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總是因為別人隨心的一句話,就翻來覆去,徹夜難眠。
只是因為別人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感覺自己被拋棄被忽視。
或許在某個清晨,你睡遲了,火急火燎的奔向公司,手卻停在了辦公室的門把手上,你害怕打擾同事,也害怕被同事注視。
假如以上情景,你中了一條,那麼你很有可能是具備高敏感特點的人。
心理學家Elaine Aron在1997年,提出了高敏感人群的概念(Highly sensitive person),至此高敏感人群正式登上了心理學的舞臺。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把高敏感當做一個負面特質,愛想多,情感脆弱,情緒波動大等等,這些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會影響自己的社交活動。
但實際上,跟同是「負面」的內向一樣,它們都是人正常的性格特質,都有其獨特的特色。
而且高敏感的特質在特定條件下缺點也會變為優點
在我看來,高敏感是一種天賦,而這種天賦是低敏感人群靠後天努力所無法彌補的。
1. 共情能力
因為「想太多」,所以導致了高敏感人群的情緒大多脆弱,僅僅會因為別人的一個細微動作或隨意的話語,就傷及自尊。
但從某些角度上,正是因為情緒脆弱,高敏感人群的情感世界是豐富的,他們比低敏感人群經歷的情感要多的多的多。
人在理解一個事物時,大都要聯想自己的經歷,經驗。
而豐富的情感經歷,恰好給高敏感人群提供了紮實的基礎。
當他們聽別人的痛苦經歷時,就能迅速的從記憶中找到相似的事件,情緒,來與之共情。(雖然這樣的共情在客觀上講是有失偏駁的,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以即便是同一類型的件事,也會產生不同的情緒)
同時,高敏感人群對情緒的突發深有體會,因而會更加肯定每個人情緒的存在,也會去理解他人的想法。
而不像低敏感人群:「這有什麼好難過的」諸如此類否定他人情緒的話。
再者,因高敏感人群的「想太多」,他們對於他人的情緒體察是迅速的。
第一時間察覺到他人情緒也就意味著,高敏感人群,善解人意,也懂得他人需要,儘量去避免讓他人尷尬,為難的舉動。
能夠把握好社交的分寸,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一清二楚。
這在社交活動中,就是遵守禮儀的體現。
2. 思維能力
Elaine Aron認為深度思考,是高敏感人群所共同具備的一種特質。
在長年與情緒做鬥爭的時間裡,「想太多」練就了強大的思維能力。
高敏感人群,總想了解「為什麼,憑什麼」,只有得知了答案,才能心安理得的坐下來喝杯水。
從負面影響上看,這樣的特點有時候無疑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一件事沒搞明白就什麼都做不了或者因為一件事影響了後面的安排。
然而,就是這種「牛角尖」精神,讓高敏感人群在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時能夠更加深入的去探索知識與內核。
因此高敏感人群更有機率成為「領域專家」。
同時,長久的「想太多」也給他們準足了「邏輯模板」,使得他們在思考一些問題時要比常人更快,更有邏輯性。
3. 細節把控者
高敏感人群因情緒的脆弱,他們對於細節的把控都是病態的,雖然因此導致了一件小事就能喪一整天。
但他們往往能觀察到常人無法觀察到的細節。
而對於細節的把控就不難想到「細節決定成敗」,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在任何領域這都是難得可貴的特點。
從另一方面來說,對於生活細節的觀察,使得高敏感人群有更多的素材,再加上「想太多」和共情能力,這為他們成為文學方向的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每個文學家都是高敏感人群。
高敏感當然是一種天賦,是上天賜予你最好的禮物,他或許讓你脆弱,影響到你的生活。但他也讓你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風景,給予了你別人一輩子也無法體驗到的情緒。
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有什麼指點的地方,也請您在評論區留下建議,我會逐一查看,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