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你,焦慮症離你還有多遠?

2021-02-13 碧讀好書

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

原創文章、新書資訊、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驗:

l  總是為一點小事擔憂不已,以致無法集中精力?

l  總是莫名其妙地感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頭暈目眩,口乾舌燥?

l  不願意走出家門,已經很久沒有與人打交道,甚至看著外面的世界感覺很虛幻?

l  不能安靜地坐下來,焦躁地在房間裡走來走去?

l  無論躺在床上多久都睡不著,即使睡著了半夜也總會醒來?

l  整天疑神疑鬼,自我懷疑?

l  沒有緣由地渾身發抖,肌肉緊繃,感到緊張不安?

……

如果你出現了上述這些表現,那麼你很有可能被焦慮症纏上了。

什麼是焦慮症?

現代醫學指出,焦慮症是神經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特徵表現為焦慮情緒體驗,包括廣泛性焦慮和驚恐發作兩種形式。澳大利亞著名心理學家克萊爾·威克斯(以下簡稱威克斯)是這樣描述焦慮症的:「焦慮」一詞的英文是anxious,源於拉丁語anxius,意思是對未來發生的不確定之事感到憂慮。因此,從理論上講,焦慮症就是指長時間處於這種焦慮狀態而產生的一種病症。

       焦慮症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常見疾病。據國外相關報告顯示,一般人口中焦慮症的發病率約為4%,佔精神科門診的6%—27%。而近來的心理學研究表明,95%以上的人存在典型的焦慮症症狀,將近40%的人正遭受著焦慮症的折磨。

焦慮症有哪些症狀和危害?

由於大多數情況下焦慮症和抑鬱症會相伴發生,且抑鬱症引起自殺的概率更高,所以在焦慮症和抑鬱症並存的情況下,醫學上通常會診斷為抑鬱症。也因此,社會上對於焦慮症的關注度遠不及對抑鬱症的關注度。

 

事實上,焦慮症所造成的危害也不亞於抑鬱症。焦慮症的症狀主要有悲觀、絕望、煩躁,飲食習慣改變,興趣減少或注意力分散,對履行社會職責有牴觸感,極度疲勞感,反應遲鈍或敏感等。而且,長期患有焦慮症可導致多種軀體疾病,如失眠、高血壓、冠心病、胃腸疾病甚至癌症。

為什麼會得焦慮症?

目前,人們依然沒有發現引起焦慮症的確切原因,只是推測可能與遺傳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軀體疾病、個性特點、生化等有關。由於這些因素會導致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紊亂,使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失衡,從而引發焦慮症狀出現。威克斯醫生也曾指出,焦慮症患者很多情況下只關注自身的焦慮症狀,卻忽略了焦慮症的根本原因,也就是神經系統方面的原因。

威克斯醫生指出,人體受到壓力後會引發緊張等身體反應,而這會導致人體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促使身體釋放出大量的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是一種壓力激素,過多的腎上腺素會導致身體緊張症狀更加嚴重,使人體出現手心出汗、心跳加速、頭暈目眩、頭痛等身體症狀。而這些症狀會使人體更加緊張,受到刺激的交感神經會促使身體釋放更多的腎上腺素。於是,人就陷入了「恐懼—腎上腺素分泌—更加恐懼」的惡性循環,也就是說患上了焦慮症。

所以,不同於抑鬱、憤怒等單一的負面情緒,焦慮更加複雜,更加微妙,也更難以形容。並且當我們越想急切地擺脫焦慮症的時候,反而會變得更加焦慮。

怎樣有效治癒焦慮症?

一些抗焦慮的藥物可以使失衡的神經遞質趨向正常,從而使焦慮症症狀消失,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情緒狀態。但是,藥物治療可能會導致藥物依賴等副作用,所以除非萬般無奈,否則焦慮症患者不願意選擇藥物治療方法。

對於神經症,除了可以用藥物治療法外,有沒有同樣有效,甚至更好的治療方法呢?有的。

 威克斯醫生根據自己大半生治療神經症的經驗和研究發現,創建了一整套治療神經症的方法,並提出了神經症治療的基本原則——面對、接受、飄然、等待。威克斯醫生在她的《焦慮症的自救》系列著作中,向讀者細緻入微地傳達了她的神經症治療理論和治療方法,並引用了大量真實的治療案例,向讀者展現了如何正確運用她的方法實現自我治癒。如果想要更加詳細地了解威克斯醫生的治療理論和治療方法,推薦讀者系統地閱讀她的該系列著作。

威克斯醫生在《焦慮症的自救》系列著作中反覆提到的治療神經的方法——面對、接受、飄然、等待,從方法本身的角度來看,沒有什麼難度,操作起來簡單方便,只要患者能正確運用並且長期堅持,那麼患者是可以痊癒的。但是,對於反覆遭受神經症症狀侵襲的患者來說,要正確運用這種方法,面臨著眾多艱難的考驗。因此,威克斯醫生在《焦慮症的自救》系列中為患者正確運用這種方提出了具體詳細的指導。

 

1.面對

在《焦慮症的自救》系列(一),即《焦慮症的自救:從神經系統角度出發治癒焦慮症》中,對於面對,威克斯醫生指出,患者要想康復,就要勇敢面對自己所恐懼的東西,如果採取迴避的態度,其實就是在逃避。

什麼是迴避的態度呢?威克斯醫生在書中舉例說明道,患者按照醫生的囑咐,儘可能地走出家門,能走多遠走多遠,一旦恐慌就原路返回,休整之後再出發。在威克斯醫生看來,採用這種方式,不管患者走多遠,都只是在迴避恐慌,因為患者一產生恐慌就返回,從來沒有直面過恐慌,也無法習得「任由恐懼侵襲,直到恐懼再也不是什麼重要問題的方法」。

威克斯醫生認為:康復的機會就蘊含在害怕去的地方或者害怕做的事情中。也就是說,有恐懼的地方,就會有康復的機會。所以,患者想要康復,就要直面恐懼,當內心出現「可能這會兒不會恐慌的」的聲音時,一定要告訴自己:就算恐慌了也沒關係,那就不是個事兒,我能行!

 

當患者勇敢地面對疾病,尤其是在最嚴重的時候,一開始患者可能會覺得困難無比,但慢慢地,患者就會變得輕鬆起來,並認識到:治癒只能來源於個體自身,而不是靠什麼永久的外力支撐。

 

2.接受

患者在做到真正的面對之後,還要習得接受的態度。所謂接受,在威克斯醫生看來,就是要身體儘可能地放鬆,然後勇敢地直面自身存在的恐懼的症狀或者可怕的經歷,而不是躲避它們。換句話說,能夠做到真正接受的患者,就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症狀,接受任何可能出現的新感覺,以及人體出現的任何自然反應,並有準備地慢慢前行,儘量不或少給自己製造緊張。

       當患者學會真正的接受的態度之後,就會「放手」「任其自流」,就像風中的楊柳一樣,隨風飄蕩,而不是把自身的症狀看成猛虎,緊張地舉著手中的槍,隨時要與之對抗。如果患者能夠真正接受自身的症狀,就說明他真正學會了識別次級恐懼,並且不再在初級恐懼的基礎之上疊加次級恐懼。

另外,接受還意味著患者要明白沒有人能夠讓自己的恐懼在一夜之間就消失殆盡,所以一定要對這種方式做好心理準備,不要期待接受的態度能夠立即創造奇蹟,尤其是在治療的初始階段。

 

3.飄然

當患者學會真正的面對、接受的態度之後,就會順其自然地進入飄然階段。如何才算是真正做到了飄然呢?威克斯醫生指出,飄然意味著不下任何難以達成的決心,不咬牙切齒地發誓要怎樣,而是儘可能少地逼迫自己。

飄然與抗爭是對立的。患者在與疾病抗爭的時候,會變得越來越緊張,而緊張會限制患者的行動,進而使患者喪失信心,變得精疲力竭,無力尋求康復的出路。而飄然的態度會讓患者放鬆下來,減輕患者的壓力,進而使患者做出正確的行動。

 

飄然,意味著放棄抗爭,放棄試圖控制恐懼的努力以及通過不斷的自我分析來「做些什麼」的想法,意味著有意識地規避鬥爭,意味著迂迴。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飄然其實只是放鬆而已,沒錯,飄然確實是一种放松,但它並不意味著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做。在飄然的狀態下,患者可以練習坦然面對疾病,學習放鬆身心。

 

4.等待

神經症患者都希望快點康復,但是越是急切地渴望康復,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通常越沒有耐心。不耐煩會造成神經緊張,而緊張是康復的大敵。

另外,前面提到的面對、接受、飄然方法的實施是一個緩慢而反覆的過程,而且它們發揮作用也需要時間,就像恐懼發展為持續的緊張和焦慮需要時間一樣。

 

患者在等待的過程中,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應該讓自己有事可做,這樣可以讓患者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集中在手中的事情上。但是,也不要為了追求忘我的狀態而拼命地找事做,這其實是對自己的逼迫,反而會給自己增添新的壓力,導致病情加重。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時間,更多的時間,因為時間本身就有治癒作用。

如果患者能夠正確運用威克斯醫生在《焦慮症的自救》系列著作中提到的面對、接受、飄然、等待方法,那麼患者最終會實現康復的。但是對於康復,一些人認為康復就意味著症狀再也不會出現了。但其實不是的。威克斯醫生指出,治癒不一定意味著擺脫恐懼,而是能夠在恐懼產生的時候應對它,並且願意讓時間發揮作用,靜待恐懼自己退去。

當焦慮、抑鬱、恐慌等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困擾,當人們為心悸、頭痛、失眠、眩暈等身體症狀而惶恐不已,神經症已經不知不覺地成了人類社會的一大頑疾,如何治癒神經症也成了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相信在人們為此苦惱不已,嘗試各種方式仍不能痊癒的狀況下,威克斯醫生的《焦慮症的自救》系列著作會給人們帶來希望的曙光,讓人們重新鼓起勇氣,戰勝神經症,恢復健康、歡快的生活。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人生課堂

相關焦點

  • 【疾病科普】「焦慮」離焦慮症,到底有多遠?
    「焦慮」離焦慮症,到底有多遠? 你會經常感到焦慮嗎?有沒有曾因為這些事而感到焦慮? 這樣看來,似乎焦慮成了我們生活常態。流行病學數據顯示,80%-90%的焦慮症患者發病年齡在35歲以前,高峰年齡在10-25歲,總的來說就是年輕人多焦慮。
  • 怎麼區分焦慮情緒和焦慮症?
    #焦慮是人最常見的情緒之一,現代社會讓人變得越來越焦慮,只要有一丁點的風吹草動,隨之而來的就是揮之不去的壞情緒,還有身邊很多不確定的東西,都讓你寢食難安。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焦慮都能稱之為焦慮症,也可能是焦慮情緒。那麼焦慮症和焦慮情緒有什麼區別呢?時間:焦慮情緒是爆發性選手,持續的時間是短暫的,一般在一天到數天都能夠得到緩解,或者是其他原因吸引到注意力也會緩解,並且極少重複出現,讓人焦慮一陣子就會消失。
  • 抑鬱自評量表:焦慮症測試,別讓你的焦慮,一步步拖累你的人生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地找到排解焦慮的方法,更多人在焦慮中備受煎熬,盲目嘗試毫無針對性的指導建議,得不到改善後又再陷入更深的焦慮中。人的焦慮狀態,分為偶發的焦慮情緒和焦慮症。焦慮情緒讓你偶爾緊張不安、失眠脫力,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下降;而焦慮症會讓你長時間坐立難安,無法做事甚至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全身發抖等症狀,嚴重的焦慮症患者無法正常生活,甚至會有自殘、自殺行為。
  • 焦慮症困擾的朋友,你到底在焦慮什麼?敢不敢曬出來?
    焦慮症患者一天到晚都處於極度的緊張恐懼之中,你要真的讓他說一說他到底有什麼可焦慮害怕的,怕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害怕的是什麼?有的人害怕焦慮症的軀體症狀,例如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等,還有那整晚整晚的失眠令人抓狂。還有的人害怕焦慮症的情緒症狀,經常過分擔心、緊張害怕,這種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感覺自己一直處於一種緊張不安、提心弔膽,恐懼、害怕、憂慮的內心體驗中。甚至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會瘋掉。
  • 今天你焦慮了嗎?《焦慮症的自救》用實例來告訴你如何戰勝焦慮?
    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新的一天到來,你會不會感到焦慮?焦慮自己擠不上公交車,上班遲到被領導批評扣工資;焦慮身邊的同齡人都升職加薪了,自己還是一線員工;焦慮到月底了自己的業績又沒完成要被扣獎金;焦慮自己已經30歲了,還沒男朋友;焦慮父母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教你五招自我調節焦慮症
    精神焦慮症就是其中一種。那麼,精神焦慮症的自救怎麼做?精神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精神焦慮症的自救焦慮症又叫焦慮性神經症,這是神經類疾病種最為常見的一種,是以人體焦慮情緒為主要的症狀。患者表現會有無名的緊張擔憂,坐立不安等症狀。那麼,精神焦慮症如何自救好呢?方法一:增加自信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
  • 什麼是焦慮症?如果你很焦慮的話快來看看吧!
    焦慮症現已是很常見的心思疾病了,給患者們造成了不小的困擾,這種疾病的患者以廣泛和繼續性焦慮或復發的驚慌不安是主要的特色,常伴有自主神經紊亂、肌肉嚴峻與運動性不安等。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種疾病吧!焦慮症的患病原因是什麼?
  • 為什麼會越學越焦慮?你可能患上了知識焦慮症
    克服知識焦慮無論你承認與否,我們或許已經成為了這一個時代所塑造出的病人:一名知識焦慮症患者告訴你一個我的故事:在幾年前剛踏入職場的時候而「焦慮症」中的「焦慮」這兩個字其實是一種表現:心理教練張惠在「焦慮情緒管理課」中提到過:「焦慮」本身是一種「不安全感」的表現,是由於某些不確定的情況讓大腦對自身現狀失去掌控感而產生出來的一種「情緒」。而為了奪回掌控感,這時候大腦就會開啟一個「生理機制」:會不斷的迫使我們去做些什麼,以緩解這一個焦慮的情緒。
  • 經常焦慮嗎?試試這個測試題吧!看看你是不是患上了焦慮症
    如今的社會大環境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各種焦慮的情緒體驗,而焦慮感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你看不到,也摸不著。但每個人都會有內心獨有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一種讓內心不舒服的感受,也是讓身體不舒服的感觸,從而也會導致情緒的不穩定和暴躁性,焦慮時間長了會成為了焦慮症,今天給大家出了焦慮症的測試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什麼是焦慮症?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兩種形式。
  • 廣州治療失眠焦慮的醫院 預防焦慮症的小妙招
    二、對於引起焦慮症原因也表現在神經質人格。這類人的心理素質較低,對任何刺激均敏感,一觸即發,對刺激作出不適應的過強反應。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自我防禦本能過強。甚至無病呻吟,杞人憂天,整日提心弔膽,臉紅緊張、疑神疑鬼,如此心態,怎能不焦慮。  三、對一些人而言,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一些高血壓、治療關節炎或帕金森症的)會造成焦慮症狀,這也是引起焦慮症原因。
  • 焦慮症:緩解焦慮的五個方法,很實用
    那什麼是焦慮症呢? 2020年有一個詞特別火,叫「流量焦慮」。那這裡的焦慮跟焦慮症有沒有關係呢? 「流量焦慮」是指眼下這個時代流量越來越貴,成交越來越不容易,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焦慮症。 焦慮症分為廣泛性焦慮和驚恐發作,在臨床上廣泛性焦慮患者偏多。在表現形式上,這類患者經常會無緣無故(沒有特定原因)地感受到緊張、害怕、擔憂等,沒有辦法控制。到醫院做各項檢查,檢查報告上多會顯示沒有病理性的疾病。
  • 2020年高考前夕,你得了「考試焦慮症」怎麼辦?9招幫你擺脫焦慮
    得了考試焦慮症,一旦遇到第一次產生焦慮的場景,就容易被誘發,所以讓已患「考試焦慮症」的學生,遠離產生「焦慮源」的場景,是避免產生焦慮或加重病情的最大根源。9.消化不良。得了考試焦慮症,反應遲鈍,神經衰弱,引起身體消化系統減緩、變弱,從而出現腸道消化不良。
  • 心理學家:焦慮症、強迫症,當你明白了這一點,就離痊癒不遠了
    很多人對於焦慮症、強迫症的痊癒,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誤解,他們認為,真正的康復就是回到過去,恢復到沒有發病之前的樣子。 心理學家李宏夫老師在《戰勝強迫症》書中舉了個例子:一個有餘光強迫症的學員,從18歲開始出現了強迫和焦慮,在諮詢的時候,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真的希望自己可以回到從前,回到18歲以前的狀態……」不知道,你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認為痊癒就是回到從前的樣子?
  • 焦慮的成年人,你找到緩解抑鬱的方法了嗎?
    當然了,緩解焦慮的方法,除了藉助Seremind定心丸之外,個人對情緒的自我調節也是非常重要的,面對壓力的時候,懂得自我放鬆、積極暗示,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當然,如果你的症狀比較嚴重,還是建議向醫生尋求幫助,及時治療,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緩解焦慮、緩解抑鬱的方法。
  • 拿什麼擺脫你,「年終焦慮症」
    [摘要]仁濟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駱豔麗告訴記者,與普通人相比,那些具有焦慮型人格或焦慮型特質的人更容易被激發出焦慮症。焦慮是一把「雙刃劍」,它能成就你,也會拖累你。 有人說,這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年終歲末,焦慮歲月匆匆、焦慮各種繁雜工作的人,似乎更多了。嚴重者甚至會陷入事情越多越不想做的惡性循環。「年終焦慮症」究竟該如何化解?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駱豔麗,請她為當下這種普遍的「心病」開出良方。
  • 焦慮:焦慮情緒過度了,如何自我緩解?對於重度焦慮症如何治療?
    文/阿秋如何識別自己的焦慮情緒過度了?過度之後,如何自我緩解?對於重度焦慮症如何治療?焦慮情緒是每個人都存在的,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緒異常、心理問題。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焦慮過度了呢?比如:「坐立不安、無心做事、滿腦子的擔憂焦慮害怕、精神和軀體也是不同步的,意思就是說:魂不守舍;失眠、心慌、尿頻、心煩意燥等等之表現。」當你的身體和意念都呈現出這種狀態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幾乎可以判定你是生病了,即: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焦慮症了。
  • 焦慮的情緒無法抑制,嚴重的可能會變成焦慮症
    現代人在高壓的生活壓力下很容易變得焦慮,我們都應該學會「慢一點」的藝術,那麼你的人生將會有很大的躍進和翻轉。學會放下焦慮,放下怒氣,去接受生活,去舒適地過好每一天。 常見的焦慮症有5種,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系列症狀。它們都源於人類最基本的求生本能。
  • 經常焦慮且出現其他的症狀,很可能是焦慮症在搗亂
    與焦慮體驗的同時,患者會伴隨一些軀體的不適感、精神運動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亂。軀體上的不適表現常為焦慮症的早期症狀,如心慌、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心跳加快,全身疲乏,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簡單的日常家 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等。如此症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 長期的焦慮同時渾身難受,很可能是患上了焦慮症
    其實焦慮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的心理症狀表現,首先第一點是過於追求完美,對自己非常不滿,第二點是存在一種恐懼的心理,第三點是缺乏判斷以及決斷力,對自己缺乏很大的自信心,當我們長期的處於焦慮狀態時,無法自我緩解,那麼很可能會患上心理疾病,比方最為常見的焦慮症,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這種疾病。
  • 2019年女性標準體重:你離理想身材還有多遠?
    2019年女性標準體重:你離理想身材還有多遠? 你的體重合格了嗎~ 冬天來了,大多數女孩子內心的自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