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比大多數人更敏感?|測試: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2021-01-09 古星座蜜探

以前聽人說過,最不喜歡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太敏感了」。這句話往往在日常生活中顯得有一些貶義的暗示。那麼,究竟有沒有一些人真的比另一些人更加敏感呢?

心理學研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

Elaine Aron是最早對高敏感人群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家。在她的研究中發現,15-20%的美國人屬於高敏感人群。同時,她也研發了一套「你是高度敏感的人嗎?」的自測題。想更確切地了解自己是不是「高敏感」的人?點擊連結http://mp.weixin.qq.com/s/CuJWtfEaYnqb64Nc_WrQKw做自測題。

「高敏感」的人有哪些特徵?

「敏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人格特徵的維度(Borchard, 2010; Tartakovsky, 2012; Aron, 2013)。之所以說它是個維度,因為它並不是兩個極值,即不是簡單的「敏感」或「不敏感」,而更像是一個變化的區間(spectrum)。

因此,我們所說的高敏感,正是一種敏感程度較高的體現。高敏感的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通常能夠更完整細緻地處理外在世界的積極和消極的信息,但是,他們也常常容易被這些外在的刺激所影響,而變得不知所措。

高敏感人群對於外在的周圍環境有很強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他們通常能夠很快發現一些場合的異樣,也因此往往更願意把時間花在一個人安靜的獨處上。

研究發現,高敏感的人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1.對細節的感知力強

高敏感人群最突出的特點是對於所能感知到的生活細節的異於常人的高度敏感(Borchard, 2010;Bernstein,2015;Davernport, 2016),他們通常能夠察覺到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細節。這些的感知,例如衣物的質感、食物的品質,音樂、交通或是人的說話聲音,或者大自然的色彩和氣味等,都來源於人的觸覺、味覺、聽覺、視覺和嗅覺。

2. 關注行為的意義

這種高度敏感還意味著他們能夠意識到人的行為可能造成的、哪怕是十分細微的意義和後果(Borchard, 2010)。因此,高敏感的人會在做出行動的時候考慮多種可能的選擇和後果,也表現得較為謹慎。——有時他們因此顯得猶豫不決。

3. 對情緒的覺察力高

同時,高敏感的人對自己的情緒也十分「敏感」。他們比一般人更能夠覺察到自己的內在情緒狀態(Borchard, 2010; Davernport, 2016)。在面對痛苦、難過、以及一些生理上的一些反應時,高敏感的人通常會有更明顯的情緒反應,因此,他們也更能感受和認識到自己的情緒。

4. 具有創造力

Therese Borchard(2010)和Barrie Davenport(2016)都認為,高敏感的人非常具有創造力。因為對於高敏感的人群而言,「創作」常常被他們當做是應對情緒反應的一種機制。許多作家、畫家、音樂家等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都被發現是「高敏感」的人。

5. 富有同情心與同理心

高敏感的人不僅對於自身的情緒有敏銳的覺察力,還對他人的情緒和處境十分敏感(Borchard, 2010; Davernport, 2016)。因此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別人更能夠同情他人的處境,以及同理他人的感受。

重新加載

當然,高度敏感有時也會給人帶來困擾。由於高度敏感的人對於外在環境和內在情緒的高度感知,他們也會因為過多的信息、情緒、和感知而感到「無力承受」。他們容易:

1.被自身情緒淹沒

一方面,對自己內在情緒的高度覺察能夠使得他們更好地應對自己的內在情緒。然而另一方面,他們也可能會被過多強烈的、複雜的、混亂的外在信息和情緒過度刺激,導致內心承受更多的痛苦、疲勞、壓力、焦慮和其他情緒反應(Aron, 1996; Borchard, 2010)。

2. 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

高敏感的人能夠更好地同理他人的情緒,因此他們也更容易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Borchard, 2010)。他人的情緒就可能成為高敏感人群的額外的情緒負擔,造成他們的困擾。

3. 不健康的完美主義

由於他們突出的感知力,高敏感的人群會十分關注事物的細節,甚至顯得有些挑剔。這有可能導致他們對事物都有過分苛刻的要求,或是對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極致——以致於形成一種不健康的完美主義傾向(Borchard, 2010)。

4. 獨處的需求可能成為一種負擔

高敏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過度刺激,這也使得他們常常需要很多時間和空間獨處,讓自己的內心能有機會處理過度承載的情緒。但是,對於現代人繁忙的生活節奏來說,時常要「獨處的需求」可能反而會成為一種負累。

5. 來自社會期望的壓力

社會對於高度敏感的人是有一些誤解,例如認為他們是神經過敏、不合群、不正常的,這些都給高敏感的人帶來很多的社會壓力。

生理因素決定了一些人更為敏感

當前世界上對於人的「敏感度」的研究發現,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個性特徵,也主要由生理原因影響它的形成(Aron, 1996; Borchard, 2010; Tartakovsky, 2012; Bernstein, 2015)。

遺傳基因對人的敏感度有影響

在針對「高度敏感人群」的上百個研究中,人們發現基因遺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儘管尚未確認所有與敏感度相關的遺傳因子,但研究者們認為,5-羥色胺轉運體基因(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一種幫助5-羥色胺循環的腦內神經遞質,對於人的敏感度和情緒健康有重要影響(Bernstein, 2016)。

這種神經遞質不僅僅對於人,還對包括魚、鳥、貓、狗以及靈長類動物等一百多種其他物種的敏感度有影響(Aron, 1996; Bernstein, 2015)。在大自然中,高度敏感有助於動物對危險環境的覺察,是一種提高生存可能的技巧。因此,敏感度也被認為是一種基因中自我保護的本能。

人們還發現大腦中一些區域的活躍程度與人們的敏感度有關。一組來自加州的研究者通過對人腦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研究發現,高敏感度的人群在回答敏感度自我測驗題時,大腦中的本能反饋區域(primitive reward system)被激活(Bernstein, 2015)。

當然,後天的環境、性格或人格特質也影響著人們對壓力的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敏感度發展(Bernstein, 2015)。但目前大多數人都低估了生理因素對那些「異常敏感」的人的影響。

重新加載

對高敏感人群的常見誤解

儘管心理學上認為,高敏感的人對於更有洞察力和創造力,並且也更能夠同理他人,但是,人們對於它們的誤解仍然存在。

誤解1: 高度敏感是一種弱點或是缺陷。

強烈的情緒反應,常常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弱點。但其實高度敏感的人,並不是大多數人想像中那種「很容易歇斯底裡的樣子」,事實上,一項發表於《人格與個體差異》(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5)期刊上的研究發現,高敏感的人常常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Berstein,2015)。

他們也更容易自我覺察與自我分析。研究對英格蘭地區166名接受學校心理諮詢中心服務的有抑鬱症狀的青少年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那些高敏感的學生能夠更好地在心理諮詢服務的過程中,習得調整自己認知的能力。並且,研究者在此後的12個月的隨訪中發現,高敏感的人的抑鬱症狀隨之減少,而相比之下,其他人的抑鬱症狀並沒有明顯的改變(Berstein,2015)。

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高度敏感的人傾向於內化(internalize)自己感受和習得的東西並學以致用。他們對於外部信息的洞悉和理解的能力有利於幫助他們更好地觀察學習和吸收新的知識。可以看出,高度敏感不一定是缺點,反而可以是優勢。

誤解2: 高敏感的人都是內向型的人格。

由於高敏感的人不熱衷社交,也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他們因此常常會被誤認為是不善社交且內向的。但事實其實不然,在Elaine Aron(1996)的研究中她發現,在高敏感的人群中有30%的人是外向型人格的人,他們樂於與人交往,也能夠給予他人情感支持。

誤解3: 高敏感的人通常都是女性。

人們傾向於認為女人比較敏感。但研究發現,高敏感人群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分布比例相差不大(Aron, 1996)。但是,文化中對於男性角色的社會期望常常會對高敏感的男性造成更大的困擾。因此,一些高敏感的男性往往會被認為性格柔弱,不夠有男子氣概,沒有擔當等(Holmes, 2014)。

重新加載

高度敏感的人該如何自處?

如今的社會信息是爆炸的,各種形式的刺激層出不窮,都會給高度敏感的人造成壓力。對一些高敏感的人來說,過去物質沒有極大豐富、人們沒有這麼多選擇的時代反而是更舒服的。他們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身邊的其他人能夠處理、甚至歡迎如此多的刺激,而自己經常覺得疲於應付、處理不過來。他們也會時不時幻想能有更簡單的生活。

那麼作為一個高度敏感的人,應該如何在這樣的時代裡生存呢?下面,我們給出一些tips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覺察、然後優先處理最容易觸發敏感的事物(triggers)

每一個高敏感的人都不同,有些人對聲音和色彩更敏感,也有一些人對氣味更敏感。在人際情境中,有些人對拒絕更敏感、有些人則對忽視或者批評更敏感。你需要了解那些最容易觸發自己的敏感的事物。這對於你而言通常不是一件難事,但更關鍵的是掌握應對這些事物對自己造成的刺激和影響。

例如,著有《高敏感人群的生存指南》(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s Survival Guide)的心理學家Ted Zeff 本身是一個高敏感的人,他非常喜歡旅行,但又常常被旅途中的各種嘈雜的聲音所困擾。他意識到自己對於聲音十分敏感,對於環境的安靜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他會主動帶好隔音耳塞——提前準備,你要意識到自己與「平均人」有所不同,你需要積極地做出有計劃的應對。

2.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釋放壓力的方法

有時候,儘管人們能找到一些避免受到過度刺激的方法,但還是不可避免會遇到壓力。高度敏感的人對於壓力的感受也尤為深刻,有時還甚至會產生一些生理上的應激反應,例如胃痛等一些消化系統的疾病(Tartakovsky, 2012)。因此,高敏感的人需要通過適當的放鬆,冥想,郊遊,健身等方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

3. 勇於表達自己的困擾

對於非高敏感的人群而言,他們無法像高敏感的人一樣對聲音、氣味、人們話語間細微的語氣波動等周圍的環境有很好的覺察。如果你感受到周圍環境對你造成的不適,不妨可以嘗試勇敢地表達你的困擾(Tartakovsky, 2012)。

曾經有一個朋友寫過這樣一句話:

有一些人是透過一種濾鏡看這個世界的:在這個濾鏡的作用下,他們看到的世界有著更高的對比度和更高飽和度。因此他們一直是用一種更生動、更激烈的方式感受著這個世界。

這種更加激烈的代價,很多時候不是由自己選擇的。但有更激烈的痛苦也能感受到更深邃的喜悅;看見更多的醜陋,也能看見更多的美好。應該還是值得的吧?你們說呢?

以上,晚安。

重新加載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https://www.douban.com/people/104562976/與我們互動交流。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References:

Aron, E. N. (1996). Counseling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Counsel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28, 1-7.

Bernstein, E. (2015). Do you cry easily? You may be a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Borchard, T.J. (2010). 5 Gifts of being highly sensitive. Psychology Central.

Davernport, B. (2016). 10 Reasons highly sensitive people are highly valuable. Live Bold and Bloom.

Holmes, L. (2014). 11 things everyone gets wrong about highly sensetive people. Huffpost Healthy Living

Tartakovsky, M. (2012). 10 tips for highly sensitive people. Psychology Central.

相關焦點

  • 總是敏感想太多,怎麼辦? |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我們都以為內向型的人,才是敏感人格,但事實上:敏感人群中有30%的人是外向型人格的人,他們平日裡看起來陽光開朗,很好相處,比如想像型敏感的人,可以從事創意、藝術類工作,而不適合邏輯縝密的工作;情緒型的人,共情能力高,可從事文學編輯等工作,而不是銷售
  •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高度敏感型人格的優缺點,你屬於高敏感人群嗎?丨高敏感人群測試
    因為相比於敏感型,高度復原力型會更擅長於勇敢地抓住機會,並對自己充滿信心。高敏感型人格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只是一直以來它以其他形式存在於人們的認知中,比如所謂的內向型人格。對多數敏感的人而言,與比自己更強大的形象交流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迫不及待想與別人分享這些事。
  • 獻給「高敏感人群」的生存指南
    在《不為所動》一書裡,精神科醫生朱迪斯·歐洛芙博士指出:相較於性格強勢的人,敏感的人往往會活得更辛苦。但敏感並不是玻璃心,而是一種需要被重新審視的天賦。敏感的另一個名字,叫「心思細膩」。因為更能體諒別人的情緒和難處,他們很難做到強勢。
  • 常被人說太敏感,「想太多,玻璃心」?高敏感度人群指南
    一般這類人群愛獨處、討論深刻的話題、常常被評價為「想太多,對氣味/聲音敏感,過於敏感「玻璃心」,難以被理解,謹慎 ,感情充沛,認真,富有同情心,共情能力強,心思細膩、道德感很高、共情能力強,避免衝突追求和諧的氛圍...」   同時自己也困惑,明明不是沒有集體觀念的人,可有些時候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一直都是負責任的人,為什麼某項工作即便自己有能力做可並不想完成 ?
  • 「你太敏感了」|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其實,「敏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人格特徵的維度。因為它並不是兩個極值,即不是簡單的「敏感」或「不敏感」,而更像是一個變化的區間。我們所在意的敏感,正是一種敏感程度較高的體現,也就是高敏感。在相同的刺激下,高敏感人群會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波動和變化。
  • 「想太多」的人,往往更善良——心理學:高敏感人群的優點和缺點
    1997年,心理學家Elaine Aron提出了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人群的概念,用來概括和描述這些容易「想太多」的人(根據調研,約有20的美國人屬於高敏感人群)。跟內向性格一樣,高敏感也是一個容易被人貼上負面標籤的性格特質。
  • 測一下你的心理敏感度有多高?
    這其實也能理解她為什麼會不幸患病了。02敏感性格,更易陷入負面情緒研究發現,敏感人群,最容易感到心理疲勞。敏感人群佔比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多。我們都以為內向型的人,才是敏感人格,但事實上:敏感人群中有30%的人是外向型人格的人,他們平日裡看起來陽光開朗,很好相處,但其實他們內心很敏感,很重感情,也容易受身邊的人的感觸而受傷。另外,敏感也不都是女性的專屬,男性也佔很大比例。
  • 聽聽丨你的敏感,是一種珍貴的天賦
    今晚我們來聊聊:你的敏感,是一種珍貴的天賦。今天想給大家推薦的測試是:【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起因是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小姐姐,我其實有挺多困擾的。例如別人一句話,我能在腦子裡想像出無數種結果,很擔心是不是給別人添麻煩了。
  • 「高敏感族」內向型人群處世指南
    據說每5人中就有1人是「高敏感族」,身體擁有獨特的接收器,是上天賜予的特別禮物。我作為高敏感族的一員,曾經因為不了解自己的這份獨特,也不知道怎麼利用和發揮這與眾不同的天賦,有過許多的困擾和煩惱。高敏感族由於身體的神經系統太過靈敏,和周圍的大多數人相比,會特別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比如我,永遠都是家裡最晚入睡的那一個,不管多早上床,只要周圍有人活動有任何的動靜,我都沒有辦法入睡。必須家裡所有成員都睡著以後,周圍徹底安靜下來,我才能睡著。我不喜歡人太多的地方,在人很多的地方呆上一會,我就會覺得非常疲勞。
  • 你是高敏感人群嗎?趕緊自測一下吧!
    有數據顯示,在全世界,內向人群佔世界人口的1/3到1/2,而在這群內向人群中,高敏感人群的數量高達70%!這個比例是不是很驚人呢?當然了,我們說高敏感人群本身出自於內向群體,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卻又和我們常見的內向性格人群有些不一樣,我們可以將高敏感人士性格的關鍵詞「敏感」圈起來。本質上高敏感人群的性格屬於內向型人格與其他人格的一種複雜變體。
  • 5個跡象表明你是「高敏感人群」!
    那麼,你是高敏感的人嗎?怕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不是高敏感人群吧,也不想被別人貼上「玻璃心」的標籤。但是內心高度敏感就一定是壞事嗎?未必吧,這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如果確定自己真的是這類人,大可不必自卑或逃避。
  •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敏感從容的過好這一生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說話做事總是小心翼翼,永遠放不開;別人一個眼神,就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錯了;
  • 抑鬱症大多都是「聰明、情商高、特別敏感」的人?
    今天老K就給大家做個深度科普來揭示到底什麼類型的人更加容易患上抑鬱症。抑鬱症聰明嗎?抑鬱症這個疾病,似乎也是更偏愛高學歷高智商人群。比如經典力學的奠基人,牛頓牛爵爺,性格孤僻,對自己的工作要求嚴格,晚年更是因為抑鬱與偏執而導致精神失常。
  • 高敏感人群測試,你是高敏感型人格的一員嗎?丨艾森克人格測試
    >      說明你已經是高敏感人群了。      如果家裡有高敏感高需求的寶寶,      首先,我覺得你應該捫心自問一下,      我是不是一個高敏感的人?      寶寶的高敏感的基因是否來源你自己?
  • 沒事想太多的人,往往人品更好|心理學淺析:高敏感人群
    假如以上情景,你中了一條,那麼你很有可能是具備高敏感特點的人。心理學家Elaine Aron在1997年,提出了高敏感人群的概念(Highly sensitive person),至此高敏感人群正式登上了心理學的舞臺。
  • | 心理敏感度自測
    這其實也能理解她為什麼會不幸患病了。   02敏感性格,更易陷入負面情緒 研究發現,敏感人群,最容易感到心理疲勞。 敏感人群佔比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多。 我們都以為內向型的人,才是敏感人格,但事實上: 敏感人群中有30%的人是外向型人格的人,他們平日裡看起來陽光開朗,很好相處,但其實他們內心很敏感,很重感情,也容易受身邊的人的感觸而受傷。
  • 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這令當時的採訪者不禁感嘆:你得承認,有些職業的確需要老天賞飯。並用「超強敏感度」來形容馮唐的精神傾向。天生的敏銳思維,帶給馮唐充沛的精力、旺盛的創作熱情以及巨大的自我矛盾。很多極具創作才華的人,往往都是具有超強敏感度的人,他們的感官更發達,他們的覺察能力更強大。
  • 你這人就是太敏感了——心理學:「高敏感星人」的5個特點
    根據統計,「高敏感星人」大概佔地球人口的15~20%,他們往往更有洞察力、同情心和具有更高的自我意識。「高敏感星人」之所以常常找不到歸屬感,是因為地球人中,「遲鈍星人」佔據了人口的大多數。心理學家榮格也是一個典型的高敏感類型的人,這與同屬於精神分析學派的弗洛伊德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你是一個敏感的人嗎?你是否屬於特別的「高敏感星人」?來看看以下這五個特點,你具備了幾個吧。
  • 敏感度測試丨你是個敏感的人嗎?
    在當前中國的皮膚學研究報告中女性敏感肌膚的比例36.4%,而自認為是敏感肌的比例為60%,這個龐大的敏感人群係數跟周圍的環境汙染、
  • 10種高敏感人群才懂的痛,每五人就有一個是高敏感人群!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聊一聊高敏感人群這個話題。根據研究顯示高敏感人群的體質在人群中佔大約百分之二十,那麼您是不是這百分之二十的天選之子呢?在許多年之前,一位也是高敏感體質的心理學家Aron博士最早提出了一個叫做HSP的概念,她用四個DOES總結了高敏感者的一般共性,D代表深度加工信息的能力,她說他們會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大量的粉絲。O代表容易被外界環境過度刺激。E代表他們對於消極和積極的事物都會比平常人更大的反應,快樂會加倍,鬱悶自然也是加倍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