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運動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健身運動。甩手療法為東漢道家魏伯陽所傳,由古代「達摩易筋經」演變而來,有十二卷,俗稱「甩手功」,可強身健體,對無病者有健身的作用,對癌症、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愈,效果驚人,而又不甚相信。甩手學會易,效果快,所以慢性病大多可以治癒,不論什麼病,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關鍵在於勤習。
一、甩手治病的中醫原理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主要矛盾是「氣血」,「氣血」有了問題,百病叢生,從量變到質衰,反之,「氣血」通暢,百病自去。根據這一原理,甩手同時牽拉手指手掌手腕,足趾足跟膝部的十二條筋脈,能根本改變氣血,改造體質,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二、甩手方法
眼睛向前,雙下肢自然站力,兩腳相隔與肩同寬,雙手及雙上肢伸直自然下垂,然後,來回前後甩動。向前甩手,腳尖著地;向後甩手時,盡力向後甩,腳跟頓地。如此,前後反覆甩手,軀體隨著自然擺動。開始甩手每回50~100次,以後逐漸增加次數,一般每回可做600~1000次。
三、甩手需注意
「甩手功」時,以空腹為宜,如飯後須二三小時之後,來做就不會波及腸胃。頭放平正,眼向前望。初做時,青少年起碼甩手五百次,老年人,則三百次到四百次,到第二天做的時候,照你的體力所能負荷的隨便增加甩數。但到了一氣甩一千次,就應停止,以免體力消耗過甚,寧可稍歇再甩。你一定要自已暗數數次,因為數數,就心無雜念了。
最好常甩手時,舌頂上顎。如練久了,能每十次,忍著呼吸(即閉氣來做)那當更能刺激內臟的氣血。但不能忍這樣長久時可衡量來做。
四、甩手的作用
1、甩手治癌症:癌與瘤都是氣血的結聚,經絡阻塞不通的結果也是應吐的『故』。由於血液流轉緩慢,質量、淋巴、粘液、胞汁等等變化,由於血液動力功能不足,熱量不足,就排不出去,消不脫,甩手後胃口開,新血增,肩胛勁,上部負擔(僵硬)解除,腹部橫隔膜,因甩手而升降活躍,使腸胃間韌氣發生,腎間動氣有興奮與抑制作用。到了血液產生熱量,有利於吐故納新,補氣益血。
2、甩手治眼病:甩手對眼睛有利是一個普遍規律,有的戴三五百度眼鏡的,甩手後不帶了。有的看書,看報很吃力,看不清,甩手後看得清了,為什麼內經中說日受血而能視,這是一個血的問題。氣血走不到當然引起各種病變。
3、甩手治半身不遂:半身不遂、中風、高血壓、關節炎往往會同時出現,說明身體內部氣血不平衡,影響流轉分布,使經絡、肌肉、骨節起了變化。半身不遂的人往往左右手脈象不一樣。脈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氣,氣就損失,是血分的不足,甩手能夠補血,就有控制氣的作用。從按摩腸胃等處增加運動,對於吸收營養上去補,脈跳太慢的,是血流轉有阻礙和血量不足,甩手後四肢在運動牽動背、胸、腹,阻礙打通了,淤血趕走了,當然腳也正常了。甩手不獨能治,更能防止中風的前兆。
4、對消除精神壓力較好的效果:根據實驗證實,甩手運動能使大腦在有節奏的興奮和抑制,增強人體腦內啡呔的產生,從而達到鎮靜、安神、穩定情緒的功效。
五、反應問題
針灸推拿有反應,甩後更有反應。反應就是氣血在起變化。反應規律是胸腹鬆了,腳生熱了,四肢末梢原來血液不足地方走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呃、放屁、酸麻、冷熱、蟲爬蠕動等等。病區反應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不斷勤習,堅持有恆,對改善體質,是毫無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