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想太多的人,往往人品更好|心理學淺析:高敏感人群

2020-12-16 盆栽交流集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總是因為別人隨心的一句話,就翻來覆去,徹夜難眠。

只是因為別人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感覺自己被拋棄被忽視。

或許在某個清晨,你睡遲了,火急火燎的奔向公司,手卻停在了辦公室的門把手上,你害怕打擾同事,也害怕被同事注視。

假如以上情景,你中了一條,那麼你很有可能是具備高敏感特點的人。

心理學家Elaine Aron在1997年,提出了高敏感人群的概念(Highly sensitive person),至此高敏感人群正式登上了心理學的舞臺。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把高敏感當做一個負面特質,愛想多,情感脆弱,情緒波動大等等,這些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會影響自己的社交活動。

但實際上,跟同是「負面」的內向一樣,它們都是人正常的性格特質,都有其獨特的特色。

而且高敏感的特質在特定條件下缺點也會變為優點

在我看來,高敏感是一種天賦,而這種天賦是低敏感人群靠後天努力所無法彌補的。

1. 共情能力

因為「想太多」,所以導致了高敏感人群的情緒大多脆弱,僅僅會因為別人的一個細微動作或隨意的話語,就傷及自尊。

但從某些角度上,正是因為情緒脆弱,高敏感人群的情感世界是豐富的,他們比低敏感人群經歷的情感要多的多的多。

人在理解一個事物時,大都要聯想自己的經歷,經驗

而豐富的情感經歷,恰好給高敏感人群提供了紮實的基礎。

當他們聽別人的痛苦經歷時,就能迅速的從記憶中找到相似的事件,情緒,來與之共情。(雖然這樣的共情在客觀上講是有失偏駁的,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以即便是同一類型的件事,也會產生不同的情緒

同時,高敏感人群對情緒的突發深有體會,因而會更加肯定每個人情緒的存在,也會去理解他人的想法。

而不像低敏感人群:「這有什麼好難過的」諸如此類否定他人情緒的話。

再者,因高敏感人群的「想太多」,他們對於他人的情緒體察是迅速的。

第一時間察覺到他人情緒也就意味著,高敏感人群,善解人意,也懂得他人需要,儘量去避免讓他人尷尬,為難的舉動

能夠把握好社交的分寸,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一清二楚。

這在社交活動中,就是遵守禮儀的體現。

2. 思維能力

Elaine Aron認為深度思考,是高敏感人群所共同具備的一種特質。

在長年與情緒做鬥爭的時間裡,「想太多」練就了強大的思維能力。

高敏感人群,總想了解「為什麼,憑什麼」,只有得知了答案,才能心安理得的坐下來喝杯水

從負面影響上看,這樣的特點有時候無疑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一件事沒搞明白就什麼都做不了或者因為一件事影響了後面的安排。

然而,就是這種「牛角尖」精神,讓高敏感人群在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時能夠更加深入的去探索知識與內核。

因此高敏感人群更有機率成為「領域專家」。

同時,長久的「想太多」也給他們準足了「邏輯模板」,使得他們在思考一些問題時要比常人更快,更有邏輯性。

3. 細節把控者

高敏感人群因情緒的脆弱,他們對於細節的把控都是病態的,雖然因此導致了一件小事就能喪一整天。

但他們往往能觀察到常人無法觀察到的細節。

而對於細節的把控就不難想到「細節決定成敗」,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在任何領域這都是難得可貴的特點。

從另一方面來說,對於生活細節的觀察,使得高敏感人群有更多的素材,再加上「想太多」和共情能力,這為他們成為文學方向的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每個文學家都是高敏感人群。

高敏感當然是一種天賦,是上天賜予你最好的禮物,他或許讓你脆弱,影響到你的生活。但他也讓你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風景,給予了你別人一輩子也無法體驗到的情緒

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有什麼指點的地方,也請您在評論區留下建議,我會逐一查看,加以改進。

相關焦點

  • 「想太多」的人,往往更善良——心理學:高敏感人群的優點和缺點
    1997年,心理學家Elaine Aron提出了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人群的概念,用來概括和描述這些容易「想太多」的人(根據調研,約有20的美國人屬於高敏感人群)。跟內向性格一樣,高敏感也是一個容易被人貼上負面標籤的性格特質。
  • 總是敏感想太多,怎麼辦? |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情感豐富,又想太多,無論是對外界,他人,還是與家人的相處模式中,她都太緊繃了,活得太小心了。我們都以為內向型的人,才是敏感人格,但事實上:敏感人群中有30%的人是外向型人格的人,他們平日裡看起來陽光開朗,很好相處,
  • 常被人說太敏感,「想太多,玻璃心」?高敏感度人群指南
    什麼是高敏感度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度人群( HSP ) , 大約佔人口10~25 % 的比例。對人際,以及事物有超強的敏感度,也就是「預感很準」。一般這類人群愛獨處、討論深刻的話題、常常被評價為「想太多,對氣味/聲音敏感,過於敏感「玻璃心」,難以被理解,謹慎 ,感情充沛,認真,富有同情心,共情能力強,心思細膩、道德感很高、共情能力強,避免衝突追求和諧的氛圍...」   同時自己也困惑,明明不是沒有集體觀念的人,可有些時候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一直都是負責任的人,為什麼某項工作即便自己有能力做可並不想完成 ?
  • 「高敏感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高敏感型人格清單 2. 高敏感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3. 高敏感型人格如何揚長避短 高敏感型人格清單 你是高敏感型人格嗎?如果不太確定,先對照下面這份清單自我檢測一下。 1、有著超乎於常人的想法、疑問和很多情緒。
  • 為什麼有些人比大多數人更敏感?|測試: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以前聽人說過,最不喜歡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太敏感了」。這句話往往在日常生活中顯得有一些貶義的暗示。那麼,究竟有沒有一些人真的比另一些人更加敏感呢?心理學研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Elaine Aron是最早對高敏感人群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家。在她的研究中發現,15-20%的美國人屬於高敏感人群。同時,她也研發了一套「你是高度敏感的人嗎?」
  • 你這人就是太敏感了——心理學:「高敏感星人」的5個特點
    根據統計,「高敏感星人」大概佔地球人口的15~20%,他們往往更有洞察力、同情心和具有更高的自我意識。「高敏感星人」之所以常常找不到歸屬感,是因為地球人中,「遲鈍星人」佔據了人口的大多數。心容易累作為一個敏感星人,最容易產生的一種感覺就是「心好累」。容易想太多,就是一種典型的高敏感特質。正如前文提及的,對於信息的高度敏感與分析,常常會讓人陷入到一種情緒疲憊之中。
  • 10種高敏感人群才懂的痛,每五人就有一個是高敏感人群!
    高敏感人群的感官非常的敏銳,比如說擁擠的人群、強烈的氣味、鄰居的裝修等等都會讓他們感到特別的不舒服,他們會像貓一樣很容易受到驚嚇,朋友每次背後的偷襲惡作劇往往都能得逞,他們在一天中建立了很多日常的秩序,因為只有熟悉的東西才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和舒適感,他們容易沉迷於電影等藝術品,並且受到深深地打動,他們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暴力或是殘忍的場面。
  • 心理學:5個人裡就有1個高敏感,高敏感的這些特徵,你中了幾個?
    直到我深入去了解「敏感」,我才發現,高敏感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人格,並且在性別分布上沒有什麼區別,也就是說,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高敏感對他們是平等。心理學凱根和艾倫曾做了一個一些相關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一致發現,在人群中,15%-20%是高敏感的人。
  • 敏感到極致,高敏感人群的升級版——「共感」人格特質的3大特點
    我們都聽過高敏感人群,但你聽過「共感人」嗎?精神科醫生茱蒂絲·歐洛芙是一名資深的高敏感星人,在她從事科研的過程中,她常常會感到,高敏感星球似乎也並非自己的第一故鄉,因為她有一些遠超過高敏感特質的「超能力」。她提出了一個區別於高敏感特質的概念——共感特質。
  • 後浪心理學——高敏感人群的10個表現
    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高敏感的人?根據伊萊恩阿倫博士的說法,高敏感的人也被稱為HSP,他們有一個更加敏感的神經系統,這使得他們比大多數人更深入的感知信息,對刺激的反應更強烈,這是一種遺傳的生物性格,全世界有15%到20%的人有這種性格,高敏感者能看到表面之下的事情,而我們大多數人卻看不見,如何判斷你的朋友裡有沒有這樣的人呢?這裡有10個明確的信號。
  • 心理學:容易想太多的人怎麼獲得快樂?請記住這4個技巧
    心理敏感的人往往不容易獲得快樂,因為他們的內心戲豐富,容易想太多,所以往往心理負擔比較重,容易被他人的情緒影響。那麼作為一個內心敏感者,如何才能獲得快樂呢?下面4個方法可以幫到你。(1)避免錯誤的心理歸因內心戲過多的人往往最大的問題,就是產生錯誤的心理歸因,把本不該由自己負責的過錯,強行歸結到自己身上。比如當他人生氣時,自信的人會認為:「這個人情緒好不穩定,他哪裡出問題了吧」,可是敏感的人則會想:「他生氣了,是不是我又做錯了什麼」不要主動的去為他人的情緒和行為承擔過錯,每個人都只需要為自己負責。
  • 心理學:敏感的人想得很多,活得心累怎麼辦?
    「你是不是想太多了」,「你太敏感了」,如果你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證明你可能是個比較敏感的人。而周圍人的這些話,影射著一個聲音:敏感是不對的,敏感是不好的,你這個敏感的人也是不好的。這種否定的聲音帶給敏感人的心中更大的壓力和不適。01高敏感人群的特徵實際上,在人群中,每5個人中,就有1個高敏感的人。
  • 總是玻璃心、想太多怎麼辦?| 心理敏感度自測
    情感豐富,又想太多,無論是對外界,他人,還是與家人的相處模式中,她都太緊繃了,活得太小心了。 這其實也能理解她為什麼會不幸患病了。甚至當一個人長期處在高敏感的狀態下,他的身體會逐漸變得佝僂,緊繃,進而引發一些生理性的疾病。因為敏感人群會很容易受到外界事件和他人情緒的入侵,遇事時也傾向於自我攻擊,自我否定,陷入焦慮和抑鬱情緒裡。
  • 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這種敏銳的覺察力正是我們常說的「敏感」,正是因為生理因素與常人不同,所以才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感知能力,擁有這項能力的人往往都與藝術創作有關。內觀己心——「高敏感」人群的非常態行為舉止在我們印象中,藝術造詣很深的人往往「不太正常」,經常表現出:不善交際、多愁善感、行為乖張,甚至是消極抑鬱。
  • 心理學:真正人品好的人,有這三個特徵,女人遇到請深交
    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正如林肯所言:「品格如同樹木,名聲如同樹蔭,我們常常考慮的是樹蔭,卻不知樹木才是人的根本。」一個人學歷再高,再有錢,長得再漂亮,若是沒有好的人品,也不值得深交,交人其實要交的是心。人品才是一個人立足的根本,與人交友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這個人的人品,這才是一個人身上偉大的閃光點。
  • 心理學:沒事想太多是一種病,三種方式可以治
    在我們身邊總有那麼一些人,格外的敏感與糾結,特別是當不小心做錯某件事、當眾出醜的時候,他的情緒一直處於當時那種尷尬的環境,腦海中總會浮現這件事情並且將它誇大過度思考。 這種情緒體驗讓他們痛苦,他們卻難以自拔。這種情緒體驗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過度思考情緒。
  • 被採訪者語錄:我是個敏感的人,容易想太多,不適合談戀愛
    採訪者:你準備什麼時候找個對象,然後談一場戀愛呢被採訪者:我覺得像我這種人不適合談戀愛我是個敏感的人容易想太多情緒經常不太穩定我也不善於表達更加不會和人朝夕相處我想來想去覺得還是自己一個人生活更好這樣不會傷害到對方
  • 總是感覺很受傷,你是高敏感人群嗎?
    四、不一定害怕社交,但絕對更喜歡獨處,感覺獨處的時候更有力量,社交時總是因為敏感的神經而感覺疲憊,唯有獨處才是最放鬆的時刻。如果你符合以上幾條,生活中總是感覺很受傷,那麼,你可能就是人類的「特殊物種」,他們統稱為「高敏感人群」。「高敏感人群」這一概念在1997年才被心理學家提出。
  • 「臉皮薄」、「想太多」、「心累」,其實高敏感族也有神通……
    「敏感」性格的人,往往會習慣性地對過去的一句話,一件事不停「反芻」,聯想到各種可能性。 腦海裡就像安裝了一個小馬達一樣,嘟嘟嘟地不停地響著,對思考的事情揪著不放。這件事情你不把它想明白,就不可能開始下一步的學習或者工作。
  • 情緒能量站|高敏感度人群自救法則
    太宰治在《候鳥》一書裡曾經說過: 「太敏感的人會體諒到他人的痛苦,自然就無法輕易做到坦率。所謂的坦率,其實就是暴力。」和小陳一樣的高敏感人格人群數量龐大,也許你我都是其中一員。在《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中作者說「高度敏感型人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可以感知到事物細微的差別,並對信息進行更深入的加工,他們擁有活躍的想像力和豐富的內心世界。」高敏感人群更能夠與世界的事物進行溝通與連結,更加富有創造力與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