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6歲前一定要懂得這8個道理,少一個都不行!

2021-01-09 寶寶知道

浪潮湧過的大海,波瀾壯闊;挫折煉過的人生,發光發亮。人生只有經歷過磨難,才會看到耀眼的風景。

孩子16歲前必須懂得的8個道理,高中才知道就晚了!

1

上大學是你最好的出路

總聽孩子抱怨讀書好累,甚至反問父母,別人沒上大學不也過得很好?那他們背後付出的代價,你沒看到。

沒錯,人生有無數條路,但是上大學是多數人最好的出路!

孩子,一定要堅持讀大學,不一定是說學歷,只是把它當做人生的一種閱歷!

2

生前何須久睡,身後定當長逝

很多孩子喜歡賴床,殊不知這是對生命的浪費。

人賴床到中午的時候,一想到自己荒廢了半天,乾脆破罐子破摔,什麼事都不想做了。一整天就等於都廢掉了。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做什麼事情,都必須改掉懶散的壞習慣。

人應該趁著年輕,奮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別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3

成長離不開讀書

書裡沒有黃金屋,卻會讓人增長見識。

書裡沒有顏如玉,卻會使人心顏常駐。

書裡沒有羽毛,卻會使人飛翔。

讀書使人充實,獲取知識,增長才幹,但是,讀書貴在持之以恆,長久堅持。不僅要讓它成為習慣,還要讓它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4

你可以輸,但絕不放棄

努力是種子,但並不是每一次播種都會得到成功。

竭盡全力做你該做的事,流該流的汗,不要糾結於一時失敗。放眼望去,這個世界往往都是那些失敗過但決不放棄的人的天下!

5

沒有愛好的孩子,可能才是真正的差生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只喜歡考試,那就什麼都完了。人生不是考試,你把考試作為自己的興趣,那有什麼用?

生命是流動的精彩,每個人只有在真正喜歡的東西上,才能找到自己的路。你有方向,你才會抵達,才會有未來。

6

生活的不公平才是公平

有的人一輩子健健康康,有的人卻天生殘疾;有的人生於名門,享盡榮華,有的人卻生於貧窮,受盡窮苦....這不公平,你大聲說。

現實中,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們何必對那些不公平耿耿於懷呢?為什麼不把這些坎當作生活對我們的挑戰,堅持做好該做的事情,自己給自己一個公平?

7

對的,堅持;錯的,放棄!

所有人都在告訴你,不要放棄。可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在應該放棄的時候,錯誤地選擇堅持。

如果明知道一條路是永無止境的,如果明知道不可能,或許,我們都應該學會去放棄。

關於對的,我會堅持自己的態度,永不放棄。如果時間證明我錯了,我也會學會放手,不抱怨,不糾纏。

8

別把最差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

心理學家說過,人在發脾氣的時候內心是懼怕的,既怕承擔後果,又怕失去對方。

所以我們會選擇相對安全的人來發洩怒火,於是父母肆無忌憚對孩子發脾氣;孩子願同陌生人寒暄,卻很少和父母促膝長談。

請記住一句話:一直陪在你身邊,愛你的人才是你應該珍惜的人,有時間常回家看看吧~父母、孩子都需要你陪。

孩子的成長, 離不開父母的循循教導,我們做父母的千萬別只顧孩子吃沒吃飽,穿沒穿暖,一定要告訴孩子這8個道理,才能讓立足於社會,改變命運!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從小要給孩子立這「5個規矩」,少一個都不行,最後一個很重要
    這種想法雖然也沒有錯,但是父母還是要知道,其中5個規矩是格外重要的,每個父母都要從小教給孩子,少了一個都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父母需要注意,即使再寵愛孩子,最基本的尊重父母和長輩這一規矩還是要從小就教導孩子。只有讓孩子具有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孩子將來才不會成為一個目空一切的人。2)誠實守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一個習慣性說謊的階段。
  • 孩子10歲時,一定要讓他明白這6個道理
    10歲正是一個孩子懂事的年紀,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對一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但同時又是容易受到別人影響的時期。所以,在這時期,一定要趁機告訴孩子人生道理,灌輸正確的認識。讀書,是最容易走的捷徑孩子,我要求你讀書時,你會反駁說:「比爾蓋茨不也沒讀大學嗎?成了首富,不讀書照樣有出息。」
  • 40歲已婚女人的忠告:想要婚姻幸福,這四個道理不懂不行
    導語:這兩天,我40歲的表姑回娘家來了,我發現她以前老是和老公吵架,現在不但不吵了,反而感情變好了,這次表姑父還陪著她一起回娘家,兩人吃飯時還不時耳語幾句,我們都問她是怎麼辦到的,她給了我們一個忠告:想要婚姻幸福,這四個道理不懂不行。
  • 如果你懂得了這5個道理,將來會少吃愛情的苦,記好了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聊到這樣一個話題:「三十多歲的女人,還在求真心,是不是有些傻?」朋友三十多歲依然是大齡剩女,這些年,她身邊不乏優質青年,可她一個都看不上,也不是她眼光太高,或者對方真的都不如她的心意,而是她覺得他們太世故了。
  • 李玫瑾:要給孩子立得十個規矩,少一個都不行,父母要謹記(上)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們是沒有任何的規矩可言的,如果家長不給他們樹立任何的規矩,他們就會肆無忌憚,將來很有可能會造成一些難以挽回的後果。當代著名教育學家李玫瑾曾說:從小立規矩給孩子非常重要的。想讓孩子好,就一定要給孩子樹立這十條規矩,少一條都不行。
  • 3歲的孩子懂個啥?別小看這前3年,孩子懂得的事情還真不少
    很多人都認為3歲的孩子不懂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現在的孩子很聰明,甚至可以說孩子小時候是最聰明的一個階段,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重視孩子3歲前的教育。有不少父母認為3歲的孩子能懂個啥?你教他東西,他也學不會,其實3歲的孩子懂得事情還真不少。3歲的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孩子3歲的時候已經會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舉止,而且很容易抓到精髓。之所以孩子能模仿的如此成功,其實是因為很多孩子從有了自我意識開始,就已經不自覺地會進入一個模仿階段。
  • 五歲前給孩子立規矩,懂得遵守,長大孩子差不了
    正如我們總說,「家裡有女兒的家長,都會教女兒好好保護自己,而家裡有兒子的家長,卻從來沒有教過自己兒子要尊重女性」,這也就是側面印證了家長的教育對於一個孩子會起到多大的作用。在孩子零到五歲的時候,對於父母不止是身體上的依賴,也包括心靈上的依賴,這幾年裡,父母所說的每一句話,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會記在心裡的話。所以,在這個階段裡,父母對孩子所說所做的,都顯得尤為重要。
  • 孩子應該3歲還是4歲上幼兒園?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也不行
    關於這一問題的主要答案,一般分為3歲和4歲兩種,有的家長認為3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基本發育完成,也有的家長就覺得三歲早了一些,多讓孩子玩一年,4歲的孩子發育更成熟一些再上幼兒園更好。但其實從專業的兒童教育的角度來看,孩子能不能上幼兒園主要取決於能力而並不只是看年齡,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上幼兒園也不行。
  • 女人結婚後,想要活得瀟灑點,就要懂得這三個道理
    很多女人在結婚後了,都愛發出這樣一句感慨:「婚姻生活讓自己變得好累啊!」女人一旦結婚,似乎就與輕鬆瀟灑絕緣了。真的是這樣嗎?未必!有不少已婚女人依舊活得瀟瀟灑灑,她們是如何做到呢?女人結婚後,想要活得瀟灑點,就要懂得這三個道理。
  • 新手媽媽須知:孩子三歲前要養成以下習慣,少一個將來都麻煩
    文|文兒 「積千積萬不如給給孩子積個好習慣」,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老先生的名言,重在強調給子女培養出一個好習慣勝過萬千家財,也是孩子面對未來的良好基石。對於這話,我深以為然,並為此劃定了一個年齡範圍,也就是眾所周知的三歲。
  • 女人在30歲之前,一定要明白的3個道理,防止走彎路
    可見無論在意或者不在意,30歲這道坎,還是像一把劍一樣,牢牢懸在每個女人頭頂,時刻督促著她們,要完成一些事情,滿足一些人的期待。那麼需要女人在30歲明確的第一個道理,就是千萬不要因為「外力」,而匆忙選擇結婚。我有一個朋友,她在32歲的時候被父母催著結婚,原因不外是年齡太大,再挑就挑不到好的,所以她勉勉強強,與相親時還看得過去的男生結婚。
  • 如果重返十七歲,你一定要懂的八個道理……
    一個不懂得讓自己快樂起來的人,不會幸福,也絕不會領略生命的真諦。在年輕的時候,學會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養成積極向上的性格,對未來的人生三觀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同樣面對生活中的煩心事,有人會輾轉反側苦惱不堪,卻絲毫無益於問題的解決;有的人卻能笑對人生,明白苦難也有價值。有歌詞唱得好,人生已經如此地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做一個快樂的人吧,留給生命縫隙,光才會進來。
  • 女生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懂得這些道理
    女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思想也會變得成熟一些,但還是有一些到了中年的女人還不明白這些道理,這也讓她們在生活上遇到很多問題。即使你覺得自己看起來還像個小女孩,或是你不想面對自己的實際年齡,但只要年齡一到,該懂的道理還是應該讓自己明白,而且能越早明白這些道理越好。
  • 6歲前,家長讓娃經歷這4個「第一次」,孩子更加獨立有擔當
    在孩子6歲之前,性格形成關鍵期的階段,我建議父母要狠心一點,讓娃去經歷這4個「第一次」,如果不能遇到,父母也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去經歷,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好性格,讓孩子未來更加獨立,更加有擔當。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促進大腦發展,而且懂得了分擔,懂得了什麼是家庭。我記得李玫瑾教授曾經在應對孩子青春期的專欄中,曾經給家長提的一個意見就是讓孩子去承擔家務。而想要孩子去做家務,那就要在6歲前,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養成這個習慣。
  • 一個離婚兩次的女人說:別等到離婚了,才懂得這三個道理
    黎芳今年34歲,前不久結束了第二段婚姻。頭一回,她只想著早點嫁給他,忽略了最現實的問題,男人沒有上進心,以至於兩人經常挨餓,這日子肯定是過不下去了。 第二回,黎芳多了個心眼,相處了大半年,確定對方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才嫁了。誰知道,婆婆看不上她,隔三差五來攪和,家裡被弄得是雞飛狗跳。
  •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的幾個道理!
    01 珍惜生命生命,是一個人的立身根本,我們不談精神上的東西,我只希望你在明理之初就能深深懂得:生命重於一切。所以,不要置身於危險環境中,不要嘗試危險的活動,要學習防身手段,要提防可能會帶給你傷害的任何一個人。愛護好自己,保護好自己。
  • 六十歲前與六十歲後,總結的太到位了,句句精闢,不服不行!
    六十歲前,喝糖水;六十歲後,尿「糖」水。六十歲前,吃鵝肝;六十歲後,脂肪肝。六十歲前,酒友多;六十歲後,病友多。六十歲前,血濃於水;六十歲後,現在的血濃於過去的血(血脂高)。六十歲前,大魚大肉;六十歲後,粗茶淡飯。六十歲前,錢多錢少一個樣;六十歲後,官大官小一個樣。人到此時方明白:有權時不能太狠,有錢時不能忒橫。六十歲前,「喜看洞房花燭夜」,多有紅帖子;六十歲後,「忍看朋輩成新鬼」,常有黑訃告。六十歲前,堅信「人定勝天」。感冒了,喝口水就好了,發燒了,睡一覺就好了。
  • 玩個玩具都要搞「教程」,讓孩子好好玩不行嗎!?
    先別說各種課程越來越低齡化,就連玩個開放式的玩具,也要配個課程,很多圖卡,各種學習方法,還要對應上小學教學大綱裡的知識點?!讓孩子好好玩不行嗎?▲ 選品同事給我推薦玩具,說玩具教程很簡單的,「傻瓜式操作」。孩子哪裡需要我們教玩,尤其那些開放性玩具,按自己的想法玩不好嗎?非要也搞個課程。說真的,這種玩具說明書和課我家從來不用。
  • 1歲前請自己帶孩子,6歲前要對孩子說不,12歲前重視心理撫養
    如果你是一個只需要別人關心你、而不願意關心別人的人;如果你對生活瑣事沒有耐心也極不情願做這類事時,你要考慮一下是否短期要當父親或母親。 0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發展的幾個基本的階段,每階段你需要做什麼來完成對他的「心理撫養」? 心理撫養的內容哪些在先,哪些隨後?
  • 宇宙最強舅舅,8個孩子16人吃飯,網友:一個月吃舅舅家一年口糧
    宇宙最強舅舅,8個孩子16人吃飯,網友:一個月吃舅舅家一年口糧經常在網上衝浪的人,一定看過這樣一個視頻,視頻中,一個中年男子家裡有好多孩子,擠得滿滿當當的,不過看起來氛圍卻是非常的好。那個年代出生的他,家裡有5個孩子,三個姐姐,一個妹妹,只有他一個男孩子,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很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婚嫁年紀,也都成了家,於是姐姐妹妹也就分散在了各地,而龔玲軍也娶了一個漂亮賢惠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