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甩手療法:
甩手療法是從內地傳到香港,如今又由香港傳回來的,此方法很好,對心臟病也有很好療效,對許多病都有奇效,不妨一試,但貴在堅持。它有充分的理論根據。甩手時要身體站直,下肢伸直,站在土地上,腳趾用力(即上三下七)抓住地下(即上虛下實),兩腳距離等於肩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搖甩,向後用點力氣,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懷邪念,只默默數數。開始由兩三百起,逐漸做到每次1000~2000多次,約半小時或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亦可助心靜。
「上虛下實」動作柔和,精神集中,兩手搖動。這樣可以改變體質上盛下虛的狀態,使下部堅固,上身輕快,疾病自去。目前臺灣推廣甩手功者,以李鳳山領道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會最積極。有反應是正常的,因氣血在起變化,胸腹鬆了,腳熱了,四肢末梢原來血液不足的地方走到了,三焦打通了,還有打嗝、放屁、酸麻、冷熱、蟲爬蠕動等等。病區反應都是正常的、有益的。癌到底是什麼?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氣血不暢而鬱積一處、經絡不通的結果。由於血液流轉緩慢,淋巴黏液等變化,血液動力功能不足,熱量不足,就排不出去,消不了。甩手後胃口開,新血增,肩胛關節開始得到滋潤,上部僵硬解除;腹部橫膈膜因甩手而升降活躍,使腸胃間韌氣發生,供應腎臟,推動髒氣產生興奮與抑制協調作用。血液產生熱量,有利於吐故納新,補氣益血,而起到恢復作用。人體內的主要矛盾是什麼?中醫認為是氣血。氣血有了問題,百病叢生,從恙變到癌變。反之,氣血通暢,百病自去。根據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變氣血,改造體質,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矛盾就迎刃而解了。(1) 肺癌,每天上午甩2000次,下午甩2000次,晚上甩2000次,不間斷地甩5個月可消除。(2) 食道癌、大便後流血、關節炎,甩手可逐步消除,情況改善。(3) 頸部淋巴癌,每日甩手1000次,便可胃口大增,癌症逐漸消失。(4) 肝癌、肝硬化晚期也能治,甩手一張一弛,使氣血活躍,一面開胃增新血及通竅,毛孔開,肝就從停滯狀態逐步新生。沒有硬,也沒有塊,硬變軟、軟變硬都是有變化的。甩手的貢獻是能使「硬化」的肝產生新生作用而變軟,是中醫的一個傑出創造發明。(1) 眼睛因患高血壓影響,經過甩手後,血壓恢復正常,眼睛也隨之正常。(2) 白內障,日甩兩次,早甩800次,晚甩1000次,4周以後可看清東西。(3) 沙眼、色盲、眼皮上生小瘤,甩手使體質增強、體重增加,眼睛的毛病也沒有了。甩手對眼睛很有利,有人戴三五百度眼鏡,甩手後就不用戴了。有人看書、看報很吃力,甩手後看得清了。為什麼《黃帝內經》中說「目受血而能視」,這是一個血的問題。氣血走不到當然引起各種病變。半身不遂、中風、高血壓、關節炎往往在一起,這就是身體內部氣血不平衡,影響流轉分布,使經絡、肌肉、骨節起了變化。特點是兩邊脈不一樣,一邊高(多),一邊低(少),有的每分鐘相差二十跳、十跳,而往往一邊手腳就有酸痛、麻木的反應。實質上,上下往往也有問題,上面充血,下面血氣走不到。甩手對這個病有特效,為什麼?甩手不獨能治,而且還可以防止中風的前兆,是兩邊血流有矛盾,因此脈裡反映出來不平衡,上下不平衡……中醫有「脈從跟腳起」的講法……甩手之所以有作用,在於甩手後脈有變化,脈代表五臟六腑。按脈是中醫一大發明,古代醫家對脈理作了精細的工作,從脈的變化中可以了解五臟六腑的變化、體質的強弱。甩手之所以能治病,關鍵在於能改造體質,既然能改造體質,當然也從脈理反映出來。(1) 心臟病、高血壓,一般脈浮高、太快,血壓越高,跳得越快。因此,心臟病與高血壓是密切聯繫的。正常的脈是60~80次,均勻,長,有力而深。心臟病、年老體弱的脈低,是60次而微弱,低血壓脈散弱。(2) 神經病、精神分裂症、腎臟病,一般脈快而滑、浮,中醫叫心腎不交,心跳慢,病也能治。(3) 血液病、淋巴病,一般脈慢弱,有的按之不動,有的左右不一樣,兩邊血流有矛盾,兩邊脈也有矛盾。(4) 半身不遂,中風的人往往脈兩邊不一樣,有相差每分鐘20跳,與關節有關,一邊不通,一面壓力增加。脈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氣,氣就損失,是血分的不足。甩手能夠補血,就有控制氣的作用。何處來補?從按摩腸胃等處增加運動,於吸收營養上去補。脈跳太慢的原因是血流轉有阻礙和血量不足,甩手後四肢在運動牽動背胸腹,阻礙打通了,瘀血趕走了,當然腳也正常了。脈的改變是經絡的改變,怎樣改變?脈從腳跟起,甩手重心在脈,腳用勁,如老樹生根和打樁一樣打下去,使腳裡的氣血起了按摩作用,因此通達全身,肌肉、皮膚、骨節通通都不難改變。「上三下七」,上虛下實,而更加明確地規定虛實的程度和用勁的比例。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裡三分,腳裡七分,出手三分,回手七分,出手三分是虛,回手(下來)七分是實。《達摩易筋經》有十二卷,名氣很大,很多書中提到它,但早已失傳。現在發掘出來,起名甩手,通俗易懂,是佛門醫學中寶貴遺產之一,如今推廣發揮,以利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