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酸痛,楊女士本以為是落枕了,不想情況越來越嚴重,還出現了頭暈目眩的情況。到醫院一看,竟是自己多年未犯的頸椎病發作了。令她哭笑不得的是,發作的原因竟然與枕頭枕反了有關。
枕頭枕反導致頸椎病發作楊女士今年43歲,從事財務工作。早在10多年前,她就患了頸椎病。「脖子酸脹、頭暈目眩,發作的時候苦不堪言。」為此,楊女士很注意頸部保養,不僅改變自己的工作習慣,還特意去學了遊泳。最近幾年,頸椎病沒再犯過。
可是,前不久的一天清晨,楊女士起床後發現脖子酸脹得厲害,還有些疼。她以為是落枕了,不料情況越來越嚴重,還出現了頭暈目眩的情況。經浙江省中山醫院推拿科副主任應曉明診斷,楊女士的頸椎病發作了。
怎麼會突然發作了?一個多月前,楊女士的朋友送了她一個保健枕頭,說是符合人體生理曲線,對頸部保養有好處。楊女士當晚就用了新枕頭,高起的部分應該是墊在頸部的而她卻墊在了頭部。應曉明說,這類有高低比較明顯曲度的枕頭,應該將最高處枕在頸部而非頭部。枕法不對就會導致頸椎曲度消失,使得本來頸椎就不好的人發病。
「選對枕頭,墊對位置,對頸椎病的防治有很重要的作用。」應曉明提到,枕頭太高會使頸椎過於前屈,導致頸部的軟組織過度緊張和疲勞,容易發生落枕,還可能導致腦部供血不足。當然,太低的枕頭也不行。「枕頭的高度因人而異。習慣仰臥的人,枕頭高度應是頸部生理彎曲的後沿頂點與頭和背部連線的距離,也就是平躺時床鋪平面到頸部生理彎曲後沿頂點的高度;習慣側臥的人,枕頭高度應是1/2肩寬至頸部的最小寬度。」
要避免長時間一個姿勢「頸椎病好發於中老年人,以40-60歲多見,尤其是45-55歲年齡段發病最多,多屬於頸椎自然的退行性改變。」應曉明說,「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習慣的改變,發病率正逐年升高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門診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確診,尤其集中在30歲左右的人,大多是因為電腦、手機等數碼產品使用過多,導致頸椎勞損性造成的。」
應曉明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頸椎的養護。首先要改變不良的工作及生活習慣,避免頸椎長時間維持在一個姿勢,避免頸肩過度疲勞,尤其是不要長時間伏案學習、玩手機、玩電腦等。「同一個姿勢最多持續時間不超過60分鐘,否則會造成頸椎壓力過大,神經受到壓迫。」他建議大家在休息時起身向遠方眺望片刻,也可雙手交替揉捏頸椎及周圍肌肉,或雙手交叉按壓肩部和頸椎進行左旋、右旋動作數次,既有利於緩解頸椎的壓力和負荷,又可消除疲勞感。
「即使是午休也一定要為頸椎找到扶託點。」應曉明提到,午休最好還是採取臥躺的方式。如果在辦公室午休或在車上睡覺時,不提倡向前趴著睡覺,可採取向後仰躺的姿勢稍作休息,頸部後面墊卷裹的衣服或是U型頸舒枕。
天氣寒冷要注意頸部保暖「冬季要特別注意頸部的保暖防護,特別是風大的時候。外出時最好穿上高領毛衣或者戴上圍巾,也可以將手搓熱之後,護住脖子輕輕按摩。」應曉明提到,冬季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頸部受涼後導致局部血液循環變差,局部炎症因子不能在血液循環中被帶走,從而造成局部慢性炎症,致使酸痛,增加頸椎病發病危險。「夏天不能對著空調的冷風吹,冬天也一樣,不能讓脖子對著空調的暖風吹。因為從中醫上來說,不管是寒風、暖風,都是屬於風邪,侵入人體會造成傷害。」出現眩暈、上下肢無力、走路不穩、手指發麻等不適症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另外,要加強頸肩部肌肉力量的鍛鍊,像遊泳、打羽毛球都是對頸椎十分好的運動方式。平時大家也可以試試懶人頸椎操,每間隔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用下巴尖一筆一畫、緩慢地寫正楷字,如「大」字、「米」字、「糞」字等。
服務:防治頸椎病推薦做「三三操」捏三把:手掌心放在頸後部,手指與手掌相對用力,把脖子後面的肌肉捏緊提起來,一捏一放,左右手各三把,能快速放鬆頸部肌肉,恢復頸部疲勞;
摩三下:用手掌和手指面橫向緊貼脖子後面的肌肉,推過去再拉過來往返摩擦,左右手各摩三下,讓頸部肌肉發熱,促進頸部血液循環;
扳三下:四指放在頸後部用力往前拉,頭緩緩向後仰形成對抗牽引,左右手各扳三下,改善因低頭過多而導致的頸椎曲度變直。
【來源:青年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