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積極財政政策該怎麼幹?

2020-12-23 中國政府網

新年伊始,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人們對於積極財政政策充滿期待:2020年,積極財政政策該怎麼幹?

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有這樣一段表述:「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這是站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平臺上、立足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而作出的重大部署,可以預期,相較以往,2020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將呈現出不少令人矚目的變化。

既要「量」的增長,也重「質」的提升

作為實施宏觀調控的兩大主要手段之一,積極財政政策當然要協同貨幣、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確保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不過,這裡所說的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並非僅僅著眼於GDP增幅一個指標。除此之外,就業的充分程度與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狀況等反映GDP質量和效益的指標,也是在視野之內的。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語境下,「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均系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重要標識。

換言之,與對於經濟運行合理區間認識的拓展相契合,積極財政政策的操作須具「雙重」導向,即同時致力於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並且,在量與質的平衡中,向質的一面傾斜。

由此,有別於以往後綴於積極財政政策的諸如要「有力度」、要「加大力度」、要「更加積極」之類的表述,也與2019年要「加力提效」的提法有所不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2020年積極財政政策所作出的新的部署是:「大力提質增效」。

既要擴大需求,又重結構調整

作為主要基於需求管理理論支撐並啟用於1998年抵禦亞洲金融危機衝擊背景下的積極財政政策,歷來以擴大需求為著力點。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積極財政政策並非只有擴大需求一個維度。鑑於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是結構問題,經濟下行壓力又主要源自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本著對症下藥原則,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語境下,一方面,積極財政政策要通過實施逆周期調節擴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還要以更大的力度、更積極的作為去推動結構調整。

換言之,立足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積極財政政策的操作須具「雙重」維度——兼容擴大需求和結構調整,並且更加注重推動結構調整。

由此,有別於以往局限於「擴大需求」一個維度的積極財政政策配置格局,繼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採用「積極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的提法之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0年積極財政政策所作出的新的部署是:「更加注重結構調整」。

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

無論是旨在擴大需求,還是旨在結構調整,積極財政政策的基本操作手段無非兩條:減稅降費和擴大投資支出。問題在於,減稅降費也好,擴大投資支出也罷,往往都要以財政赤字為支撐,落實到財政赤字的增列上。不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代需求管理成為我國宏觀政策的主線,增列財政赤字並非支撐積極財政政策操作的唯一財源。

除此之外,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削減一般性支出為減稅降費和擴大投資支出騰挪空間,從而分流增列財政赤字的壓力,已經進入支撐積極財政政策操作的財源序列。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的語境下,削減一般性支出的意義更加凸顯。不僅增列赤字要以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為約束條件,而且要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要求通盤考量,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換言之,基於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並同「節用裕民」原則相貫通,積極財政政策的操作須立足於「雙重」財源——在「適度」增列財政赤字作為基本支撐的同時,注重削減政府自身支出,以政府過緊日子換取老百姓的好日子。

由此,有別於以往減稅降費、擴大投資支出同增列財政赤字彼此依存、高度相關的操作範式,在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保持一定的支出強度和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的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2020年積極財政政策所作出的新的部署是:「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

確保民生改善和重點領域保障

作為一項事關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政策安排,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無疑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立足點和出發點。這在財政收入增幅相對較高的時期,比較容易做到。但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幅持續下降,我國的財政收支矛盾日漸突出。認識到這並非僅僅是我們不得不被迫接受的現實,而且是經濟發展規律的作用使然,如何用好有限的財政資金,把錢花在刀刃上,保證財政運行的可持續性,越來越成為積極財政政策操作中的關鍵選項。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社會政策要託底」「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的語境下,財政資金的撥付或財政支出項目的安排,只能在把握好多重目標平衡的前提下,走「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以及「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路子。

換言之,積極財政政策的操作須通過合理配置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民生改善和重點領域支出擺在優先保障系列。

由此,有別於以往很少涉及或下沉至財政支出項目層級的情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2020年積極財政政策所作出的新的部署是:「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於2020年的積極財政政策配置格局,我們只有按照變化了的理念、思想和戰略全面地加以理解和認識,才可能看得清、摸得準、不跑偏,才可能真正「對標」「對表」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務實管用的財政舉措應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高培勇)

相關焦點

  • 財政部: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 確保資金直達民生
    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資金規模和力度大,要把準方向,聚焦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產業轉型升級等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集中發力。 會議強調指出,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主動將財政工作放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謀劃,不斷強化責任擔當,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為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將如何發力
    當前,不少企業遭遇發展上的挑戰,中國經濟也面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下一步要如何發力?疫情疊加春節推漲CPI破「5」「同比漲幅擴大,既有春節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因素,也有今年與去年春節錯月、去年對比基數較低的因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說。
  • 「中國經濟站穩2020」財政政策「挑大梁」 穩住經濟「基本盤」
    本期推出:財政政策「挑大梁」,穩住經濟「基本盤」。央廣網北京12月17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在粵港澳大灣區一家製藥企業裡,全自動生產線正在「加班加點」運轉。相關負責人劉偉欣算了算,2020年全年公司減稅降費總額超過8000萬元。這筆錢對企業復甦而言,是現金流上的及時「輸血」。「資金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企業的血液一樣。
  • 年初劃定重點工作 財政貨幣政策 保持連續更趨精準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精準有效」,財政支出保持適當強度,持續推進減稅降費,重點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在促科技創新、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等方面主動作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向常態化回歸,但力度不會驟然收緊,尤其是針對小微企業的政策將體現連續性,不排除更多創新工具推出。就財政政策而言,「提質增效」「精準有效」「更可持續」成為2021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詞。
  • 把握時度效2021年財政貨幣政策以穩為主基調
    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2021年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幹?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又釋放了什麼樣的信號?如何進一步穩定宏觀槓桿率?
  • 深圳市財政局將推動積極財政政策大力提質增效今年加大重點民生...
    1月6日,深圳市財政局舉辦新聞通氣會,介紹全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市本級預算安排建議情況。2020年,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厲行節約辦一切事業。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73億元,增長6.5%,預計在全國36個省級財政中規模排第9位、增速排第6位左右,稅收收入佔比為81.3%,保持較好的收入結構。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51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6.9%。為切實做好2020年預算編制工作,市財政局將進一步提高財政預算編制管理水平,推動積極財政政策大力提質增效。
  • 「六保」財政政策措施問答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是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要求的重要舉措,是財政部門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為幫助社會各界及時、準確掌握和適用「六保」財政政策措施,我們從政策受益者和政策落實者角度,分類梳理了出臺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六保」財政政策措施問答》,供查閱。
  • 餘永定:對下半年財政和貨幣政策的一些思考
    8、如果在採取強有力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並輔之以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同時,加速推進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改革方案,我們不僅能夠克服新冠疫情造成的衝擊,在2020年下半年取得良好的經濟實績,而且可以繼續沿著可持續增長的道路大步前行。
  • 2020中央財政預算劃重點!10多萬億怎麼花定了
    來源:一財網6月17日,財政部披露了2020年中央財政預算,曬出了36個表格(及說明)來詳細說明,今年10多萬億資金怎麼收,如何花。財政資金涉及億萬市場主體,因此備受市場關注。非稅收入大降調入資金大增中央財政收入主要來源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段炳德:後疫情時期財政政策需繼續有所作為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後疫情時期;財政政策需繼續有所作為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需要高質量的財政政策作保障,因此財政政策提質增效的要求就成為應有之義。更加精準,更加高效的財政政策將是保障中國經濟啟航新徵程的重要政策工具。而要鞏固中國經濟成功抗擊疫情而來之不易的好局面,保持一定的財政支出力度和強度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 如何有效利用財政政策為企業分憂解難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財政研究室副主任 何代欣  目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關鍵階段。財政政策不斷更新,針對性持續增強。2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
  • 財政補貼資金 「一卡」領取(政策解讀)
    最低生活保障金、困難殘疾人生活補助、農機購置補貼……近年來,隨著國家惠民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大量財政補貼資金通過直接匯入受益群眾銀行卡(含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存摺等(以下統稱「一卡通」)方式發放,對方便服務群眾起到了積極作用。
  • 柳城縣財政:積極扮好「多種角色」 為企業擺脫髮展困境加碼添力
    2020年以來,柳州市柳城縣財政局嚴格貫徹上級部門的相關部署,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扮演好「多種角色」,持續完善財政及金融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破解企業在穩崗復產、融資等方面存在的難題,推動企業走得更穩更遠。一是堅持減負穩崗,當好政策「推進員」。
  • 黑龍江省級財政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措施問答
    物資調配工作具體由發改委、工信部等負責實施,財政部積極配合發改委、工信部做好工作,進一步細化兜底收儲方案,推動兜底政策落實落地。16.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擴大產能和轉型生產設備購置給予財政補助方面出臺了哪些政策?
  • 廣發宏觀:料2021年政策總基調仍然保持積極 但擴張空間回歸再均衡
    來源:財華網廣發證券宏觀資深分析師吳棋瀅發布報告,受疫情影響,今年財政政策擴張之積極前所未有,力度空前。這一特徵不僅顯著影響了財政收支本身,同時也對社融結構、利率中樞、權益市場行業特徵、估值變化等均產生了深刻影響。
  • 最關注財政政策如何發力,如何捕捉投資機會?世誠...
    到目前為止還是有分歧,我自己傾向於不見得對2020年全年定一個明確GDP的增速指標。因為現在一個是確實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特別是一季度,另外,現在畢竟還是全球一體化,至少在當下誰都離不開誰,這意味我們要訂一個目標,還要看外部的形式,疫情對中國經濟開放度的影響,對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我傾向於還是會定一個大的方向,用來鼓舞大家,但怎麼定我也不知道。
  • 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推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政策具有優化資源配置、推進結構調整的優勢,涉及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財政部門要立足新的發展階段,承擔新的歷史使命。
  • 政策與財政雙重壓力下 三四線城市軌交夢醒?
    瀘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近日在回復市民關於「瀘州市輕軌何時開工建設」的問題時表示,目前因國家政策變化及瀘州財政承受能力等原因,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及2號線建設項目在完成建設規劃編制後,暫未開展建設規劃報批等後續工作,目前處於暫停狀態。
  •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收益率曲線的影響
    如果這兩項政策都具是刺激性,收益率曲線將陡峭,經濟可能會增長。 If both policies are restrictive, the yield curve is inverted and the economy is likely to contract.
  • 2020年Q1貨幣財政政策加持下,國內社融規模和M2均出現大幅回升
    目前,央行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靈活的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復工復產等的信貸支持,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要。一、社會融資情況截至2019年末,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總量達251.31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