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渾南「評理說事點」有事放開說
發布時間:2020-06-14 07:47 星期日
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
□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國強 韓宇
「評理說事點可是幫了咱社區大忙了!要不然啊,村民們心裡不託底,咱這搞民宿的工作也沒法兒幹。」近日,遼寧省瀋陽市渾南區王士蘭社區黨支部書記於宏海興奮地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王士蘭社區是涉農社區,有著「沈南第一村」之稱。近年來,伴隨著鄉村旅遊迅速發展,民宿需求日益增加,社區計劃租賃43戶村民房屋擴大民宿規模。為了徵求意見建議,社區邀請村民們來到評理說事點暢所欲言。針對不少村民提出不太懂法、對合同沒底的問題,經過商討,大家決定邀請公益律師給合同把關。幾輪溝通後,5月11日,第一批27戶村民順利籤訂合同。「我們還將藉助這個平臺協調公證人員,為出租房屋村民提供不動產登記證明服務,進一步規避法律風險。」於宏海說。
讓於宏海讚不絕口的「村民評理說事點」,曾出現在時任遼寧省省長唐一軍今年1月14日在遼寧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是2020年遼寧著力要辦好的10件民生實事之一。
三級平臺 讓好政策落地生根
遼寧司法行政系統謀劃搭建的「村民評理說事點」,既是遼寧省2020年10件民生實事之一,又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遼寧的具體實踐。在「村民評理說事點」,老百姓不僅可以解決矛盾、評說難事,還可以說大事、說好事、說實事、說急事、說要事、說心事。
「通過近幾年統計,每年全省矛盾糾紛突發、多發在鄉村,這些矛盾糾紛不及時化解,極易激化升級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遼寧省司法廳黨組書記、廳長林志敏介紹,為了讓老百姓遇事有地兒「找說法」,在遼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遼寧省司法廳2019年11月下發《關於在全省開展「村民評理說事點」工作的通知》,開始謀劃「村民評理說事點」建設工作。
瀋陽市渾南區全力落實。「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村民評理說事點』建設工作。下大力氣,下苦功夫,短時間、高質量構建了三級評理說事平臺。」渾南區委書記單義介紹,今年3月底,渾南區高質量建成218個「村民(居民)評理說事點」,在省內率先實現評理說事點全覆蓋。同時,創造性地在全部10個街道設立「村民評理說事站」,在區級層面建成1個「村民評理說事中心」,構建起了三級評理說事平臺。
「5、3、6,這組數字足以說明渾南區委、區政府對此項工作重視程度。」渾南區司法局局長侯運魁說,「我們區裡第一時間成立『村民評理說事點』工作領導小組,區委書記、區長任組長,有關區委常委任副組長,區委、區政府兩辦印發《渾南區「村民評理說事點」工作實施方案》,推進專項工作。先後召開區委常委會專題會議5次、區政府常務會3次,區委書記、區長帶隊下基層檢查指導6次,並將『村民評理說事點』工作列入績效考核。」
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4月,渾南全區信訪量同比下降30%;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其中命案發生率為零;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3.6%。這其中,評理說事平臺功不可沒。
突出特色 讓好平臺各展風姿
在瀋陽市渾南區祝家街道佟家峪村,評理說事點不僅能調解糾紛,還與當地「杏花有約」鄉村文化品牌相融合,成為村民廣泛參與、共謀發展的平臺。前不久,評理說事點召集村民為辦好杏花節出點子,研究遊客車輛怎麼停放、垃圾如何清理,討論銷售農家小吃增收等事宜。
佟家峪村評理說事點發揮出強大的基層社會治理作用,正是渾南區在「村民評理說事點」點位建設上突出特色的一個縮影。
渾南區為統籌搭建評理說事體系,提出了符合本區特色的「八有」模式,即一個評理說事場所;兩個評理說事熱線;三個評理說事平臺;四個評理說事法庭;五個評理說事團隊;六個評理說事環節;七個評理說事制度;八個評理說事方面內容。
此外,渾南區財政已為「村民評理說事點」追加專項預算249萬元,為統籌配置硬體物資、配備人員隊伍提供了充足資金保障。「我們按照要求統一製作標識牌、工作制度板、檔案簿、服務卡。對涉農社區部分點位還配備茶臺等休閒文化設施,營造良好溝通氛圍。」渾南區司法局副局長趙謙說。
據了解,除區級中心外,渾南區還為各街道站配備1名專職人民調解員,為村(社區)點配備218名專職評理說事員,採用「1+2+N」模式組織人民調解員、法律顧問、駐村民警、紅色調解員、退休老幹部、與農民生產生活相關行業專業人士等共505人參與到評理說事團隊當中,滿足群眾不同需求。
正是有了完善細緻的統籌規劃,如今渾南區「村民評理說事點」做得風生水起,百花齊放。
桃仙街道企業多、發展快、歷史遺留問題較多,街道便以黨建為紐帶,整合基層條線系統,聯合司法、執法、工商、法庭、公證等部門單位,補齊為村民在地頭面對面服務的「最後一米」;五三街道是成熟社區,日常訴求多,19個社區均由1名社區書記、2名專職調解員和10名志願者擔任調解員,街道設置由1名首席評理員、1名法律顧問和19名優秀專職評理員組成的評理說事團隊,確保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真抓實幹 讓好商議烙上「渾南範兒」
「村民『評理說事點』核心在『議』,關鍵在實效。我們著眼於破解『基層決策不規範、矛盾糾紛化解難、服務群眾不到位、幹好幹壞一個樣』四大難題癥結,緊扣『說、議、答、評』四個環節深化村民『評理說事點』建設工作,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渾南方案』,推進了基層權力公開、公平、公正運行,提升了村(社區)治理規範化水平。」侯運魁說。
在開放說事環節,將群眾熟悉的食雜店、衛生所、活動室和田間地頭開闢為說事場所,發動百姓參與到說事中來;整合村裡「駐村法律顧問」「專職評理員」「網格信息員」等資源,搭建線上線下說事平臺;依託全區評理說事熱線,建立村民信箱、說事熱線、微信群等熱線通道;落實臺帳記錄製度,明確接辦責任人、處理時間表。
科學議事則採取「常規事項立即議、一般事項定期議、重大事項聯席議」的方式,對不同訴求、不同問題分門別類開展議事。如對於難以解決的重大事務,有計劃地開展聯席會議共商共議,對於基層化解不了的矛盾和問題,逐級上交解決,並形成反饋機制。
今年正月初八,瀋陽市渾南區桃仙街道馬樓子村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將全村7個路口封了6個。第二天一早,村民杜丹來到「評理說事點」說:「咱村有400多人在附近的桃仙機場務工,封了務工近路,村民外出太不方便。」「評理說事點」立即啟動聯席議事程序,找來多方人士商議科學解決辦法,新開闢一條可檢測篩查務工通道,解決了村民所需。
「及時答事,建立分流承辦機制,使民事村辦的程序和內容全程有記錄、過程可追溯、辦理有結果;在區、街道兩級建立督察通報制度,推動基層事務有效落實;建立分級辦理機制、街道聯合辦公制度、區級統籌調度機制,實現各類難事、急事的高效解決並及時答覆。」趙謙介紹說。
據了解,為了突出百姓在自治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推行民主評事,渾南區規定由百姓來對村(社區)「評理說事點」工作開展民主評議,並以此作為考量村(社區)工作情況的重要指標,使得監督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過去,基層的人民調解範圍窄,而且雙方當事人均自願才能調解,大量的百姓其他訴求較難通過這個平臺解決。」遼寧省司法廳副廳長郝集體評價說,「如今,村民(居民)『評理說事點』打破了這個局面,內涵深、外延廣、觸角長,不僅化解大量矛盾糾紛,還有效解決了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所急所難、所煩所怨、所願所盼,真正貼近了基層治理的實際,最終實現『矛盾不出村、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目標。」
截至4月底,全區各村民評理說事站、點共組織開展訴求問題排查1123次,收集訴求、意見、建議等共683條,其中群眾參與村委會、社區決策提出的意見建議558件,佔比82%,全區完成說事議事調事577次。
責任編輯:吳迪
82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