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度流行語裡藏著「民生密碼」
近日,經過公開徵集、專家評選、媒體投票等環節,各大機構開始發布「2020年十大流行語」。「逆行者」「打工人」等熱詞榜上有名,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語言的流變,最直觀、最生動地體現了時代發展、社會變遷、文化脈動。從風雲激蕩的國際社會到惠及民生的國家政策,從影響廣泛的熱點事件到人們身邊的大事小情……這是一個高效而快節奏的時代,一切都高效而濃縮。流行語的盤點與總結,無疑是符合時代的一種舉措。作為記錄時代的一種方式,流行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並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年度流行語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每年社會的波瀾壯闊,也折射出普通大眾的喜怒哀樂。可以說,年度流行語中隱藏著「民生密碼」。
流行語中流淌著人們的生活痕跡。透過年度流行語,可以對過去一年中的民生百態進行解讀。比如,作為疫情期間居家上網課孩子代稱的「神獸」,標註了這段特殊時期師生「雲上課」的歷史,也記錄了廣大家長使出各種招數,與「熊孩子鬥智鬥勇」的經歷;「直播帶貨」更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很多人通過加入「直播帶貨」獲得新的職業身份,也有不少人因此而頻頻「剁手」。
流行語還是社會心態的晴雨表。一方面,越來越多傳遞正能量的流行語當選年度「熱詞」,體現出當今社會大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如「逆行者」「颯」展現出中國人民面對生死考驗時堅守崗位、不畏艱險的優秀品質,也寄託著普通群眾對英雄的敬佩和讚美。另一方面,流行語反映了人們對現實的思考,包含著人們的期待、疑惑、自嘲等種種情緒,同時凸顯出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如「內卷」被用來指各行各業內部的非理性競爭。發展中出現停滯階段很正常,關鍵是要有效地進行理性競爭,這就需要相關行業正視非理性的「內卷」現象,積極探索「去內捲化」的改革之路。
應該說,一個詞能否為公眾所接受並成為一時的流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詞語雖然不一定符合語言規範,甚至有些略顯粗鄙,卻有趣、好玩。而且它們本身還包含著調侃、反諷、自嘲等多重意味,是民間智慧的一種體現,這也是它們流行的原因。因此,流行語可謂收集研究輿情民意的重要信息庫,讀懂流行語中隱藏的「民生密碼」,把握社會思潮的風向標,方能準確體察輿情,更精準地服務大眾,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在流行語的使用上,政府和群眾的互動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民生密碼」正在被識別。可以看到,目前流行語已經呈現出雙向流動的傾向,既有從政府話語體系進入民間的語言,也有從民間語彙向官方語彙的靠攏。如今年入選十大流行語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雙循環」,就是從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及政府文件中出現,進入大眾視野,成為全民「熱詞」;「任性」一詞曾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劍指權力使用亂象。官方與民間語系的良性互動,有利於傾聽民意,凝聚共識,激發改革動能,實現最大公約數。
年度流行語,難以涵蓋所有的民生領域,但能從側面反映出人們的部分心聲。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從中讀懂民生訴求,破解「民生密碼」,及時吸納建設性意見,正視流行語中折射出的問題與挑戰,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激發出更多向上向善的社會正能量。
(文章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