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功是道家強身治病、安樂延年的功法。1960年代流行於臺灣和香港等華人社會。甩手功見諸於文字者,以蕭天石1963年在其主編《真本易筋經、秘本洗髓經》中較早提及。
甩手功的特點是「上虛下實」,動作柔和,精神集中,兩手搖動。這樣可以改變體質上盛下虛的狀態(如高血壓、頭部發熱、四肢冰冷),使下部堅固、上身輕鬆,疾病自去。修道人入門時多傳此功,做為袪病治病與強健身心之用。
身體站直,兩腳伸直,腳趾用力抓住地上,兩腳伸開與肩同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擺動,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由墮力自行擺回。練功調身,對防治疾病頗見效用,但仍須注意要領和視症狀調整練功次數。練功時以平甩為準,但因師承或練功經驗,也有採高甩、低甩者,因人而異。
1.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腳趾及足跟抓壓地面。
2.兩臂伸直自然下垂、五指併攏,掌心向後。
3.小腹內收,提縮肛門,腰背拔直(勿挺胸),上體放鬆,注重下身,意念中保持上輕下重。大小腿肌肉處於緊張狀態。
4.兩眼平視遠處一固定目標,排除雜念,注意力集中在兩手與兩腳,默數甩手次數。
5.兩臂伸直同時向前後搖甩。向前甩不必用力,不可過高。臂與身體夾角在30度左右。向後甩要用力,臂與身體成60度左右。這時借肌肉的反作用力,使兩手自然向前彈回。
6.重複甩手動作,由少到多,從500次逐漸增加至2000次(約40分鐘)。為了增進健康,每天練兩次(每次練600-1000次);為了療病,則要加倍。
1.站立姿勢同第一式,要求用鼻孔自然呼吸。
2.甩手的時候,頭與上體同時向左後方轉動,右手甩向左前方拍擊骶骨部(臂部正後方);左手甩向右後方,以手背擊右臂上部。兩眼向左後方看。
3.迴轉上體向右後方轉動,左手甩向右前方拍擊骶部,右手甩向左後方以手背拍擊左臂上部。左右交互甩拍20次。
4.頭與上體同時向左轉,右手用力甩向左方拍擊腰椎部,左手用力甩向後方,以手背拍擊右腰背部;再迴轉上體向右,左手甩向右前方拍擊右腰椎部,右手甩向左後方,以手背擊左腰部。左右交互甩拍20次
5.上體向左轉,右手拍左胸椎部,左手背拍右腰背部;再迴轉向右,左手拍右胸椎部,右手背拍左腰背部。左右交互甩拍20次。
6.同上,左轉,右手拍左肩胛骨,左手拍腰背正中;反之,左手拍右朽胛骨,右手拍腰背正中。左右20次。
7.同上,左轉,右手拍左頸後部,左手背拍腰背正中;向右轉,左手拍右頸後部,右手背拍腰背正中部。左右20次。
8.甩手時頭的轉動叫搖天柱,上體轉動稱轉轆轤。從下到上(骶、腰、胸、肩、頸)五部分,各進行兩次約需5分鐘。
1.站立姿勢同第一式
2.兩眼向前看,上體正直,閉嘴,以鼻孔自然呼吸,舌尖輕抵上顎。
3.兩手臂伸直,掌心向前(拇指朝外),用力使雙臂同時向上甩過頭頂,足跟隨之提起。
4.兩手從頭頂甩下來要保持直臂握拳,足尖提起,以足跟站立;同時提縮肛門。
5.要求甩手動作要快些,足跟、足尖與手的上下配合協調一致,注意肛門提縮。一上一下為一次,始做30次,逐漸增加到100次(約需4分鐘)
中醫養生學乃天人性命本來之學
探索傳統國學真諦
感受古老的養生奧秘
關注養生的朋友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
添加客服微信:daoyihealthy
掃一掃,開啟你的養生之旅
更多精彩視頻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養生之道,得養生焉
一切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事,都是養生!
從歷史信息可以查看往期更多好文章。
後臺回覆你想要了解的內容,我們會根據需要把內容推送在文章。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排版|道一養身
文字|部分來源網絡(侵刪)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