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印度[羊肉咖喱]的尼泊爾料理, 不是正統[喜馬拉雅菜]|Himalaya Restaurant

2021-02-17 芝加哥吃貨小分隊

小編們最近的零碳水計劃進行得實在是很不順利,沒辦法,辦公室樓下有著超美味食堂Revival Food Hall;Loop裡各種新餐廳又像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

秉持著做(其)一(實)行(就)愛(是)一(嘴)行(饞)的理念,離辦公室不遠的新開的喜馬拉雅餐廳很快被金小姐我鎖定啦!它就是挨著Columbia College校園不遠的 Himalaya Restaurant 

所以喜馬拉雅菜是什麼鬼?那就由小分隊美食小編兼地理課代表,先給大家回顧下高中地理知識吧: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位於亞洲的中國西藏自治區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邊境上,但主要是在後3個國家的國境內。

於是呢,喜馬拉雅美食其實融合了這些國家的特色,主要是以尼泊爾美食為主,尼泊爾本身並沒有自己特殊風格的烹飪,只是將印度地方性烹調加以變化而已,當然,喜馬拉雅美食也包括一些中國西藏飲食的元素。

說走就走!午飯時間,喜馬拉雅菜, 快餐店 ,yelp上 一顆$ ,評分4/5,讓人比平時掃店多了些期待。

進門之後倒是各種小清新,有種salad bar的感覺。點餐的模式有點像Panda Express,到前臺點餐,然後可以選擇堂食和外帶。

當然啦菜品的種類可是比普通快餐豐富太多,可以說是快餐店的模式,餐廳的菜式級別。菜單就有滿滿當當6頁,強烈推薦大家午餐時間來,因為有超級划算的Lunch Special!先上兩張全家福:

Lunch Special不得不說真的 很 超 值。在翻閱多方資料後得出結論,這份午餐拼盤其實就是尼泊爾特色——手抓飯,只不過這麼狂野的方式就讓它留在淳樸的尼泊爾吧。

這裡的午餐拼盤有三種選擇——小(plate)、中(big plate)、大(grand plate),分別可選1、2、3種entrees,標配還有米飯、Roti和Salad。價格分別是$6.49,$7.49,還有$8.49。小分隊的套路必須是選擇能吃到最多品種的Grand Plate (3 entrees, rice, roti & salad)

感覺Lunch Special真的是要逼死選擇困難症,除了拼盤大小有3種選擇外,光entree就有9種選擇,更別說米飯還有4種選擇。 Entree的9種選擇分別是 (敲黑板記重點啦!店裡的菜單上沒有具體菜品的解釋哦!):

Palak Paneer(菠菜燴司),Navratan Korma(那瓦拉丹白咖喱燴什蔬), Chana Masala(瑪莎拉鷹嘴豆), Aloo Gobi(香辣土豆菜花), Paneer Makhani(印度奶酪), Daal Makhani(油香草燴黑豆), Chicken Curry(咖喱雞), Chicken Makhani(蕃茄牛油咖喱雞) 和 Chicken Tikka Masala(瑪莎拉咖喱雞)。

點咖喱,鷹嘴豆這種標配還是要有的。1⃣️ Chana 其實就是chickpea(鷹嘴豆),是北印度非常家常的一種食材,燉鷹嘴豆是北印度家庭辦家宴少不了的一道菜。店家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豆子本身被燉得非常軟糯,搭配上印度綜合香料masala讓豆子更加入味了。

第二道entree小編們毫不猶豫選擇了印度奶酪2⃣️ Paneer Makhani ,其實Paneer本身是白色的,紅色是由於搭配了Makhani香料進行烹煮

Paneer(印度奶酪)在製作過程中是完全不添加動物凝乳酶使其固化,而是利用酸性液體比如檸檬汁等使得牛乳固化,所以受到素食主義者的歡迎。而且Paneer是不會遇熱融化的乳酪,通常被切成小小立方體加入料理當中。

嘗一口,口感很像豆腐,而味道卻異常醇厚濃鬱,搭配番茄底的Makhani咖喱,只覺的口味溫和而豐富,並且超級下飯

第三道就是檢驗印度菜系是否合格的雞肉咖喱3⃣️ Chicken Curry 。可惜,一小碗咖喱裡的一部分雞肉非常幹,咖喱本身的味道嘛,倒是沒必要雞蛋裡挑骨頭,算是我們點的Lunch Special裡比較不中意的entree了。

米飯我們聽服務員的推薦,選了豌豆飯4⃣️ Peas Pulav ,搭配咖喱非常好吃,和中式炒飯有一拼,豌豆的清甜加上印度香米,還有最要命的香料的香味,啊各種味道相得益彰。

米飯上的餅子叫做Roti,據Amber說正宗的Roti應類似於印度飛餅(雖然飛餅是在新加坡被發揚光大)。但這次吃到的更像是墨西哥的taco皮子,反正小編們所謂的零碳水行動還在勉強進行中,所以這塊沒什麼優點的Roti被我們集體拋棄了。

MOMO這麼可愛的名字跟小分隊的小仙女們簡直太搭!沒料到一端上來,這不就是小籠包麼, anyway,看起來就是很好吃很juicy的樣子啊。

所以等魚一放下相機,小編們7雙筷子就齊刷刷下來了。一口下去——「什麼?竟然...沒有...湯汁?!」 眾小編幾乎異口同聲發出質疑。

被MOMO酷似小籠湯包的外表欺騙了的小編們瞬間開啟吐槽模式:皮很硬;餡兒根本沒味道。不過可別忘了還有兩份蘸醬呢,獨特的咖喱汁和超級辣的辣椒醬

好吧,蘸著咖喱汁的硬版無湯「小籠包」也是很有異域風情,原本很淡的雞肉被咖喱汁帶出了些許香味,可惜皮兒是硬傷啊...

其實MOMO早年就是從我國西藏傳入尼泊爾境內的,是一種以肉或蔬菜為餡,咖喱汁或辣椒醬為佐料,形狀類似小籠包的麵食,做法也和蒸餃類似。

圖片來自網絡

我決定下次要嘗試這種泡在湯裡的MOMO,說不定皮乾沒汁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呢。

 Tandoori Chicken (half order) 

Tandoori烤雞也可以算是印度菜系必點之一了。將雞肉用香料和酸乳酪醃過後在一種直立式圓形烤爐裡烤制而成的。傳統的Tandoori烤雞是紅色的,據說古時候用的是藏紅花染色,現在的餐廳大多用了色素代替昂貴的藏紅花。

冒著熱氣的烤雞超級誘人,half order的分量就足夠一桌人share了,雞肉本身也非常大塊

外皮香脆有著濃鬱的優格味道,一刀切下去有汁水流出哦。看來香脆的外皮完全鎖住了肉汁,雞肉入口的時候十分嫩滑,簡直就是外酥裡嫩

不過,我們後來再去「抽查」這家餐廳,點了Tandoori Chicken as the lunch special side,肉質幹硬到可以撬鎖...所以如果你想吃質量上乘的烤雞, 烈建議單點 

 

Masala香料其實是一個泛稱,可以有幹的、也可以是糊狀的。一般都會有大蒜、生薑、洋蔥以及印度辣椒研磨而成,有點類似我們的五香粉。小編們都很期待這道Masala香料烤雞翅,因為看圖片非常誘人!

事實證明買家秀和買家秀果然是有區別的,菜單上的炸雞看起來外皮還裹著醬汁,但事實卻是口感偏幹,並沒醬汁的外皮還算酥脆,但是味道非常淡,幾乎沒有在這道烤雞翅中嘗到Masala香料的味道。

羊肉是我的最愛。我們這一次點的是以番茄為基底的咖喱搭配羊肉(一般菜單上寫著Curry的就是番茄基底的)。

說是番茄基底,但實際上是由洋蔥、生薑、大蒜、紅黃辣椒與番茄一起組合而成的。再配以印度香料,所以整體色澤偏紅。

他家的羊肉燉得非常軟爛,再拌到香甜的印度香米當中,當咖喱包裹住那粒粒分明的米粒,然後在唇齒間綻放的時候,感覺不要太美妙!講真,就這碗咖喱,我可以吃下3大碗米飯。給個超大好評~

 Shrimp Tikka Masala (medium) 

勇於挑戰的小分隊很執念的選擇了masala香料來搭配海鮮通常masala香料是拿來搭配雞肉的)。Tikka是烤的意思,所以說海鮮本身是先經過,再加入masala香料的咖喱中燉煮

羊肉咖喱的辣度我們選了mild,所以海鮮咖喱我們增加一度辣度選擇了medium。剛一口下去並不覺得辣,但回味一下辣味會慢慢擴散,很帶勁(不能吃辣的小夥伴記得點mild的哦)。

不過海鮮本身就很平淡了,本來以為這麼濃鬱的醬汁會使得蝦肉很入味,結果蝦肉稍柴且沒什麼味道。可能由於烤過而且又有蝦殼的緣故,醬汁的味道很難進去。


不得不說咖喱和海鮮並沒有很搭,相信換成雞肉會很入味吧,畢竟masala醬汁本身還是很贊的。

 

還記得娜扎行李箱裡與LV包包齊飛的的新疆特產——饢嗎!印度的Naan新疆的饢最初的叫法都是出自古波斯語,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請參照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集13分48秒)。

一般印度的naan是由柔韌的淚滴形發麵餅烤制而成而烤饢的烤爐也是tandoori烤爐(和烤雞的爐子一樣),火力很強,烤出來的食物外酥內嫩,非常有韌性。

我本人愛吃的Naan是整個餅子都是綿軟而有嚼勁的,不過這家的饢還有一圈是又薄又脆的質感,也讓人很驚喜。時而薄脆時而軟綿的口感配上蒜香,蘸著濃鬱的咖喱,也是別有風味啊。

 Mango Lassi & Mango Shake 

最具有印度/尼泊爾特色的冷飲可以說就是Lassi了。Lassi這個詞來自印度,說白了就是水果混合酸奶榨汁。在印度混過的Amber的第二個強烈推薦就是Mango Lassi啦。但印度/尼泊爾當地的Lassi有些會撒上葡萄乾、花生沫、椰子肉等乾果, 口感會更豐富。

對比起Mango Lassi,Mango Milk Shake就有些相形見絀了,建議繞道...左邊顏色深的是Lassi,口感非常醇厚,芒果味道濃鬱,酸甜而富有奶香。

總的來說,Himalaya Restaurant是一個探索印度/尼泊爾美食的好去處,尤其是午餐時間,更是價格便宜種類豐富,對於在Loop上班或者讀書的小夥伴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哦。

餐廳:Himalaya Restaurant

loop分店的地址:606 S. Wabash Ave, Chicago IL 60605

其他兩家分店地址:8265 W. Golf Rd, Niles IL 60714

3747 W. Granf Ave, Gurnee IL 60031

營業時間:11:00 AM - 10:00 PM

人均:$12

文字|金小姐

圖片|bibi、🐟

編輯|🐟

特別感謝|一直以為喜馬拉雅菜的簡稱是登山菜的小隊長

點擊下面圖片查看往期精彩食評👇


相關焦點

  • 杭州首家尼泊爾料理!跨越3577km,人均60就能打卡,咖喱比你的現男友還上頭!
    咖喱在尼泊爾也是相當普及的一種傳統美食,和印度咖喱相似,只是在香料的選擇上有所區別,所以口味略顯清淡。尼泊爾人喜愛羊肉,咖喱羊肉的招牌也是名不虛傳。大塊的羊肉,放在咖喱中燉煮到酥爛,每一口都混合著羊肉和咖喱的香味,十分濃鬱。
  • 印度的咖喱薛丁格的貓
    老黃今天要說的,卻是「是印度的咖喱的同時,又不是印度的咖喱」。說到咖喱,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印度。畢竟,印度是咖喱的起源地,那些五顏六色的香料,構成了我們對咖喱的認知,而印度人對於咖喱的喜愛也是出了名的。印度自古出香料,特別是胡椒,一千多年來出口歐洲,被歐洲人視為珍寶。哥倫布探索新大陸,其實,也是為了尋找另一邊(條)通往印度的道路,尋找廉價的胡椒資源。
  • 喜馬拉雅護膚品----來自印度的天然草本護膚品
    Manal在一次拜訪緬甸的旅途中,看到一群焦躁不安的大象,被餵食一些根莖類的植物—印度蛇木來舒緩情緒。著迷於植物對大象的影響,Mr.Manal開始一連串廣泛的科學研究,Serpina—世界上第一個抗壓藥物終於在1934年上市。HIMALAY品牌創始人喜馬拉雅品牌來自於山脈。幾個世紀以來,喜馬拉雅山一直是男人追求和探索大自然秘密的象徵。他們代表著純潔和崇高的理想。
  • 咖喱居然是日本最受歡迎美食?印度根本沒有咖喱?嘗試做道印度菜
    咖喱源自印度,咖喱是音譯,源於泰米爾文,意思就是調料,不是針對某種物品的稱謂,所以印度是沒有咖喱的。所謂的咖喱是各種不同香料的混合。印度人使用香料的本領絕對世界領先,通常印度家庭的廚房裡都會常備十幾種不同的香料,辣椒、芥末籽、豆蔻、蒔蘿籽、薑黃根粉等都是最常用的。做菜時將各種香料混合搭配,得到千變萬化的口味,常見的配方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不會被簡單叫成咖喱。
  • 印度沒有咖喱?我們眼裡的印度咖喱,是怎麼做的?
    所以,我決定不備稿、做長視頻的初衷,是把一道菜的故事、料理方式和原理,儘可能詳細、準確、完整地傳達出來,有些囉嗦、有些乏味,但耐心看下來的人,能差不多地掌握一道菜,做出差不多的味道。>視頻裡囉囉嗦嗦的一些話<咖喱雞,在印度被叫作 Chicken Korma,並不是 Chicken Curry 。事實上,在印度本土,人們幾乎不用 Curry 一詞,它是英國人發明的,本意是指有多種香料的印度菜,並不是某種食物或調料。
  • 印度大牌——印度相宜本草,喜馬拉雅Himalaya
    可是驚奇的骨骼沒有讓他成為武學奇才也沒有讓他成為植物學家或者動物學家。小朋友想到的是如何把植物的神奇功效用來懸壺濟世,就這樣,長大後的小朋友成為了印度著名草本品牌「喜馬拉雅」的奠基人。在收穫了大批粉絲之後,少年的草本製藥越做越好,形成了品牌效應,並在1930年在印度孟買成立了「喜馬拉雅製藥」。
  • 我不知道印度有沒有正版「神藥」,但印度真的沒有咖喱!
    最近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在國內大火,電影裡那些拯救無數家庭和生命的「神藥」來自印度,可這些印度「神藥」只是仿製藥,並不是正版的。
  • 印度沒有飛餅,沒有咖喱,更沒有印度神油
    提到印度,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印度的特色飛餅、咖喱和舉世聞名的印度神油和印度瑜伽等等。這都是標誌性的印度文化產物。但是去過印度的朋友會用他們的親身體驗告訴你:印度沒有旋轉的飛餅,沒有咖喱,更沒有印度神油!印度沒有飛餅印度沒有飛餅,這就好比重慶沒有雞公煲,加州沒有牛肉麵,左宗棠不做雞一樣。據說重慶雞公煲的由來是由發明者的名字而命名的,因為發明這道菜的人叫做張重慶。而他是個上海人,所以這道菜叫做重慶雞公煲。
  • 【三坊七巷|印度尼泊爾菜】一口穿越到印度,盡享南亞異域美食風情!瑪莎拉雞件+炭烤鮫魚+印度小泡泡...異域風情滿滿!
    異域風情,味美色香「印」上心頭 -印度尼泊爾菜-坐落在三坊七巷安泰河畔旁充滿異域風情的印度尼泊爾餐廳>店內空間寬敞溫暖而又明亮隨處可見的印式元素和一些特色擺件只為還原正宗風味,去過的人都說好每處都讓人有身處異鄉的錯覺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忍不住就想進去探究一番原汁原味的自然風格,讓人不由自主想要踏進來嘗一嘗這些性格鮮明的印度菜~
  • 進擊的印度料理-Gaggan 2015
    五月初抽了個周末去曼谷待了幾天,順便將Nahm和Gaggan都嘗了下,決定先來寫一下Gaggan。餐廳的宣傳語說,菜色是Progressive Indian Cuisine,我潛意識裡就想把它翻譯為「進擊的印度料理」(其實「精進的印度料理」更符合)。
  • 紅咖喱 黃咖喱 綠咖喱 粉紅咖喱 藍咖喱!咖喱王國居然不是印度!
    1810年前後,英國C&B公司,自己定製了暢銷倫敦的配方咖喱粉,印度人做菜從來不用現成的咖喱粉,而是憑經驗調配香料,C&B第一次定了「咖喱」的規格:薑黃、鬱金、胡椒,咖喱成了口味寡淡的英國菜的救星,英國外交大臣甚至曾宣布紅咖喱雞為不列顛國菜。
  • 【三坊七巷|印度尼泊爾菜】一口穿越到印度,盡享南亞異域美食風情!188元享門市價361元【印度套餐】瑪莎拉雞件+炭烤鮫魚+...
    異域風情,味美色香「印」上心頭 -印度尼泊爾菜-坐落在三坊七巷安泰河畔旁充滿異域風情的印度尼泊爾餐廳店內空間寬敞溫暖而又明亮隨處可見的印式元素和一些特色擺件只為還原正宗風味,去過的人都說好每處都讓人有身處異鄉的錯覺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忍不住就想進去探究一番原汁原味的自然風格,讓人不由自主想要踏進來嘗一嘗這些性格鮮明的印度菜~
  • 印度,根本沒有咖喱
    這可能是對印度咖喱最好的讚美。哥倫布物種大交換為咖喱提供了各式香料:薑黃、生薑、肉豆蔻、桂皮、丁香、小豆蔻、芫荽、辣椒、洋蔥、大蒜等等。印度人製作咖喱前,會在當天早晨把新鮮素材研磨好,做成烹調用的糊和酸辣醬。在傳統的印度廚房裡,咖喱粉不存在。沒有什麼比新鮮香料更能確保食物濃鬱的香味。
  • 印度沒有咖喱,中國人吃咖喱主要跟著日本人
    ,但卻不是最流行的,像是咖喱飯的流行程度就要超過握壽司和鰻魚飯。據調查,日本人平均每個月至少要吃4次咖喱飯,這還只是下館子的次數,在家裡吃的不算。的確,咖喱真的算是日本人的國民料理。日本街道上的咖喱餐館非常多,尤其是快餐館,幾乎都會提供跟咖喱有關的菜。在日劇和動漫裡,咖喱更是神一樣的存在:一說起咖喱,很多人總是將它和印度料理聯繫起來。
  • 新菜|世界上如果有一百種咖喱,那新加坡人大概能做出一萬種咖喱料理
    在好朋友的推薦下,為了儘可能多的品嘗新加坡料理,作者把每日三餐變成每日六頓正餐。然而,每頓飯都有一道融合了不同風味的咖喱料理,就是這樣的節奏,作者曾幾度懷疑自己去了一趟假印度。不過,在作者眼中這樣難得的體驗也是幸福的,因為「世界上如果有一百種咖喱,那新加坡人大概能做出一萬種不同的融合咖喱料理。」
  • 異域美食那家小巷裡不為人知的印度老店
    所以當我們穿梭在南京嘈雜的大街小巷偶然間猛然發現了一家尼泊爾人開了很多年的印度餐廳,滿載不住的興奮竊喜。話劇《那一夜,我們旅途中說相聲》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描述,乘客對旅人說:跨過邊境,來到印度,那我們就吃雞肉咖喱、羊肉咖喱、土豆咖喱、花椰菜咖喱、雞肉配土豆咖喱、雞肉配花椰菜咖喱、雞肉配土豆配花椰菜咖喱、羊肉配土豆咖喱、羊肉配花椰菜咖喱、羊肉配土豆配花椰菜咖喱……所以說,咖喱絕對是印度料理的靈魂。泰姬瑪哈印度料理更不可能錯過。
  • 連尼泊爾都對印度說不,印度是要幹什麼?
    其中與尼泊爾之間的關係最讓人搞不懂。本來這兩個國家一強一弱,有些事尼泊爾忍一忍,兩國關係還算可以,雖談不上親密無間,但也不至於劍拔弩張,而這次可以說是兩國之間幾十年來還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緊張局勢。起因是印度把爭議地區畫在印度地圖上引發尼泊爾不滿,尼泊爾同樣出版地圖把爭議地畫在自己地圖上,同時為了對抗印度在那一地區的非法行為派駐了部隊,修建哨所警戒。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只有兩個鄰居中國和印度,總人口約3000萬,由於國三面被印度包圍,北面是喜馬拉雅山脈,其很多東西都來不開印度,經濟也比較依賴印度。
  • 在印度,其實根本就沒有「咖喱」
    這可能是對印度咖喱最好的讚美。哥倫布物種大交換為咖喱提供了各式香料:薑黃、生薑、肉豆蔻、桂皮、丁香、小豆蔻、芫荽、辣椒、洋蔥、大蒜等等。印度人製作咖喱前,會在當天早晨把新鮮素材研磨好,做成烹調用的糊和酸辣醬。在傳統的印度廚房裡,咖喱粉不存在。沒有什麼比新鮮香料更能確保食物濃鬱的香味。
  • 世界咖喱知多少/我好喜歡吃咖喱,上輩子是印度三哥嗎
    羊肉卻是印度人經常食用的肉類,羊肉的羶味卻很重,單一的香料很難除掉羊肉的異味,所以印度人會用大量不同的香料處理羊肉,久而久之咖喱就這麼誕生了。隨著世界各地聯繫的不斷加強,咖喱也走出印度,邁向世界,並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風味。日不落帝國殖民印度之時,將咖喱帶回英國,並且迅速風靡整個歐洲,至此歐式咖喱誕生了。
  • 印度系列 | 手抓飯?咖喱?印度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美食
    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起起落落的歷史和與世界的斷檔使得我們談起它, 很多時候竟只知道最大的貧民窟在孟買, 糟糕的疫情防控,食物只知道咖喱、手抓飯。但你知道他們特殊的用餐禮儀嗎?印度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寶藏美食?在印度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抓食物吃,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