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區武香環:「虎頭鞋」千針萬線繡出「小康路」

2020-12-13 澎湃新聞

圓圓的「虎頭」,神氣的「眼睛」,小巧的「耳朵」,霸氣而不失可愛的「王」字……一雙雙虎頭鞋,像一隻只憨態可掬、神氣活現的小老虎,它們出自邯鄲市永年區張西堡鎮李莊村村民武香環之手。

原本在民間寓意驅病闢邪的虎頭鞋,在武香環的手裡則成了致富「利器」,帶動著600多戶村民奔走在小康路上。

武香環展示村民在家中製作完成的虎頭鞋。

與虎頭鞋結緣

1965年,武香環出生在永年南七急村。那個年代,農閒時節,村民大都以看戲看電影、串門聊天打發時間。而武香環的母親則是村裡出了名的巧手,人緣好,善於助人,鄰居們喜歡找她幫忙剪花做鞋。武香環經常看到母親起早貪黑縫製虎頭鞋,看著母親繡,自己也愛動手縫幾針。沒想到在姊妹中,她不僅縫得認真而且用心,母親決定把縫製虎頭鞋的手藝傳給她。

母親縫製虎頭鞋的情景,深深地印刻在武香環的腦海裡。不到10歲,她就跟隨母親學習虎頭鞋的刺繡、鎖邊、製鞋等手藝。1978年,初中畢業的武香環回鄉務農,一次偶然機會,她迷上了縫紉機刺繡。農閒時,她就在家琢磨縫紉機刺繡,不懂時就去周邊村看一看那些老手藝人是怎麼繡的,回來自己再研究、再琢磨。一個月下來,她就熟練掌握了縫紉機刺繡技術,尤其鍾愛虎頭鞋。

那個年代,1歲左右的幼童都流行穿虎頭鞋,人們認為虎是百獸之王,穿上虎頭鞋可以護佑孩子健康成長。「我製作的虎頭鞋特別受歡迎,而且光一雙鞋頭就能賣五毛錢,十裡八鄉的都來找我買,不用出門就賣完了。」回憶跟母親做虎頭鞋的日子,武香環滿臉笑容。

22歲,武香環嫁到了李莊村,帶走的不僅有嫁妝,還有做虎頭鞋的手藝。

剛來到丈夫家裡,她時不時地做幾雙虎頭鞋,送給村裡的親戚和朋友。他們看了,都誇她手藝好。婆婆看到她巧手做出的虎頭鞋,欣慰地說,「我兒子娶了個巧手媳婦,是他的造化」,並且全力支持她賣鞋頭這門生意。

武香環的愛人王元亮,也是位勤勞的農民,他除照顧好土地外,還在集市上做些小買賣,補貼家庭生活開銷。對妻子想做的事,他給予了鼓勵和支持。

在家人的幫扶下,武香環走上了艱辛而充實的創業之路。

虎頭鞋做工複雜,僅鞋頭上的虎頭樣式就需要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針法,鞋面的顏色以紅、黃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處則採用粗線條勾勒,誇張地表現虎的威猛。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婦女都會做鞋,但是這虎頭鞋的鞋頭卻不是人人都會做。起初,武香環只做虎頭鞋最漂亮、最繁瑣且難度最大的鞋頭。「一個鞋頭就要用十幾種色彩的棉線,鞋頭樣式就有六七十種,一天我最多只能做十幾雙鞋頭。」

由於武香環縫製的鞋頭做工精良,貨品常常供不應求。「為了滿足需求,我和愛人商量後,決定擴大生產規模。」他們一下子就購買了十幾臺縫紉機,決定在本村和附近村裡招收手藝好的工人。

連武香環本人也未想到,結婚沒多久,自己一下子就發展成為家庭作坊式的小老闆。

村民在製作虎頭鞋。

勤勞帶動發展

傳統虎頭鞋式樣單一,而農村的花花草草給了武香環創作靈感。她把「老虎」的「眼睛」繡成石榴形,「眉毛」改成小公雞,鞋頭添一圈毛茸茸的兔毛,再縫上兩隻逼真的小耳朵,各式各樣的「小老虎」就在她手裡活靈活現誕生了。

有了工人,她便有了更多時間琢磨虎頭鞋鞋頭的樣式,「我把琢磨出的鞋頭樣式畫在一種透明的玻璃紙上,沿著圖案紮上針眼,再在紙上倒上少量汽油,下面鋪上布,汽油沿著針眼滴落在布上,就印出了圖案。工人們再按照圖樣縫製。」一個晚上,武香環能印出幾百張圖,方便工人在布上繡制。

因圖案新穎、用料考究、做工細膩,武香環繡制的虎頭鞋很快出了名。不僅十裡八村的鄉親請她做鞋頭,周邊的曲周縣、雞澤縣等地都來她這裡批發虎頭鞋的鞋頭,就連河南等地的客商也慕名而來。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武香環的生意非常興隆,訂單多得讓她感到人手又不夠用了。「那時,我們在房子周邊搭蓋著棚子,工人就在棚子裡幹活。」冬天,外面下著鵝毛大雪,她的手因長時間工作都被凍傷了,卻一刻也不停歇。

勤勞換來了富裕,武香環家成為李莊村首批萬元戶。

面對客戶激增的需求量,武香環與家人商量後,又一次開始招募工人了。這一次她不需要工人來她的作坊工作,只要願意做這份活計,在家做就行。「我提供材料和圖案,他們做好鞋頭送過來就行,計件付工費。」這樣的工作方式,讓她在短時間內就招募了100多名村民。

隊伍壯大,貨品出貨率提升了好幾倍。武香環負責上門培訓工人,並把關貨品質量,不知不覺間,她在帶領全家致富的過程中,也帶動周邊村民走上了一條致富路。

隨著時代的發展,繡花和縫製工藝的不斷進步,縫紉機繡花已漸漸落伍。2006年,武香環與愛人一同到石家莊和武漢繡花機器廠家考察學習。回到邯鄲後,花六七萬元購買了第一臺電腦繡花機。

「電腦繡花機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貨品出貨量,繡制的圖案栩栩如生,以前我們用的繡線都是稍粗的棉線和腈綸線,繡花機上用的都是絲光線,繡線更加細膩有光澤。縫紉機一天能繡240餘雙,電腦繡花機一天能繡700餘雙,大大提高了產量。」後來,武香環購置了兩臺繡花機,3臺機器嗡嗡作響,她的作坊裡一派繁忙。「我們既有機繡,又有手工繡的虎頭鞋鞋頭,可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武香環(左)在指導村民製作虎頭鞋。

善心帶動致富

致富路上並非一帆風順。2015年3月的一個下午,武香環的家庭作坊突然火光四起,最終連自己居住的房子也燒完了。

看著奮鬥多年的成果被付之一炬,她卻沒有流下一滴眼淚。「沒啥大不了的,誰還不遇點糟心事。房子和廠房沒有了,正好蓋新的。」一句淡淡的話語,她就把這件難事翻篇了。

在事業發展最需要工人的時候,武香環動員周邊村家境貧困的婦女、老人和殘疾人加入,把材料發給他們,讓他們各自在家中製作。「不耽誤家裡的農活和家事,還能掙錢。」

李莊村村民杜新榮,家境十分困難。武香環得知她的境況,主動邀請她加入做虎頭鞋的行列,還手把手教她做活。「香環對我家的幫助特別大,在家做虎頭鞋,一天最少能掙六七十元,我們全家都特別感激她。」

永年區張西堡鎮大屯村村民段林英,因小兒麻痺症導致兩腿不能走路,她託人找到武香環說她想做虎頭鞋掙錢養活自己。得知她的情況後,武香環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並且每次都親自為她送材料,再把做好的鞋拿回來。或許是機會得來不易,她做的鞋總是最好的。「現在我能靠自己養活自己,而且家裡還蓋了新房子,這全靠香環給了我這個機會。」段林英說。

2011年,武香環註冊了「香環」牌商標。如今,邯鄲市永年區香環手工藝虎頭鞋廠製作的「香環牌」虎頭鞋已成為一個集六七十種花型、年銷售額300多萬元的特色產業。她的虎頭鞋在淘寶網、拼多多等線上就有6家店鋪,一天銷售額達三四千元。

一路走來,武香環帶領著600多戶村民奮力奔向小康,一路荊棘、一路向前,一路為他們鋪滿「幸福之花」。

來源:學習強國邯鄲平臺

責編:李 曼

初審:周竹葉

審核:楊興林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1368」工作計劃

「1」,就是明確一個目標。即建設「美麗永年,經濟強區」。

「美」,就是政治生態美、社會生態美、自然生態美;

「強」,就是區財政實力強、群眾殷實富裕、經濟發展後勁足。

「3」,就是抓好三件大事。即抓好項目建設、社會穩定、幹部隊伍建設(重點抓好黨政幹部、農村幹部和企業家三支隊伍)。

「6」,就是實施六項突破。在工業園區建設、城市新區建設、廣府古城和「三山」旅遊開發、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環境治理、民生事業發展等六項重點工作上尋求突破。

「8」,就是為「136」目標的實現提供八項保障舉措。

一是進一步加強群眾工作完善群眾工作機制;

二是建立鼓勵幹事創業容錯糾錯辦法;

三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擴大開放;

四是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區級投融資平臺管理;

五是開展企業家素質提升專項行動;

六是開展農村幹部「雙帶雙創」工程;

七是突出在一線鍛鍊識別選拔幹部;

八是對重點工作實行公開承諾公開踐諾公開考核。

「2568」重點工程

「2」,就是聚焦項目建設和城鄉建設兩大重點。

「5」,就是抓實高質量發展、鄉村治理、民生改善、社會穩定、從嚴治黨等五項任務。

「6」,就是打好精準脫貧、汙染防治、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招商引資、世界太極拳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標準件和蔬菜產業提升等六大攻堅戰。

「8」,就是開展好八個專項行動,為「256」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一是解放思想、對標趕超專項行動;

二是優化營商環境和深化幹部作風專項行動;

三是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四是農村「雙基雙提升」專項行動;

五是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專項行動;

六是企業家素質提升專項行動;

七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專項行動;

八是閒置土地盤活和違法佔地清理專項行動。

原標題:《永年區武香環:「虎頭鞋」千針萬線繡出「小康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45歲的農家婦女,靠著做虎頭鞋趟出致富路
    穿虎頭鞋,是很多山東夏津人共有的幼時記憶。一歲左右的嬰孩,穿著虎頭鞋,蹣跚學步,在夏津,曾是很常見的畫面。除了實用功能,虎頭鞋自古也被賦予了更美好的願景:百獸之王的老虎能驅災闢邪,穿過虎頭鞋的孩子都遠離災難、平安健康。這一兒時記憶成就了張曉芸。
  • 河北永年:「虎頭鞋」成為富民新產業
    2020年11月7日,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張西堡鎮李莊村的手工藝人正在縫製虎頭鞋。截至目前,該鎮已形成一條集加工、製作、銷售於一體的虎頭鞋產業鏈,帶動近千名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產品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遠銷韓國、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  通訊員 胡高雷 攝影報導
  • i東營|東營之虎頭鞋製作技藝 千針萬線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訊 虎頭鞋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製作的童鞋,因鞋頭呈虎頭模樣,故稱虎頭鞋。它既有實用價值,也有觀賞價值,同時它又是一種吉祥物 ,人們賦予它驅鬼避邪的功能。虎頭鞋距今已有很久的歷史,相傳在秦漢時期,墾利周邊地區屬齊國領地,由於戰爭,大量士兵及戰馬死亡,很多野獸就吞噬他們的屍骸,久而久之,這些野獸對老百姓的生命構成了威脅,小孩時常被野獸侵害,為了遏制這一現象,人們就把虎頭圖樣繡制在小孩的鞋和帽子上,因為虎是百獸之王,以借虎的威猛來震懾惡獸,久而久之漸成習俗延至今日。
  • 宣威民間工藝 ——「虎頭鞋」
    《辭海》中關於「虎頭鞋」的釋義為:明末宮中女眷所穿繡鞋,其上繡有獸頭,稱虎頭鞋。注釋道:「五六年間,宮眷每繡獸頭於鞋上,以闢不祥,呼為虎頭鞋。識者謂:虎,旄也,兵象也。」兩本書所記載的虎頭鞋也不全面,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太多的民間文藝不被記載,所以許多有關的歷史都無從追溯。虎頭鞋也不例外,有關於它的傳說有很多。據說在很久以前,百獸之王並非老虎,而是貓。老虎作為一種巨獸想代替貓成為百獸之王。於是,老虎便向貓學習本領。通過學習,老虎的本領越來越強大,終於成為百獸之王。
  • 中國土鄉5000繡娘「兩針兩線」「盤繡」小康生活 (1/4)
    中國土鄉5000繡娘「兩針兩線」「盤繡」小康生活 (1/4) "← →"翻頁
  • 河北邯鄲永年區「小螺絲」搭乘電商快車
    通訊員趙明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喬賓娟 通訊員趙明)「吃穿不愁,逢年過節還能出去旅遊,這就是幸福的小康生活吧。」近日,說起自己家的小康生活,邯鄲市永年區河北鋪社區80後居民趙成剛喜笑顏開,今年國慶中秋假期,他給員工放了假,自己帶著家人逛了省園博園、磁縣開河馬頭,還去河南洛陽應天門「打了個卡」。
  • 彝族虎頭帽、虎頭鞋、虎頭枕,來自母親指尖的愛!
    在彝家,每個母親都會親手繡一頂虎頭帽、一雙虎頭鞋給自己的孩子,期盼小寶寶穿戴之後,會顯得更加虎頭虎腦、活潑可愛。彝族地區也流傳著小孩戴虎頭帽、穿虎頭鞋能起到闢邪護佑的說法。
  • 最後的繡娘: 一塊桌裙,繡了一輩子.
    在羅緞上用金絲線繡出各種紋樣,由於繡線包金箔其狀如蔥,民間也稱金蔥繡。閩南人家,家家戶戶都會有這樣一塊「桌裙」,過年敬天公、嫁娶添丁等喜慶的供奉儀式裡,人們喜歡在擺滿貢品的八仙桌前,綁上繡有吉祥圖案的紅色桌帷增添喜氣。只是沒想到這樣喜慶熱鬧的桌裙,是在這個有些昏暗落寞的小工作間裡完成的。
  • 教程|可愛的虎頭鞋
    虎頭鞋製作技藝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既有實用價值,也有觀賞價值,同時它又是一種吉祥物,人們賦予它驅鬼闢邪的功能。在古時候民間通常在孩子滿月、百天、周歲時,給小孩穿上虎頭鞋,具有壯膽、闢邪、祝願孩長命百歲的寓意。虎頭鞋既是一種造型藝術,又是一種民間文化,既反映了豐富多彩而又真真切切的民俗生活,又寄託了母親對孩子的無私胸懷和奉獻精神。
  • 手工藝之——【虎頭鞋】
    虎頭鞋做工複雜,僅虎頭上就需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針法。童鞋的一種,早期,多是孩子的長輩用精緻的繡工做成虎頭模樣。 在漢族地區,男孩一歲的時候,家人就會給他穿上虎頭鞋。 鞋頭鄉一虎頭,因虎是「百獸之王」,故虎將頭中間繡一個「王」字。通常在小兒滿周歲或生日時穿新做的虎頭鞋。民間認為,這樣可為小孩壯膽、避邪。也有祝願小孩長命百歲之意。
  • 網絡名人看重慶|一朵胸花繡千針 貧困留守婦女學非遺變身鄉村繡娘
    村裡一棟木結構院落的房簷下,十幾名苗家鄉村繡娘正牽著各色絲線,在花架上輕挑細繡。院落裡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酉陽縣婦聯巾幗精準扶貧苗繡扶貧工坊。「助力決戰脫貧攻堅——網絡名人看重慶」活動,10月16日下午冒著大雨來到這裡,「繡娘」們的風採留在了網絡名人的鏡頭裡。
  • 即墨區特色手工藝製品——「虎頭帽、虎頭鞋」的文化傳承
    以前膠東地區老輩人很講究,要為剛出生的孩子準備虎頭帽、虎頭鞋、虎枕頭、虎掛飾等,等孩子過了「百歲」就可以用了。虎頭帽起源悠久,西安市文物研究中心收藏的一件唐代虎頭帽襁褓陶俑(高10釐米,紅陶質),是目前中國所見嬰孩頭戴虎頭帽最早的實物例證。
  • 陽穀民間故事傳說——虎頭鞋的來歷
    虎頭鞋的傳說》趙倩 劉學敏文章選自《陽穀民間故事傳說》虎因為威猛雄壯成為世人所敬仰的一種圖騰,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虎文化。虎頭帽子、虎頭鞋、虎頭鼻子、虎頭椅子等,則是虎文化的載體的一部分。關於虎頭鞋的來歷,在陽穀東部的運河兩岸,有一段神話傳說。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景陽岡下有個樂於助人的年輕郎中,他雖為很多年輕媳婦接過生,自己卻尚未訂婚。因為自己是男性,他在為年輕媳婦接生時,總是用黑布蒙上眼睛。
  • 【大愛無疆 責任擔當】永年區慈善總會、永年區財政局關於疫情防控...
    130000河北省緊固件行業協會102000邯鄲市永年區鐵西東勝石料加工廠100000永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000深圳市大和實業有限公司80000河北華燃長通燃氣有限公司30000邯鄲市永年區城區馬連升大酒店60000邯鄲市永軍緊固件製造有限公司60000邯鄲市永年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58800邯鄲市永年區飯店大樓50000永年區愛平緊固件50000邯鄲市永華熱鍍鋅50000邯鄲市航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 有虎頭鞋的童年,漸行漸少
    虎頭鞋雖說帶「虎頭」,其實鞋既有虎頭也有鳳頭。「只要有紙樣,做啥鞋頭都行,不管是啥花樣,虎頭鞋說到底就是長輩保佑孩子健康成長的念想,而且主要給一歲以下的娃娃穿,最多到三四歲就不再穿了。」劉隋善做鞋,但畫紙樣並不特別在行,如今很多紙樣還是從娘家帶過來的。
  • 張曉芸:繡制「虎頭鞋」 傳承老手藝
    喜歡繡活兒、時常給親戚朋友縫製虎頭鞋的她,2017年在當地創辦了手工藝坊,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工藝技法,也為「老手藝」贏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我每月至少推出5款新品」張曉芸繡制的虎頭鞋虎頭鞋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在北方地區,民間有為幼童穿虎頭鞋寄寓吉祥平安的習俗。
  • 「刺繡大賽」飛針走線出巧手、繡出小康新畫卷 安寧市2020年手工...
    刺繡作為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在傳統文化的發展史及民間精神文明傳承和豐富生活上具有重要意義,一針一線繡的是錦繡山河,春秋序列,是心性所表,技藝傳承,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現場比賽作品統一構圖,以「飛針走線出巧手、繡出小康新畫卷」為刺繡主題。帶有強烈主體意識、思想底蘊的「繡娘們」以各自不同的針法技藝、表現手法、色彩搭配,最終形成了意境神韻各不相同的刺繡作品。技藝 · 靈魂現場打籽繡的蝴蝶,一針一結,層次豐富而立體。
  • 刺繡:東方奇技 繡美天下
    再觸摸繡品的感覺,不再是冰冷的布料,也不是乾癟的絲線,而是一種溫度,這種溫度,可以融化人心。太原市迎澤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原刺繡傳承人謝慧茹,以針為筆,以線為墨,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世間萬物。刺繡,又名「針繡」,俗稱「繡花」。
  • 湖北省檔案局(館)展出百件非遺實物,紅安繡活繡出千種花樣
    楚天都市報6月8日訊(記者劉利鵬 通訊員許華利 楊微潔)鞋墊上一針一線,繡出了大千世界。今日,在省檔案局(館)開展的國際檔案日活動上,115件非遺實物進行了展示。紅安繡活、黃陂泥塑等多項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更是現場展示精巧技藝,引得不少觀眾嘖嘖稱嘆。
  • 中國傳統文化四大名繡——蜀繡
    蜀繡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蜀的三星堆文明,與夏朝文明同時期。它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西漢揚雄的《蜀都賦》:「麗靡螭燭,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顯示出早在西漢時期,錦和繡都是很精美的絲織物製品,並且刺繡工藝已經得到高水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