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吉祥的新年美食,今天你吃了麼?
Have you eaten the lucky New Year food today?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春節這一全國同慶的節日,自然少不了美食。今天是年初五,您吃了哪些難忘的美食呢?
我們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僅講究色香味俱全,還講究形神意俱佳。美食裡,包含著美好的寓意。有的寓意來自於食物的名字,諧音讓食物和一些吉祥的語彙有了聯繫;有的寓意來自於它的歷史,傳統習俗和舊時風尚,把美好的祝福代代傳遞;有的寓意來自於它的形狀、顏色或外觀,讓人們看到就產生了吉祥的聯想……
今天,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和大家說道說道,我們中國春節餐桌上的吉祥美食!暨南大學坐落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美食之都——廣州。作為廣州老饕,小編對美食當然是特別熱愛的!今天借著分享幾種吉祥寓意的美食,與大家共度春節,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自古以來,過年就有吃魚的習俗,魚的諧音代表盈餘。一到過年,人們一定會說的一句吉祥話就是「年年有餘」。因此,新年的餐桌上,自然得有「魚」。「魚」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意象,象徵富貴。「如魚得水」表示生活工作順利美滿,「魚躍龍門」表示奮發向上、飛黃騰達……
△過年吃魚,年年有餘,圖源 thewoksoflife.com除此之外,魚也有著「驅趕鬼怪「的含義。在唐朝,魚的圖案就出現在大門、門把手、櫃門、箱子上,表達鎮守之意。
△魚——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圖源 www.c-are-us.org.tw△做法各異,祝福相同,圖源 www.cchatty.com
吃魚還有一些講究。有的地方擺魚有講究,比如,魚頭要指向長輩,表達尊重;有的地方吃魚有講究,第一個下筷的,必須是長輩;有的地方吃魚不能吃完,為了討「年年有餘」的好彩頭。
吃餃子才叫過年吶!相信咱們中國人,沒有誰過年會錯過餃子!
△過年吃餃子,圖源 www.chinahighlights.com餃子是一種傳統食物,已經有超過1800年的歷史。相傳,是由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發明的,最初作為藥用——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如羊肉、胡椒等,讓人服用,避免耳朵生凍瘡!
△煎餃,圖源 www.rachaelraymag.com
唐朝墓葬中,就出土過餃子,可見這種美食,讓人生生世世無法忘懷呀!
餃子的名稱大概來源於宋朝。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追憶北宋汴京的繁盛,其卷二曾提到市場上有「水晶角兒」、「煎角子」,這種說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好吃不過餃子,圖源 thewoksoflife.com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朝。在《酌中志》中記載,「正月初一五更起……飲柏椒酒,吃水點心(即餃子)。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看來,在餃子中包錢幣表達祝福,也是古已有之的新春雅趣。
△好吃不過餃子,圖源 asianinspirations.com.au餃子餡也有寓意。比如芹菜餡餃子,諧音「勤」、「財」,代表勤勞致富;韭菜餡餃子,諧音「久」、「財」,代表財富不斷、長長久久;白菜餡餃子,諧音「百財」,代表財源滾滾,吉祥富貴……
△鍋貼餃子,圖源 iamafoodblog.com
湯圓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美食,過年期間必不可少,尤其在元宵節,它是主角兒。圓形的外表,代表團團圓圓、全家幸福平安。而甜鹹不同的口味,也一直引發經久不衰的南北風俗大PK!
△過年吃湯圓,圖源 rasamalaysia.com湯圓大約起源於宋朝,是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的一種食物。起初是用芝麻、豬油、白糖做餡,用糯米粉做皮,製作成香甜軟糯的美食。
湯圓有不同的味道和做法。比如,貴州的興義雞肉湯圓,是個流傳百年的名小吃——以雞肉為餡,灌雞湯,點芝麻醬,風味獨特;四川彭水的心肺湯圓,則是用豆腐乾、冬菜、滷豬心等製作成餡,食用時,再調以蔥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鮮香可口。如今還有各種新口味的湯圓,如巧克力餡、奶油餡、或是鮮肉湯圓……美味創新的口味加上團圓吉祥的外形,讓湯圓成為一家團圓聚會中美好的點綴。
生日吃麵,吃的是對「長壽」的祈福;過年吃麵,吃的是對美好歲月綿長的祈願。相傳,這樣的寓意,來源於漢武帝時期。
△三絲炒麵,是廣東人餐桌上的常客,圖源 Debbie Tea
傳說在《相書》上說,人的人中長,壽命就長,若人中長一寸,就能活到100歲。而漢武帝的大臣東方朔則笑著反駁說:「彭祖據說有800歲,那他的人中就有8寸長,他的臉該有多長呀!」由此,臉長就是長壽,就成了一個有祝福意味的玩笑。而「面」即「臉」,所以,吃長面,就有祝福長壽、歲月綿長的寓意了。
春卷,又叫春餅,是歷史悠久的春節美食。唐宋時,著名詩人杜甫的「春日春盤細生菜」和陸遊的「春日春盤節物新」的詩句,都真實地反映了唐宋時期人們這一生活習俗。在《歲時廣記》中記載:「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清代《燕京歲時記》記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清朝宮廷中的「滿漢全席」裡,春卷也是九道主要點心之一。
△過年吃春卷,圖源 thewoksoflife.com
將時令食物切成絲、炒制後捲入薄餅皮中,或炸制或直接食用,別有風味。
△豐富的春卷食材,圖源 thewoksoflife.com△油炸春卷,圖源 @mrthetrain/Unsplash年糕是許多地區過年必吃的美食。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
△過年吃年糕,張玲芳攝
△加入紅糖和薑汁的廣式年糕,圖源 sgeventmart.com.sg
△吉祥造型年糕,圖源 sgeventmart.com.sg
△炒年糕,www.thehongkongcookery.com
△煎廣式蘿蔔糕,Judy攝
面花又被稱為「花饃」、「窩窩花」、「糕花」,也稱「麵塑」。在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等北方地區流行,是一種節日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藝術。也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春節,當然少不了它的身影。△製作面花,圖源 東秦百姓
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了唐代的面花,可見它悠久的歷史。面花的造型通常以生靈為主題,如自然植物、花鳥蟲魚、龍虎兔蛇等等。製作工具採用剪刀、梳子等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全靠雙手和巧思進行創作。△上食用色素,圖源 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崔正博 攝
和面、造型、上色、蒸煮、擺放,各個工序都有講究。只有高手才能做出形狀好、不變形的面花。△蒸好後進行組裝,圖源 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崔正博 攝
這種可觀賞、可食用的非遺,給春節的餐桌帶來美好的享受。△陝西手藝人黨會莉在製作面花,劉陽 攝
如今,也有很多年輕人,喜愛製作各種造型的面點,與傳統習俗如出一轍。通過巧手,製作美麗又美味的食物,為歡樂的節日帶來滿滿的祝福。請繼續關注 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的公眾號「民藝傳承」 What auspicious food are there on your Spring Festival table?What other auspicious delicacies do you know?Please share with us in the comments !Jinan University Academy of Culturual Heritage and Creative Industry編輯 | 王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