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的「虎頭」,神氣的「眼睛」,小巧的「耳朵」,霸氣而不失可愛的「王」字……一雙雙虎頭鞋,像一隻只憨態可掬、神氣活現的小老虎,它們出自邯鄲市永年區張西堡鎮李莊村村民武香環之手。
原本在民間寓意驅病闢邪的虎頭鞋,在武香環的手裡則成了致富「利器」,帶動著600多戶村民奔走在小康路上。
武香環展示村民在家中製作完成的虎頭鞋。
與虎頭鞋結緣
1965年,武香環出生在永年南七急村。那個年代,農閒時節,村民大都以看戲看電影、串門聊天打發時間。而武香環的母親則是村裡出了名的巧手,人緣好,善於助人,鄰居們喜歡找她幫忙剪花做鞋。武香環經常看到母親起早貪黑縫製虎頭鞋,看著母親繡,自己也愛動手縫幾針。沒想到在姊妹中,她不僅縫得認真而且用心,母親決定把縫製虎頭鞋的手藝傳給她。
母親縫製虎頭鞋的情景,深深地印刻在武香環的腦海裡。不到10歲,她就跟隨母親學習虎頭鞋的刺繡、鎖邊、製鞋等手藝。1978年,初中畢業的武香環回鄉務農,一次偶然機會,她迷上了縫紉機刺繡。農閒時,她就在家琢磨縫紉機刺繡,不懂時就去周邊村看一看那些老手藝人是怎麼繡的,回來自己再研究、再琢磨。一個月下來,她就熟練掌握了縫紉機刺繡技術,尤其鍾愛虎頭鞋。
那個年代,1歲左右的幼童都流行穿虎頭鞋,人們認為虎是百獸之王,穿上虎頭鞋可以護佑孩子健康成長。「我製作的虎頭鞋特別受歡迎,而且光一雙鞋頭就能賣五毛錢,十裡八鄉的都來找我買,不用出門就賣完了。」回憶跟母親做虎頭鞋的日子,武香環滿臉笑容。
22歲,武香環嫁到了李莊村,帶走的不僅有嫁妝,還有做虎頭鞋的手藝。
剛來到丈夫家裡,她時不時地做幾雙虎頭鞋,送給村裡的親戚和朋友。他們看了,都誇她手藝好。婆婆看到她巧手做出的虎頭鞋,欣慰地說,「我兒子娶了個巧手媳婦,是他的造化」,並且全力支持她賣鞋頭這門生意。
武香環的愛人王元亮,也是位勤勞的農民,他除照顧好土地外,還在集市上做些小買賣,補貼家庭生活開銷。對妻子想做的事,他給予了鼓勵和支持。
在家人的幫扶下,武香環走上了艱辛而充實的創業之路。
虎頭鞋做工複雜,僅鞋頭上的虎頭樣式就需要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針法,鞋面的顏色以紅、黃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處則採用粗線條勾勒,誇張地表現虎的威猛。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婦女都會做鞋,但是這虎頭鞋的鞋頭卻不是人人都會做。起初,武香環只做虎頭鞋最漂亮、最繁瑣且難度最大的鞋頭。「一個鞋頭就要用十幾種色彩的棉線,鞋頭樣式就有六七十種,一天我最多只能做十幾雙鞋頭。」
由於武香環縫製的鞋頭做工精良,貨品常常供不應求。「為了滿足需求,我和愛人商量後,決定擴大生產規模。」他們一下子就購買了十幾臺縫紉機,決定在本村和附近村裡招收手藝好的工人。
連武香環本人也未想到,結婚沒多久,自己一下子就發展成為家庭作坊式的小老闆。
村民在製作虎頭鞋。
勤勞帶動發展
傳統虎頭鞋式樣單一,而農村的花花草草給了武香環創作靈感。她把「老虎」的「眼睛」繡成石榴形,「眉毛」改成小公雞,鞋頭添一圈毛茸茸的兔毛,再縫上兩隻逼真的小耳朵,各式各樣的「小老虎」就在她手裡活靈活現誕生了。
有了工人,她便有了更多時間琢磨虎頭鞋鞋頭的樣式,「我把琢磨出的鞋頭樣式畫在一種透明的玻璃紙上,沿著圖案紮上針眼,再在紙上倒上少量汽油,下面鋪上布,汽油沿著針眼滴落在布上,就印出了圖案。工人們再按照圖樣縫製。」一個晚上,武香環能印出幾百張圖,方便工人在布上繡制。
因圖案新穎、用料考究、做工細膩,武香環繡制的虎頭鞋很快出了名。不僅十裡八村的鄉親請她做鞋頭,周邊的曲周縣、雞澤縣等地都來她這裡批發虎頭鞋的鞋頭,就連河南等地的客商也慕名而來。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武香環的生意非常興隆,訂單多得讓她感到人手又不夠用了。「那時,我們在房子周邊搭蓋著棚子,工人就在棚子裡幹活。」冬天,外面下著鵝毛大雪,她的手因長時間工作都被凍傷了,卻一刻也不停歇。
勤勞換來了富裕,武香環家成為李莊村首批萬元戶。
面對客戶激增的需求量,武香環與家人商量後,又一次開始招募工人了。這一次她不需要工人來她的作坊工作,只要願意做這份活計,在家做就行。「我提供材料和圖案,他們做好鞋頭送過來就行,計件付工費。」這樣的工作方式,讓她在短時間內就招募了100多名村民。
隊伍壯大,貨品出貨率提升了好幾倍。武香環負責上門培訓工人,並把關貨品質量,不知不覺間,她在帶領全家致富的過程中,也帶動周邊村民走上了一條致富路。
隨著時代的發展,繡花和縫製工藝的不斷進步,縫紉機繡花已漸漸落伍。2006年,武香環與愛人一同到石家莊和武漢繡花機器廠家考察學習。回到邯鄲後,花六七萬元購買了第一臺電腦繡花機。
「電腦繡花機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貨品出貨量,繡制的圖案栩栩如生,以前我們用的繡線都是稍粗的棉線和腈綸線,繡花機上用的都是絲光線,繡線更加細膩有光澤。縫紉機一天能繡240餘雙,電腦繡花機一天能繡700餘雙,大大提高了產量。」後來,武香環購置了兩臺繡花機,3臺機器嗡嗡作響,她的作坊裡一派繁忙。「我們既有機繡,又有手工繡的虎頭鞋鞋頭,可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武香環(左)在指導村民製作虎頭鞋。
善心帶動致富
致富路上並非一帆風順。2015年3月的一個下午,武香環的家庭作坊突然火光四起,最終連自己居住的房子也燒完了。
看著奮鬥多年的成果被付之一炬,她卻沒有流下一滴眼淚。「沒啥大不了的,誰還不遇點糟心事。房子和廠房沒有了,正好蓋新的。」一句淡淡的話語,她就把這件難事翻篇了。
在事業發展最需要工人的時候,武香環動員周邊村家境貧困的婦女、老人和殘疾人加入,把材料發給他們,讓他們各自在家中製作。「不耽誤家裡的農活和家事,還能掙錢。」
李莊村村民杜新榮,家境十分困難。武香環得知她的境況,主動邀請她加入做虎頭鞋的行列,還手把手教她做活。「香環對我家的幫助特別大,在家做虎頭鞋,一天最少能掙六七十元,我們全家都特別感激她。」
永年區張西堡鎮大屯村村民段林英,因小兒麻痺症導致兩腿不能走路,她託人找到武香環說她想做虎頭鞋掙錢養活自己。得知她的情況後,武香環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並且每次都親自為她送材料,再把做好的鞋拿回來。或許是機會得來不易,她做的鞋總是最好的。「現在我能靠自己養活自己,而且家裡還蓋了新房子,這全靠香環給了我這個機會。」段林英說。
2011年,武香環註冊了「香環」牌商標。如今,邯鄲市永年區香環手工藝虎頭鞋廠製作的「香環牌」虎頭鞋已成為一個集六七十種花型、年銷售額300多萬元的特色產業。她的虎頭鞋在淘寶網、拼多多等線上就有6家店鋪,一天銷售額達三四千元。
一路走來,武香環帶領著600多戶村民奮力奔向小康,一路荊棘、一路向前,一路為他們鋪滿「幸福之花」。
來源:學習強國邯鄲平臺
責編:李 曼
初審:周竹葉
審核:楊興林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1368」工作計劃
「1」,就是明確一個目標。即建設「美麗永年,經濟強區」。
「美」,就是政治生態美、社會生態美、自然生態美;
「強」,就是區財政實力強、群眾殷實富裕、經濟發展後勁足。
「3」,就是抓好三件大事。即抓好項目建設、社會穩定、幹部隊伍建設(重點抓好黨政幹部、農村幹部和企業家三支隊伍)。
「6」,就是實施六項突破。在工業園區建設、城市新區建設、廣府古城和「三山」旅遊開發、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環境治理、民生事業發展等六項重點工作上尋求突破。
「8」,就是為「136」目標的實現提供八項保障舉措。
一是進一步加強群眾工作完善群眾工作機制;
二是建立鼓勵幹事創業容錯糾錯辦法;
三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擴大開放;
四是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區級投融資平臺管理;
五是開展企業家素質提升專項行動;
六是開展農村幹部「雙帶雙創」工程;
七是突出在一線鍛鍊識別選拔幹部;
八是對重點工作實行公開承諾公開踐諾公開考核。
「2568」重點工程
「2」,就是聚焦項目建設和城鄉建設兩大重點。
「5」,就是抓實高質量發展、鄉村治理、民生改善、社會穩定、從嚴治黨等五項任務。
「6」,就是打好精準脫貧、汙染防治、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招商引資、世界太極拳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標準件和蔬菜產業提升等六大攻堅戰。
「8」,就是開展好八個專項行動,為「256」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一是解放思想、對標趕超專項行動;
二是優化營商環境和深化幹部作風專項行動;
三是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四是農村「雙基雙提升」專項行動;
五是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專項行動;
六是企業家素質提升專項行動;
七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專項行動;
八是閒置土地盤活和違法佔地清理專項行動。
原標題:《永年區武香環:「虎頭鞋」千針萬線繡出「小康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