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看兩會!最關注財政政策如何發力,如何捕捉投資機會?世誠...

2020-12-09 證券之星

編者按:備受市場關注的「兩會」召開,在這一疫情特殊時期召開的「兩會」究竟有哪些看點?對今年乃至未來的經濟形勢有哪些影響?對A股市場影響多大?帶來哪些領域的投資機遇?《中國基金報》專門推出知名公募和私募基金看兩會系列報導,一一揭開這些問題的答案。

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分別於5月21日、5月22日在北京正式開幕。A股歷來有「兩會行情」一說,會議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宏觀經濟政策及行業政策將逐步定調,引發市場及投資者關注。

今天,基金君採訪了世誠投資、星石投資、北京泓澄投資、悟空投資等四家知名私募基金一起來談談「兩會行情」。從採訪來看,私募人士對兩會在財政政策力度和具體的發力點、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表述重點關注。

最關注財政政策如何發力

中國基金報:目前A股進入「兩會時間」,從目前所了解情況看,您如何看今年兩會政策?有哪些值得關注之處?

世誠投資陳家琳:政府工作報告是個關注重點,這裡面大家會關注是不是像往年一樣,對主要的一些經濟活動設全年的指標,比如說GDP增速。到目前為止還是有分歧,我自己傾向於不見得對2020年全年定一個明確GDP的增速指標。因為現在一個是確實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特別是一季度,另外,現在畢竟還是全球一體化,至少在當下誰都離不開誰,這意味我們要訂一個目標,還要看外部的形式,疫情對中國經濟開放度的影響,對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我傾向於還是會定一個大的方向,用來鼓舞大家,但怎麼定我也不知道。

另一方面大家還會比較關注財政赤字,之前一些會議也強調貨幣政策更加穩妥,財政政策更加給力,我相信能突破3%的上線,但突破多少也是關注度比較高的,可能會定一個大方向,再根據情況再做調整。不排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定大方向,然後等下半年再跟進具體的經濟走勢做適度的調整。

星石投資:目前主流的預期是全年GDP目標可能在2%-3%左右,這就意味著未來三個季度的平均增速在4.5%~6%之間。全年完成這個目標難度不小,因此可能會設置一個比較偏低的目標,甚至有一定概率不太強調GDP這個目標,更重要的在於保就業和保民生。

赤字率上調應該是一致預期,關鍵在於提高到什麼程度,以此可以對應判斷出對於基建穩增長的力度。

兩會的召開本身就說明了疫情已經處於一個可控的範圍,更重要的關注點在於疫情的管控程度會不會進一步放鬆。對於疫情的判斷會影響到投資的判斷,因為很多行業在疫情中受損,後面需求的恢復跟疫情的管控緊密度非常高。

5月20日前後是國內疫情是否經受住考驗的重要觀察時點,因為五一小長假是一個人群相對密集的時間,往後推14天則是5月20日左右。

基建毫無疑問是今年需求側擴張的明確方向,不管是新基建還是老基建;重點關注赤字率到什麼程度,從而判斷對基建的支持力度有多少。

預計地產的表述大概率保持不變:房地產短期內應該會表現相對較好,但「房住不炒」是前提,因此預計對於房地產的政策應該以平穩健康發展為主。

要素市場化改革雖然短期影響不大,偏長期看比較重要,意味著我國增長模式的轉變;兩會要關注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政策動向。

北京泓澄投資:兩會方面,財政力度是最大的看點,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當前市場預期一般預算赤字在3.5%~4%之間,特別國債1-1.5萬億左右。地方專項債可能會到達4萬億規模。這樣算下來總體的廣義赤字率會處於比較高的水平。貨幣政策表述預計依舊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結構性改革的線索應該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繼續有所體現,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高端服務業,基建領域強調新基建和補短板,新型城鎮化及都市圈、城市群等會有怎樣的政策安排,也都值得關注。

當前資產價格對總量數據預期計入的比較充分,如果政府工作報告有較為超預期的安排,市場自然會有更加積極的反映。但就目前情況看,更多還是應該關注在結構調整方面,這也是更為長期的線索。

悟空投資:在兩會召開前夕,多部委負責人對擴大內需都有明確表態,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我們將提高赤字規模,增加專項債的規模和發行特殊國債,消費和基建都是重點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們關心兩會在財政政策總的力度和具體的發力點。

兩會如何影響股市走向?

中國基金報: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您覺得今年的兩會和往年有何不同?今年兩會對A股市場影響大麼?是否有「兩會行情」? 政策如何影響股票投 資?

星石投資:根據歷史統計,兩會前市場風格更偏成長和主題,兩會後更偏價值。背後的原因在於兩會之前一般政策環境相對比較友好,流動性比較充裕,而且兩會期間也會預期有各種各樣的話題,因此這是一個主題投資比較好的窗口;而兩會後這些環境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從而導致風格會更偏向價值。

對A股來說,一旦大家認識到一個數字統計意義上的規律後,這個規律的有效性應該會顯著下降。

作為投資的參考,其實兩會的重要性可能沒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治局會議高,對兩會關注高主要是因為報導多,議題更多關乎民生。

政策分析的目的,最終落實到對企業盈利和流動性的判斷上。

政策對股市影響是沿著政策→貨幣→信用→經濟增長→通脹這一路徑傳導的,中間每個環節都會對股市產生影響。財政、貨幣政策會影響到貨幣鬆緊,進而影響信用派生、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之後會進一步攀升出通脹;最後經濟增長和通脹的組合反過來又會影響政策取向,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

股票的價格是由企業盈利和估值決定的,政策分析的兩個核心要素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直接影響了企業估值層面,財政政策決定了總需求層面的力量強弱,影響了企業盈利。

產業政策的分析會影響到更細分的行業趨勢判斷上。

悟空投資:歷史看,兩會都有助於提高市場的風險偏好,同時兩會指明的一些重點發展方向都是當年股市的重點核心板塊。

中國基金報:能否談談目前市場利好因素和利空因素?以及核心因素?

世誠投資陳家琳:利好方面,經濟還相當有韌性,雖然不同行業有區別,但總體大的方向不會有所變化,這是積極因素。但也有挑戰,主要是海外這塊,海外疫情拖著長長的尾巴,會讓我們處於兩難的境地,這是擺在眼前的事情。其他方面,包括中 美關係進一步升級後續會如何。

還有一個偏技術層面的問題,就是美國經濟業績修復程度不及預期,有可能引發美股市場反彈之後出現調整,如果調整比較劇烈,可能會造成情緒方面的影響,這需要當心。

其他方面都比較可控,雖然上市公司業績面對相當的壓力,但這部分市場包括現在的股價都已經有預期,後續不會有特別額外的業績層面的壓力。資本市場方面,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完善,改革開放的動作不斷,這些措施都更有利於資本市場健康良性發展。今年更多的是看改革中孕育的機會,改革紅利不斷釋放。

如何調倉換股捕捉投資機會?

中國基金報:您認為兩會將帶來哪些投資機會?哪些您比較看好?您近期是否進行了相關持倉結構調整?

世誠投資陳家琳:在投資上不會有很大的調整變化,之前國務院常委會召開頻率也相當高,釋放出了一些信息和方向,所以我們在大方向的判斷、投資上不會因為兩會做大的調整。

星石投資:我們星石內部對於重磅政策和會議的分析,主要作用在於「類別優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不同組合,或者說是貨幣和信用的不同組合,對應了不同類別的投資機會,使得我們能夠適應各種市場風格。

根據政策組合來看,寬貨幣緊信用,非周期最好;寬貨幣寬信用,都好;緊貨幣寬信用,順周期最好;緊貨幣緊信用,都不好。當然這些規律並不是固定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中 美關係如果出現惡化,對於市場的衝擊應該是一次性衝擊。因為其實不管是投資者還是企業,從2018年起就對中 美關係的不確定形成了共識,並做好相應準備。

現在來看,周期板塊絕對收益的機會應該是比較明顯的。核心指標在於這幾個月社融的連續放量,M1的增速也開始小幅向上,這對於整個周期股是比較利好的信號;但現在大家對疫情的擔憂程度依然較高,所以市場反饋不是特別積極,但隨著後續指標的進一步改善,天量社融對經濟的推動會相對比較顯著,周期的機會也會出現。

未來是通縮還是通脹?從現在來看是一個通縮的狀態,未來隨著經濟活動的逐步恢復,在目前天量流動性的支撐下,未來很可能會出現通脹。

中國基金報:對於市場預期較高的新基建、PCB等領域,您如何看?背後有多大投資機遇?

世誠投資陳家琳: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兩會中比較大的看點,這和財政政策也是聯合在一起。基礎設施建設之前也已經有所啟動了,鋼材、工程機械的一些數據也都很好,也印證了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開工了。政府工作報告可能會進一步促進加快發展。

這裡面有兩塊,一是傳統的基礎設施,包括鐵路、交通、電力電網等。還有一塊偏新興產業,比如5G、信息產業技術,資本市場對這一塊更加關注。就看偏新興產業方面,之前常委會開會也強調舉全國之力抓科技創新,我相信兩會文件裡面會強調這一點,看是不是列出一些具體的方向,這可能會對二級市場,投資者情緒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來源:中國基金報

相關焦點

  • 星石投資:A股進入「兩會時間」,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根據歷史統計,兩會前市場風格更偏成長和主題,兩會後更偏價值。背後的原因在於兩會之前一般政策環境相對比較友好,流動性比較充裕,而且兩會期間也會預期有各種各樣的話題,因此這是一個主題投資比較好的窗口;而兩會後這些環境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從而導致風格會更偏向價值。  對A股來說,一旦大家認識到一個數字統計意義上的規律後,這個規律的有效性應該會顯著下降。
  • 世誠投資陳家琳:正視現實,讓短期的損失變成「正確的錯誤」
    金融界現邀請十大頂級公、私募投資經理與資管人士,為您解析當價值投資遭遇「黑天鵝」時,我們該相信什麼,以及如何在波譎雲詭的高波動市場中尋找新的機會。陳家琳:世誠投資在成立至今的十二年時間裡,始終追求在風險可接受前提下的持續超額收益。世誠投資的投資組合以成長股為主,也有一定比例的價值股;而無論投資標的的風格如何,高質量始終是世誠投資關注的重點。
  • 世誠投資展望2021:強者愈強!四大風險四大利好 投資聚焦四大主題
    風險篇強者愈強的另一個體現是中國政府對政策的駕馭能力。面對疫情的突襲,國家果斷採取了強有力的應對措施,包括貨幣、財政和產業政策。這些政策實施的特點,一是及時——無論是放還是收,二是適度和有紀律——不搞大水漫灌,三是非常具有針對性——所謂精準滴灌。
  • 跟著私募大佬學炒股之——世誠投資:十年五倍的穩健投資之道
    陳家琳在外資券商接近七年的從業經歷,為其投資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3年,陳家琳加入海富通基金,正式管理新成立的QFII富通銀行「揚子」基金。該基金後來成為全球最大的主動管理型QFII基金之一。2007年9月,陳家琳離開了從業4年多的海富通基金,並於當年四季度創辦了自己的資管品牌——世誠投資。 成立十餘年以來,世誠投資的管理規模合計近50億人民幣。
  • 2021年該如何投資?哪些行業更有機會?私募基金投資策略來了!
    展望2021年,私募基金公司對市場持怎樣的觀點?究竟2021年該如何投資?大類資產配置應該如何進行?哪些行業更有機會?在此,基金君整理了部分私募基金公司的2021年度投資策略,供各位投資者參考。清和泉資本2021年度策略:金融收縮格局下的景氣長賽道「歷史不會重演細節,但過程卻會重複相似」。
  •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將如何發力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CPI月度同比漲幅是繼2011年10月份之後首次破「5」,同時,也超過了2019年3%的目標。時值疫情防控攻堅期,未來疫情會否對部分商品價格產生階段性影響,從而引發物價全面持續上漲?當前,不少企業遭遇發展上的挑戰,中國經濟也面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下一步要如何發力?
  • 基金2021年策略搶先看:順周期依然是趨勢 重點把握優質個股機會
    中國網財經12月9日訊(記者 張明江) 2019年公募基金尤其是權益類基金逆市場趨勢淨值普漲吸粉無數。在2019年底,公募基金業內人士曾表示,投資者2020年應降低投資收益預期,但截至目前為止,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已然超越去年全年,在連續兩年逆天高收益後,明年市場走向如何?基金經理及投研總監如何把脈明年形勢?
  • 對話廣發基金經理吳興武:醫藥生物行業高估值是常態,看好三類投資...
    醫藥生物板塊快漲快跌的波瀾行情,備受投資者關注,如何看待回調後的醫藥板塊?後續走勢如何?有哪些投資機會?近期,廣發基金策略投資部基金經理、廣發醫療保健股票基金經理吳興武做客全景,探討醫藥板塊熱點話題。
  • 從實戰派股神到頂級私募基金經理,林園如何滿倉穿越投資迷霧
    他還是「最長情」的私募,在30年的證券投資經歷中,從國內到國外證券市場,堅守價值投資理念,只投資「壟斷性」和「成癮性」企業,滿倉穿越多輪股市牛熊。他是榜單常客,多次包攬50億規模以上、股票策略私募公司近五年收益前三甲。他還是最受投資者關注的私募基金經理,在熱搜基金經理榜單上熱度長期不退。
  • 天弘基金陳國光:專注科技產業研究 著眼長期投資機會
    來源:時刻頭條從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到清華興業投資研究員,從諾德基金研究員、基金經理再到天弘基金TMT組長、基金經理,過去十八年紮實的投研經歷,讓陳國光更有底氣匹配「科技股投資老將」的稱號。Wind顯示,截至8月6日,陳國光管理的基金資產總規模36.39億元,現管理的天弘網際網路混合基金,近一年回報率已經超過100%。記者發現,由其管理的一隻專注於挖掘科技產業投資機會的新基金——天弘創新領航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目前正在發售期。「他是金牌投資老將,行業挖掘專家,趨勢市好舵手。」
  • 震蕩市如何治癒投資糾結症?有哪些硬核避險基金可選?
    「固收+」產品應該如何選擇?核心是對於「+」的考核,「+」既可以是收益,也可能是風險。如果是通過股票投資來增厚收益,那麼可能存在股票下跌反而拖累收益的風險;如果是參與定增來增厚收益,同樣面臨市場大跌風險;即使參與打新做「固收+」,也存在一定破發的風險,以及底倉波動的風險。核心是看基金經理控制風險能力,考察產品的回撤水平,儘量選擇收益率穩健、風險可控的產品。
  • A股普漲:汽車、房地產板塊發力 基金經歷看好後市
    來源:第一財經收評君復盤日記(2020年3月25日)隔夜美股大漲,今日亞太股市開始反彈模式,A股汽車、房地產板塊發力!基金表現A股今日漲幅靠前的「雙子星」是汽車和放地產板塊。受多地政府出臺刺激經濟的利好政策推動,汽車板塊從開盤起就一直領漲大A,其中新能源車這個細分板塊表現不俗。場內基金中,新能源車ETF、新能源車基金(501057.SH)、新汽車基金(160225.SZ)等漲幅均在4%以上。
  • 「寬貨幣+寬信用」背景下 基金維持對內需條線配置建議
    招商基金副總經理沙駸稱,相較以往,此次大會淡化了總量經濟數字,不設定具體增長目標,但對於保民生、穩就業的積極態度則更上一層,強調守住「六保」底線、穩住經濟基本盤。從各項政策目標來看,3.6%以上的赤字率、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3.75萬億元的新增地方專項債、超過2.5萬億元新增減稅降費規模等財政政策安排均明顯高於去年水平。
  • 特稿:2020,世界關注的中國兩會「關鍵詞」
    特殊時期召開的中國兩會備受世界矚目。國際社會關注的兩會「關鍵詞」有哪些?   關鍵詞一:經濟運行   新冠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0年世界經濟將萎縮3%,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國際社會密切關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兩會期間將釋放出怎樣的經濟政策信號。
  • 押注兩會政策紅包!超百億融資資金加倉科技與券商 哪些主題將殺出...
    關注「逆境行業」的政策紅利——隨著經濟慢慢恢復正軌,以地產竣工為代表的產業鏈(裝飾建材、家居、家電)股價上也都有表現。向前看,一些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消費和服務業,如果兩會前後能夠出現更多強有力的支持政策,那麼這些處於業績和股價低位的行業,可能迎來預期修復的機會,比如典型的行業包括:電影、汽車、餐飲旅遊等。
  • 科技行業投資前景如何?聽基金經理怎麼說
    摘要 【科技行業投資前景如何?聽基金經理怎麼說】科技板塊由於細分行業多、個股波動較大、估值難度高、受市場情緒影響深等因素,未來的投資風險也不容忽視。
  • 餘永定:對下半年財政和貨幣政策的一些思考
    在這個階段,政府成功實現了保全供給能力的政策目標。由於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希望不會反覆),現在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已經從抗疫、紓困轉變到如何實行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從而使經濟增長恢復到潛在經濟增速所決定的水平上。
  • 如何判斷一隻基金的投資風格?價值VS成長該如何選?
    可以說,「基金風格」就是基金特色的直接反映。如果我們關注的基金風格更穩定,那麼,我們就能夠更方便地構建起自己的基金組合,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爭取較好的整體表現。那麼,究竟該如何判斷一隻基金的風格,又該如何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進行選擇呢?基金的投資風格有哪些?
  • 一路學霸,「80後」泓德新銳基金經理——秦毅
    隨後,他陸續通過CFA考試並在2012年畢業後進入證券行業,先後在陽光資產管理公司、泓德基金從事行業研究、專戶投資和公募基金管理。作為一名泓德新銳基金經理,長期擔任行業研究員的經歷為秦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A股多項政策紅利在途 私募建議埋伏四類投資機會
    原標題:A股多項政策紅利在途,私募建議埋伏四類投資機會創業板註冊制、A股市場可能引入T+0交易機制、上證綜指重新編制、紅籌股回A股上市、中芯國際即將登陸科創板……近期資產市場制度改革動作頻頻,在此背景下,不少股票私募機構已提前瞄準相關政策紅利背後的多方面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