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四次嚴重道德滑坡評析

2021-02-08 人民網

美國的社會道德狀況究竟如何?應該如何看待美國的社會道德狀況?從歷史事實和數據可以看出,馬克思所揭露的資本主義社會「非人的、剝削、奴役、依附、殘酷、見利忘義、腐敗、賣淫、金錢關係、私利、苦難、非自願的」等道德問題,在美國歷史上長期存在。美國道德的歷史和現狀不容樂觀。

一、美國道德的歷史和現狀

美國歷史上出現過四個顯著的社會道德滑坡時期,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危害。

19世紀後半期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出現嚴重兩極分化的時期,也是美國社會第一個顯著的道德滑坡時期。自由競爭資本主義使美國社會貧富兩極分化激增,處於富裕、貧窮兩極的人都缺乏道德自制力,富人貪得無厭、慾壑難填,窮人則為生計所困、缺乏遵守道德的內在動力,這兩部分人都成為物質至上主義道德觀的擁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858年發生在紐約的毒牛奶事件。當時奶農和黑心商人為了滿足旺盛的牛奶市場需求,形成了毒牛奶的產、供、銷利益鏈條。他們把奶牛固定四肢圈養催乳,導致許多牛遍體潰爛、渾身是病,但是這些病牛產的奶仍被供應市場。此外,他們還想出一些極其惡劣的摻假招數,把汙水、臭雞蛋、澱粉、糖漿等各種雜物摻入病牛奶中,並以「兒童衛生奶」的名義大肆銷售,導致許多兒童因此生病和死亡。據當時的報紙披露,因為飲用毒牛奶死亡的兒童一年內竟然達到8000多名。

美國社會第二個顯著的道德滑坡時期是在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與其經濟大蕭條期相互重合。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使生存成為美國多數民眾的首要問題,許多人的「美國夢」幻滅、理想沉淪,維繫社會穩定的傳統美德日益被淡漠和忽視,實用主義倫理道德觀念在美國社會流行起來。正是在這一時期,美國社會基本上完成了由以理性、節儉、量入為出為特徵的傳統社會向以追求享樂、縱慾、浮華為特徵的消費社會轉型,金錢崇拜、商品崇拜成為其主流道德。正如美國著名作家菲茨傑拉德所描述的那樣,該時期的美國處於極度的玩世不恭、貪婪以及盲目追求享樂的階段。這一時期的社會道德問題突出表現為:在社會教育領域,倫理道德教育受到嚴重忽視,人生責任教育被個人健康管理教育所替代;在個人生活領域,滿足生理欲望成為首要道德觀念,酗酒、暴力、無節制消費、婚外性泛濫等現象紛紛出現;在個體家庭領域,由於沒有財力支付高昂的離婚訴訟費用,非正常分居和家庭暴力現象激增,約150萬美國婦女被丈夫拋棄。

20世紀60年代末至90年代,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美國社會出現第三個顯著的道德滑坡時期。這一時期,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翻了三番,然而,與經濟快速發展極不協調的是,社會到處充斥著追求聲色物慾的價值觀,以禁慾自律為特徵的傳統道德瀕臨瓦解。受絕對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文化影響,美國社會的道德狀況呈現急劇滑坡,離婚率增長了約4倍,單親家庭子女人數增長了約3倍,非婚生育增加了419%,青少年自殺率陡升超200%,暴力犯罪增長了560%。嬉皮士、性解放、攻擊政府、散布謠言、吸毒、犯罪等社會醜陋現象激增,對社會的健康發展形成了破壞性的影響。例如,專門報導美國社會暴力、性、明星軼事等低俗內容的《國家調查報》,由於將名人的緋聞豔事曝光於眾,曾經一度成為全美發行量最大的報紙。醜聞業甚至登堂入室,成為美國新聞業的一個主要分支。這類低俗媒體最大限度地迎合民眾的獵奇心和低級趣味,完全喪失公共道德責任,助長了社會庸俗媚俗的風氣。

21世紀初的今天,在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下,美國社會正在經歷又一次顯著的道德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停滯不前,民眾的就業、家庭財富、退休養老、社會福利等均受其影響。與此同時,社會的道德狀況也不容樂觀。據蓋洛普民意測驗數據顯示,2002—2011年期間,逾67%的美國民眾認為社會道德總體狀況越來越糟,超過80%的美國民眾認為社會道德狀況很差或僅僅差強人意,僅有約15%的美國人認為社會道德狀況很好。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至2011年,對社會道德狀況持滿意態度的美國民眾比例由39%驟降至30%。這種道德危機主要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任,到大眾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從父母對子女不進行美德教育,到夫妻之間離婚、婚外性比例節節升高;從社會精英的不誠信,到行業領袖的犯罪率不斷攀升。實際上,金融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場金融騙局醜聞展,曾經佔據道德信譽制高點的行業精英們為了自己的貪慾,製造了龐氏騙局、安然公司虛假帳與安達信公司銷毀審計資料等震驚世界的道德危機事件,直至把美國拖進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的泥淖。

最近,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在其專著《美國道德危機:我們瀕危的價值觀》中坦率批評墮胎、同性戀、貧富懸殊、環境汙染、核擴散、槍枝泛濫、「先發制人」的戰爭等已經成為當今美國的嚴重道德弊病。正直、誠實、守信、勤奮、節儉、同情心、易於滿足、無私助人等傳統美德雖然得到多數美國民眾的思想認同,可是逾半數的美國人卻不願在實際社會生活中將之付諸履行。據蓋洛普民意調查數據顯示, 2001—2011年,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把努力工作作為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甚至有高達31%的美國人認為觸犯法律並沒有什麼錯。可見,當今美國社會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道德信念與道德實踐的背離現象。

二、導致美國社會出現嚴重道德問題的深層原因

從根源上看,美國社會道德問題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道德問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法得到徹底解決。

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貧富分化加劇,是美國社會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危機的最根本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處於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鏈條上消費環節的民眾,深受消費主義思想的浸染,其超出支付能力的信貸消費產生的大量個人或家庭債務直接釀成了經濟次貸危機、社會道德危機。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和美國財政部所做的消費者金融調查顯示,從1995年到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美國家庭收入均值上升39%,而家庭債務均值卻上升了98%。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使用重貸套現,以房產未實現資本收益為槓桿進行舉債。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不同收入家庭的負債水平呈現顯著差別。具有較低收入水平的90%家庭比具有高水平收入的10%家庭的債務負擔要重得多。可以說,美國家庭債務負擔越來越綁定在中低收入家庭之上,沉重的負債壓力導致了道德滑坡。

此外,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社會失業率由2007年的4.7%猛升至2009年的超過9%,這種低就業率狀況至今仍在延續。這種狀況,使社會普通民眾上升的空間縮小,弱勢群體缺乏奮鬥的動力,整個社會也因此產生悲觀絕望的情緒,道德的約束力由之減弱。

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泛濫,道德內生力量缺失是美國民眾道德狀況滑坡的重要原因。自由資本主義奉行個人利益至上的標準,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由此而產生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價值觀片面強調,每個人應該有權利追求各自獨特的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只存在自願的平等交換關係。這種道德觀使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認為道德屬於私人事務,不需要政府干涉。從而,道德日益成為獨屬於個人內心世界的東西,於是,關於什麼行為是道德的、什麼是善行、什麼是惡行這類問題在每個美國公民那裡各有不同的解答。許多美國公民進而認為,道德完全取決於每個人基於實用主義的內心判斷,並不存在具有約束力的、清晰的、適合於任何情況的道德標準。其突出表現就是一些美國年輕人只顧個人自身好惡,絲毫不顧善惡對錯,完全游離於道德之外。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的泛濫也導致了美國嚴重的社會道德滑坡。利己主義的盛行,使資本主義社會的整個社會關係被簡單化、片面化為買或賣的交換關係,身處資本關係之中的人容易把他人視為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不惜以欺騙別人、損人利己的方式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享樂主義的價值觀把獲取更多的物質享受作為人生的終極目的,幸福被簡單地等同於財富,賺錢似乎成為人生的唯一目的,受這種利益動機的驅使,腐敗、欺詐、誹謗等社會道德問題十分容易滋生。

道德相對主義泛濫是造成美國民眾道德狀況滑坡的關鍵原因。對於道德相對主義者來說,沒有絕對的道德律令,判斷一切行為是否合乎道德要求都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換言之,是否踐行美德要看是否符合履行人的需要,是否對履行者有利。據2009年7月密西根大學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約46.6%的美國人是道德相對主義者,僅有35.1%的美國民眾認為存在絕對明晰的道德律令。可見,相當多數的美國民眾僅僅把道德作為一種為自我目的服務的工具,只願意享受遵循道德帶來的個人權利,卻不願去承擔道德對自己行為約束的義務。

社會教育缺失、政府不作為是美國社會道德狀況滑坡不可忽視的原因。美國社會主張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學校等社會教育機構或者片面注重傳遞自由民主的政治教育,或者片面注重實用性的職業教育,而忽視對人格品質、國民道德進行塑造的教育基本功能。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預定某種具體道德觀的教學目標,而是一味讓學生自行思考並從自我偏好中去自由塑造各自的道德觀,導致傳統美德難以通過社會教育的方式得以傳承和傳播。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為了克服當時美國嚴重的道德危機,全國學校普遍開展了品格教育運動,但是,由於美國教育管理的特點為州權制,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大綱,沒有國家統一的要求,社會對學校該教何種美德的問題爭議較大,道德教育的目標只停留在獲得一種最低限度的道德共識。同時,由於美國奉行自由主義的基本政策,政府對社會事務幹預很少,無力履行弘揚美德、懲惡揚善的職責。公民在學校教育中獲得的某種最低限度的道德共識也往往被個人自由主義思想所消解。在此情況下,社會道德要求並不十分明確清晰、不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許多美國民眾無從、無力、也無心去遵循這些模糊的道德律令。於是,具有明確規定性的法律條文往往被人們主觀地等同為道德準則,許多美國人認為,只要不觸犯法律就是遵守了道德。

社會精英人士道德淪喪對大眾道德的負面示範作用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美國政壇頻繁爆出婚外情、性騷擾、私生子、召妓等性醜聞,牽涉其中者包括前總統柯林頓、紐約前州長思必策、前南卡羅來納州州長桑福德、前加州州長施瓦辛格、共和黨政策委員會主席恩賽及多名參眾議員。在商業領域,詐騙、貪腐、虛假帳醜聞屢見不鮮。就在2009年,坐擁13億美元身家的巨富拉賈拉特南操控多家公司股票的對衝基金內線交易,非法獲利逾2000萬美元,從而爆出了美國歷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對衝基金內幕交易案。這些行業精英頻發的信譽、道德危機對美國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十分嚴重。據洛杉磯一個研究素質教育的機構對全國高中生的調查顯示,作弊、撒謊和偷竊行為的比率相當高,60%的受訪者承認有過考試作弊的行為,33%的受訪者承認寫論文時曾利用網際網路剽竊他人成果。

新聞和娛樂媒體張揚自由市場主導下的世俗道德,消解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傳統美德。在美國,新聞、娛樂節目、電影、廣告等大眾媒介始終強調物質產品對於人生幸福意義非凡,不停地勸說公眾購買商品。在媒體的連番轟炸和洗腦下,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把賺錢、購物視為人生目的。美國民眾通過自己的高消費、過度消費促成了資本利潤的實現,卻埋下了重大的經濟、社會安全隱患。(作者單位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華社)

相關焦點

  • 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關於「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是比較陌生的一個知識點,在這裡對此內容進行了簡單的梳理,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艾森伯格在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基礎上,創立了親社會道德理論。主要包括:親社會兩難道德情境道德作為一個總的領域,包括許多不盡相同的具體方面。兒童對這些具體方面的判斷會有所不同。
  • 「典」亮生活——評析「自甘冒險」條款
    「典」亮生活——評析「自甘冒險」條款 2021-01-14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案例評析|馬某某涉嫌敲詐勒索案案例評析
    案例評析|馬某某涉嫌敲詐勒索案案例評析 2020-12-18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球時報社評:美大使居然好意思侈談美國的道德
    原標題:社評:美大使居然好意思侈談美國的道德據歐洲媒體報導,美國駐德大使格雷內爾25日在一份聲明中說:「德國政府高官最近將美國與中國共產黨相提並論的有關言論,是對數千維護德國安全的美國官兵的侮辱。」聲明還宣稱,「中美之間在道德上是不對等的。」
  • 道德講堂丨共建美麗鄉村 共享小康社會
    道德講堂 講述身邊人、身邊事 用道德模範榜樣的力量 感動我們身邊的人 共同做道德建設的踐行者 ……
  • 高考寫作:與「道德」「友善」「素養」「品行」有關的精彩語段
    人性的缺失,道德的滑坡,令人痛心疾首。為了拯救道德,拯救我們的社會,為了不讓人性缺失的悲劇再一次上演,讓我們行動起來,為弘揚正能量貢獻我們的力量!2、【湯雅婷】構築充滿愛的社會大廈,義不容辭!看著小悅悅先後被兩輛車碾壓,路過的18人竟無一人出手相救的畫面,心中猶如被根根芒刺戳扎般,說不清的痛楚,道不完的嘆惋,人們的道德何在?靈魂何去?
  • 2020年福建省中考九門學科試題評析來了
    為了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今年我省中考試題命制的有關情況,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組織專家對今年中考試題進行了評析,現予以刊發,以饗讀者。如第10、16、24等題涉及邏輯推理素養,第20、22等題涉及數學建模和數據分析素養;第25題以二次函數為背景,聚焦變量間的依存關係及函數的圖象與性質,關注函數與方程的關係,涉及數學抽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等素養,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能合理地對問題進行轉化,並具備較高的數學運算能力。
  • 2020年福建省中考九門學科試題評析來了!
    如第10、16、24等題涉及邏輯推理素養,第20、22等題涉及數學建模和數據分析素養;第25題以二次函數為背景,聚焦變量間的依存關係及函數的圖象與性質,關注函數與方程的關係,涉及數學抽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等素養,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能合理地對問題進行轉化,並具備較高的數學運算能力。
  • 吉利根的關懷道德理論和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
    2019年下考察一道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判斷題,出現觀點反選,故預測在未來的教師招聘考核中可能出現類似題型,所以下面就跟著老師來查漏補缺吧。一、吉利根的關懷道德理論在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產生了重大影響,並且得到了眾多研究的支持時,但是也有許多人對該理論提出一些異議,其中就有他的研究生及助手吉利根。
  • 上世紀:美國民權運動與社會問題,看美國社會的混亂與無奈!
    美國的民權運動在美國的發展史上算得上是一場偉大的運動,在當時美國的黑人的政治地位,經濟狀況和社會生活都有明顯的改善,但是黑人在街頭上的犯罪問題就成為一項嚴重而尖銳的社會問題。
  • 道德在婚姻關係中的深層次思考?——婚姻背叛情傷走出系列(六)
    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當然,結果就是每隻猴子都淋溼了,之後每隻猴子在幾次的嘗試後,發現莫不如此,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噴到(猴子的集體道德因生存環境生成)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一隻新猴子A,這隻猴子A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結果,被其他四隻猴子海K了一頓(猴子群體用暴力維護集體道德)因為其他四隻猴子認為猴子A會害他們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 胡適:越是骯髒的社會,越是提倡道德!
    胡適先生曾說:「一個骯髒的社會,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的正常社會,道德也會自然回歸。一個乾淨的社會,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那麼這個社會最終會墜落成一個偽君子遍地的骯髒社會。」
  • 聽律法律解讀:如何解決孕婦道德綁架?
    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 2019年紀錄電影票房大滑坡 紀錄片出路在何方?
    報告顯示,2019年紀錄片生產總值增幅為近10年來最低值,紀錄電影票房大滑坡,電視收視率和廣告大幅下滑。而另一方面,紀錄片在新媒體方面表現強勁,作品的社會影響力和質量都可圈可點。《四個春天》海報全球紀錄電影:缺乏現象級傳播從全球來看,2019年的紀錄電影表現也不是非常突出。
  • 《美國政治:激蕩於理想與現實之間》:解讀當代美國政治與社會
    在本書中,讀者看到的是中年亨廷頓——成熟而通達,充分了解政策與社會現實,但仍不失理想與樂觀,在不和諧的嘈雜當中尋找穩重的節奏,為常識與共識開拓發聲的渠道。這樣的亨廷頓,浮躁的閱讀心態恐怕欣賞不來。而對於想深入了解美國、特別是想真正理解當代美國政治與社會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則是絕對不應錯過的。它所書寫的20世紀60年代正是現代美國與後現代美國的分水嶺。
  • 「龍舟水」繼續影響廣東,韶關曲江區山體滑坡已致一人遇難
    6月8日20時11分,荔城消防救援站接到警情,增城區荔城街沿江西路茹屋新圍水浸嚴重,多名群眾被困。接到警情後,指揮中心先後調集救援力量趕赴現場展開救援。消防到達現場後發現,多名群眾被困,最深水位已達2米,水位還在不斷上漲,情況十分危急。
  • 韓國雨季山體滑坡頻發 專家質疑系政府過度開發太陽能發電所致
    有專家指出,近日山體滑坡頻發不單純是一場天災,更像是政府錯誤政策下的「人禍」。據韓媒《首爾經濟》報導,近日,韓國多地迎來強降雨。集中暴雨導致韓國國內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頻發。不少聲音表示,韓國政府實施『脫核電』政策導致國內太陽能發電設施過度開發,成為強降雨後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主要元兇。
  • 弗洛姆:為什麼現代社會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
    本文是他為《健全的社會》寫的序言,力圖回答為什麼社會越富足而心理問題越嚴重、自殺率越高?這對我們也是有啟發的,在解決了基本溫飽以後,加之空餘時間多,是否厭煩情緒會普遍化,心理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眾多的嚴重神經症患者認為,自己的強迫性行為或歇斯底裡的發作,都是對多少有點不正常的環境作出的正常反應。我們自己的情形又是怎樣的呢? 讓我們以研究精神病的方式來看看事實吧。過去一百年來,我們在西方世界創造了比人類歷史上任何社會都多的物質財富。但是,我們卻以 「戰爭」的方式,殺戮了數百萬人。
  • 權威專家評析2020年貴州高考試卷(理綜、文綜、英語)
    理綜試題評析物理試題評析2020年高考理綜物理試題堅持正確育人導向,突出基礎性,更加注重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緊密結合生產生活、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等設計試題,凸顯情景的時代性。比如,第16題以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曲線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相關知識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