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好,我是小婷!今天想和大家說一說「2歲娃」的事情。
都說養娃這件事情任重而道遠,路上會有很多的坎坷,但是很多家長應該都沒有想到,這一個坎兒來的這麼早。
這些都是來自帶著2歲娃媽媽的控訴:
映2916856:經常把皮沙發和皮凳子用他稚嫩的手指鍥而不捨地扣洞洞,然後往裡面塞東西,
餘生520有翡:叫家裡人幫我拿張紙巾,不行,得她拿,我們開燈關燈不行,得抱著她來開關才行。
XX權世界:我兒子19個月,打人,咬人,抓人,扔東西,撕書,摔碗,摔玩具。頭痛死了。有時候忍不住也會打他,但是打了過不了一會兒又這樣了。
當孩子在2歲左右,都不約而同的成了一個「恐怖的小惡魔」,特別的叛逆,事事都要順著TA的意思,否則就是哭鬧不止。
所以多數父母都在和孩子大戰300回合之後吐苦水說:這是老天派來懲罰我的吧!
為什麼會這樣?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看,孩子兩歲左右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這就是傳說中的「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
也可以說,這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同時也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必經的一個歷程。
1、自我意識出現,開始鬧獨立
孩子到了2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也就是說開始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和別人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不是孩子真的淘氣叛逆,就是想和大人對著幹,而是為了感受「我」的存在,下意識地唱反調說「不要」。
2、秩序敏感期的到來,建立邏輯感
在2-4歲的時候,孩子也會迎來一個「秩序敏感期」。孩子對環境布局的「刻板」要求,一定要放回原位,或者是按照他設想的順序去做事情。
以及對事物所有權的極度敏感,是媽媽的爸爸就一定不可以用,如果是我的,別人也不可以碰。
看似很霸道,但是其實孩子正是在通過「不變的順序」去建立最初的邏輯感,提升自己的認知。
除此之外,孩子也會從有秩序的環境當中感受到安全感。如果家長執意破壞,孩子的思維、感覺、情緒、心理都會被破壞,對孩子成長極為不利。
3、孩子細微事物敏感期,滿足好奇心
孩子在2歲左右的時候,同時也會迎來孩子的「細微事物敏感期」,所以孩子特別喜歡搗鼓一些小東西,尤其是對「扣洞洞」這件事特別的著迷。
雖然破壞性很強,但是其實孩子只是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想要通過自己的研究去認識這個世界,感受這個空間內物體的變化。
所以說,不是孩子故意淘氣,而是孩子的成長曆程。不過雖說如此,家長也做不動一直縱容孩子,畢竟處在「可怕的兩歲」的孩子破壞力和戰鬥力是驚人的。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應對2歲娃呢?
1、不替寶寶做主以及給他選擇權
BBC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的研究人員解釋稱: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有很強的獨立意識,擁抱他們,他們有可能反而覺得你在約束他們。
所以說,家長不要直接把結果通知給孩子,而是先和他商量「這樣可以嗎?」「想要穿哪一件?」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好,但是是能聽懂大人的話的,會用點頭或搖頭、或者是用手指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2、轉移注意力
當和孩子的想法發生矛盾了,家長不要非要讓處在情緒當中的孩子去聽你講道理。孩子聽不懂,也做不到。
家長可以嘗試轉移彼此的注意力,等自己和孩子都冷靜下來之後,再做商議,難度會降低很多。
3、發展特有的次序—學會尊重
在孩子發展秩序的過程當中,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家長完全可以順著孩子,尊重孩子的秩序,並且利用這個秩序幫助他養成鼓勵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如果是真的不可以按照孩子的想法去進行的,就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尋找替代目標等平息孩子的情緒!切記蠻橫鎮壓!
為了幫助家長更好的解決孩子的「可怕的2歲」現象,小婷的書單是以下幾本書:
《寶貝你為什麼哭·小不點負面情緒疏導圖畫書》
是針對2~4歲小朋友策劃製作的。根據這階段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例如自我意識的萌發、分離焦慮、進入物權敏感期和自尊發展敏感期等進行繪製的一套繪本。
不僅是圖畫書中故事人物的主要特點,是故事發生、發展的原因,同時也是專家教養建議的出發點和基礎。
在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的同時,也懂得合理的表達自己想法,更好的把這些敏感期內化。
《養育聖典》
一套來自歐洲那的權威育兒百科,暢銷法國20年。作者馬塞爾·魯福教授是法國家喻戶曉的超人氣兒童醫師,專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研究30年,曾兩度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榮譽勳位」勳章的醫學博士。
除了出版,他還長期擔任電視、電臺育兒節目的嘉賓,是深受大眾認可的法國「育兒男神」。
這本書從父母親人、啟蒙教育、心理髮育、生理健康4個方面來幫助大人科學養育0-6歲兒童。書中不止有理論部分,也有步驟性的詳細講解。
《大衛不可以》
David總是隨心所欲地在牆壁上亂寫亂畫、把浴室變成一個沼澤地、頭戴鐵鍋敲得叮噹亂響……
告訴孩子犯了錯依舊可以繼續得到父母的愛。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如果你對「可怕的兩歲」有什麼見解,或者是有什麼好的書單推薦,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幫你挖掘最有意思,最有科學依據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