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小病,久病絕症都有療效的「甩手功」

2021-02-12 愛達健身

X



甩手運動示範
1、兩手提起於肩平。

2,稍用力向後搖。


練此甩手功可行血行氣
有心臟病及有高血壓者
希量自己體力小心少做
由中國古代《易筋經》蛻變而來的甩手運動其實名叫《達摩易筋經》現在之名為甩手功。
這套功夫容易學習,用地不多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只要有耐心毅力一學就懂,不論大病小病、久病纏綿難醫的病,一經練習三幾天後,便發覺它有好處,如果見效稍遲,就是未做到家。只要能耐心研究清楚,堅持天天練習,一定有效。
初做,由於你未嘗經過這樣的持久,同時要意在上輕下重,未免覺得很累,但不要緊,只要想著這是一門絕好對防病冶病的奇術,繼續有恆的練下去,一定不久便有奇蹟出現。所謂奇蹟,那是你在練功的時侯,打飽呃、連連放屁,這就是證明你的肉體內臟隨同運動,氣血己在流通,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你應更加深信它的好處。
《甩手功》何以有這樣的威力呢?你必須明白它是由《易筋經》變化而來,易筋之意,是使弱的筋變為強的筋,病的筋變為壯的筋,使已經生病的人慢慢全愈,未病的人充分健康。
《甩手功》是有中醫和西醫的理論根據,證明它確確實實反應絕對良好。關於行氣行血有很大的功能,人類的臟腑對於血,氣足於不足,能否暢行無阻?於這個人的強弱、有病或無病,是息息相關的。西醫的理論:人體的《熱》和《能》是支持內臟有很大關係,等於一輛汽車汽油在汽缸內燃燒,才可以獲得化學《能》的作用而動,便牽引了整個汽車在行動,沒有《能》,它就不能開動了。人體的生理過程為腦的思維,肺的張合,心的跳動,血的循環,以及暢胃的蠕動等等都會消耗一定的《熱》,《能》,人要維持體溫,也是要維持熱能的反映,熱能足則氣色好,熱能不足則烏雲蓋面。
熱能的來源是取之食物,但食物消化吸收後是不能直接產生熱能的,它要經過化學變化,是要吸入氧氣,食物獲得氧氣進行氧化,才可以產生熱能,所以醫學家認為這種氧氣變化的《炁》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內容。血液具有由肺裡收集空氣,從腸胃收集養料,再把這《炁》和養料運送到全身的細胞去,讓它們進行氧化就可以產生熱能的作用了。同時全身的細胞廢料回收,而排出體外這便是我們的屎尿。
血的循環好功能好,人體的整個生理過程自然也順暢,人體的健康生活自然獲得保證。
這樣一來甩手功不斷用手的勁力擴張胸肺,增強血液循環,由於心的鼓動,有《炁》在幫助血在血管內流動作功,也可以加強運輸養料空氣,和廢料廢物的兩種作用,所以打呃放庇體內發熱,相繼而形成。
至於《上虛下實》,揮手像扒船,提肛門像忍大便一樣,兩眼平視,數數以便記憶做了多少次,輕輕搖手以三分力量問前而以七分力量甩手到背後,這一連串的感想和動作是幫助甩手功的姿勢到完成和發揮甩手功的獨特療效。如果加上易筋經十指翹起向後使筋也運動,那更有功效,做此運動最緊要僅搖動兩手,做時全身不可搖動。
還有十六個《宜》字,做「甩手功」的人必須牢記:
《一》上宜「虛」,虛字乃空虛之意,可想著上體完全空虛。
《二》下宜「實」,實字乃厚重之意,可想著上輕下重。
《三》頭宜「懸」,懸者掛也,想著似有繩懸起頂上之發。
《四》口宜「隨」,隨者隨合將嘴巴微微合起。
《五》胸宜「絮」,絮是棉花,想著胸部如棉花一樣輕鬆無力。
《六》背宜「拔」,拔者像有東西在上而用力將你的背脊拔了起來。。
《七》腰宜「軸」,軸是車輪的軸心,想像你的腰脊骨左旋右轉。
《八》臂宜「搖」,手臂似扒船的輕輕在搖。
《九》肘宜「沉」,肘即手踝,在甩手之際,用意沉下往後甩出。
《十》腕宜《重》,在甩手時,腕部應該用力向後翻並且將掌突筋露,使胸部挺張。
《十一》手宜「劃」,劃者划船也,手向後作划船狀也是使內臟不斷牽動。
《十二》腹宜「實」,如果肚子像鐵石之實,則自有上輕下重之感。
《十三》跨宜「松」,雙足稍為閘馬,跨部自然輕鬆。
《十四》肛宜「提」,像忍大便一樣,將肛門上提。
《十五》跟宜「石」,將臀部稍為沉,腰宜伸,自然腳跟穩如磐石。
《十六》趾宜「抓」,用意念想著一雙足掌似有勾地面,不由自主便達到《上虛下實》了。
甩手運動還應注意九項:
《一》甩手時以空腹為宜,飯後二三小時之後來做就不會波及腸胃。
《二》頭放平正,眼向前望。
《三》初學者或老年人,由三十六次慢慢倍數壇加到三百六十次,八分鐘便可做完,量自己體力壇加次數不可勉強,以免未受益先受損,請小心為好。
《四》一定要自己暗數數次,因為數數就心無雜念了。
《五》為了減免心裡雜念數數時,先將第一個一百記著頭頂,第二個一百記著左耳,第三個一百記著右耳,第四個一百記著鼻子,以此類推即是數到二千也不致錯亂。
《六》初做的時候,每五百次甩手恰好是十五分,由此計算做完一千次剛好是半小時。
《七》最好常甩手時舌頂上顎。
《八》如練久了能每三十次忍著呼吸「即閉氣來做」那當更能刺激內臟的氣血。
《九》提肛門能加上「意守」肛門,那是最好的,所渭「意守」是氣功的術語,義即用意守著肛門不使下墮,那是幫助加強中氣的功能。
七點具體做法
《一》站立
《二》照肩膊的寬度兩足分開,雙腿微曲,「即半閘馬」練慣了固然上輕上重,而且加強腿力。再者由於我們腳趾各有神經通到內臟,如果曲腿來做,即可防止心臟病了。
《三》先使頭放平正,雙目向前朝遠處望,同時想著《上虛下實》腳跟下沉後,脷頂上顎,縮肚,提肛,閉氣。
《四》開始甩手虛上,用力在四十五度之下,兩腕和臂向後翻,同時開始數數,切記出手用七分力,回手用三分力,同時翻掌朝天,胸肺得以擴張。
《五》足部抓著地面,氣沉丹田。
《六》最好能吸氣後停止呼吸來做,停得幾久就幾久,由於停止呼吸來做份外見功效的,氣隱於內臟,自然在內臟行走,固然內臟起變化而四肢肌肉緊張,這即是增加內臟氧化作用。
《七》初做腿部隱隱作痛,儘管忍耐做完後,舉步難行,但過一會則覺腳步輕鬆。
練此《甩手功》時,打呃、放屁,便證明此功是有助行血行氣功能。恆練此功、血氣暢通、身體強健、延年益壽。
我是2008年在廣東恩平市鰲峰山晨煉時,遇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他送我《甩手功》一本書,讓我照書上要求堅持鍛鍊。這些年來我一直堅持每天至少抽出20分鐘時間來練《甩手功》運動,堅持不懈持之一恆。確實嘗到甜頭,得到了好處。過去腰痛腿痛經常吃藥,堅持《甩手功》運動後不知不覺的不痛了,也不用吃藥了,睡眠也好,吃的也香,排瀉也快了,渾身有精神,因此我把它寫出來,獻給大家,讓有興趣的博客朋友們看一下,試一試,也算我為朋友們盡一些微薄之力吧。
甩手功不可輕
這一生不間斷
罪消滅福慧生
甩手功心記數
這也是八萬四
千修行的一門

更多精彩內容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選擇識別二維碼,很多人都不曉得這個功能啊!
關注愛達健身微信公眾號,讓你每天生活更精彩!


相關焦點

  • 簡單有效的甩手功
    近看一篇關於甩手功的文章,一試感覺對改善身體健康效果頗為明顯,練一兩次即有感覺,或打隔放屁或手足發熱,所以將此文貼出以供大家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甩手功與養生 由中國古代「易筋經」蛻變而來的「甩手運動」其實名叫「達摩易筋經」,俗稱「甩手功」。這套功夫,容易學習,用地不多,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只要有耐心毅力,一學就懂,不論大病,小病,久病,纏綿難醫的病,一經練習,三幾天後,便發覺它有好處,如果見效稍遲,就是未做到家。只要能耐心研究清楚,天天練習,一定有效。
  • 念佛版甩手功視頻 運動念佛兩不誤【甩手功你知道你聽說但你每天有堅持做嗎?】
    李鳳山師傅念佛甩手功視頻《甩手功》這套功法極期簡單
  • 洗髓功開筋點穴之甩手功,甩手功的特點是什麼?甩手功又有什麼作用?
    手功   其實甩手功在好幾年前就已經流行了,但是有的甩手功,女性生理期不能練;有的甩手功,孩子太小不能上手
  • 神奇甩手功,可以治百病
    適合行動不便者的坐式甩手功因小兒麻痺必需靠拐杖支撐的於光彥,先練坐式甩手功,現在已經可以拋掉拐杖,站著練功四十分鐘。甩手之後能改變,為什麼?脈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氣,氣就損失,是血分的不足。甩手能夠補血,就有控制氣的作用。何處來補,從按摩腸胃等處增加運動,對於吸收營養上去補。脈跳太慢的,是血流轉有阻礙和血量不足,甩手後四肢在運動,牽動背、胸、腹,阻礙打通了,淤血趕走了,當然腳也正常了。
  • 甩手功,不但能治病還能減肥
    甩手功法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高身壓、肝病、心臟病、神經衰弱、氣管炎、關節炎等多種慢性疾病有較顯著的療效。曾位有一位患大腸癌的人,每天甩手2000餘次,堅持3個月後再去復檢,竟然發現癌細胞已基本消失,病情得到控制。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說,甩手時可使全身肌肉鬆馳,血液就會加速順暢流通全身,一些病變的癌細胞就會被血液中的殺死細胞吞噬掉。
  • 神奇的《甩手功》,有你意想不到的功效!
    今天教大家一招,我們抽時間甩甩手,健康就近在眼前了。古代先賢曾經有不少健身方法,如五禽戲、八鍛錦、太極拳等,但對於一般人來說,操作性不是很強。這一套功法,操作很簡單,只需要每天堅持半小時,一身的毛病都被甩掉了!▲ 甩手功圖示。甩手時雙手保持自然狀態,每次甩到第五下時配合下蹲一次。
  • 每天這麼甩甩手,把一身病都甩掉!
    今天教大家一招,我們抽時間甩甩手,健康就近在眼前了。古代先賢曾經有不少健身方法,如五禽戲、八鍛錦、太極拳等,但對於一般人來說,操作性不是很強。這一套功法,操作很簡單,只需要每天堅持半小時,一身的毛病都被甩掉了!甩手時雙手保持自然狀態,每次甩到第五下時配合下蹲一次。
  • 達摩易筋經《甩手功》甩掉癌症和百病!
    甩手功法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高身壓、肝病、心臟病、神經衰弱、氣管炎、關節炎等多種慢性疾病有較顯著的療效。一些肩膀酸痛的人,在堅持甩手一段時間後,疼病毛病全無,這些都是因為通過甩手打通了人體的奇經八脈,使氣血更加流暢,「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所以說甩手運動是最簡單可隨時隨地的一項運動方式。下面這個新聞報導視頻講了甩手功的神奇療效以及教大家怎麼操作,大家可以點擊觀看「達摩易筋經《甩手功》甩掉癌症和百病」。
  • 甩手功功效及練法大全2(內附甩手視頻)
    ,但受場地時間限制,而且有的功法還需有明師不時的指導,否則容易失偏,很不契時契機,總之適合自己,才是好法~甩手功是古代傳承下來的修身養性的鍛鍊動作,鍛鍊動作簡單,老少皆宜,甩手功是很好的鍛鍊方法,用甩手的動作活動手掌和手臂的關節,對於我們身體來說有很多好處,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甩手功的功效。
  • 【奇蹟】他是醫生身患絕症,不做手術,每天2000次甩手運動,結果好了.
    《甩手功》這套功法極期簡單,就是雙腿微屈站立,目微閉,雙手展開,稍用力將兩臂前後甩動,每天堅持半個小時以上(當然時間越長越好。)傳授這套甩手功法的本意是增強大家的氣血能量,舒通經絡,調節放鬆身心。 甩手功法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高身壓、肝病、心臟病、神經衰弱、氣管炎、關節炎等多種慢性疾病有較顯著的療效。曾位有一位患大腸癌的人,每天甩手2000餘次,堅持3個月後再去復檢,竟然發現癌細胞已基本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 易經甩手功:就是這麼簡單的功法,居然能甩出年輕和健康,真是奇蹟!
  • 每天這麼甩甩手,把一身病都甩掉!千萬人受益~
    今天教大家一招,我們抽時間甩甩手,健康就近在眼前了。古代先賢曾經有不少健身方法,如五禽戲、八鍛錦、太極拳等,但對於一般人來說,操作性不是很強。這一套功法,操作很簡單,只需要每天堅持半小時,一身的毛病都被甩掉了!
  • 平甩功,每天這麼甩甩手,把一身病都甩掉!萬人受益~
    今天教大家一招,我們抽時間甩甩手,健康就近在眼前了。古代先賢曾經有不少健身方法,如五禽戲、八鍛錦、太極拳等,但對於一般人來說,操作性不是很強。這一套功法,操作很簡單,只需要每天堅持半小時,一身的毛病都被甩掉了!▲ 甩手功圖示。甩手時雙手保持自然狀態,每次甩到第五下時配合下蹲一次。
  • 道家甩手功,甩掉疾病甩出健康,連醫生都在用!
    甩手功見諸於文字者,以蕭天石1963年在其主編《真本易筋經、秘本洗髓經》中較早提及。甩手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健身運動。近來參加鍛鍊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愈,效果驚人。甩手易學,效果快,所有慢性病大多可以康復,關鍵在于堅持。1.甩手療法:甩手療法是從內地傳到香港,如今又由香港傳回來的,此方法很好,對心臟病也有很好療效,對許多病都有奇效,不妨一試,但貴在堅持。
  • 達摩易筋經《甩手功》甩掉癌症和百病,超簡單好學!
    甩手功法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高身壓、肝病、心臟病、神經衰弱、氣管炎、關節炎等多種慢性疾病有較顯著的療效。    一些肩膀酸痛的人,在堅持甩手一段時間後,疼病毛病全無,這些都是因為通過甩手打通了人體的奇經八脈,使氣血更加流暢,「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所以說甩手運動是最簡單可隨時隨地的一項運動方式。
  • 這個簡單的甩手功,竟有這麼多保健作用!如何練習
    今天教大家一招,我們抽時間甩甩手,健康就近在眼前了。古代先賢曾經有不少健身方法,如五禽戲、八鍛錦、太極拳等,但對於一般人來說,操作性不是很強。這一套功法,操作很簡單,只需要每天堅持半小時,一身的毛病都被甩掉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很意外!這個簡單的甩手功,竟有這麼多保健作用!如何練習?▲ 甩手功圖示。
  • 養生功法|高血壓剋星「甩手功」
    甩手功是道家強身治病、安樂延年的功法。1960年代流行於臺灣和香港等華人社會。
  • 沒想到「甩手功」竟有這麼多好處
    甩手功是道家強身治病、安樂延年的功法。1960年代流行於臺灣和香港等華人社會。甩手功見諸於文字者,以蕭天石1963年在其主編《真本易筋經、秘本洗髓經》中較早提及。修道人入門時多傳此功,作為袪病治病與強健身心之用。練功要領:身體站直,兩腳伸直,腳趾用力抓住地上,兩腳伸開與肩同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擺動,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由墮力自行擺回。練功調身,對防治疾病頗見效用,但仍需注意要領和視症狀調整練功次數。
  • 甩手的好處
    1、甩手療法甩手療法是我國文化精華之一,對各種疑難症有很好療效,不妨一試。但貴在堅持。它有充分的理論根據。甩手時,要身體站直,腳伸直,腿稍彎,肛門上提,腳趾用力抓住地下,兩腳距離等於肩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搖甩,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懷邪念。
  • 「叩首法」(磕頭運動)+「易經甩手功」(甩手運動)!
    甩手運動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健身運動。甩手療法為東漢道家魏伯陽所傳,由古代「達摩易筋經」演變而來,有十二卷,俗稱「甩手功」,可強身健體,對無病者有健身的作用,對癌症、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愈,效果驚人,而又不甚相信。甩手學會易,效果快,所以慢性病大多可以治癒,不論什麼病,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關鍵在於勤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