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人們對於積極財政政策充滿期待:2020年,積極財政政策該怎麼幹?
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有這樣一段表述:「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這是站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平臺上、立足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而作出的重大部署,可以預期,相較以往,2020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將呈現出不少令人矚目的變化。
既要「量」的增長,也重「質」的提升
作為實施宏觀調控的兩大主要手段之一,積極財政政策當然要協同貨幣、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確保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不過,這裡所說的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並非僅僅著眼於GDP增幅一個指標。除此之外,就業的充分程度與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狀況等反映GDP質量和效益的指標,也是在視野之內的。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語境下,「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均系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重要標識。
換言之,與對於經濟運行合理區間認識的拓展相契合,積極財政政策的操作須具「雙重」導向,即同時致力於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並且,在量與質的平衡中,向質的一面傾斜。
由此,有別於以往後綴於積極財政政策的諸如要「有力度」、要「加大力度」、要「更加積極」之類的表述,也與2019年要「加力提效」的提法有所不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2020年積極財政政策所作出的新的部署是:「大力提質增效」。
既要擴大需求,又重結構調整
作為主要基於需求管理理論支撐並啟用於1998年抵禦亞洲金融危機衝擊背景下的積極財政政策,歷來以擴大需求為著力點。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積極財政政策並非只有擴大需求一個維度。鑑於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是結構問題,經濟下行壓力又主要源自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本著對症下藥原則,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語境下,一方面,積極財政政策要通過實施逆周期調節擴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還要以更大的力度、更積極的作為去推動結構調整。
換言之,立足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積極財政政策的操作須具「雙重」維度——兼容擴大需求和結構調整,並且更加注重推動結構調整。
由此,有別於以往局限於「擴大需求」一個維度的積極財政政策配置格局,繼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採用「積極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的提法之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0年積極財政政策所作出的新的部署是:「更加注重結構調整」。
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
無論是旨在擴大需求,還是旨在結構調整,積極財政政策的基本操作手段無非兩條:減稅降費和擴大投資支出。問題在於,減稅降費也好,擴大投資支出也罷,往往都要以財政赤字為支撐,落實到財政赤字的增列上。不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代需求管理成為我國宏觀政策的主線,增列財政赤字並非支撐積極財政政策操作的唯一財源。
除此之外,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削減一般性支出為減稅降費和擴大投資支出騰挪空間,從而分流增列財政赤字的壓力,已經進入支撐積極財政政策操作的財源序列。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的語境下,削減一般性支出的意義更加凸顯。不僅增列赤字要以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為約束條件,而且要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要求通盤考量,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換言之,基於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並同「節用裕民」原則相貫通,積極財政政策的操作須立足於「雙重」財源——在「適度」增列財政赤字作為基本支撐的同時,注重削減政府自身支出,以政府過緊日子換取老百姓的好日子。
由此,有別於以往減稅降費、擴大投資支出同增列財政赤字彼此依存、高度相關的操作範式,在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保持一定的支出強度和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的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2020年積極財政政策所作出的新的部署是:「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
確保民生改善和重點領域保障
作為一項事關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政策安排,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無疑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立足點和出發點。這在財政收入增幅相對較高的時期,比較容易做到。但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幅持續下降,我國的財政收支矛盾日漸突出。認識到這並非僅僅是我們不得不被迫接受的現實,而且是經濟發展規律的作用使然,如何用好有限的財政資金,把錢花在刀刃上,保證財政運行的可持續性,越來越成為積極財政政策操作中的關鍵選項。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社會政策要託底」「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的語境下,財政資金的撥付或財政支出項目的安排,只能在把握好多重目標平衡的前提下,走「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以及「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路子。
換言之,積極財政政策的操作須通過合理配置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民生改善和重點領域支出擺在優先保障系列。
由此,有別於以往很少涉及或下沉至財政支出項目層級的情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2020年積極財政政策所作出的新的部署是:「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於2020年的積極財政政策配置格局,我們只有按照變化了的理念、思想和戰略全面地加以理解和認識,才可能看得清、摸得準、不跑偏,才可能真正「對標」「對表」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務實管用的財政舉措應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高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