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14:27 |浙江新聞客戶端 |湯捷 周象
楊女士今年43歲,從事財務工作。早在10多年前,她就患了頸椎病。「脖子酸脹、頭暈目眩,發作的時候苦不堪言。」為此,楊女士很注意頸部保養,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工作習慣,還特意去學了遊泳。最近幾年,頸椎病沒再犯過。
可是,前不久的一天清晨,楊女士起床後發現脖子酸脹得厲害,還有些疼。她以為是落枕了,不料情況越來越嚴重,還出現了頭暈目眩的情況。趕到浙江省中山醫院檢查,該院推拿科副主任應曉明診斷:楊女士的頸椎病發作了。
怎麼會突然發作?一個多月前,楊女士的朋友送了她一個保健枕頭,說是符合人體生理曲線,對頸部保養有好處。楊女士當晚就用了新枕頭。但是,高起的部分應該是墊在頸部的,而她卻墊在了頭部。
應曉明分析,這類高低曲度比較明顯的枕頭,應該將最高處枕在頸部而非頭部。枕法不對就會導致頸椎曲度消失,使得本來頸椎就不好的人發病。
「選對枕頭,墊對位置,對頸椎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應曉明提到,枕頭太高會使頸椎過於前屈,導致頸部的軟組織過度緊張和疲勞,容易發生落枕,還可能導致腦部供血不足。當然,太低的枕頭也不行。「枕頭的高度因人而異。習慣仰臥的人,枕頭高度就是後腦勺最高處沿頸到背的垂直距離,也就是平躺時床鋪平面到頸部生理彎曲後沿頂點的高度;習慣側臥的人,枕頭高度可以是單側肩寬。」
「頸椎病好發於中老年人,以40~60歲多見,尤其是45~55歲年齡段發病最多,多屬於頸椎自然的退行性改變。」應曉明說:「隨著生活方式、習慣的改變,發病率正逐年升高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門診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確診,尤其集中在30歲左右的人,大多是因為電腦、手機等數碼產品使用過多,導致頸椎勞損性造成的。」
應曉明提到,冬季頸椎病高發,頸部受涼後導致局部血液循環變差,局部炎症因子不能在血液循環中被帶走,從而造成局部慢性炎症,致使酸痛,增加頸椎病發病危險。他提醒:冬季要特別注意頸部的保暖防護,特別是風大的時候。外出時最好穿上高領毛衣或者戴上圍巾,也可以將手搓熱之後,護住脖子輕輕按摩。
1607063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