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職場人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前輩,掌握這3大技巧,不會得罪人
從我們離開校園就已經開始慢慢步入社會,進入職場,生活的重心從學習轉變成了工作。比起校園,外面的世界明顯更加殘酷,也更加複雜,需要我們逐步去適應。特別是職場,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一不小心可能就得罪了誰。人際關係的處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必須時刻保持警醒,儘可能更快地適應工作的環境。
小麗剛踏出校園的大門進入了一家公司做財務,由於初來乍到,心中難免有些害怕,也有些激動。對職場生活充滿了期待和好奇,與陌生的同事接觸,成了首要問題。在公司的都是她的前輩,別人也不可能主動上前來一一介紹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小麗先邁出交往的第一步。
鼓足勇氣,小麗打算從身邊最近的同事開始交往,一聲「大姐」,讓對方立馬冷下臉來。小麗頓時就知道自己得罪人了,心中慌亂,害怕與同事產生矛盾,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將來在辦公室,在工作中,對方會不會因此產生記恨呢?這成為了小麗的一個心病,久久無法消除。
其實,類似這樣的例子,職場經常會有發生。8成的職場人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前輩,有的就像小麗一樣,張嘴就得罪了人,只會給自己今後的工作和生活埋下隱患,甚至帶來諸多的麻煩。掌握以下這3大技巧,可以讓你不會再害怕得罪人。
第一種:中規中矩的稱呼「同事」
在你實在是不知道該稱呼別人什麼的時候,就選擇最中規中矩的稱呼方式「同事」,這個稱呼絕對不會出錯,不會得罪人。你可以先以同事來稱呼,與其搭訕,然後詢問其姓名,做一個自我介紹,互相認識一下。這樣一來,在知道對方信息後,就簡單很多了。如果這樣的情況下,還不知道該怎麼叫對方,那就索性問一句:我以後應該怎麼稱呼您呢?還希望多多指教。
俗話說得好,禮多人不怪,只要表現得足夠客氣,且十分有禮貌,同事必定也不會故意為難。當然,同事只是初入公司時的稱呼,不能長久。時間長了,彼此熟悉之後,還是需要更換的,否則就太另類了,也會讓彼此覺得尷尬。
第二種:根據職位稱呼
如果是遇到普通員工,剛開始以同事來稱呼沒什麼不妥,但如果是遇到上司,甚至更高層的領導,那肯定是被人笑話的,說不定直接得罪對方,後果嚴重。遇到上司或者領導不知道該怎麼稱呼的時候,就根據對方的職位來稱呼。比如組長就叫組長,主管就叫主管,經理就叫經理,總監就叫總監等等。這總不會出錯,更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而且,這樣的稱謂會顯得很尊重對方,在人前給足領導面子,留下一個好印象。
第三種:見男士就叫哥,見女士就叫姐姐
在職場中混跡,一定要有足夠的情商,如果不會做人,只會四面樹敵,被人懷恨在心。文章開頭的例子,小麗就是不懂人情世故,看到別人年紀比較大,於是直接稱呼對方為大姐,顯然不合適。如果她把大姐換成姐姐,效果肯定截然不同,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卻天差地別。另外,簡單男同事,可以直接叫哥哥,一來拉近距離,顯得很親暱,二來也不會得罪人。
總結:在職場混跡,與人交往一定要小心謹慎,多注意細節,以免得罪人。從稱呼開始,就要養成好的習慣,這樣今後與人相處才不會吃虧,人脈自然也會越來越廣。