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小行星:目光所及流淌著的時光,地球旁的行星

2020-12-18 萍萍動漫雜談

新的一年開始了,各位有沒有認真地做好防護措施呢?今天呢我們繼續科普《戀愛小行星》裡出現的地學小知識。

1. 土星

土星位於太陽系,屬於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被人們所熟知。土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雖然它的體積龐大,但是密度卻比地球小得多,土星的密度為0.687g/cm,而地球的密度達到5507.85kg/m。

二者單獨看單位就能看出二者的差距有多麼巨大,如果將兩個數值轉換成同一單位,那土星密度數值的小數點後面又要多加好多個零了。在進行天文觀察中,與土星一同出現在視野裡的一定有土衛六這顆土星的衛星。

2. M31 仙女座星系

仙女座星係為什麼也被稱為M31星系,是因為它是梅西耶瀰漫天體列表中的第31個成員。仙女座星系是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我們的銀河系被認為與仙女座星系外觀十分相似,這兩個星系都是本星系團的主要成員。

仙女座星系的瀰漫光暈來自於組成它的千億顆恆星。仙女座星系距離我們大約230萬光年。可用肉眼觀察到,使用一部標準相機和一架小型望遠鏡,就可以拍出美麗的星系照片,有條件的小夥伴可以試試哦。

3. 夏季大三角

夏季大三角指在夏季的東南方高空裡由天琴座的織女星 、天鵝座的天津四 及天鷹座的牛郎星 組成的三角形。即使在大城市裡,只要避開強烈的燈光幹擾,也能看到這個明顯的幾何圖形。

4. 仙后座

仙后座是北天拱極星座之一,位於仙王座以南,仙女座 之北,與大熊座 遙遙相對,因為靠近北天極,全年都可看到,尤其是秋天的夜晚特別閃耀。仙后座呈M(或W)形,很容易分辨。

仙后座是一個可與北鬥星媲美的星座,其中可以用肉眼看清的星星至少有一百多顆,但特別明亮的只有六七顆。其中有3顆二等星和2顆三等星構成一個明顯的英文大寫字母"w"的形狀,開口朝向北極星 ,這是識別仙后座最主要的標誌。秋季到來時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到公園仰望星空,仙后座的璀璨就能傳達到你的眼中哦。

5.獵戶座流星雨

獵戶座 流星雨為世界七大流星雨之一。獵戶座流星雨的特徵非常明顯,流星速度快、亮,流星多,而且呈白色,峰值流量持續時間長。這些特點都令其更適合人們觀測。獵戶座流星雨的活躍期幾乎貫穿整個10月及11月上旬,且流量穩定。

5. 時光的概念

夜幕降臨,漆黑的天空繁花似錦,點點的星空將天空渲染成一幅美妙的畫。而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星星,是因為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在發光發亮,也有無數的行星反射著所在星系的恆星發出的光芒。

在我們看到的一點點光亮,是星星們在過去的時間裡發出的光,如劇中所提到的土星和仙女座星系,我們現在看到的土星是80分鐘前的土星,我們現在看到的仙女座星系是大約230萬年前的樣子。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我們與天體的距離遙遠,光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

從理論上看,天體距離我們越遠,我們所看到的天體距離我們的年代也就越遠。這樣就誕生了這麼一個概念,只要我們離得足夠遠,我們甚至能看到宇宙誕生的時候的場景。如同時光機,光在突破了時間的阻礙將天體們的光輝帶到我們面前,有的天體甚至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它在百萬年前的餘暉還能被人們觀察到,多麼神奇、多麼令人深思的現象啊。人也可以和天體一樣將自己的餘暉讓未來的人知道,只要他為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就會被人們所銘記,在就是人生的意義。

這期關於《戀愛小行星》第七集的硬核科普就到此結束了,不管是行星還是人類都有我們精彩的一幕。最後希望這次的疫情能儘早結束,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相關焦點

  • 戀愛的小行星
    再過兩天NASA(美國航太總署)會在期刊上發表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的論文,我已經署名是我們倆共同發現這顆小行星,我想把這顆行星作為我們即將新婚的見證。」電話那頭,男聲有些興奮地說道。「那……你給它起什麼名字呢?」韓鹿聽了這話,臉頰有些發紅。「我已經想好了,它通體湛藍,閃著光,就叫它Lucifer blue,憂鬱的路西法。」「路西法,光之使者,墮落天使。
  • 摧毀衝向地球的小行星,拯救「世界末日」
    如果一顆能夠摧毀地球的巨大小行星即將撞擊我們,我們將如何阻止它(2017)?然而,如果一顆小行星被預測會撞擊地球,那麼國際條約就可能準許測試這種方法,既能在一個遙遠的不具威脅性的小行星上測試,也能做真實的偏轉實驗。在軌道上的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會導致小行星偏離軌道,所以在早期做偏轉實驗有很大的價值。小行星是小型的行星,尤其是指太陽系內部的小行星。較大的小行星也被稱為小行星。
  • 兩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為啥人類總擔心撞地球?
    就在不久前,「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等話題上熱搜,這讓不少人捏了一把冷汗。  不過,據專家解釋,這兩顆小行星都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但那些讓人有些頭疼的小行星,到底是什麼來頭?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咋回事?  據多家媒體報導,4月底到5月初,將有兩顆存在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 當小行星來襲,除了讓地球流浪,我們還能怎麼做?-虎嗅網
    如果把太陽系的形成比喻成建設一座高樓大廈,小行星就是高樓大廈建設完成後,剩餘的建築材料。小行星個頭小,沒有大氣、火山、地震等氣候地質活動演化,因此還保留著太陽系形成之初的原始物質。有科學假說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是小行星撞擊帶來的,支持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關鍵物質可能也源於小行星撞擊。因此開展小行星的研究對揭示太陽系起源與早期演化、地球上生命起源和水的來源等重大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如今人類的足跡幾乎已經遍布了整個地球。然而那好奇的種子依然在人類中滋養,孕育。探索永不停息。上一期我們介紹了被「開除」行星之列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這一期,我們來看一下離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
  • 有一顆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NASA決定先「下手」
    此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兩項任務已經從小行星表面獲得了塵埃樣本——去年取樣的一些塵埃目前正在返回地球的路上,準備等待分析。在JAXA任務之前,科學家主要是通過研究墜落到地球上的隕石來了解小行星的組分,而這些隕石在穿越大氣層撞擊地球時可能會受到汙染。
  • 如果八大行星,有一顆突然消失不見,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
    最多也就是在在我們的天文望遠鏡視界之下,少了一顆可觀測的行星。說完了這些行星,下面我們就要說到消失之後對地球影響比較明顯的三顆行星,它們是火星,木星和土星。這三顆行星如果消失任何一顆,其實對地球也不會產生什麼明顯的引力影響。它們中的任何一個消失,真正產生的影響其實是小行星對地球撞擊概率的增加。
  • NASA:編號為163348小行星飛越地球,高570米,需密切注意!
    美國在近些年來頻頻的預測小行星撞擊的事件,雖然這些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並沒有發生,可是有美國所做出的言論,很顯然是讓很多的普通人感到懼怕的,就拿最近一段時間,美國預測的小行星事件來看,美國預測編號為163348的小行星飛越地球,甚至高570米,這絕對是人類需要密切的注意。
  • 人類和很多生物將在地球(行星)失速或變極中滅絕
    人類和很多生物將在地球(行星)失速或變極中滅絕。這裡的急速是指小行星撞擊地球在地球發生行星撞擊的慘劇而爆炸之後,地球和小行星的巖石可能會在太空中形成一條環繞太陽的小行星帶,原有的大氣層會消散,液態水很快沸騰,並且消散在太空中,而那些南極和北極的冰則會保存下來。
  • 與小行星撞地球和火山噴發有關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發表於《歷史生物學》雜志上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在內的陸棲動物,每27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且這一周期與此前科學家所稱海洋生物大滅絕的周期相吻合。
  • 多大小行星撞地球會讓人類滅絕?撞擊發生的概率大不大?
    我們的地球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是相對比較安全的,相對來說發生的隕石撞擊概率比較小,再加上前面還有木星和月亮替我們的地球阻擋了一部分的攻擊,剩下的零零碎碎的隕石碎塊在路過大氣層的時候就被燒成灰了,除了五億年前那場滅絕了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以外,地球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經歷過比較大的隕石撞擊了
  • 那顆「個頭很大」的小行星1998 OR2正在接近地球
    "潛在危險 "小行星1998年OR2號小行星繼續接近地球,這是它在4月下旬將接近地球的最小距離。NP "行星防禦中心 "總幹事阿納託利-扎伊採夫在斯普特尼克電臺的廣播中評估了這個天體對我們的星球的危險程度。
  • 隱藏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幽冥行星」,或許是來到地球的UFO基地
    被天文學家們冠以「幽靈行星」的稱號!長久對這一區域進行觀測,沒有尋找到這顆「幽靈行星」,但是卻有意外的收穫,人類首次發現的小行星「穀神星」,直徑950公裡,是月球直徑1/4,便在此區域!此後,在此區域發現數量龐大的小行星群,目前地球上能觀測到的小行星95%!都在此區域,而歷次對地球造成傷害的小行星,也大多出自次區域。
  • 日本「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返回地球,攜帶有小行星樣本
    從此以後, Ryugu和其他類似的小行星基本上都被留下了構造塊,沒有長成行星,它們一直漂浮在空中。龍宮看起來像一塊木炭,每8小時就會旋轉一圈。該小行星是所發現的最暗的小行星之一,其漆黑的膚色是由於所有的碳物質被有機物吸附所致。一些有益的化合物,比如胺基酸,是生命的基礎,比如 Ryugu等小行星,就在地球上生長,促進了進化。
  • 如果一顆小行星落入地球的海洋中,會發生什麼?答案讓你意想不到
    簡述在許多科幻電影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外星人入侵地球、小行星撞擊地球等世界末日的場景,而這些場景總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這並不能反映真實的場景,都是虛構的。事實上,科學家們對未來的預測,並不總是那麼悲觀或空穴來風。
  •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如果在現實中,也有小行星這樣的小天體撞擊地球,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就在不久前,「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等話題上熱搜,這讓不少人捏了一把冷汗。不過,據專家解釋,這兩顆小行星都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但那些讓人有些頭疼的小行星,到底是什麼來頭?
  • 在小行星貝努可能撞擊地球之前,美國宇航局決定先「下手」
    原文作者:Alexandra Witze OSIRIS-REx太空飛行器即將進行一次高難度作業:從小行星貝努(Bennu)上挖取巖石樣本,並將其送回地球。 美國航天局即將首次對一顆小行星「下手」。
  • 兩顆小行星飛掠地球有危險嗎?紫金山天文臺專家對此揭秘
    趙海斌:近地小行星起源是目前正在研究的工作。太陽系形成之後,火星和木星之間,沒有形成大的行星,遺留了大量小行星,稱為主帶小行星。另外,海王星軌道之外還有一條由大量小天體組成的柯伊伯帶。 趙海斌:1994年7月發生了彗星撞擊木星事件,這也是人們能首次直接觀測太陽系的天體撞擊事件,見識到天體撞擊的威力後,有人提出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怎麼辦?自此,全球將監測近地小行星提上議程。
  • 萬眾矚目的小行星1998 OR2今天安全飛過地球,NASA:昨天也有一個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昨天(4月28日),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身而過,這顆小行星將再次飛越更大的太空巖石。這顆被稱為2020 HS7的小行星,大小在13到24英尺(4到8米)之間,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2點51分(北京時間凌晨2點51分)以23,000英裡(36,400公裡)的距離經過地球。這一範圍接近地球同步衛星的軌道,距地球約22000英裡(36000公裡)。
  • 含有小行星碎片的日本飛船返回地球
    日本一艘運載小行星樣本的太空艙於本周末成功返回地球,這是一次為期六年、跨越數十億英裡的飛行任務。它來自Ryugu,一顆大約1英裡寬的黑色小行星,在地球和火星之間圍繞太陽運行,距離我們的星球大約1.8億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