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越學越焦慮?你可能患上了知識焦慮症

2020-12-26 潘森筆記
克服知識焦慮

無論你承認與否,我們或許已經成為了這一個時代所塑造出的病人:一名知識焦慮症患者

告訴你一個我的故事:在幾年前剛踏入職場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年輕人會比較想要表現自己,任何的工作到我手上都會竭盡全力去把它給做好。

為此我刷遍大大小小的「知識」網站,看了很多牛人前輩們給的建議,每個月都用自己一部分的薪水去購買一些書籍,或者去報名一些付費課程。

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會拼了命的學習,當然這同時也意味著需要犧牲很多的個人時間。

這也導致了身邊的朋友都會覺得我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但我一直想要告訴他們的是:我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自律的人,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心中一直有著一種某名的焦慮感,讓我一刻也不敢停不下來。

而這一種感覺來的最強烈的時候,就是每當自己覺得已經學得差不多,已經可以出師的時候。卻在會議討論中被其他同事的一些特殊觀點所影響。

瞬間又否定自己,開始變得更加的焦慮,於是乎又買了更多的書,上更多的付費課,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有時候真的會感嘆一句,這些「書籍」「課程」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學完呀。

我想自己應該患了這一個時代最流行的病:知識焦慮症

如果你覺得自己也面臨著同樣情況的話,在下方留言「我也一樣喔」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 ^^

什麼是「知識焦慮症」

從醫學上的角度來看:「知識焦慮症」是一種典型的精神類疾病,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異化情況。而如果把知識焦慮症拆開成「知識」和「焦慮症」兩個部分的話,相信你會有個更好的理解。

首先,「知識」其實可以理解成為一種有效的信息:因為獲取「知識」的過程就是一個從外界接收信息的一個過程。

比方說:最常見的一種做法就是讀書,從書籍上接收一些「信息」,然後大腦再把它加工變成自己的知識。這裡所謂的「加工」就是對書籍內容的理解程度。

而「焦慮症」中的「焦慮」這兩個字其實是一種表現:心理教練張惠在「焦慮情緒管理課」中提到過:「焦慮」本身是一種「不安全感」的表現,是由於某些不確定的情況讓大腦對自身現狀失去掌控感而產生出來的一種「情緒」。

而為了奪回掌控感,這時候大腦就會開啟一個「生理機制」:會不斷的迫使我們去做些什麼,以緩解這一個焦慮的情緒。

這也是為什麼在例子中:我會說根本停不下來,原因就在於「焦慮」這一個「情緒」正在背後推著我不停的學習。

看到這裡相信你也對「知識焦慮症」有一個清楚的概念:一句話概括就是:由於大腦對自身現狀失去掌控感而開啟的一種生理機制,會迫使我們不斷學習以緩解自身的「不安全感」。

但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你跟我都患上了「知識焦慮症」呢?

知識焦慮症的原因?

知識焦慮症的原因?先說答案:是因為環境的因素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現代人的這一種知識焦慮感,其實很大的一部分並不是來自什麼實際的威脅,而是被各種信息不間斷的輸入而引發的「心理失衡」和「思維失序」所導致的。

對,「知識焦慮症」為什麼是現代人的通病;主要原因莫過於是因為我們當下所處的「信息環境」發生了變化。

相信你也知道:現在是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

在網際網路還未興起的過去,如果你只是單純的看看報紙,看看電視新聞,是不會有那種世界變化得有多快的感覺;但在這個移動互連網的時代,每天只是打開了幾個APP軟體,都會有一種像是被信息轟炸過的感覺。

一些你可能還來不及吸收的信息,可能24小時後,就已經過時了。

在這信息爆炸的環境下,人類對信息的接收速度跟不上了信息的輸入速度。

用句中醫的形容詞叫做:虛不受補。而這「虛不受補」的後果則導致了許多人對自己的未來越來越無法確定,從而對自身失去了掌控,甚至充滿了恐懼。

繼續往下閱讀

或許有點繞,舉個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想像一下你是一座城堡的主人,而這一座城堡有五個大門,每天都會有大量的難民湧入進來。這些難民的湧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城堡的居民人數,也可以間接提升城堡生產量。

但有一天,城堡裡的空間逐漸無法負荷這一些不斷湧入的難民,也就是「僧多粥少」的情況發生了。

這個時候做為城堡的主人,你會逐漸的發現自己已經對局勢失去了掌控,而你也會逐漸產生一種無力感。因為你知道在這樣下去的話整個城堡的經濟將會崩盤,但當下的你卻無能為力。

毫無疑問最後的你一定會被這一些焦慮的情緒驅動著:做出一個又一個的政策。

回到現實生活中,城堡代表著我們的「心智空間」,五個城門分別代表著接收信息的五個感官;每天湧入的難民則代表著每一天都會接收到的大量外部信息。

就跟例子中的情況一樣,我們的大腦其實無法完全消化這一些大量信息,從而產生一種失控的感覺。

這時候大腦會自動開啟一種「生理反應」迫使我們不斷的去學習新的知識。因為大腦認為「學習」新的知識,能讓我們重新的獲得掌控感以緩解「焦慮」。

的確,學習新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可以幫助緩解「焦慮」感;但還記得為什麼在一開始的故事中,我的情況卻不是這樣,我是越學越焦慮。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大腦混淆了兩個概念:「收藏」等於學習和「消費」等於學習。

第一:「收藏」等於學習

在上一期內容有提到過:有一種假的學習方式叫「收藏」。而很多人都會有一個錯覺,認為收藏的知識就是自己的

比方說:在網上看到一些「營銷教程」,收藏的就覺得自己好像已經掌握了這一個知識,但你如果沒去認真學習的話,它是不會為你帶來什麼提升的。

第二:「消費」等於學習

跟我一樣,很多人會選擇用自己的收入去購買一部分的知識,從而改變命運;但他們都忽略了一件事,消費只是第一步,而它其實並不代表學習,因為消費只是一個門檻,學習才是核心;

說了這們多,那我們該如何正確的緩解「知識焦慮症」

一共有兩個方法:那就是「重視行動」和「建立穩定」

第一:重視行動

「焦慮」最大的敵人就是「行動」,這也是為什麼每當焦慮感來襲的時候我們總會下意識的去「做些什麼」。比方說: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去買一些書,報名一些課程之類的,雖然很多的時候這些行為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為什麼呢?

心理教練張惠在「焦慮情緒管理課」提到過:我們不能用表面概念來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要通過實際的行動來調整自己的狀態。

同樣的,類似於「收藏」「買書」「報名課程」之類的行為其實都是屬於表面行為,而我們要做的實際行動則是真真正正去學習這一些知識。

當然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效果不大,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件長期的事。等過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從根本上解決知識焦慮了。

第二個:建立穩定

之前說過「焦慮」本身是一種「不安全感」的表現,背後原因是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而對「自身現狀」失去掌握。

而如果你換一個角度想的話會發現:焦慮的對立其實是穩定,一件穩定或者確定性的事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緩解焦慮。

但該如何的建立穩定呢?

想要建立穩定就必須解決為什麼越學越焦慮這一個問題:把學習等於緩解焦慮變成一個確定性的事。而剛剛其實也已經給出了解釋。那就大腦混淆了兩個概念,「收藏」和「消費」

但其實還有一個根本原因:那就是我學了但我也忘了。

相信很多人對這一個情況並不會感到陌生,明明讀了這麼多書,但記得的內容卻沒幾個。所以只要解決這一個問題,就能為自己建立一個確定性的事。

而想要解決這一個「問題」其實不難,就是你需要建立屬於一個自己的知識系統,把自己所學過的知識都儲存在裡面;具

體的操作可以參考這一個視頻:「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

結語

知識焦慮症是因為信息過載,擔心無法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產生出的一種不安全感。

而我們可以用兩個方法來緩解「知識焦慮」感:

1)重視行動

2)建立穩定

最後,與其為模糊不清的未來擔憂,不如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因為你需要聽過和見過足夠多的故事,才有能力來書寫你自己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咖啡師焦慮症: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
    來分析一下咖啡師的焦慮症:拉花失敗焦慮症焦慮指數:☆☆☆☆       我們招了一個咖啡學徒,一頭栽進拉花世界,因為奶泡打不好,拉花總是歪歪的,頭幾個月都是滿焦慮的工作狀態度過!那不妨換用水來練習,拿起拉花杯、咖啡杯,練習一次,你會發現你連水也搖不順,你更會小心翼翼,卻更不流暢 ,於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練水參考拉花手抖,怎麼破 ?!    拉花廢掉的牛奶桶堆到都可以繞地球才成功,何必呢?             所以,很焦慮!
  • 長期的焦慮同時渾身難受,很可能是患上了焦慮症
    在這個社會壓力比較大的環境中,我們多數人都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後代過得好些,多賺點錢讓自己的生活好起來,同時也想讓身邊的人認可自己,因此導致很多人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就是會出現不滿足感,但是又非常擔心自己找的新工作,收入不可觀以及待遇不好,不如現在的工作,非常的焦慮同時長期的焦慮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健康
  • 經常焦慮煩躁、胸悶氣短、緊張恐懼,很可能是患上了焦慮症
    如果要選出一種全民情緒,那應該就是「焦慮」。如今,所有人都被焦慮的情緒籠罩,朋友圈裡刷歲月靜好,現實裡哭成狗子。微博上說等風來,現實裡都快瘋了。就是會覺得什麼事情馬上就是要到來一樣。也是會出現一些沒有必要的擔心。對於擔心的事情還是非常的多的。3、情緒不穩:對焦慮症的病人來說,內心是非常的害怕得,做任何的事情的時候都是會提心弔膽。還是會沒有原因的就是出現了緊張、恐懼等一些心理。嚴重者也是會有一個災難的心裡,或者是有死亡的威脅,對於生活來說,會失去信心。
  • 70%的貓可能會患上分離焦慮症!
    貓咪也會患上分離焦慮症? 如果你的貓咪出現了上述的一些行為和症狀,說明它正感到孤獨,甚至有可能已經患上分離焦慮症。 是不是很難想像,貓咪居然也會患上分離焦慮症?事實上,70%的貓咪都有可能患上分離焦慮症。
  • 每天都不知道在焦慮什麼?有這3種表現,說明你已患上焦慮症
    其實,人在面臨重要的考試或者是選擇時,可能會產生焦慮情緒,如果長期處於高壓的緊張環境,就可能導致患上焦慮症。2015年全球約有2.64億焦慮症患者,比2005年增加了15%。那麼,當出現這3種焦慮症的嚴重表現,就應該警惕1、瀕死感當焦慮症發作時,你會覺得胸口很悶,覺得喘不過氣來,心裡很難受,覺得自己可能活不長了。出現這種感受並不意味著你真的是要面臨死亡了,但是這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 經常焦慮嗎?試試這個測試題吧!看看你是不是患上了焦慮症
    如今的社會大環境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各種焦慮的情緒體驗,而焦慮感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你看不到,也摸不著。但每個人都會有內心獨有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一種讓內心不舒服的感受,也是讓身體不舒服的感觸,從而也會導致情緒的不穩定和暴躁性,焦慮時間長了會成為了焦慮症,今天給大家出了焦慮症的測試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什麼是焦慮症?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兩種形式。
  • 焦慮的你,焦慮症離你還有多遠?
    l  無論躺在床上多久都睡不著,即使睡著了半夜也總會醒來?l  整天疑神疑鬼,自我懷疑?l  沒有緣由地渾身發抖,肌肉緊繃,感到緊張不安?……如果你出現了上述這些表現,那麼你很有可能被焦慮症纏上了。什麼是焦慮症?
  • 廣州治療失眠焦慮的醫院 預防焦慮症的小妙招
    焦慮症已經成為現代人常見的心理疾病,這種心理疾病會造成相當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很多人患上了焦慮症會採取各種治療方法來緩解症狀及時,要想克服心理焦慮症,生活當中還是有一些小竅門的。   引發焦慮症的原因  一、沒有做好迎接人生苦難的思想準備,總希望一帆風順平安一世。沒有迎接苦難思想準備的人,當一遇矛盾,就會驚惶失措,怨天尤人,大有活不下去之感,這是引起焦慮症的具體原因之一。
  • 【焦慮測試】焦慮症從輕到重分4個層次,程度越深對身體損害越大!
    但是,當焦慮超過了你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就會發展成精神類疾病(焦慮症)!學會控制焦慮在合理的程度,是我們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 焦慮症患者會出現心悸、胸悶、氣短、失眠、心跳和呼吸加快等症狀。
  • 什麼是焦慮症?患上這種疾病除了焦慮還會出現哪些表現呢?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焦慮症的情況,焦慮症患者在生活當中會出現不少的表現。不管怎樣患上焦慮症的,都要積極地去進行治療。焦慮症就和抑鬱症一樣,給人們所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種疾病吧!
  • 焦慮症最嚴重會怎麼樣 疫情過後焦慮失眠怎麼辦
    一味的硬抗只能讓焦慮情緒和壓力倍增,焦慮嚴重者會衍生出其他類的精神疾病,比如「抑鬱症」,發生危害生命的行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好轉,雖然市民都逐漸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是由於疫情期間不能出門,每天都呆在家裡,逐漸出現緊張、焦慮失眠仍然存在。醒後疲乏、白天睏倦、精神萎靡、思睡、思考問題慢、注意力不集中、性功能減退及月經不調等,影響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患了焦慮失眠怎麼辦呢?
  • 經常焦慮且出現其他的症狀,很可能是焦慮症在搗亂
    焦慮症是一個經常見的症狀,患上焦慮症會時時刻刻的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感染我們的社交能力,好多人不清楚患了焦慮症該怎麼辦,沒有開始趕忙的醫治,如此對患者又形成了更大的影響。焦慮症的症狀是什麼?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病人基本的內心體驗是害怕,如提心弔膽,忐忑不安,甚至極端驚恐或恐怖。發作性或持續性地出現莫名其妙的害怕、緊張、焦慮、恐懼不安 等心理。患者可能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死亡的感受。許多患者同時還伴有憂鬱症狀,對目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
  • 馬思純吃藥控制情緒:那些患焦慮症的人都經歷了什麼
    在《看我的生活》中,馬思純自曝「靠吃藥來控制情緒,吃藥後三天胖了八斤,情緒最差時身體會變得僵硬、腿軟、從床走到房門口都走不過去,感覺非常無助,還不停地氣喘,眼睛看不見。」印象中,馬思純屬於那種馬大哈的大姐姐性格,跟焦慮症根本扯不上關係。如果不是她自己說,真的很難想像。患焦慮症的明星比比皆是,張國榮,梅蘭芳,周星馳等。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明星,他們都經歷了什麼,為什麼容易患焦慮症呢?
  • 今天你焦慮了嗎?《焦慮症的自救》用實例來告訴你如何戰勝焦慮?
    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新的一天到來,你會不會感到焦慮?威克斯醫生在歲的時候,她患上了神經症,在經過幾年的焦慮和恐慌之後,她終於找到了治療焦慮症的方法,從而治癒了自己。正是這段經歷,她對神經症產生了興趣,從化學家轉行學醫,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從而成為一名內科醫生。
  • 你是否患上了容貌焦慮症?
    有的人會反覆照鏡子來確認自己的容貌,變得不自信,逃避甚至拒絕社交。 有的人則深陷整容漩渦無法自拔,隨之而來的還有巨大的經濟壓力。 其實整容和化妝、穿好看的衣服一樣,都是一種選擇,沒有褒貶之說,更沒有高下之分。
  •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邯鄲錢氏中醫院:主要是這3個因素在「作祟「
    在我們的現實社會裡,每一個人要想好好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那社會就會要求你得更加努力的生活、工作、學習,但是有些人卻在這些重大的壓力下發現自己越努力還越焦慮,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又應該如何克服焦慮輕鬆的生活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主要是這3個因素在「作祟」1、努力沒有上限,上進心並無盡頭。
  • 怎麼判斷自己患上了焦慮症?
    如今焦慮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很正常的一種情緒,當這種情緒持續的時間過長的時候,就得注意是否患上了焦慮症。那麼判斷是否患上焦慮症的症狀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解讀焦慮症的5症狀。常常表現為極度不安,在高度驚恐狀態下甚至會大聲呼救。2、軀體症狀焦慮症急性發作時,患者常感到呼吸困難,肢體或面部等部位發麻、刺痛,劇烈心跳、心悸或胸口疼痛,甚至窒息。
  • 焦慮症治癒後會復發嗎 焦慮症治癒後會復發嗎
    焦慮症治癒後會復發嗎強迫症並不只有一種形態,所以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患上了強迫症,需要經過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斷,而且,很多強迫症患者在診斷發現自己有這個疾病以後,情緒會更加焦慮,讓病情更加嚴重,更有甚者,在醫生告知強迫症已經好了以後,又出現了復發的症狀。一、不怕它。
  • 我國焦慮症患病率近5%!3個表現說明患上焦慮症,及時調整
    19年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的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更是達到4.98%。近5%的患病率讓人們不得不開始重視這個疾病,不少網友表示「住房,醫療,教育,簡直是焦慮三件套。」但這樣的焦慮情緒往往和焦慮症(焦慮障礙)還有所區分,本文就帶大夥了解一下。
  • 為什麼人會患焦慮症、強迫症?心理學家:其根源是這種心理造成的
    為什麼人會患焦慮症、強迫症?心理學家:其根源是這種心理造成的強迫症的根源:人為什麼會患焦慮症、強迫症?焦慮症、強迫症頑固的原因:多數的焦慮、強迫念頭或行為,患者是能意識到不合理的,但為何焦慮症、強迫症患者卻又無法控制地「想」或「重複行為」呢?這正是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