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今天的正題前,趣哥想給大家科普一個冷知識——關於杜鵑鳥和杜鵑花的故事。傳聞杜鵑鳥日夜啼叫直至吐血,血落在花瓣上,人們便稱之為杜鵑花。我們今天主要說的杜鵑鳥。
杜鵑鳥,可能我不放圖片大家對這種鳥沒有什麼印象。如果我說杜鵑鳥的別名「布穀鳥」,你們是不是會覺得親切一些。從課文或兒童讀物中我們知道,布穀鳥在芒種前後高聲叫著:「布穀,布穀,快快播谷」,似乎提醒農夫開始春耕播種,所以在大家心中,杜鵑鳥是聲音悠揚的人類的「好朋友」。
在晚唐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中就有名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相傳蜀國望帝杜宇見自己臣子鱉靈治水有功,令百姓安居樂業,便主動讓王位給他。但好景不長,鱉靈當上皇帝後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在望帝想回朝勸導時,鱉靈竟命令城門緊鎖,導致杜宇見不得面。
在望帝死後便化作了杜鵑鳥,飛過城門,日夜暮春啼哭,勸導鱉靈心系朝廷。鱉靈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瞭望帝的心意,心中愧疚,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相信大家也聽過不少關於杜鵑鳥的詩句。古代也將杜鵑鳥當成「文化鳥」,由於杜鵑鳥日夜鳴叫,悲鳴不已,不少詩人雅士通過描寫杜鵑的叫聲來表達自己哀傷的思想情感。
比如:李白在《蜀道難》中的名句「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的《琵琶行》的名句"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沈佺期在《夜宿七盤嶺》中寫的「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
雖然杜鵑鳥是詩人心中的「文化鳥」,但是趣哥覺得杜鵑鳥不築巢、不孵卵、不育雛的繁殖習性卻十分殘忍。
杜甫的詩句"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餵其子,禮若奉至尊"便是描寫杜鵑的這一現象。對撫養後代極不負責,自己懶得做巢,將卵產在其它鳥巢,由別的鳥替它孵化、飼喂。另外,新生的小杜鵑也很兇殘,不僅貪食,還將同巢養父母所生的小兄妹全都擠出巢外摔死,獨享養父母的恩寵。
我國的成語"鳩佔鵲巢"比喻強佔別人的住屋或佔據別人的位置。其中的「鳩」,也包括杜鵑。網上有人在動物王國排列了動物中的10大欺騙高手的排行榜,其中,杜鵑名列榜首。大家都說它是一種面目猙獰、殘忍、專橫的鳥,是鳥中流氓。看來,杜鵑鳥的名聲也沒有很好。
據說,在英國,杜鵑鳥的名聲也不太好。"cuckoo"在英語裡除指杜鵑或布穀鳥外,也有瘋人、狂人、傻事、醜事之類的意思。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有一部反映社會病態的電影《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直譯就是《飛越杜鵑巢》,簡直就把杜鵑巢和瘋人院等同起來了。這部電影還獲得1975年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
自然界的動物有雷同之處。人類雖屬於高級動物,在這世界,像杜鵑一樣無情無義、自私殘忍的人也是存在的。趣哥要提醒孩子們要學會掌握分辨是非的本領哦~
PS/
微信公眾號又改版了,
大家快把撒野趣GO公眾號「設為星標」吧 。
(已經設置過的同學,不用重複操作了~~)
那就跟著示意圖,設置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