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常可遇到皮下脂膜炎的病人,一般病人就是腫物處皮膚暗紅,自發疼痛或是觸痛。除了聲像圖我們有可能對該病的了解僅限於此,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的講一下什麼是脂膜炎,脂膜炎又有怎麼樣的超聲表現呢?
各種原因引起皮下脂肪組織炎症性疾病都稱為脂膜炎,全身脂肪組織均可受累,尤以淺表皮下脂肪層多見。病理上可分為小葉性脂膜炎與間隔性脂膜炎。
脂膜炎病因複雜,局部外傷寒冷,感染,放射藥物及皮下脂肪血管的病變常影響脂膜而發生炎性改變,或外傷引起的皮下脂肪組織損傷、變性壞死,引起的繼發性反應性炎症性病變。
這種病好發於青壯年女性,以雙下肢及臀部為多見。皮膚呈暗紅色,皮下結節大小、數目不定,常可反覆發作,質地較堅實,自覺疼痛和壓痛,同時也常伴有發熱、關節痛與肌肉痛等全身症狀。病程大多慢性,由於脂肪萎縮、纖維化,可遺留色素沉著及程度不等的萎縮。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講講脂膜炎又有哪些超聲表現?
結節性脂膜炎主要超聲表現為皮下脂肪組織增厚 ,內部回聲增強,分布不均勻, 片狀高回聲內可伴有網格狀的低回聲帶, 無明顯邊界,不形成明顯腫塊,位置表淺 ,可有壓縮性,CDFI:示病變區可見點狀血流信號或內部未探及血流信號 ,結節性脂膜炎部分結節可自行破潰,即為液化性脂膜炎(圖1),
液化性脂膜炎表現多呈低回聲,腫塊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晰,無包膜,形態不規則,呈結節狀或片狀,內可見單個或多個不規則液暗區;
鈣化性脂膜炎內部見單個或多個強回聲鈣化灶,呈點團狀、長條塊狀、不規則形,後方伴聲影(圖2、3)。
圖1:皮下脂肪層增厚,回聲增強,內見不規則液暗區,界欠清。
圖2:右側臀部腫物處探查,見片狀低回聲區,界欠清,前緣見弧形強回聲鈣化灶,後方伴聲影。
圖3:CDFI:周邊可見點狀血流信號。
病例分享
患者56歲,女性,因發熱,大腿內側紅斑就診,皮損處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超聲表現為結節狀低回聲區,其內見不規則片狀的無回聲區,病變邊界欠清晰,CDFI:未見明顯血流信號。
皮下脂肪瘤是脂肪層最常見的病變,病灶呈中等或高回聲時與結節性脂膜炎不易鑑別。
但脂肪瘤一般無明顯病史,質地較軟,可輕度壓扁,與周邊組織分界較清。蜂窩織炎超聲表現為多灶性液區,血供較豐富,CDFI可提供鑑別,同時液化性脂膜炎需與皮脂腺囊腫及單純性囊腫等相鑑別。
對於個別難以確診的病灶,穿刺活檢常為確診的有效方法,病理診斷是金標準。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我們今天主要講了脂膜炎的主要臨床症狀,以及結節性脂膜炎、液化性脂膜炎、鈣化性脂膜炎超聲表現,小夥伴們在日常工作中要結合臨床勤思考勤複習,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掌握該疾病啦。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無商業目的
只做有價值的醫學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