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棲、隱,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都市人開始嚮往這些字眼,習慣了大隱於市的人們需要適當性的換換腦子清淨一下,調節快節奏碎片化日常給自己帶來的浮躁
前幾天我的朋友告訴我他們在秦嶺裡蓋了一個治癒圖書館,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故事,幫助這個圖書館填充好的內容,我果斷決定捐些書去這裡,一是覺得這個地方聽起來是那麼的理想主義,二是覺得我們身邊很多愁眉苦臉的朋友也許真的需要這樣一個地方來平衡他們的身心,於是我踏上了這場捐書之旅
先別問我捐了什麼書,我會在文章最後告訴大家,我覺得捐書過程是很有儀式感的,書店的位置是在秦嶺深處的漢中佛坪,那裡是東經108°,北緯33°,中國野生大熊貓的故鄉,也是最適合人類居住地黃金維度
清晨我從西安出發搭乘前往漢中佛坪的高鐵,四十分鐘就抵達了目的地,同樣想來的朋友要預約體驗參觀,這樣一輛小紅車會準時在高鐵站口等候你,一切的服務都是免費的,但為了清淨安寧整個圖書館每天僅接受100人預約。
穿過農田和村莊,路上幾乎沒什麼人,朋友告訴我不遠處的梯田是他們的大地藝術展,地裡正幹活的是當地的農家,他們希望在這裡通過自然之美創造出有趣的生活藝術,沿著一條小河一路向前,不久就抵達了這座秦嶺深處的治癒圖書館-天境圖書館
坂本健一在《今日店休》中說:「一盞永遠亮著的書店的燈,一個總在等你的相攜一生的人,讓人羨慕的人生大概就是這樣吧 。」當你來到大山深處,有一座與世無爭卻藏滿精神食糧的書店在這裡守候你,那種感覺是幸福
在這我遇見了郭大師,上下打量就能看出他是個文人,竄臉胡賦予了他幾分江湖氣,郭大師帶我穿過了小院裡的九道門,每個門都沿用了中國不同地域文化的建築特點
院裡還栽著珙桐,在這看到珙桐是意外的驚喜,這種植物是和恐龍同一時期的物種,並且是秦嶺深山獨有的植物。
樹林裡擺放著很多木質的靠椅,陽光透過樹蔭勾繪出一道道光影,我隨處找了個地方掏出一本書安靜的讀了一會,一個小時一晃而過,清新的空氣,自然的味道,這真是對精神和思想最好的慰藉,在這讀書真的很傾心的體驗
在小院的正中心是一個叢林木屋般的房子,門口寫著幾個大字「天境圖書館」,屋裡有序排列著木質的書架,屋頂使用木編的框來點綴,讓整個空間更具有層次感。
我把彼得海斯勒寫的一本《江城》從布袋裡掏了出來,放在最顯眼的一座書架上,這本書對我的影響特別大,我甚至覺得我今天所做的很多事都是受到了這本書中的價值觀和精神所影響,書中是寫媒體人海斯勒從美國來到中國重慶大山深處的涪陵支教,他從一個外來者的客觀角度記錄了三峽大壩修建時期,即將被遷走的當地人,記錄他們真實的生活、轉變和麻木,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更多人可以跳出原本的觀點來重新看待生活和諸多問題,希望更多人在這個大山深處的圖書館,真的可以獲得不一樣的精神食糧,起碼這裡有我的一份守候。
如果你喜歡不一樣的旅行,記得關注我哦「白嵩帶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