼的損傷很大。
  • 關節保養小妙招,趕緊幫家人們收藏咯!
    目前全世界骨關節炎患者有3.6億人。女性從40歲、男性從50歲開始發病率增高,70歲人群幾乎80%~90%都有此病,遠超過心腦血管病發病率。因此,護好關節,應提早開始。骨科醫生自用的膝關節保養小妙招,輕鬆還你一個健康的膝蓋!1、三分鐘拍打堅持用手掌拍打膝蓋三分鐘可加速膝部的血液循環,拍打力度以膝關節發紅為準,無需過度用力。此外,還可以三分鐘按捏「手三裡」穴,對膝關節疼痛有特效,還能同時治療肘關節疼痛,這就是中醫骨科「下病上治,膝病肘治」的治療方法。 拍打按捏結束後,開始下面三分鐘運動。
  • 中老年人關節疼,吃氨糖有效嗎?能否天天吃?骨科醫生為您解疑
    不同的年齡段人們關注的養生重點有所不同,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關節疼痛則是一個大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自我修復能力逐漸變差,骨骼內營養流失速度加快,尤其是使用頻率高的關節部位狀況頻出,關節變得不靈活、怕潮溼、畏寒、經常疼等,這些都是中老年人關節軟骨磨損退化的緣故。
  • 不小心扭傷了關節,第一時間該熱敷還是冷敷?骨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比如運動時不小心扭傷了關節,皮膚沒啥破損,第一時間到底應該熱敷還是冷敷呢?有人說應該熱敷,也有人說應該冷敷,該信哪個?下面骨科醫生告訴你答案,以及關節扭傷後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看看你都做對了嗎?不小心扭傷了關節,第一時間應該熱敷還是冷敷?正確答案:冷敷。
  • 免受關節不適帶來的痛苦與不便,Move Free益節呼籲關注關節健康
    但其實作為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關節炎的發病率極高,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受到關節炎的困擾。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在美國,23%的成年人患有關節炎。其中,超過2400萬的關節炎患者在日常功能上受到限制;而每4名關節炎中,就有1名報告說有嚴重疼痛【1】。 在亞洲地區,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個階段患上關節炎【2】。
  • 為什麼你的關節老是咔咔響
    「做動作時會有聲音」讓許多人感到困惑,並且為此感到不安,特別是上下樓梯膝關節有響聲,更是會讓很多人非常的擔憂:是不是我的骨頭出問題了?我的腿是不是骨質疏鬆快斷了??再問一下度娘,哦豁,完蛋!!關節有聲音是不是不好?
  • 父母關節僵硬,腰酸背痛,不是老了,是關節缺少潤滑劑!
    爸媽說:什麼都別買,家裡都有!可是:老媽彎腰拖地,洗好拖把後兩手扶著腰慢慢起來,然後十個手指互相按摩了下。我自己是前幾年股骨位置疼痛,一直害怕是股骨頭出了問題,還問骨科的同學,同學說你別沒事嚇唬自己,試試吃Schiff的氨糖軟骨素, 以關節保健品而聞名。
  • 來自關節的「聲音」
    有的人認為這可能是骨骼不好,其實引起關節響的原因有很多,這也只是一個方面,下面請小編來給您簡單介紹一下:關節彈響是人體的關節在運動時發出的響聲。關節彈響可分為病理性的與生理性的。其響聲可以是清脆的、沉悶的或磨砂聲,多數伴有疼痛或不適感,並且都是可以連續發生的。
  • 滑鼠手、五十肩、半月板損傷……嗨,小心你的關節
    同時,不合理的運動同樣也會導致關節受損。本期《健康時間》節目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骨科學博士、仁濟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沈奕做客直播間,談談如何保護關節。2.手術治療如果損傷較重、肩袖完全撕裂,或經保守治療3~6個月效果不好,需行手術治療。隨著關節鏡技術的發展,肩袖損傷的手術治療現在大部分在關節鏡下微創治療,傷口小、約5~8mm,效果較好。部分巨大撕裂或條件較差者,可行小切口開放手術修補損傷的肩袖。
  • 關節不好建議多吃這6種食物 利於關節健康
    造成關節不好的原因非常的多,例如錯誤的勞動姿勢,過度的工作,肥胖,長期的久坐久站,先天性腰疼等都是造成關節不好的原因,輕微的關節炎只要適量的休息就可恢復,但是嚴重的關節炎卻對人體造成非常多的困擾,除了疼痛難忍,行動不便外,癱瘓也是關節炎的一大後遺症,想要有效的治療關節不好,還是要靠日常的飲食來調節
  • 福利|正準備享受退休生活,關節卻「磨」壞了,本周日浙二骨科專家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方序 童小仙 史明敏66歲的李大媽,退休後熱衷於體育鍛鍊,經常散步、爬山、跳廣場舞,一直都是滿面紅光,精氣神十足。李大媽的女兒發現了她的異樣,趕緊陪著她來到了浙大二院,骨科醫生通過仔細的檢查,終於找到了李大媽疼痛的原因——膝關節的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退行性病變,主要是以軟骨的破壞為主,通俗的講就是關節「磨損了」,最常累及的關節就是髖和膝。
  • 鎖骨前方及肩鎖關節、胸鎖關節顯露手術路徑
    沿骨面切開骨膜,作骨膜下剝離,內上為胸鎖乳突肌鎖骨部,內下為胸大肌鎖骨部,外上為斜方肌,外下為三角肌。在剝離鎖骨後下方時,應緊貼骨面進行剝離,且控制剝離器要穩,以免損傷鎖骨後方的血管、神經和胸膜(圖7-1-2)。如擬應用接骨板螺絲釘固定,首先用骨膜剝離器將鎖骨周圍軟組織保護好,鑽孔應朝前下方,而不可朝後下方,以免損傷胸膜及鎖骨下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