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各地旅遊業造成重創,尤其是一些以旅遊業作為經濟支柱的海外國家,紛紛期待期待中國遊客能儘快到來。類似日本、泰國這樣的亞洲國家,本來就以數量龐大、消費能力強勁的中國遊客為「衣食父母」。一旦通過評估認為自己有條件開放旅遊,便不會有任何的遲疑。之前就有今年10月泰國要重開旅遊的消息,本月21日,經過7個月禁入令,泰國如約迎來了疫情以來第一批包機前往「嘗鮮」的中國遊客,共計39人。
這批中國遊客,使用新的特殊旅遊籤證赴泰,能在泰國停留30天。到了泰國之後,除了做兩次核酸檢測,並用一半的時間進行14天隔離。這與泰國遊將要開之前,無需隔離的宣傳有些出入。
隔離結束後,遊客需要在手機上安裝智能跟蹤程序,還需要提前提交大量文書工作,才可以正式在泰國旅遊。泰國計劃每月發放1200個籤證,幫助緩解過去5個月沒有外國遊客入境所造成的損失。當地預計在即將到來的11月,將有400名左右的國際遊客入境泰國旅遊,其中主要為中國遊客。
今年4月,泰國旅遊業被迫按下了暫停鍵,泰國的旅遊總收入預計損失110億人民幣以上,酒店、餐廳、景點門可羅雀。隨著支柱產業停擺,泰國今年第二季度經濟萎縮12.2%,大批類似嚮導、司機的旅遊從業者為了生計只能另謀他職。因此,雖然泰國這次重開境外遊客入境看似有些急,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此很多人說:泰國為了復興經濟,也是走了一招險棋。
但是對於我們遊客來說,現在去泰國,除了經濟上的成本,時間、精力上的成本遠遠大於實際的花銷。根據估算,來回機票加上在高級檢疫場所內隔離14天的費用,還沒開始觀光,每位入境人士就要先花3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6.3萬元)。除了到達泰國時的14天隔離,回國時不可避免地也要進行14天隔離,這又是一筆花費。
這一來一去,首先必須空出28天隔離的時間,再加上在泰國遊玩的時間,去一次泰國一個月是最少的了。對於普通的上班族,怎麼可能有長達1個月的大假呢?並且辦理籤證、準備文書(包括醫院健康證明、醫療保險單等),也是極度耗時耗力的工作。
最關鍵的是,在當下國內遊都不敢掉以輕心,車站機場等擁擠場所必須佩戴口罩的情況下,去國外旅遊,真的安全嗎?尤其是11月開始,泰國還將接受除中國以外的外國遊客入境,泰國對於疫情的檢驗檢疫,真的能像中國那樣做得滴水不漏嗎?這個,我們還真的不好說。
另外,有些地方比如我國的古鎮,玩的是個清靜;而泰國這樣的地方,無疑玩得是個熱鬧。比如之前遊客經常光顧的網紅餐廳、演出劇場、出海包船遊、夜市,都是需要熱鬧、人氣才能運營的旅遊項目。而它們紛紛因為疫情關閉,而如今旅遊業突然「重啟」,這些場所能恢復幾成,還留待觀察。遊客們花如此高的成本去泰國旅遊,如果遇到娛樂場所紛紛關門,那出門遊玩的樂趣又在哪呢?
出國遊玩,來日方長,一切還是等國外疫情徹底平穩了再考慮也不晚。我們可以趁這段時間好好感受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大家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